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张蕙兰

杨虎城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对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功绩也被人民永远记在心中。

而这样一个英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默默无名的女子为他付出,杨虎城将军还曾经向这位女子下跪表达感激之情,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那么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女子能让杨虎城将军如此感念?

这位女子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张蕙兰,张蕙兰是个普通的女子,文不能读书识字,武不能上场打仗,但是她是杨虎城最坚固的后盾,让他安心破阵杀敌,没有后顾之忧。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

张蕙兰爱杨虎城爱得深沉,为其守候一生,她虽不是杨虎城唯一的女人,也不是他最爱的女人,但她是杨虎城心中最感激,也是最愧疚的女人。

杨虎城生前生前和张蕙兰总是聚少离多,杨虎城死后,张蕙兰也只能睹物思人。

如果今生相守得太短,或许还可以祈求来世,于是1993年,张蕙兰晚年病重,在她病倒在床上时,她对几个子女说:“俺死后,真想葬在你们父亲身边。”

她的子女们当然能理解母亲对父亲深沉的爱,但母亲的最后的愿望却也不是那么好完成的。

首先,杨虎城将军葬在烈士陵园,这里专门供奉烈士的英灵,而张蕙兰并非烈士,只是一个普通妇女,怎么能埋在墓室陵园呢?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张蕙兰墓碑

当张蕙兰几个子女将母亲的遗愿告诉陵园管理人员的时候,那边的人却犯了难,张蕙兰女士的心愿的确是不符合规定的,但是大家也能理解她,于是负责人又向陕西政府报道。

陕西政府的领导层得知张蕙兰老人的心愿后,特别开会讨论了这件事,后来做出决定:“可以特批。”

于是,张蕙兰去世后成功葬在了杨虎城将军旁边,今生这两人相聚太少,而死后,他们终于能长长久久地依偎在一起。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

不过,虽然他们后来的感情是那么动人,但最开始,他们却是包办婚姻。

张蕙兰是杨虎城的母亲孙夫人看中的,在孙夫人回老家探亲时,突然犯了病,当时镇上开药铺的大夫张养清主动来为其号脉。

张养清给孙老夫人开了药方,让女儿张蕙兰每日去给孙老夫人送药。

张蕙兰外表清秀,为人老实,有些腼腆,但做事细心,看着就温柔贤惠,孙老夫人内心十分喜欢她。

一次张养清在孙老夫人家里做客,张蕙兰也跟着一起来,孙老夫人一看到张蕙兰,就赶紧让她坐到自己身边。

拉着她的手,半开玩笑地说道:“这么贤惠的女孩子,要是能成为俺家儿媳妇就好了。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孙夫人

张蕙兰听到孙母说的这话,腼腆地低着头,满脸娇羞,而一旁的张养清倒是很淡定,他内心还是满足的。

孙家公子杨虎城在当地是个名人了,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陕西陆军的营长,将来肯定大有所为。

张蕙兰当时年纪尚小,她也听闻杨虎城的神勇,嫁给一个大英雄,于她而言也是很光荣的。

于是后来张养清也表达了乐意与孙家结亲的意愿,于是一来二去,杨虎城和张蕙兰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这时杨虎城还在前线带兵打仗,根本不知道这门亲事,而孙夫人打算等杨虎城回家探亲时再告诉他,给他一个惊喜。

只是没想到这惊喜却成了惊吓,杨虎城回家被告知母亲已经为自己定了一门亲事,当时脸色大变,说:“这搞的是啥子事?”

原来杨虎城在军营中的时候,已经与另外一个女子定下终身了。这个女子叫罗佩兰。

罗佩兰被称为陕西军营中的花木兰,她能文能武,既能骑马冲锋陷阵,还能提着药箱穿越枪林弹雨,救治伤员。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很欣赏罗佩兰这样独立强大的女子,而罗佩兰心中自然也是仰慕杨虎城这样年少有为的青年军官,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结为夫妻。

杨虎城此次回来探亲本打算告诉母亲自己和罗佩兰的婚事,结果没想到母亲直接帮他定了一门亲事。

杨虎城一开始是坚决反对这门亲事的,毕竟他是个接受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不喜欢包办婚姻这种陈规陋习。

但是后来听母亲说了自打她生病起,都是张蕙兰跑前跑后地在照料她,孙夫人心里不仅把她看作未过门的儿媳妇,也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女儿。

听完这些,杨虎城的心一下就软下来,他也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他离家参军,几年不能回家一趟,母亲身体抱恙,他也不能在床前侍奉,心中本来就很愧疚。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罗佩兰

而且孙夫人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他,说在小地方,一个女孩子要是先订婚了以后又被退婚了,那名声就不好了。

后来孙夫人又安排张蕙兰和杨虎城见面,张蕙兰那时候不到15岁,完全是个小妹妹的样子,梳着根又粗又黑的大辫子,缠着红线,害羞得低着头。

杨虎城对张蕙兰产生了怜惜之情,不忍心退婚破坏她的名节,同时也很感激她对母亲的照顾,因此他同意了这门婚事。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张蕙兰和杨虎城

但是张蕙兰年纪尚小,他们还没有举行婚礼,杨虎城继续在外带兵打仗,张蕙兰则在家中照顾孙夫人。

直到张蕙兰满15岁,杨虎城回家正式把她娶进家门,两人新婚燕尔,甜蜜一阵,但战事吃紧,杨虎城必须离家回归军队。

这时张蕙兰也知道了在军营中,丈夫杨虎城还有另一个妻子罗佩兰,但她对罗佩兰全然没有嫉妒之意,她反而说:“佩兰姐能干又厉害,她跟着照顾你俺放心。俺就在家里照顾母亲就好了。”

后来罗佩兰怀孕了,军营中不方便养胎,于是杨虎城便派人将罗佩兰送回家中。

罗佩兰没有见过张蕙兰,在到家之前心中还有些不安,担心会和她相处不好。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

但当罗佩兰来到家里,却受到了张蕙兰的热情欢迎,张蕙兰恭敬地给她敬茶,亲自给她准备饭菜。

罗佩兰舟车劳顿,胎气不稳,张蕙兰还去找郎中给她开药,罗佩兰感到了张蕙兰的热情善良,很是感动,两人自此以姐妹相称。

后来罗佩兰生下一个儿子,写信告知杨虎城,杨虎城十分激动,给儿子取名杨拯民。

张蕙兰也把这个孩子视如己出,悉心照料,杨虎城征战沙场,一去两三年,不能回家来看一眼,家中大小事务,都靠这两个女人互相扶持。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和张蕙兰

后来杨拯民两岁时,杨虎城驻军恰好在离家不远的榆林,罗佩兰便想带着儿子去看望杨虎城,但是前往榆林的路上充满危险,罗佩兰还带着孩子,完全不可能穿过枪林弹雨,到达杨虎城的军营。

于是关键时候,张蕙兰提出要亲自护送罗佩兰母子前往,她乔装成一个挑烧饼卖的男青年,把两岁的杨拯民放在挑篮里,又把罗佩兰打扮成一个村妇。

一路上,她们数次陷入危险,罗佩兰还差点被一个地痞掳走,关键时刻,张蕙兰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全,用扁担打跑了地痞,最后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送罗佩兰到杨虎城身边。

杨虎城见到妻子孩子,喜不自胜,他怀抱着罗佩兰和杨拯民,而过了一会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张蕙兰,他注意到她灰尘扑扑,胳臂上还受了伤。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写的信

杨虎城得知一路上是张蕙兰用尽全力保障罗佩兰母子的周全,一时有些哽咽,从他们结婚到现在,他陪在她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她还是无怨无悔,在他后面默默付出。

这回杨虎城本打算让张蕙兰也留在他身边,好好陪她,但是张蕙兰却拒绝了,她说:“佩兰姐在这里照顾你俺就放心了,俺还得回家照顾娘呢。”

杨虎城于是派人护送张蕙兰回家,罗佩兰和儿子则继续留在他身边。

几个和她相好的妇女,看她的丈夫常年不在身边,有时开玩笑逗她,说:“你丈夫外面有老婆孩子的,哪天估计就不要你了。”

张蕙兰听到后只是笑笑说:“俺丈夫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只要他认俺,俺为他做什么都愿意。”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和孩子

次年罗佩兰又生下一个女儿杨拯坤,但是生产后却感染上肺结核,为了不传染给别人,她提出离开军营,杨虎城给她另外置办宅院,让她安心养病。

而孩子则由张蕙兰照顾,张蕙兰细心照顾着家中老小,后来听闻风声紧,敌军要专门来抓杨虎城的家人。

于是张蕙兰当机立断,连夜带着家人搬到了罗佩兰的住所里躲避危险,后来等敌军包围了杨家大院,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在罗佩兰住所里,张蕙兰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早晚照顾着罗佩兰,但是罗佩兰病情恶化太快,后来开始不断咳血,寿命无多。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罗佩兰只得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张蕙兰,张蕙兰满眼盈满泪水,说:“姐,你放心吧,你的孩子,那就是俺的孩子。”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

而另一边杨虎城忙着打西安守城战,此战决定整个西安的命运,而战况也是十分惨烈,历经十个昼夜,死伤军民达几万。

虽然最后仗打赢了,杨虎城的心腹部下阵亡许多,杨虎城内心本来就很悲痛,后来又得知罗佩兰去世的消息,他悲痛难耐,开始消沉起来,连庆功宴也没去参加,整日把自己关起来,不和旁人交流。

张蕙兰得知杨虎城的消沉,她虽然明白他心中的痛苦,但她也见不得自己心中的大英雄这样一蹶不振。

于是她去找到杨虎城,坚定而严肃地对他说:“俺和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处逃难躲避,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让你好好带兵打仗吗?”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没想到一向温柔乖巧的张蕙兰会如此严厉地批评他,但他也知道她说的在理,他不能让一直支持他的人失望。

杨虎城振作起来,披装上阵,张蕙兰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杨虎城,知道自己内心的那个盖世大英雄又回来了。

张蕙兰与杨虎城短暂的相处中,永远都是张蕙兰在等待,结婚前等待杨虎城娶她,结婚后等着杨虎城回家,杨虎城战场受挫时她耐心等待他重新振作。

可是当杨虎城后来事业起飞,直接当上了国民军第十军军长,这时张蕙兰却没有等来自己的春天,反倒等来了杨虎城新娶的妻子。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谢葆真

当张蕙兰第一次见到谢葆真时,她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呢?她眼前的谢葆真,年轻、漂亮,是女大学生、进步青年,有文化有思想。

后来杨虎城后人还曾披露说谢葆真原来是地下党员,而杨虎城也早已察觉到此事,但没有张扬,她和杨虎城走在一起后,潜移默化中,她也在影响着杨虎城的想法。

后来杨虎城和张学良为了中国的存亡一起策划的那件影响中外的大事,这其中或许也有谢葆真的影响。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和谢葆真

但对张蕙兰来说,谢葆真是她难以企及的存在,任凭张蕙兰表现得怎么得体大方,但内心,终究是感到一丝嫉妒和自卑的吧,毕竟占有才是爱情的本质,而张蕙兰只能一次次看着杨虎城和别的女子那么恩爱。

从罗佩兰到谢葆真,可以看出杨虎城爱上的女子其实是那种热烈、自信、奔放的,其实并不是张蕙兰这样的。

杨虎城对张蕙兰的感情,始终是尊重和亲情占多数,纯粹而热烈的爱情却不多,这是难以强求的事情,张蕙兰深知如此,所以她从来不敢贪求。

谢葆真嫁给杨虎城以后,张蕙兰依然把她当作亲妹妹般对待。

后来张蕙兰也怀孕了,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她感觉生活有了盼头,日后一定会越过越好。

但这时,时局突变,杨虎城和好友张学良正在密谋策划一件震惊中外、影响历史的大事,而这件大事势必会打乱他们以及家人平静的生活。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和谢葆真

这就是西安事变,为了促使中华民族一致对外,抗击外来侵略,杨虎城和张学良扣留了蒋介石,逼他就范。

后来在多方努力之下,西安事变终于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一致对外,也表示不会追究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责任。

但是他的内心依旧将这两人的行为视作叛变,这两人已经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掉。

后来他借口派杨虎城前往欧美考察,把他调离军队,而杨虎城不知道蒋介石的真实想法,他还计划带着家人出国避避风头,结果临出发时,张蕙兰染病,精神状况很糟糕,无法一起出发。

杨虎城只得将张蕙兰留在家中,同时也留下大儿子杨拯民来照顾张蕙兰。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拯民

离别时刻,看着躺在床上、意识模糊的张蕙兰,杨虎城心中百感交集。

他何尝不知道她这病是因为担心自己,忧思过度,同时她亲生儿子又因为猩红热夭折,她还需要照顾一大家子人,操劳过度,悲伤过度,才会得了急病。

杨虎城想着,张蕙兰嫁给自己十几年,一直都是那么辛劳,基本没过过好日子,这回本来打算带着她去国外享享清福,结果现在只能被迫分开。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杨虎城和谢葆真

杨虎城内心五味杂陈,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张蕙兰面前,说:“蕙兰啊,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啊!”

他这一跪,表示的是无限的愧疚无限的感激,却没想到也是一语成谶,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

杨虎城从欧美回来被国民党找借口抓起来,关进监狱,从此过上了12年的牢狱生活,1949年又被残忍杀害,谢葆真和襁褓中的孩子也没能逃脱厄运。

这时张蕙兰的精神状态稳定下来了,他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还需要振作起来,杨虎城留下的几个孩子,都需要她照顾。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张蕙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张蕙兰在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下,给杨虎城修了简单的陵园,1956年,这个陵园由政府管理,更名“杨虎城烈士陵园。”

陵园,在张蕙兰看来,是丈夫的栖身之所,也是她死后想继续陪伴丈夫的地方,她后来终于得偿所愿,和杨虎城合葬在一起,她终于和她心中的盖世英雄长久相守了。

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张蕙兰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陕西   佩兰   西安事变   生下   遗孀   亲事   陵园   临终   军营   夫人   前提   内心   丈夫   母亲   心中   身边   女子   孩子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