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卑可以是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也可以是凶杀命案的助推器。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案件,就是一起发生在名校宿舍的毒杀案。案件的主人公林森浩,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学霸。

高考时曾以680的高分考入了中山大学,在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读研究生。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后来因为毒杀了他的室友,心理压力太大,才没有参加博士生考试。不然听他的同学们说,以他的成绩考上博士非常轻松。

大家想想,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林森浩毕业之后就是名校博士生,有多少医院会抢着要?

但他为何毒杀舍友?为何放弃一片光明的前途痛下杀手,最后饮恨刑场?

今天就随着笔者前来探究案件背后的故事。

出生良善人家,却没教会他自爱才会收获尊重

1986年10月,普通的他在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生了。

这个家庭共育有五个兄弟姐妹,林森浩排行老二。

但父母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普通和孩子多就把给孩子们的爱打折,依然倾尽自己的所有照顾好几个孩子。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可是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养活五个孩子着实不容易。

父亲在一家服装厂打工工资并不高,母亲则为了补贴家用经常拉着一个板车在镇上收废品。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哥哥的林森浩早早地就帮助家庭承担起了各种家务活,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

来自生活的压力,不允许父母们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们的状况。虽然一直以来林森浩在家都是乖巧听话,而且他的成绩在学校里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可这让他的父母们骄傲的同时,也忽略了他的心理状况。

其实一直以来,林森浩在学校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家境贫寒,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穿着新衣服上学,而那些鲜亮的衣服就一直刺激着林森浩幼小的心灵。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可是他又没办法开口向父母提出买衣服的要求,因为他知道父母已经非常辛苦了。

所以,穿着朴素、性格内向的林森浩成为了那些调皮的孩子们时常打趣的对象。

而随着林森浩越是沉默寡言,他们的调侃就愈加升级。

那种欺凌之后得意洋洋的笑容深深地刻在林森浩的心里,也对他产生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他不知道以后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笑容。

从开始的调侃到辱骂再到动手动脚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林森浩在学校的日子愈加难熬了。

而似乎是贫寒的家庭并没有给他反抗的勇气和底气,因此他只学会了在逆境中忍让。

他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业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困境。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他简单地认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就能赚到更多的钱、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以680分的高分考入了双一流学府——中山大学。

有了这么高的一个大学起点之后,林森浩更加的努力了。本科毕业后,林森浩被保送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读研。

读研期间,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论著。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署名都是第一作者,这也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学术能力。

与此同时,林森浩还表现出极高的管理协调能力,他兼任了学院的学生会副会长。

拼尽全力的他成功地将自卑隐藏在自己的成就之下,这让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尊重。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但他根本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从来都是因为他的奋力拼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不是那个所谓成功的结果。

命运使两个普通人相遇

2010年,在复旦大学读研的林森浩过得并不轻松。

除了要配合导师完成实验室的实验和研究,还要在学生会处理各种各样的杂事,闲暇时还想着去外面兼职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可家里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缓解,自己在外面求学,弟弟妹妹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父母虽然很体谅他的处境,一直在尽自己所能的给他生活费,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心安理得的收下来。

所以他竭力想减缓父母的压力,就自己在外面兼职,赚得多了还会补贴给弟弟妹妹们。

而这就导致他和室友们并不是特别熟悉,双方相处起来也并不是特别的顺利。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因为家境的原因,室友们经常在宿舍谈论些自己曾去哪里玩过、穿过什么样的名牌、自家有什么样的亲戚有多厉害,最近玩过什么样的游戏之类的话题。

可是林森浩根本插不进去嘴,只有在谈论到专业的时候,他才会侃侃而谈。

其实室友们也很佩服林森浩,从一个小地方来到上海这样的繁华大都市,还能够拒绝外界的诱惑,每天所做的就是学习和赚钱,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但是由于之前的遭遇,使林森浩和室友们的关系始终不温不火。

毕竟,童年时代的创伤哪里能那么容易被抚平?自卑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扭曲的种子,他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一旦浇以愤怒的肥料,立刻便会开出罪恶的花朵。而黄洋,正是这一捧肥料。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2010年8月,宿舍迎来了一位新室友——黄洋,两个普通人终于相遇了。

黄洋1985年生人,和林森浩一样,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第一次参加高考时考出了近600分的高分,可是他自己却并不满意。

复读后,以690分的高分考入了复旦大学公共医学院。后在2010年得到保研资格,直升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部。

同时他也和林森浩一样,家庭并不富裕。原本父亲在国营企业上班,后来因为企业改制被迫下岗。

下岗后的黄父也迷茫过一段时间,但是毕竟家里还要生活。最后在一家中学宿舍当管理员,勉强维持生计。

但由于黄洋是家里的独子,所以生活的压力并没有林森浩家那么大。

也许是因为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黄洋和林森浩简直是两个极端。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黄洋的性格极其开朗,特别喜欢开朋友的玩笑,虽然有些时候会显得很冒犯,但是总体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林森浩大部分时候都是沉默寡言,一是因为大家提起的话题他并不熟悉;二是因为自卑使他无从开口,深怕别人因此嘲笑他。

所以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就是大家谈起专业领域的时候他才会说话。

这个时候的他们俩还并不相熟,相处暂时是客客气气的,但是黄洋在宿舍里的高调与张扬却刺激着林森浩。

有一次,黄洋曾在宿舍里公开拿林森浩的家境开玩笑,这引得舍友们哈哈大笑。

林森浩虽然很难堪,可是在宿舍里也不好发作,于是就此作罢。

可黄洋在玩笑过后那个得意洋洋的表情,在一不小心之间和林森浩童年时代的伤害重叠了,室友们的笑声突然变得刺耳起来。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也曾寻求帮助,最终封闭自己

苦于没有朋友的林森浩,也曾经在网上寻找过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本科时期,林森浩就经常在论坛里发表帖子,说是希望结识一个射手座的女孩。

而且他也曾对一个实验室的同事表达过“我太孤独了,希望能成为一个家”的想法。

同事表示非常的诧异,因为在他印象里,林森浩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狂,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另外林森浩的好友说起他表述过的婚恋观,他说对女朋友的要求就是能够陪同他一起做实验、去图书馆学习,并且能够在他需要安静和思考的时候不要打搅他。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来,林森浩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

在恋爱这样的亲密关系中,要一方单方面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两个人互相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互相体谅和包容才是维持亲密关系最重要的。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其实林森浩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谈过一个女朋友,但是两个人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就分手了,原因不说自明。

怎么可能会有女孩受得了他这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呢?

此后,他经常关注《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类节目。经过他的观察和总结,他极端地将女孩的离开归因于自己的贫穷。

自己没有办法给她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她才会迫不及待地离开自己。

或许现在的他根本没有办法客观理性的思考问题,轻易的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漩涡,将亲密关系彻底物化。

他想,事业的成功或许就会带来完美的爱情,同时一份富足的爱情也能给他带来事业上的帮助。

黄洋在得知这样的想法后,精准地将林森浩概括为凤凰男。林森浩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样的称谓,却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

矛盾升级,一个玩笑却造成一场悲剧

时间来到了2013年,林森浩和黄洋已经在宿舍里不尴不尬地相处了近三年时间了。

临近4月,活泼的黄洋在宿舍里提出了一个愚人节计划,要在愚人节这一天捉弄一个人,这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正当大家纷纷出招,决定整蛊谁的时候,林森浩还是一如既往地沉默着。

黄洋这时拍了一下林森浩的肩膀说道:“不如我们就整一下森哥吧”,说完就哈哈大笑。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这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林森浩本就自卑敏感的心。林森浩当即决定,自己一定要和黄洋开一个“玩笑”好好捉弄他一下。

此时碰巧林森浩在做一个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实验中,将高毒性的药品注射入大鼠身体后,大鼠那痛苦的样子让林森浩记忆深刻。他当即决定,把黄洋当做大鼠一样“捉弄”一下。

曾经他把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抄写在笔记本的首页,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左手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品的请求。”

然而愤怒在他心里发酵,下这个决定时全然把自己曾经的誓言抛诸脑后。

由于林森浩经常在实验室加班做实验,所以根本没有人会想到。

在一次实验中,他像往常那样在实验室加班,趁大家都走后,偷偷的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器皿装了一部分高毒药品——二甲基亚硝胺。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这是个只要稍稍摄入几克,就能够轻易的致人于死地的极度危险的药品。

林森浩将药品带回宿舍后,由于二甲基亚硝胺的味道较重,所以他特意用注射器将药品注射到了宿舍的饮水机内。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只要黄洋回来后喝下这一杯水,就能够轻易的达到自己的需求。

此时他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可是他却被愤怒蒙蔽了双眼,像一只狮子一样在静静的等待猎物的到来。

黄洋运动完回来后,从饮水机倒了一杯水后猛的喝了一大口。可是药品的异味根本无法掩盖,因此他又一口喷了出来。

没多想的黄洋还以为是饮水机的水变质了,还去清洗了一下饮水机。

可是没想到,即使那一口水并没有完全喝下去,还是有少量的药品进入了黄洋的体内。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当天晚上,黄洋便因为发烧被送去了医院。

可是在医院的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异常,黄洋本人也并没有太当回事,在打了退烧针以后便回宿舍休息了。

可是过了一天,黄洋的身体情况并没有好转。他只是以为自己可能胃穿孔了。就找林森浩做了一次检查,林森浩告诉他并没有异常。

4月3号上午,黄洋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在同学的陪同下住了院。

此时他的肝功能损伤严重,一直发烧、呕吐、流鼻血,在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后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

经过了半个月的抢救,在4月16号医院宣布黄洋因为急性肝损伤抢救无效去世了。

黄洋的突然死亡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并报了案。

报案后,经过调查和走访,警方初步判断是有人对黄洋实施了投毒,但是投毒的方式和使用的药品尚没有结论。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法医进行了尸检,得出结论是死者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急性肝坏死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拿到法医鉴定结果后,经过仔细排查发现,黄洋同寝室的室友林森浩最近的实验中就有使用到这个药品。

警方找到了林森浩后,林森浩很快承认了,并坦白了自己下毒的全过程。

师生联名为他求情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其实在林森浩被逮捕后,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林森浩会因为这样“儿戏”的借口,就投毒杀死一个同寝室的同学。

因为在这些平常接触不多、相处不深的同事朋友们眼中,林森浩是一个乐于助人、阳光开朗的人。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同时也有同学从专业角度阐释:林森浩是一个医学高材生,他用这样不严谨的方法杀害自己的室友,却主动交代,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他如果真的想杀害黄洋,那么他有一百种查不出原因的方法。

在一审判决后,林森浩的老师也是抱着惜才的态度,尝试着与同学们沟通了下,联名写了一份信发给了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希望法院能够免除林森浩的死刑,改判成为有期徒刑。

他在经过了近20年的学习才成为这样一个有成绩的医学生,不能还没有发挥作用就离去,这实在是太令人可惜了。

念在林森浩这次并不是刻意杀害同学的份上,给他一条生路,让他对社会和黄洋的父母做出补偿。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可惜,法律从来不是一条束之高阁的空框条款,而是社会道德的最终底线。任何试图越过法律这条红线的人,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死刑确实是现有刑法中最残酷的惩罚。而对于复旦师生联名为林森浩求情的情况,网友们也说法不一。

一部分网友表示,林森浩并非是刻意杀人。

虽然最终因意外造成客观的恶劣后果,那么是否可以采取劳动改造,让其在出狱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代替死刑?

但也有些网友评论道,这简直就是用“民意裹挟司法”。

在刑事案件中,不能用个人的情感去对客观案件做主观评价甚至影响法院的判断。甚至这样为犯罪嫌疑人求情的行为,都应该属于违法行为。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没错,林森浩投毒的动机在他自己看来仅仅是愚人节的一个玩笑。

采访中他也表示,自己只是想看一下黄洋如何应对,但没有想到黄洋的病情会如此恶化最后甚至死亡。

而有些法律专业人士则用了十足的技巧,分析了林森浩的案件,他们认为林森浩的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受害人的死亡。

这其实和著名的“粪坑案”一样,一名女子将想要强奸她的男子一脚踹进了粪坑,由于激动多踹了几脚,导致男子淹死了。

第一脚,是正当防卫;第二脚,防卫过当;后面导致男子淹死的几脚,是故意杀人。

但精致的技巧,并不足以完全作为判断的标准。

林森浩玩笑般的投毒行为确实是受害人死亡的根本原因,难道因为这样的技术分析,就能躲避法律的制裁吗?

13年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为他求情

从我们普通人最朴素的善恶观来说,林森浩投毒导致黄洋死亡。在长达半个月的抢救过程中,他也依然无动于衷。

死刑理所应当,即使这并不是他最初的想法。所以法院在做了综合考量之后,依然决定维持原判。

在最后,借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

人性本就是幽暗的,我们应该借助内心的道德去约束自己,同时也必须借助法律这样的社会规约去约束大家。

所以大家要引以为戒,谨慎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合理发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死刑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   饮水机   家境   室友   师生   自卑   案件   大鼠   舍友   玩笑   宿舍   父母   药品   家庭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