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曾经看过一些关于遗产的影视剧、新闻,里面描写了一些富豪们商海打斗一生,为后人留下可观的遗产,但逝者尸骨还未寒,这些亲人们已经为了遗产大打出手,甚至为了遗产不惜亲人反目对簿公堂,之后老死不相往来,看后不禁一阵唏嘘。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然而,有一些伟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一生,却只给后人们留下寥寥遗产,还有后人们无尽的思念。

1981年,毛主席过世五年后,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毛主席为国为民奋斗了一生,他老人家又为儿女们留下了什么遗产呢?

李敏孤独的童年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李敏于1936年出生在陕北保安一个黑暗潮湿的窑洞中

她出生时很瘦弱,父母的老战友们来探望刚刚生产的贺子珍,当邓大姐看到瘦弱的李敏像只娇小的猫咪躺在妈妈身边时,心疼的把她抱在怀中说:“真是个小娇娃呀。”

主席听到后,开心地说:“那就叫娇娇吧”。

就在娇娇几个月时,母亲贺子珍为了治伤同时也为了学习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毛泽东身边。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但是父亲毛泽东忙于革命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小李敏,于是就把李敏寄养在一户陕北老乡的家中,后来,李敏被送到了延安保育院,类似现在的托儿所。

在保育院平时有小伙伴们的陪伴、玩耍还没觉得什么,但是每到周六,就是李敏觉得最难熬的时间,因为在周六,小伙伴们就会被父母接回家去与父母相伴。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每当这时,孤独的李敏就一直在保育院门口等着、盼着,直到天黑看不到人影,她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被保育院阿姨带回房间,她多希望爸爸、妈妈,哪怕是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能来接她回家与父母团聚

可一次又一次,李敏却从来没有等到有人来接她,她的周六都是与保育院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度过的。

就这样,李敏在保育院长到了3岁,期间也没有见过父亲几面,甚至都快忘了父亲的样子了。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虽然毛主席没时间去看望年幼的李敏,但是他还是很记挂他的娇娇的

1940年,因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在苏联生育的儿子因病夭折了,主席为了缓解贺子珍的思子之痛,再三考虑后把李敏送到了苏联与母亲团聚。

在苏联,李敏终于享受到了家的温暖,除了妈妈,还有两个哥哥的呵护。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但是,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这种快乐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妈妈贺子珍要在大学学习,校园不许带孩子,李敏只能被送到国际儿童院。

而毛岸英要上战场,被送到初级军校学习;毛岸青也去学校读书了,四个人四个地方,生活又开始孤单了

期间,李敏还得了肺炎,差点就被宣判死亡送到太平间,多亏母亲把她抢回家,变卖家中所有可以换钱的东西为李敏买药、买营养品。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在贺子珍衣不解带的精心照料下,李敏终于恢复了健康。

李敏的病刚好一些,儿童院的人就要把她带走,贺子珍看着还虚弱的女儿,当然不同意这一要求,她辩解又因俄文不太熟练而引起误会导致被认为有精神病,从此她就被关入了精神病院,李敏又是孤身一人在儿童院生活了。

这种生活终于在1947年结束了,贺子珍在组织和好友的关怀下终于回国了,这时的李敏已经十一岁了

与父亲毛泽东在一起的日子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李敏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当然,毛主席的画像她是见过的,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礼堂就有,老师也有讲过毛主席的光辉历史,但她从来没想过这会是她的父亲。

直到有一天哥哥带着她在礼堂玩儿,突然问她:“你知道我们的父亲是谁吗?娇娇。”

李敏摇摇头用稚嫩的声音回答:“不知道,我不记得父亲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父亲是谁”。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哥哥拉着她走到毛主席的画像前,指着画像告诉她:“这就是我们的父亲”。

李敏死死地盯着画像,好像想把画上的人刻进她那小脑袋瓜里

归国后,李敏随妈妈到了哈尔滨,那里已经解放了,有很多地方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每当看到这些画像,李敏都会驻足盯着画像看很久,但是她没向妈妈确认过,因为妈妈这么长时间从没有提起过关于爸爸的事情。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直到李敏的小姨贺怡出现在家中,小姨告诉妈妈是毛主席委托她来接李敏去北京的。

李敏很激动,她终于要见到爸爸了

妈妈虽然不舍,但为了女儿,她还是忍痛答应了,她嘱咐李敏一定要听爸爸的话,爸爸工作忙,不要打扰他。

就这样,李敏跟着小姨到了北京,小姨把李敏送到正在香山小住的毛主席面前。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毛主席父女两个终于相见了,虽然父女俩已分离多年,但血缘关系并没有让他们生疏,父女俩很快就相熟了。

但是,父女俩交流有点困难,因为李敏从小生活在苏联,所以俄文比中文流利,一着急就会蹦出一串俄语,每当这时,毛主席就会觉得自己亏欠女儿,从小没有尽到做父亲的义务

于是,那时的主席只要忙完了,他都尽可能地陪在李敏身边,他想弥补女儿童年时缺失的父爱。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那段时间,李敏和父亲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散步,那是李敏最快乐的时光。

到了李敏上学的年纪,父亲让她自己上下学,而且不能坐父亲的专车。

当李敏靠自己的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时,她和其他同学一样住宿舍,在学校食堂吃饭,没有享受一点儿的特殊优待,直到毕业,学校的老师学生们都不知道李敏是主席的女儿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虽然李敏自进京后就一直在父亲身边生活,但她和父亲都没有忘记孤身在上海生活的妈妈贺子珍

每年寒暑假,主席都会让李敏自己坐火车去看妈妈,回来后他总是向李敏问起贺子珍的情况,而李敏到了妈妈那里,妈妈也总是问起主席的近况,就这样,李敏不仅成了父母的“信使”,也因此锻炼出自己独立自主、坚强的性格

与父亲分离的日子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后来,李敏遇到了自己的挚爱孔令华,他们决定结婚了,这时的孔令华还不知道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

当李敏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时,父亲有些伤感,女儿长大了,要嫁人了。但主席还是想给女儿把下关,他要见下未来的女婿。

孔令华听说要见的女友的父亲竟然是毛主席,确实有点吃惊也有点小紧张。

当李敏把孔令华带进中南海父亲面前时,她是有些忐忑的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毛主席静静地观察着面前的小伙子,忽然对女儿微微一笑,李敏放心了,父亲这一关过了,他对孔令华是满意的。

1959年的8月,毛主席结束了庐山会议后,匆匆赶回北京为女儿和孔令华主持婚礼。

参加婚礼的宾客是毛主席亲自拟定的,婚礼的费用是毛主席的稿费,主席花费四百元摆了三桌酒席,请诸位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吃了顿饭,还请大家看了一场电影,最后大家还合影留念。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多年后,李敏还能回想起这场在中南海举行的婚礼,或许没有普通百姓家那么热闹,但是对李敏来讲却是难以忘记的。

后来,李敏的长子出生了,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个小外孙,经常在工作之余去李敏那里抱抱小外孙,享受下含饴弄孙的乐趣

李敏有了自己的家庭,主动提出搬出中南海去外面住,可谁知这一决定竟让她之后见父亲比登天还难,甚至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刚从中南海搬走,李敏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走了,从此,李敏和父亲就被一道红墙隔开了。

开始李敏每周还能见一次父亲,每回李敏都会与父亲聊很久,总像有聊不完的话,但终究还是得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想见父亲一面太难了,有时候等通报就要很久,甚至一、两个小时都没有音信,等千辛万苦见到父亲,看着父亲日益苍老的面容、虚弱的身体,李敏不禁一阵心酸。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父亲问她怎么不常来看他,李敏也只能“敷衍”父亲,说怕影响父亲的工作,她不愿告诉父亲实情,再给父亲徒增烦恼。

李敏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是在父亲逝世前几天,那时主席已是病危了。

那天,李敏在中南海门口等了很久才进到父亲卧室,主席已经卧床不起了,毛主席抓着李敏的手,虚弱地问:“娇娇,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李敏泪流满面,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是那么的虚弱无力,她想告诉父亲不是她不想来,而是有些人不让她来见父亲,但是话到嘴边她还是没说出来,只是呜咽着说:“爸爸,今后我会常来看您的

毛主席听到女儿的回答,艰难地笑了笑,握着李敏的手也渐渐松开了,李敏知道爸爸累了,她静静地退出房间离开了。

可谁知,这次见面竟是李敏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去世了,这一天,李敏被中央办公厅派车接进了中南海,当她看到床上紧闭双眼的父亲时,不由地嚎啕大哭起来。

李敏要求为父亲守灵,但是被江青无情地拒绝了

为了多看几眼父亲,作为亲生女儿的李敏只能连着几天排队与普通群众一起瞻仰父亲的遗容。

主席去世很长时间后,李敏都无法相信父亲已经离她而去了,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从中南海搬出了,以至于父亲临走前都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1981年,中办找李敏商讨主席遗产,李敏:我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1981年,主席去世五年后,中办的工作人员找到李敏商讨主席遗产的事情。

此时的李敏已经能很平静地对待主席已逝世的事情,她对中办的工作人员说:“我对父亲的遗产没有其他要求与想法,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一份。

之后,李敏收到了中办送来的一台彩电,一台冰箱还有八千元人民币

一个国家主席竟然只有这些遗产,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家留给儿女们的遗产丰厚,主席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可见一斑

主席留给儿女们乃至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他那一心为民、为国家的伟大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俄文   陕北   中南海   遗产   保育院   苏联   爸爸   主席   南海   画像   虚弱   父亲   父母   女儿   妈妈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