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三线建设,三线工厂,两个词在5年前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前些年游玩重庆万盛经开区的157厂才知道三线建设是特殊时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一场特殊的国防工业大转移。游玩每一个三线厂,内心总有一种紧迫感,对三线建设者们由衷地敬畏,更对50多年前的三线建设形成的文化感兴趣,它的神秘感来源于军工背景。但看到深山老林里遗弃的厂房,一摊的残垣断壁,内心又感到丝丝的阵痛。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三线厂都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稀稀疏疏的几个老年人留守,唯独铜川王家河的三线厂最为特别,整个厂区焕然一新,或许铜川王家河的三线厂军转民最成功的三线企业之一。这座三线厂就是位于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的东风机械厂,整个厂区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隐藏在山沟里的小城市一般。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王家河距离王益区主城18公里,东风机械厂就修建在河谷的两岸,有山、有水、林密,正符合当时三线建设的需求。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应对紧张的国际环境,全国上下进行一场工业大转移,因转移的目的地多为三线地区以内,所以也叫三线建设。根据中央和陕西省委的部署,将在铜川建迫击炮厂,于是在王益区王家河耐火材料二厂的旧址上建设东风机械厂。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东风机械厂始建于1965年,1968年竣工投入使用,三年多的时间不仅将原耐火材料二厂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改造,还建设有办公楼、职工宿舍、医院、招待所、职工食堂、礼堂、托儿所、澡堂、职工夜校、图书馆、灯光球场等配套设施,并且还有自己的厂歌、厂服和厂徽,俨然已经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东风机械厂由西北金属结构厂(内部称105车间)和南京307厂援建,军工代号337,对外声称国营东风机械厂,对外联络2号信箱。主城搭乘公交车前往王家河还有2号信箱站,此站下车就是东风机械厂的生活区。三线建设分有国家五机部下属的大三线和地方下属的小三线,国营东风机械厂是陕西省国防办下属兵工厂,所以东风机械厂是小三线厂。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南京307厂就是南京国营晨光机械厂,前身是清朝末期由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是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素有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的美誉。1949年南京解放后由二野部队接管,更名华东机械总厂,1953年与307厂合并组建南京晨光机械厂。1965年晨光机械厂由五机部划入七机部,结束其制造常规武器的历史,开始从事研制航天产品的研制。晨光机械厂的转产才将大部分常规武器生产技术提供给三线厂,三线时期生产炮弹的兵工厂都能看到晨光机械厂的身影。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337厂主要生产迫击炮,1968年开始试制63式60mm迫击炮,1971年试制67式82mm迫击炮。上世纪70年代是国际环境最为紧张的时期,出于国防紧迫性,要在短时间内装备500个师的武器,直到70年代末337厂总计生产迫击炮超过10000门。337厂不仅生产迫击炮,还生产130mm和152mm的炮弹头螺等军品。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老家是广西,跟越南交界,1979年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时,分有东线和西线,广西是东线而且战线很长,主力部队都上主战场,保护后方和预防小股敌军偷袭除了主力部队也有大部分的地方民兵参与。特别是边境线上的民兵更是活跃,民兵不仅装备有冲锋枪还有迫击炮等轻便武器,民兵装备的迫击炮大部分来源于337厂的产品。迫击炮登场,把越南军队打到骂娘,若不是停战早,想必死在迫击炮下的越南军队不知有多少。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337厂最高峰时职工超过两千人,对应地方为地师级建制,由于军工背景的原因,安保极为严格,进出都需要严密的检查,贸然闯进厂区不听劝阻的就当敌特处理,不接受检查的就地正法的都有可能。安保人员都是现役军人,岗哨、门卫都真枪实弹站岗,比起现在工厂的看门大爷那可不知强上多少倍。安保太过严密,使得整个厂区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外面的人想知道厂里面的一切,但又望尘莫及,让这座安保严格的工厂带有几分神秘。

陕西铜川军转民最成功的小三线厂,70年代它曾生产10000门迫击炮

80年代末军品订单的减少,337厂逐步转向民用品生产。337厂曾生产过“骊山”牌面包车,还跟其它厂联合生产“玉兔”牌自行车。1998年,337厂联合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等7家单位成立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昌河车桥公司,主要生产“路遥”牌小型轿车前后桥。“路遥”牌车桥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占据着全国轻微型车桥市场的半壁江山。2012年昌河车桥公司跟其它四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成立陕汽集团下辖子公司陕西东铭车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为更好发展将企业搬出大山,结束隐蔽生产的历史。近些年地方职能部门将原有的职工宿舍、医院、办公楼、电影院的返修后再次利用,337厂自始至终一直都没有没落过,不得不说337厂是转型最成功的三线厂之一。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铜川   迫击炮   陕西   晨光   陕西省   越南   兵工厂   东风   民兵   安保   南京   军工   厂区   机械厂   职工   年代   军转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