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1927年12月30日,粤北山城韶关,天气阴冷刺骨,在全城最大的宾馆“曲江旅馆”的澡堂里,却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不少非富即贵的客人正在这里享受着,大约跟现在的洗浴中心有异曲同工之效。泡澡的人群中,还有国民革命军第16军的几名中级军官,这哥几个跟煮熟的螃蟹似的,一边舒服地直哼哼一边闲聊着。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朱德剧照)

军官甲:"听说王楷的部队已经来韶关了"?

军官乙:“唉,早就来了,军长把他们放在了第47师”。

军官甲:“部队具体驻在哪里”?

军官乙:“安排在了犁铺头,王锴是范军长的老同学,听说原名叫朱德”。

军官甲:"同学归同学,朱德部暴徒很多,我们还是要注意防范才是"。

军官乙:“谁说不是呢?这部队来路不清的”。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在这几个一丝不挂的军官正在闲聊时,对面一个貌似富家子弟的年轻人却格外留意起来,竖耳细听,当他听到“朱德”的名字时,心中不禁微微一震,暗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这个年轻人匆匆出门结了账,连夜奔韶关西北方向赶去。没错,他就是毛主席派出来的“井冈特使”何长工,自1927年10月从江西出发,何长工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过程,已经整整两个月时间了。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一、南昌起义军的失败。

中国革命早期的武装起义,还是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模式,即首先求得占领大城市,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即按原计划一路南下广东。

当部队行军至江西瑞金地区时(谁也不曾料到这里是未来的“红都”),内部有种意见甚至是放弃南下,而是留下来就地发动工农建立根据地,仍然被前敌委员会否决。

因为既定目标就是要占领潮汕地区,夺取出海口,以获得苏联援助的经费和军火,然后再进军广州“赤化全粤”,然后重新来一次北伐,进而彻底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在千里南下的艰苦征途中,有叛变的,有逃亡的,30000多人的部队,坚持到达粤境的只剩下16000余人。在蒋系部队和粤桂军阀优势兵力的联合围攻下,1927年9月下旬,起义军主力在潮州、汕头地区终告失败。

唯独在三河坝阻击敌人钱大钧部的一支偏师,却成建制保存了下来,那就是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的部队。这支原有3000余人的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过半,转移途中,又收拢了从潮汕撤出来的零散官兵数百人,开国大将粟裕也在其中。

面对敌人的继续围攻,这支不到2000人的队伍在朱德的率领下,沿赣南山区边打边走,形势仍然异常严峻。恶劣的环境考验着每一个官兵,期间不断出现了叛变和逃亡现象,尤其是绝大多数军官也不告而别。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1927年10月末的一天,在江西信丰县城以西20余里的一个山坳里,朱德主持召开了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全体军人大会,宣布今后这支队伍将由他和陈毅同志共同领导,坚决革命到底,同时大义凛然地说明:“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可以回家,绝不勉强”!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力挽狂澜,稳定军心后,朱德和陈毅又将部队拉到大庾县城,对留下来的约800名官兵进行了整编。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部队决定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的番号(番号很有味道)。

纵队下设七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以朱德、陈毅为正副司令员,王尔琢为参谋长。南昌起义以来一直担任警卫班长的粟裕,这时被任命为步兵第五连任指导员,在大浪淘沙中,终于从士官成长为一名基层军官。

当时第五连的连长,是朱德原第九军军官教育团的学员耿凯,也是湖南人,1931年在战斗中牺牲。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粟裕剧照)

二、蛰伏范石生部。

第五纵队成立后,进至湖南、广东和江西的三省交界地区,首先铲除了当地恶匪何其明的武装,其后初步站稳了脚跟。一个月以后,朱德收到了广州起义的消息,又一次准备率部南下策应和会师,不料途中即听闻了起义失败的消息,部队只好暂时滞留在粵北地区。

当时的华南地区,政治和军事局势堪称一片混乱,蒋系势力鞭长莫及,把持广东的粤系李济深、留守广西的桂系黄绍竑,也都跟蒋系有很深的矛盾,新军阀混战与国共之争混杂在一起。

而广州起义失败以后,朱德领导的这支小部队在华南已然成了“孤军”,生存面临极大的困难。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早年朱德)

为了使部队得到休整和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朱德决定利用自己的老关系,跟驻扎在粵北地区的第16军暂时进行“合作”,因为该军军长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讲武堂时期的同班同学,并且第16军还是滇军的底子,跟蒋系、粤系都有矛盾。

经过接触和商谈,范石生爽快地答应了朱德的条件:“部队编制和组织不动,要走随时就走”,于是第五纵队再次有了落脚之处,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第140团”。为了防止引起各路敌人的注意,朱德化名“王锴”,被老范任命为第47师副师长兼140团团长。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早年陈毅)

栖身范部以后,第140团可以堂而皇之地从16军军部领取急需的军费和军资,包括现洋、弹药、冬装等,堪称是雪中送炭。所以说,对于南昌起义余部的成功保存下来,甚至对于中国革命,范石生将军那都是立有大功的。

可惜的是,由于老范鄙视老蒋,早年间又多有宿怨,再加上收留朱德所部,更为反动派所不容,1932年被迫辞去军职。抗战期间的1939年3月,在昆明以行医为生的范石生将军,当街被人刺杀,幕后主使极有可能是蒋系特务。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范石生)

三、井冈特使千里苦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南昌起义之后不久举行的秋收起义,原定目标也是占领大城市长沙,最终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归于失败。当毛委员在三湾对秋收起义残部进行改编时,队伍也只剩下不足800人。

但是毛委员选择了一条崭新而正确的道路:走上井冈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秋收起义余部刚刚在井冈山落脚,毛委员就惦念起南昌起义的数万我党武装,当时并不知道起义军主力已在潮汕失败,他急切想与周、叶、贺等首长取得联系。

1927年10月3日,毛委员特别派出何长工同志秘密启程,前往广东地区寻找和联络南昌起义部队。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湖南人何长工化装成为一名商贾,历经多次惊险,巧妙地通过敌人一道道关卡,经长沙奔武汉,再从武汉乘船赴香港转广州,几经周折,终于得知南昌起义主力部队已经失败、朱德率余部进入赣南山区的确实消息。

至于朱德的部队还有多少人、具体在哪里落脚,仍然不得而知。直到1927年12月20日,何长工才获得两条重要线索:一是由于兵荒马乱而中断的粤汉铁路,已经恢复通车;二是有传言,朱德的部队很可能隐蔽在范石生第16军的防区内。

何长工闻听大喜,立即动身,匆匆登上了从广州北上韶关的火车,打算到了韶关再作进一步寻找。然而到了韶关城他却是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如何打探朱德部队的准确位置,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总不能在大街上吆喝吧?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思来想去,何长工决定去比较繁华的曲江旅馆碰碰运气,一来那里充斥着各色人等,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二来也想泡泡热水澡去去寒气,以便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执行任务。于是有了开篇那一幕,也是巧了,何长工误打误撞,果真就听到了“王锴团”的驻扎位置。

简短截说,次日天刚蒙蒙亮,何长工就已经赶到了韶关西北的犁铺头,远远发现了站岗的哨兵,便兴冲冲奔了过去,不想听到一声断喝:“站住”!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四、粟裕闹了个乌龙。

这天早上,正值五连指导员粟裕查哨,当他来到营地大门的哨位时,忽然发现远处有一个人急匆匆跑来,毕竟是身处特殊环境之下,所以王锴团的警惕性那是极高的,哨兵于是大喊:“站住,什么人”?对方回答:“来看朋友的”!

粟裕很是奇怪,哪有大清早来会朋友的?遂对来人严加盘查,何长工也不过多解释,只说必须面见“王锴团长”。粟裕思索片刻,先搜过身然后捆起来,再用枪口抵住来人,全副武装将其押送到团部,刚进团部院子,迎面碰见早起的政治部主任蔡协民。

来人大声叫着“老蔡,想不到在这里碰见你”,便一头扑了过去。蔡协民则是先惊后喜,也大喊“老何,你怎么来了”?随即给来人松了绑并且抱在一起,把端着枪的粟裕看得一愣一愣的。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原来,何长工和蔡协民(革命烈士,1934年牺牲)都是湖南华容人和早期党员,曾共同在洞庭湖地区工作过,互相之间非常熟悉。这边粟裕尴尬着,那边两个老朋友又说又笑,惊动了刚刚起床的陈毅。

陈毅走出房门一看,也认出了曾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何长工,禁不住大喜过望。不过一向幽默的陈毅此时还不忘打趣,故意板着脸批评道:“粟裕啊,你是怎么搞的,对我这位巴黎的老朋友这么不客气”!

粟裕这才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跑了,而何长工和陈毅、蔡协民等人自然相见甚欢,再共同往见朱德,互相通报了各自部队的情况,尤其是井冈山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朱德、陈毅的极大关注。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听完何长工的介绍,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决心也实行由城市到农村、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实际上,在这个时间点,朱德和陈毅还没有立即前往井冈山会师的打算,因为部队隐蔽在第16军进行整补才一个多月,许多工作还未完成,不少物资也没领取。

何长工完成任务后返回复命,朱德、陈毅则继续整训部队。然而仅仅一周以后,突如其来的一封密信,迫使朱德不得不率部提前离开犁铺头,因为信是范石生军长派人送来的,因为情况十万火急。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五、湘南起义震敌胆。

既然何长工都能够探得朱德的下落,南京方面老蒋的眼线也不全是废物。1928年1月初,老蒋已经确认,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就隐蔽在第16军的防区内,于是急电原黄埔军校教育长、新编第13军军长方鼎英,率部自湖南出动进逼粤北,企图一举消灭“王锴团”。

除了派出方鼎英所部八个团重兵压境,老蒋还电令范石生立即将“王锴团”缴械,同时逮捕该团主要军官。范军长义薄云天,不仅没有执行老蒋的命令,还火速密信通知朱德抓紧撤离,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预案的朱德和陈毅,接信后连夜率部出发。

起义军以急行军速度,迅速跳出了方鼎英企图南北夹击的包围圈,在乐昌以南10余里渡过武水,转兵进入湖南南部地区。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李济深)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到达湘南的宜章县城,并且在湘南特委的协助下,巧取县城全歼守敌,解除了团防局和警察局的武装,发动群众开仓济贫,并打开监狱,解救出被关押的党员和群众,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随后,南昌起义军余部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是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粟裕等全体指战员纷纷撕掉了青天白日帽徽,每个人的脖子上都系上了红带子。

湘南起义跟南昌起义相比已有重大转变:开始公开打出革命红旗,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王尔琢烈士)

在起义军完成改编的同时,宜章起义农军也整编为一个独立团,而湘南起义的爆发,极大打击和震动了反动当局,老蒋电令驻防乐昌的独立第3师师长许克祥(马日事变的刽子手),率五个团的兵力直扑宜章,企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朱德改变了原来摆开阵势迎敌的正规战法,而是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宜章农军独立团主动撤出宜章县城,隐蔽集结在城西南的黄沙堡一带山中设伏。待许克祥的部队占领宜章,再追出城来寻找我军决战时,革命军以突然的动作杀出,四面猛击敌人。

虽然革命军主力第1师仍只有千余人,但皆为百战精锐,一个冲锋就打垮了敌军主力,随后一路追击掩杀,乘胜收复宜章。许克祥溃不成军夺路而逃,此战革命军大获全胜,仅缴获的迫击炮就有20多门。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在如此大好的军事形势下,湘南起义的规模更加扩大,革命军迅速控制了附近宜章、耒阳、永兴等附近五县,大批起义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部队发展到8000余人,整个湘南地区红旗招展,令反动当局惊恐万分。

1928年3月下旬,敌人调集七个师的重兵向湘南地区实施反扑,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陈毅、王尔琢率工农革命军于4月初撤出湘南地区,开始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六、激流汇井冈。

1928年4月3日,朱德率部从耒阳县城出发,逐步向湘赣边境地带靠拢,会师井冈山的姿态初成。而为了接应湘南起义部队,毛委员亲率两个团的部队,直插郴州和资兴一线完成展开,不断袭扰和牵制各路敌人,掩护朱德所部安全地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经过20余天的转战和跋涉,朱德、陈毅率领的8000多官兵,于4月下旬全部到达井冈山周围地区,而此时的秋收起义余部,也在井冈山发展到3000余人。1928年4月28日,两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队伍,终于在江西宁冈县的砻市胜利完成会师,史称“朱毛会师”。

作为奉命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井冈特使”,何长工主持欢迎大会,晚年曾撰文回忆了朱毛会师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何长工)

“毛主席和朱德会见地点是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先到龙江书院,当毛主席来到书院时,朱德连忙偕同陈毅到门外迎接,我远远看见,就报告毛主席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

“毛主席点点头,微笑着向他们招手,快走进龙江书院时,朱德抢先几步,毛主席也加快了脚步,早早地把手伸了出来,不一会,两只有力的手掌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是那样的热烈,那么深情”!

朱毛会师是历史性的一刻,歌词有云: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六个团和一个教导大队共12000余人,这也就是“朱毛红军”的最初基础。在这这12000人当中,来自江西和湖南的农军约有8500余人、原王佐、袁文才的绿林武装有1000余人、工人和学生300余人、原国民革命军的正规军2200余人。

而朱毛红军的胜利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为闽赣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武装打倒反动派“枪杆里里面出政权”的新起点。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粟裕被任命为红四军主力第28团第五连的党代表,并参加了红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及讨论建军问题的连以上干部会议。直到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1928年4月28日当天,那场盛况空前的庆祝大会,记得那些兴高采烈的战士们和群众们。

五十多年以后,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粟裕大将曾经沿着当年战斗过的足迹,重访潮汕城,再上井冈山,回顾往事仍然是感慨万千,特地写下了一篇《激流归大海》的回忆文章,其中有“碧血洒韩江,激流汇井冈”的壮怀词句。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尾声:

1928年5月25日,根据中央的最新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从此有了“红军”的称号。平江起义之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部队,也于1928年12月也来到井冈山,实现了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师。

朱老总曾赋诗纪念: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井冈特使潜入王锴团部,粟裕枪口直抵后背,陈毅:你是怎么搞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宜章   井冈山   潮汕   韶关   团部   起义军   革命军   特使   长工   枪口   江西   工农   后背   军官   部队   敌人   地区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