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多年的历史中,许多文人墨客为梁祝的爱情故事写下了不同的版本的作品,除了细节以外,故事的大概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但是,历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吗?

随着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的墓葬,其墓志铭清晰可见,揭开了梁祝化蝶的真相。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梁山伯的真实历史

梁祝和《孟姜女》、《牛郎织女》以及《白蛇传》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文化财富。

对于梁祝的描述,出现在川剧《柳荫记》中、 明传奇《同窗记·访友》以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部文化作品当中,以至到了后来清代的部分宝卷中,还有很多关于梁山伯考上了状元的情节。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单从故事上来看,梁祝之所以能在百姓的口中相传,也取决于他的故事线其实并不复杂,可若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梁山伯的故事又格外饱满。

按照故事中的内容,梁山伯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他的家境也并不算优渥,因此,在封建王朝时代,他只能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女主角祝英台则不太相同了,她是一位当地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从小就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成长,对于读书和自由都充满着憧憬之情。

不过,祝英台却始终女扮男装,扮作一位书生的模样,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女子是不被允许进入学堂中学习的。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可此时的梁山伯却不知道实情,祝英台也渐渐开始对梁山伯有了感情,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祝英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情况,这也让梁山伯不得不去重新审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学堂中的另一位富家子弟马文才也通过手段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他对祝英台本就有好感,所以想娶回祝英台,拆散这对鸳鸯。

看着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马文才非常着急,情急之下,他只好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偷偷告诉学堂,学堂对祝英台女扮男装的行为勃然大怒,他们立即将祝英台赶回了家中,于是,原本该走在一起的两人变成了两段“单相思”。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临别的时候,梁山伯也答应了祝英台,在几天之后,自己将要上门提亲。

可是,这件事却又被马文才给知道了,他抢先一步,登上了祝英台的家门,迫于身份的压力,祝英台心灰意冷,只好嫁给了马文才,没能等来梁山伯。

待到梁山伯赶到以后,很快就得知了消息,这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只好黯然神伤地返回家中,之后不久,梁山伯便染上了重病,没过多久就驾鹤西去了。

梁山伯的离世,也传到了祝英台的耳朵里,她原本一直等着机会能够和梁山伯重新走到一起,可随着噩耗传来,她也失去了对爱情的最后期待。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剧照

婚礼当天,祝英台强烈要求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坟墓,马文才也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待到马车经过,坟墓中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坟墓中炸开了一条巨大的缝隙,眼前的这一幕,让祝英台感受到了什么,她知道,自己的心上人在召唤。

于是,她立即推开围观的人群,跳入了漆黑的墓冢中,然后,巨大的裂缝又渐渐合了起来。

没过多久,墓中飞出了两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故事大概的情节就是如此,在不同的版本下,具体的细节可能有着部分出入,可总体的内容还是“换汤不换药”。

随着故事口口相传,再加上整体的细节也贴合于时代的背景,因此,不少人开始研究这则故事最开始的出处,认为在历史上应该是有原型存在的。

广大学者也做了很多工作,对于梁山伯的说法,大概分为三类。

其一,就是根据故事本身来判断的,梁山伯很有可能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书生,祝英台因女扮男装和梁山伯相识,这也符合《古今小说》中一些描述。

其二,梁山伯的身份可能是官员或者是神灵,这样的说法,主要出现在浙江宁波等地。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按照当地的说法,梁山伯当时该是郧县的县令,六朝时代孙恩作乱,朝廷多次率军平叛,可总是吃败仗,带兵的将军梦见打着“梁”字旗号的白袍将军将孙恩给打败,结果梦验。

于是,皇帝听闻以后,将梁山伯封为“义忠王”,还建造了“圣君庙”,这在《浣水续谈》、《识小录》等书籍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过去梁县令开仓救济百姓以及治水的一些传说。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其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梁山伯就是梁武帝,在清末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中记述了梁山伯显灵的神庙和庙记记载中有很多相似之处,认为梁山伯庙中供奉的不是梁山伯,而是梁武帝。

当然,这种说法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是因为有些地方有巧合。

比如,梁武帝在死后葬于胡桥,所埋葬的地名和“山伯”有关。

齐梁两带皇帝侨居于江苏丹阳,皇帝和他们的子孙配偶在死后大多葬在这里,胡桥镇建于北宋隆建元年,而梁祝的传说大概是从唐代出现萌芽的,到了元代已经基本成型了,因此,胡桥镇也极有可能是“梁山伯”的住所。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在梁祝的传说中,梁山伯是先于祝英台而死的,后来祝英台和梁山伯是“同冢”,江苏和浙江等多地的地方志记载,同葬墓为“义妇冢”,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存在着合葬墓,可是梁山伯是否是真实存在的,这件事也是让人怀疑的。

事件发生了变化,还是到1997年,这一年,浙江宁波对郧县高桥镇梁祝合葬墓进行发掘,这次考古行动之后,便有了“真相大白”的味道了。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揭开“梁祝化蝶”的秘密

在对传说中的梁祝合葬墓进行发掘了之后,发现这是一座由单穴拱券顶砖室墓。

专家们通过进一步的探讨也普遍认为,墓葬的位置和规格都和随葬器物记载的梁山伯郧县县令的身份和埋葬地点相互吻合,这也就代表着,墓葬给出了准确的实物资料,墓志也记载的非常清楚。

一位名叫钟祖霞的考古队员说:“从随葬器物的简易程度来看,可以判断出墓主应该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下等官吏,这也和古书中所描述的梁山伯县令身份相互吻合,换句话来说,这就是真正梁山伯的墓。”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周静书也根据相关发掘报告提出,考古中认为墓主人是出身于寒门的下品官员,这和民间的梁祝故事中“出身寒门”以及“县令”的身份都是吻合的。

查遍了古籍,也没有发现有除了梁祝以外的其他名人曾被记录在这里,因此不会出现混淆视听的情况出现,墓主人也能够证明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墓葬。

可这样一来,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如果是真的按照一些古籍中的记载去找地名,那么梁祝墓应该是“义妇墓”,也就是说,这里该是祝英台的墓葬,而不是梁山伯的。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

比如,透过“墓室简陋”就能推出“下品官员”就有失公允,在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清官,他们在为官之后并没有选择骄奢的生活,在死后“落叶归根”也是很有可能的。

考古也证明了这是单人墓,就和历史上的“合葬墓”不相关,如果这里真的是传说中的梁山伯,那么附近也理应是有祝英台的墓葬,可这些却并没有出现。

一切都在说明,在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下,这里的“梁山伯”县令跟传说中“梁祝”中的梁山伯给搞混了,此“梁山伯”非彼“梁山伯”。

这也就否定了其中的一种可能,只剩下了另一种真相:梁山伯的原型是梁武帝。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再重新去看梁祝的传说分析,有一种说法提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同一代人,祝英台出现的应该更早,吕洪年的《梁祝“黄泉夫妻”说小议》中就认为梁山伯是南北朝时代的人。

事实上,祝英台是一处地名,在荒废之后才成为了土冢,在出现之前,梁武帝是历史中真实出现的人物,传说中的梁山伯是不存在的,因此也就不存在梁山伯的墓葬。

任何通过考古寻找梁山伯墓葬的行为都是徒劳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释,“化蝶”本就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因此这则故事只是在某位杰出人物的基础上去延伸。

而梁武帝和梁山伯能够扯上关系,也和封禅建立山神庙被后人改作“梁王祠”有关。

古代帝王行禅礼,会在小山上建立祭祀用的寺庙,这在《史记》等很多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

人们对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刻石误解产生了女子祝英台读书的故事。

而梁武帝与宜兴之间结缘也是这些故事产生的温床,因附近有“祝英台读书处”与梁山伯庙,后人认为是梁山伯在祝英台读过书因此才有了这样的石刻,故事的雏形就这么出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祝英台”是一个地名。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再加上梁武帝本身就非常喜欢读书,这也被后人争相传颂,全国范围内的很多地方都遗留着梁武帝的读书台,《江南通志》卷四六云“观音寺在兴化县东北八十里,南唐保大四年建,宋乾德四年赐额内有梁武帝读书台”,这也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梁武帝爱读书,还曾多次舍身入寺为僧,最终,就渐渐演变成了“梁山伯在此处读书,祝英台也在这里读书,两人一起在这里读书。”

后来的想象,就有了源头,之后什么“产生感情”之类的描述,大概也就是猜测了。

不难发现,所谓的“义妇冢”其实就是祝英台遗址,后人不知道这里是祭坛,才将祝英台祭坛当成是“义妇冢”。

至于传说中祝英台的身份来历,也就同样能解释通了。

在历史上,梁武帝是有一位妃子的,名叫阮修容,原名是石令赢。

她因为深受梁武帝的宠爱,所以被赐名为阮氏,后来他们生下了梁元帝萧绎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后人将祝英台和梁山伯附会在一起,那么祝英台的身份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会稽上虞人,对于当时的宁波来说,出了个阮修容这样的大人物,是值得歌颂的事情,因此广泛流传于当地的传说也是一种方式。

再说,阮修容虽花容月貌,可也是酷爱读书的那种类型,不然她也不会走到梁武帝的心中。

由此看来,祝英台最终成为上虞人也和梁武帝的背景有关,关于《识小录·梁山伯》中的说法,也是作者在不断感慨梁祝的真相不为人所知。

在传说中,构成梁祝故事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便是“马文才”,此人的原型人物应该是陈庆之。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陈庆之是梁武帝身边的一个随从,他因战功显赫一直都是梁武帝的左膀右臂,所以也被梁武帝格外看重,在他死后,梁武帝也将他列到了庙堂之中,也不是没有由来。

此人在浩瀚的历史中也不出名,还在死后夹在了夫妻之间,因此民间传闻当中,他的身份也就渐渐不好了,就变成了:夫妻中间夹杂着一个第三人。

最后,“马文才”的形象才得以出现。

不管如何分析,梁祝和“化蝶”的故事表现的都是老百姓对于爱情的憧憬,本身就夹杂着一些神话色彩,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去刨根问底,人们心目中的或许不是梁祝,而是爱情。

1997年,浙江千年古庙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铭清晰可见

参考

王宁邦.梁山伯考[J].江海学刊,2012(04):198-2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墓葬   郧县   上虞   梁祝   宜兴   口口相传   古庙   女扮男装   县令   墓志铭   清晰可见   传说中   挖出   浙江   地名   原型   说法   千年   身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