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是什么样的?

1625年,13岁的孝庄去看望她病重的姑姑,走到半路时,和她同行的哥哥却告诉了她一个难以接受的事情:“这一次过去,不止是探病姑姑病情,你还要嫁给皇太极,给他生儿子”


孝庄惊了!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孝庄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无拘无束的她,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婚姻会来的这么突然。

不过,未经人事的孝庄对这段突然砸在头上的婚姻,没有多少震惊。

虽然他们不是汉人,但是为了和汉化的女真拉近关系,婚配女真皇族,从小就学习汉人礼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则,他们早就烂熟于心,后金女子的地位,还不如汉人女子在族内的地位。

相比于汉女,他们为了能够在未来博得丈夫的欢心,把三从四德伺候男人的本事学得很精通。

不管什么样的男人,她相信都能让对方护她如珠如宝。


所以,她们对于婚姻不由自己做主早就有了很深的觉悟。

嫁给谁无所谓,也不由她们作主,她早已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伦理道德的谴责让她内心极度煎熬。

毕竟,皇太极是她姑姑哲哲的丈夫啊!

——

此时的皇太极早已经三四十岁的年纪了,在当时人们普遍寿数五十多岁的大环境下,这个年龄对于和13岁的孝庄来说已经很大了。


而且他的后院已经有一堆女人了,儿女双全。

等她初为人妇,就会有比她年龄还大的孩子尊她为家族长辈,想想都浑身不自在。

而且皇太极还是她的姑父。这种伦理道德的背叛,是那么让人痛苦。孝庄心里充满了抗拒。

但是她只能屈服,因为她是科尔沁草原的公主,从小就享受着民众如拥护信仰一般的爱戴,现在的她就必须得为科尔沁作出牺牲,回报家乡。

科尔沁草原是支持四贝勒皇太极的,但是她姑姑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子,这个责任就落在她的身上了。

她得为皇太极生一个和科尔沁草原血脉相连的儿子,稳固彼此的盟友关系。

此时的孝庄,深深的感受到了货物一般身不由己的滋味。


婚礼举行的很隆重,豪华的迎亲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让过往的行人内心充满了羡慕。可此时的孝庄内心却满是悲凉。

想当初姑姑哲哲嫁给皇太极时,皇太极率领八旗勇士三百人亲自迎亲,把礼节做到了极致。

轮到她的时候 ,却只有豪华的车队把她迎进四贝勒府,待遇差距何其明显!

果然是候补的就得不到重视么?孝庄委屈的一笑。

婚礼举行后,皇太极并未入洞房,因为这个时期和明朝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他得迅速领兵支援。

空荡荡的喜庆婚房,瘦弱的孝庄身穿大红色喜服坐在床榻发呆。

这就是以后要生活的地方吗?孝庄的心里充满了迷茫。

她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完成使命的物品,所谓的婚姻,完全不符合心中曾经的想象,不过是从大草原走到了盛京而已。

她还是她,不会被重要的大人物重视的小姑娘。


日子就在这种未知又无味的氛围下慢慢过去了。

后来皇太极战后归家,面对羞涩胆小的孝庄,皇太极展示了一个过来人的成熟稳重,主动示好。

长时间的磨合 ,终归是让她们二人过上了一段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孝庄觉得,日子这样过下去,也是一种幸福,她很知足。

但是这一切,随着后来她连续生下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的时候,一切都变了,皇太极对她彻底冷淡下来 ,甚至是冷漠。

最终,毫无意外地,皇太极再一次迎娶了她那刚刚丧夫的姐姐海兰珠。从此,姑姑、姐姐和自己三人共有一个丈夫。


孝庄既感到尴尬又心累,但是她还是得讨好皇太极,不然她以后的日子就会过得非常艰难。

可是海兰珠妩媚妖娆,深知男人的喜好,远不是她这种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能比的。

两人婚后,整天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皇太极再也没进过孝庄的房门。

这是何等的讽刺?

孝庄满脸苦涩和委屈。

后来,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伤重身亡,皇太极经过这政治角逐,成功登基成为新的大汗。

随即就册封了后宫五大妃,原本按照顺序和位份,孝庄怎么排也是第二大妃的地位。


可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是海兰珠的存在,她成了仅次于孝庄的姑姑哲哲的第二妃。而孝庄,却在众人的漠视或者冷笑的目光下,被册封为五大妃最后一位。

过了不到一个月,海兰珠怀孕了,因为不方便房事,面对皇太极的胡闹,海兰珠硬是不由分说的,把皇太极推到孝庄的屋子里。

真的好讽刺,都是妻子,丈夫的宠爱还需要别的女人不要,硬塞过来自己才能得到。

然而巧的是,那一晚孝庄也怀孕了。

几个月后,海兰珠成功的生下了儿子,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他非常高兴,却对于同样快要临盆的孝庄不闻不问。


可没想到的是,八阿哥没到百天就夭折了,这让皇太极极度伤心。

紧接着,孝庄没几天就生下了儿子,也就是九阿哥福临

可此时的皇太极,正在为那个还没起名字就夭折的八阿哥伤心,再加上福临出生与八阿哥去世时间太近,皇太极总觉得是福临的到来,挤走了八阿哥的福运,心里也不舒服,对福临这个儿子也不太喜欢。

根本就没心思搭理孝庄母子,哪曾想,这次错过,竟是父子永别。


皇太极一直在外征战,过了六年,在前线病重身亡了。

福临没有了父亲。

或者说他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父亲的存在。

此时的孝庄,已经不是当初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丈夫不爱,所以她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皇太极死后,权力之争闹得异常激烈。当时多尔衮和豪格,为争夺汗位斗的不可开交,两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


孝庄见状,主动拉拢姑姑哲哲和自己一起,又和多尔衮谈判扶持福临上位。

多尔衮一想,反正自己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能争过豪格安稳的当上大汗 ,还不如让福临上位,他只是个年幼的孩子,自己靠着拥立之功掌控朝堂还不是轻而易举?

所以多尔衮同意了。


就这样,经过多方运作,年仅六岁的福临,在双方的拥护下登基为新的大汗。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孝庄的无私付出。

后世的人们对于孝庄的评价是政治家,杰出的女强人。

她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子,一生的心血无关情爱,都在权谋。

以女子柔弱之躯,连续扶持儿孙两代新主。

助康熙斗败多尔衮,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败葛尔丹,功劳累累。

但是,却没有人能体会到她内心的孤苦,嫁人为妻没有体会过丈夫丝毫的关爱不说,更苦的是,她子女缘份淡薄。


爱新觉罗家的女儿和科尔沁草原上的女儿就像交易的货物一般,分别嫁到对方的家园,孝庄三个女儿都远嫁草原,基本上一辈子不能相见。

这都不算太伤人,本身就是常态,孝庄看得开。

可是让人难过的是,她付出一生心血,如履薄冰一般,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培养长大的儿子福临,因为管教严苛,还对她有误会,把她当成了仇人,这才是孝庄心里最大的伤疤。

然而,孝庄更没想到的惊天噩耗还在后面。

福临因为去五台山看了一趟佛会,没想到一回来就染了疾病,不久就去世了,年仅24岁。

孝庄真正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只之伤痛,莫过于此。


一连串的打击下,孝庄的身体一度生了疾病。

但她仍然顽强的支撑了起来,一手把康熙扶上龙椅,君临天下,成就一代圣君。

就如当初她披荆斩棘般的扶持儿子福临一样,劳心劳力,让人心疼。

后来病重的时候,正巧她的大女儿在草原连嫁两次丧夫,被认为不祥的人,以至于无法生存,康熙感念皇祖母孝庄思女心切,就把她接了回来。

孝庄才得以见到她血脉相连的亲骨肉,这算是对她多年痛苦压抑的内心,唯一的救赎吧!


这就是孝庄跌宕起伏传奇诡谲的一生,充满了卓越政治家的谋算和智慧。

可惜的是,她生在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注定了只是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光芒被遮掩的奇女子。

要是她生在现在的社会,男女平等,她一定会有所成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孝庄文皇后是清朝著名的贤后,一生辅佐三代帝王,亲手培养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和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孝庄在清初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周旋于王公大臣之间;她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奠定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基业。

姑侄三人 共侍一夫

孝庄文皇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寨桑之次女。因姑姑哲哲嫁给后金四贝勒皇太极后多年未育,1625年,年仅13岁的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以求绵延子嗣。此时的皇太极已经34岁,见到侄女如花骨朵般的少女娇颜,极为宠爱,先后为皇太极诞育三女,即皇太极的四女、五女和七女。

1634年,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一时宠冠后宫,姑侄三人共侍一规的局面就此形成。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后宫妃嫔,哲哲为中宫皇后,海兰珠为关雎宫(东宫)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布木布泰为永福宫(西次宫)庄妃,为五宫妃嫔之末。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皇太极并没有厌弃她。1638年,庄妃诞下皇九子福临,这个儿子最终使她扬眉吐气。

儿子登基 母凭子贵

1643年8月,皇太极暴卒于盛京,死前并未指定皇位继承人。皇太极的几个儿子中只有皇长子豪格颇具战功,受封肃亲王,因而受到正黄、镶黄二旗的拥戴。

豪格的竞争对手是睿亲王多尔衮,他是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背后有正白、镶白二旗支持。在双方僵持不下、互不相让的局势下,多尔衮提出折衷方案,主张拥戴皇九子福临继承帝位,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这一决议得到一致通过,庄妃母凭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称为孝庄太后。姑姑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称为孝端太后

第二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殉国。多尔衮被年仅7岁的小皇帝任命为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入关参战,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军,随即占领北京。
多尔衮奉迎两宫入京,并主持迁都事宜。此时的多尔衮独揽军政大权,孝庄太后为保母子二人性命,多番周旋,忍辱负重,甚至可能搭上了贞操,才换得多尔衮手下留情,没有废帝自立。但却迫使顺治帝一再加封其头衔,从摄政王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1650年,多尔衮在关外狩猎,坠马受伤,伤重不治而亡。孝庄母子二人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少年天子 母子失和

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将多尔衮从坟墓中拉了出来,挫骨扬灰,以泄其愤。对于孝庄太后当年忍辱负重、虚以委蛇的作法,顺治帝并不认同。

在顺治看来,他宁肯不做这个皇帝,也不愿母亲忍辱负重,四处周旋,母子二人为此失和。此外,顺治帝在情感方面也不尽人意,他先是将多尔衮指配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由皇后降为静妃,后来又对孝庄安排的新皇后多有不满。
1656年,董鄂妃入宫后,顺治才总算找到一丝做人的乐趣。只可惜这段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仅四年之后的1660年,董鄂妃因丧子之痛而一病不起,不久后香消玉殒,顺治帝悲痛欲绝,万念俱空,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其后虽经劝阻,未能成行,但心如死灰。1661年,顺治命内宫太监吴良辅做为替身在悯忠寺出家为僧,顺治亲临观看剃度仪式。回宫后染上天花,留遗诏传位于皇三子玄烨后,英年早逝,年仅24岁。

老年丧子 抚育孙儿

顺治帝驾崩之时孝庄太后已经49岁,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何其不幸。可孝庄没有时间去伤感、去哭泣,她要振作起来,教导孙儿玄烨。

孝庄太后之所以被称为贤后,便在于她从不揽权,而是在皇帝困惑不解或无法抉择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一点上,孝庄太后和二百多年后实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有着天壤之别,历史对她们的评价也有着云泥之别。玄烨在孝庄的精心指导下很快成长起来,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之后平三藩、收台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皇祖母慈爱的目光注视下完成的。西征噶尔丹期间,孝庄太后病危,康熙亲侍汤药、昼夜不离,并向上天祷告,请减自身寿命以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祭天祝文中写道:“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1688年1月27日,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病逝,按照她生前所留遗嘱,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昭陵,最终归葬于清东陵风水墙外,称昭西陵。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625年,13岁孝庄被当作生育工具,送给36岁亲姑父当小老婆,多尔衮则娶了孝庄的侄女当正妻。此后,孝庄想尽办法生儿子,还找来亲姐姐一起为丈夫生儿子。多尔衮则在战场上拼命赚军功,只为了除掉哥哥皇太极。

民间传言,太后孝庄为了儿子福临的皇位,下嫁摄政王多尔衮。

传言可不可信,咱们不知道,但孝庄、多尔衮在人生前半场,确实没多少交集。

13岁那年,因为姑姑生不出儿子,孝庄被当成生育工具,嫁给亲姑父皇太极当小老婆。此后多年,孝庄想尽办法,也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于是,娘家人又给皇太极送来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就为了能生出个儿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姐妹俩都怀了孕,生了儿子,只可惜,最后只有孝庄生下的九阿哥福临活了下来。

而多尔衮呢?

他娶了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两人相濡以沫,一起造小人。

后来,多尔衮接连又娶了十多个小老婆,但他对正妻博尔济吉特氏,一直非常尊重。

顺治六年,妻子去世,多尔衮还擅用职权,给妻子追封谥号“敬孝忠恭元妃”。

如此来看,多尔衮深爱原配,和孝庄没有多大的交集。

两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多尔衮见不得哥哥皇太极拉拢科尔沁一部,也跟着娶了科尔沁女人。

孝庄是草原的小公主,多尔衮便娶了她的侄女,此后更是事业、桃花一路畅通。

而孝庄的使命,是为姑父皇太极生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孝庄的人生中,似乎和男欢女爱,没有任何缘分。

无法拥有,也不能拥有。

为女儿时,她是草原上自由的小公主

孝庄的本名是布木布泰,意思是“天降贵人”。而孝庄,是后人给她追赠的谥号简称。

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女儿。

因为身份尊贵,她自小备受宠爱,是草原上自由的小公主。

只不过,公主的归宿,是为了部落联姻。

地位越尊贵,婚姻的交易性越大。

当时,科尔沁虽是大部落,但兵力不算强,男儿征战,女儿就以联姻拉拢周边势力。

布木布泰出生的第二年,她的亲姑姑额尔德尼琪琪格(人称“哲哲”),就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后来,科尔沁又陆陆续续向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们,送去了不少女人。

所以,小小的布木布泰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夫婿,大概率也会在建州女真。

只是,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被嫁给了亲姑父皇太极,和姑姑共享一个男人。

为人妻时,她是所有人期待的生育工具。

在《孝庄秘史》中,布木布泰一出生就是福星,有着“嫁给天子”的贵气。为了避免别人利用她的传说来争储,皇太极早早盯上她,想尽办法要搞到手。

但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想象而已。

在真实的历史上,皇太极娶布木布泰,真的只是娶了一个生育工具。

1625年,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余年了。

她的位份也从侧福晋变成了正妻大福晋。

可偏偏,这十多年来,她的肚子不争气,才勉勉强强生了一个女儿。

科尔沁是彻底着急了。

他们看好皇太极的发展,虽是四大贝勒中年纪最小的,但威望和能力却极高。

这样的香饽饽,可要牢牢抓紧。

于是,13岁的布木布泰,就被推了出来,作为一个生育工具、外交工具,嫁给自己36岁的亲姑父。

她肩负着所有的期待,如果说的更加精确一点就是,她的肚子肩负着所有的期待。

可惜,上天似乎并不是太眷顾她。

一连十余年过去了,布木布泰接连生了三个女儿。

而一起努力的姑姑哲哲,又生了两个女儿。

无奈之下,寡居的亲姐姐海兰珠又被送了过来。

这一回,科尔妻可算送对了人。

26岁的海兰珠,虽然没有马上生出儿子,却得到了皇太极的盛宠。

后来,皇太极又接连从林丹汗那里收了几个寡妇,后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女人一多,争宠排位的事情就不免上演。

但布木布泰一点都不喜欢雌竞活动,位置也从第二,一退再退,变成了第五。

皇太极的后宫实行五妃制,她的排位是倒数第一。

若非娘家科尔沁给力,姑姑哲哲是正宫、姐姐海兰珠是宠妃,孝庄的位份,可能要跌出五妃之外了。

因此,布木布泰基本上没有感受到任何夫妻恩宠。

好在,她是幸运的,唯有她生下了健康长大的儿子——福临。

为人母时,她是制衡多尔衮的“乱伦”母亲。

成为母亲的布木布泰,日子比之前明显好过了许多,她完成了母族的使命,可以松口气好好抚养儿子了。

可这口气还没松多久,皇太极因为海兰珠去世,心情不好,冰天雪地跑出去打猎,病情加重,年仅52岁就去世了,连个遗诏都没留下。

此时,孝庄展现出她过人的谋略才能。

  • 抓住机会,帮儿子得皇位

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皇位。

这种事情,看起来和布木布泰也不太相关。

她只是皇太极不受宠的侧妃,不管是多尔衮当皇帝,还是豪格当皇帝,她和福临的处境相差不会太远。

可布木布泰不是一般人,她有着清醒的头脑,还肩负了科尔沁的使命。

但凡能争取的事情,她绝不放过。

豪格和多尔衮,谁都有优势,可谁也不具备绝对优势,这就是布木布泰和福临的机会。

一番运作之后,6岁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布木布泰也成为了皇太后。

  • 表面拉拢,暗中打压多尔衮

布木布泰成为皇太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多尔衮。

她知道,豪格的谋略远在多尔衮之下,要想为福临肃清这两党,必须拉一个打一个。

而比起豪格,多尔衮又有一个致命缺陷——体弱无子。

“睿亲王(多尔衮)素善病,岂能终摄政之事!”

“和硕睿亲王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

(取自《清世祖实录》)

《甄嬛传》中的皇后,说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没儿子的人,本宫用着放心。”

多尔衮身体弱,还没儿子,就算再位高权重,夺走皇位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于是,布木布泰经常和多尔衮议政。

两派有势如水火的时候,多尔衮限制布木布泰母子相见、挑唆大臣不去给哲哲抬棺;但两派也有立场一致的时候,把济尔哈朗远派、打击豪格的势力……

更为难得的是,每一次到了打击豪格时,红脸总是多尔衮来唱,白脸总是布木布泰出马,一个当坏人,一个当好人劝一劝,配合默契。

在这种谋划下,布木布泰成功把豪格挤出大局,但代价就是多尔衮权倾朝野。

但幸好,多尔衮这人,身体不好还纵欲,还有点大局观。

在满清入关的重要关头,他绝不会闹幺蛾子要夺位。

这就是布木布泰最精明的地方,看人的眼光准得可怕。

后来,多尔衮也确实是39岁英年早逝。

  • 帮儿子建后院,强行“乱伦”

制衡多尔衮的目的,是护住儿子福临的皇位。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布木布泰还有一件事情要做——牢牢握住母族科尔沁。

在整个满清一朝,蒙古各个部落都是爱新觉罗的重要盟友。

清初时期,这种盟友尤为重要。

成为太后的布木布泰,首先要做的就是握住科尔沁,既要让科尔沁护住福临,也要让福临护住科尔沁。

联络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她当年一样——联姻。

布木布泰先后为顺治娶了科尔沁的三个女人,刚好也是姑侄三人。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世祖废后,是吴克善之女,布木布泰的侄女,因为善妒被废为妃。

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布木布泰的侄孙女,世祖废后的堂侄女。

另外,顺治还有一个侧妃淑惠妃,是孝惠章皇后的妹妹,也是布木布泰的侄孙女。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妹也。顺治十一年,册为妃。”(取自《清史稿·后妃传》)

这样一算,顺治娶的也是姑侄三人。

只不过,这和当年皇太极娶哲哲、布木布泰、海兰珠姑侄三人不同。

皇太极的三个老婆和自己都没有血缘关系,而顺治的这三个老婆,和他实打实有近亲血缘关系。

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举动。

皇太极在位时,曾下令要汉化,改革婚姻制度,禁止娶族中女子,否则就是“乱伦”。

“自今以后,凡人不许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婶母、嫂子……汉人、高丽因晓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取自《会典》)

可布木布泰,才不管皇太极的旨意,一意孤行,把三个女人塞给了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女人,顺治和布木布泰的关系越来越差。

后来的顺治痴迷董鄂妃、贪恋佛学,大概也和布木布泰的这种压迫有关。

当奶奶时,她是牵着康熙的孤独老人。

1661年,顺治因为观看吴良辅的出家仪式,得了天花,24岁就去世了。

在他去世前,布木布泰联络一众大臣,努力争取,终于把皇三子玄烨顶成了继位者。

这是力挽狂澜的举措。

因为任性的顺治皇帝,有意要把皇位传给堂兄弟。

表面上来看,很多人都以为玄烨之所以能继位,单纯是因为在顺治临终时,因为得过天花幸运被选中。

但实际上,玄烨早就已经被布木布泰选中、精心教养。

早在顺治的诸位蒙古后妃都没能生下儿子时,布木布泰就已经开始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培养了。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圣祖御制文二集》卷四十《庭训》)

“幼龄学步能言时”,应该是在一两岁的时候。

早在玄烨一两岁时候,布木布泰就选中了他。

布木布泰一边安排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心腹侍女——苏麻喇姑,当玄烨的启蒙老师,为玄烨讲授国书,另一边又精心挑选老师教授玄烨骑射知识。

可以说,她给了玄烨母亲般的严厉,而不是奶奶般的慈爱。

1661年的正月初九,布木布泰牵着8岁的孙子玄烨,一步步进入太和殿。

她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告诫群臣,辅佐少年皇帝,报答顺治的恩情。

“尔等思报朕子皇帝之恩,偕四大臣同心协力,以辅幼主,则名垂万世矣。”(《清圣祖实录》)

言语中,她用了皇帝自称的“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候的布木布泰,就是不在皇位的皇帝。

这一点,也得到了康熙和后世清朝皇帝的认可。

但她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此后的布木布泰,她尽力辅佐、教养康熙,在康熙14岁亲政后,逐渐退居幕后。她有权却不弄权,心甘情愿把一切都留给康熙。

晚年时候,康熙也非常敬爱祖母。

康熙出巡时,几乎每天都要派人去问候祖母布木布泰的饮食起居,并时实报告自己的行踪。如果自己抓到了鱼,捕到猎物,他还会快马加鞭送给祖母尝鲜。

巡幸五台山时,一到上坡的地方,康熙生怕奴才伺候不好,还会主动为祖母扶轿子。

——

纵观布木布泰这一生,她基本没有为自己而活,男欢女爱也似乎和她毫无关系。

她要么是为母族而活,要么是为儿子而斗,最后还要为孙儿操劳……

她的操劳,也就此成就了清初的繁荣,将满清推向了顶峰之路。

如果说,布木布泰有任性的话,那她的唯一一次任性应该就是拒绝和皇太极合葬吧。

她不想打扰皇太极和诸位嫔妃的安宁,更不想继续当个工具人。

她宁愿待在皇陵之外,感受属于自己的风光。

而作为孙子的康熙,既不想逆了祖母的意思,又不好轻易违背祖制,就没给祖母下葬,一直放在安奉殿。

这一耽误就是几十年,直到雍正继位,才在暂安奉殿的原处就地兴建陵园,把太奶奶葬入了地宫。

如此来看,孝庄这一生,实在让人叹息,又敬佩。

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却不知该如何言说,如何评价。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孝庄即布木布泰,她在十三岁时就嫁给了皇太极,其实这门婚事完全是为了绵延子嗣,而且皇太极当时已经三十多岁了,布木布泰还是他的侄女,这虽然在当时是正常事情,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后来皇太极不断充斥后宫,居然还出现了姑侄三人一起侍奉皇帝的局面。后来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虽然她没有得到过皇太极的殊宠,但是皇太极对她也不是完全无情,只不过布木布泰的地位是不如姐姐海兰珠的。

在1638年,庄妃生下了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本来福临是没有机会登基的,可是由于皇太极突然病逝,所以导致帝位空悬,他生前也没有对此做任何安排,所以谁来继承皇位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成为了竞争对手,其中之一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有很多族人支持,他的声望很高,可是豪格的对手多尔衮也不让贤,毕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也有众多拥护者,所以豪格和多尔衮之间一直僵持不下。这个时候为了缓解矛盾,多尔衮建议让福临继位,就这样当时还是小孩子的福临登上了皇位。

由于福临继承大统,所以庄妃就成为了圣母皇太后,也就是孝庄太后。虽然福临登基了,可是朝中谁都清楚,权利一直都握在多尔衮的手中,他才是那个真正的话事人,福临只是一个空架子。遇到这样的境遇,孝庄太后自然是很担心的,她一直都为大清江山考虑,也尽力扶持自己的儿子,不想让多尔衮抢走皇位,所以孝庄太后一直都和多尔衮有密切相处和交流,也因此产生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说法。虽然关于孝庄太后是否真的和多尔衮有染始终没有定论,但是从多尔衮离世后顺治皇帝的做法中可以感觉出一些异样。

顺治皇帝在掌权后将多尔衮从坟墓中拉出来,将他挫骨扬灰,以此泄恨,其中可能也有为母亲报仇的含义。由此可以联想到,孝庄太后当年可能是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已和多尔衮发生过关系,而顺治也以此和孝庄太后有了嫌隙。后来顺治早逝,孝庄太后开始扶持康熙皇帝,她的一生都在为清朝努力,经过她的栽培,也成就了一位明君,更加重要的是,孝庄太后有政治头脑,但是她没有野心,没有过任何逾矩行为,所以才得到后世的称颂。




康熙曾评价孝庄: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而清史专家杨珍也对孝庄做出过中肯的评价,认为她是明清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在清朝入关尤为困难的时候,维持了清朝皇室的团结,培养并保护了顺治帝以及康熙等一代明君,但她并未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在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做法。而历史上真正的孝庄亦是如此,她的功绩是任何一位清朝皇后无法堪比的,虽有能力成为武则天第二,却将儿孙辅佐成帝,是对大清王朝起到重要意义的女人。

孝庄皇后布木布泰在13岁时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他的侧福晋。在皇太极成为可汗之后,她便成为了西宫福晋;而皇太极登基称帝,她被封为庄妃,在皇太极的5位重要妃子当中排在最后,可见皇太极生前对其并不看重,毕竟当时帝王专宠的只有宸妃海兰珠罢了。若说起孝庄的崛起,是在生下福临之后。那是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在皇太极驾崩后,福临成为皇帝,将年号改为顺治。布木布泰便从庄妃一举成为了太皇太后,但顺治帝执政时间不长,在第18年时离世,有他的第3个儿子玄烨成为了下一继承人,将布木布泰尊称为太皇太后。

那时康熙年龄还小,辅佐其执政的除了朝廷大臣之外,便是布木布泰这位太皇太后了。她不仅在朝政大事上都有自己的见解,也是一个内敛简朴之人,她不喜奢华,经常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银两捐出,有时用来征兵,有时犒赏士兵,可谓全心全意辅佐自己的孙子登基。在这样的培养下,康熙才成为了一代明君。虽然,布木布泰在政治上大有成就,但她并不是喧宾夺主之人,从未想过将政治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只是在幕后指点康熙该如何去做罢了。因此,康熙亲临朝政之前,所有的事情都会问宣孝庄太后的意思之后再做决定,也是因为如此,才让康熙对孝庄太后倍加孝顺。但在康熙26年时,孝庄太后身体抱恙,一病不起,可谓生命垂危。康熙皇帝得知消息后,便日夜守护在孝庄身边不离不弃,亲自侍奉汤药,而且还带领王公大臣一起到天坛给孝庄祈福,希望她可以多活一段时间。即便康熙如此虔诚,祈祷也没能如愿。最终,75岁的孝庄在慈宁宫崩逝,康熙帝为之伤心不已,并对其一生做出极高的评价:“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足以见得,孝庄生前为大清也算是做了诸多贡献,她不仅开创了清朝鼎盛局面,也帮助皇帝大一统业,自然是一个伟大之人。

综上所述,真实的孝庄,既有男人执政的能力,也有女人相夫教子的一面。终其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见证了清朝由乱到治的整个时期,辅佐了两位皇帝,让清朝处于稳定的状态中,为当时的大清王朝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贝勒   努尔哈赤   科尔沁   生下   太极   皇位   顺治   祖母   太后   姑姑   清朝   皇后   康熙   皇帝   儿子   真实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