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糖尿病有多可怕吗?

糖尿病本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饮食,听医生话,按时吃药,定期测血糖,避免并发证


我上司岳父50多岁剪指甲,然后没留意弄伤了拇指,然后不管他,后面一直不好,后蔓延到整条腿,去医院治疗,医生可能要截肢,后面转了医生,保守治疗脚保留下来。

我爸爸59岁就脑中风,而且中风后偏瘫,经常各种痛,三高加上胃病加上中风后遗症,看着都觉得心痛。

如果家里人或者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65岁的李先生,晚饭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被家属慌忙抬进医院。医生上前查看李先生,发现呼之可睁眼,但是一直在说胡话。家属焦急万分,问医生:“医生,我爸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这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他啊!”





医生经过询问家属才得知,李先生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去医院挂号看了一下,医生说怀疑是糖尿病,建议进一步检查,李先生只测了个血糖,值偏高,但是他自我感觉没有其他不舒服,觉得应该无需治疗,遂拒绝进一步检查。



3天前李先生上述症状加重,还出现头晕的症状,李先生的儿子上网搜索,判断父亲这是高血糖引起的,便自行前往药店买了降糖药给他吃,哪知头晕症状并未改善,晚饭后反而出现了恶心、呕吐、昏睡的状态。



家属请了小区药店的人员上门帮忙测了李先生的血糖,发现所测得的值非常高,药店人员惊吓不已,建议他们赶紧送医院进一步诊治。于是,李先生的儿子这才带上老李赶来医院就诊。



对此,医生惊讶于他们的胆大无知,对待糖尿病,他们居然不当一回事。医生立即安排紧急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李先生酸碱度呈酸性7.29,尿常规提示尿酮体2+,尿葡萄糖4+,医生结合李先生的病史和化验结果,判断李先生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医护人员立即对李先生进行静脉补钾、抑酸、补液、降糖等对症治疗,随即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之后,李先生被收入专科治疗。针对李先生的情况,专科医生跟其家属进行了谈话,告知李先生目前的情况很危险,需要先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的情况纠正过来,然后再进行详细的检查。



在内分泌专科治疗了两天后,李先生的意识仍未清醒,病情逐渐加重,于是立即转入ICU,李先生的儿子等家属都非常激动,都很焦急,表示医院一个糖尿病都治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医生耐心给他们解释,可他们不听,吵吵闹闹。管床医生只好抽出专门的时间给家属一点点的科普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家属这才慢慢地理解了李先生的病情。于是配合ICU的各项治疗措施。





在ICU住了12天后,李先生终于被医护人员从危险中拉了回来,慢慢地撤离了呼吸机,拆除了各种医疗器械,病情逐渐稳定下来,于是又转往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然而,回到专科病房后,李先生在进食午餐时,因吃得太快太急发生了误吸,咳出了大量的食物,并伴有嘴唇发绀,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拍背、排痰后症状仍未改善,于是急请麻 醉科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再次转入ICU,就这样,李先生又在ICU住了几天才转回来。



回到专科病房,医生继续对李先生进行对症治疗后,复查各项结果均恢复正常,李先生的病情也较稳定,在这期间,医护人员教导家属掌握糖尿病的护理知识,让他们熟悉糖尿病的饮食要求,教他们如何在家自己监测血糖,如何运动等等。出院时,李先生及家属均表示,今后一定会按要求定时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规律服药。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高血糖危象之一,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症,是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是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病人脑水肿、永 久性神经损害和死亡的风险。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后怎么样?

一般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的话,效果较好,但日后还需要积极控制糖尿病。一部分老年人和已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者较难治愈,可致死。昏迷较深且时间长的病人预后较差。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预后稍差。



三、糖尿病病人应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1.日常饮食管理: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芹菜、小白菜、燕麦等,低盐饮食,有高血压的病人每日食盐应少于3克。戒酒。



2.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定期监测血糖,不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泌尿系感染,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熬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学习糖尿病知识:

学习相关知识,学会识别各种应激 情况。病情加重血糖控制不佳时,不要自己私自加大用药或随意用药,要及时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其实,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病情发展可导致眼、肾、心脏、神经、血管等多器 官病变和功能受损。糖尿病是导致成年人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的较好,是不影响预期的寿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健康生活,一旦确诊糖尿病,也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接受正规治疗。


--------------------------

我是武汉麦冬,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




我母亲1978年25岁生完我时得的糖尿病,现在已经45年了,打了45年胰岛素,现在除了左眼失去视力外,全身脏器正常,45年糖尿病史,想信全国也为数不多,为什么会保持这么好,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饮食清淡,低油低盐,定时定量(确实是亏嘴)。

2.经常走动,走不动也要坚持。

3.每天热水泡脚,睡前进行,一定坚持住。

4.保持心情愉悦,尽量少生气。

5.定期体验,经常自测血糖。

只要肾脏不出问题,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病发症,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老母亲一直坚持,70岁了,基本没有白发。




糖尿病有人说可怕,有人说并不可怕。

我只想说一句:

你看到可怕的糖尿病了你就可怕;看到不可怕的糖尿病就不会可怕。

我是个糖尿病人,已经15年了。我住过很多次院,见过许多的糖友,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男的,有女的,有严重的,有较轻的,有无知的,也有无所畏的。所以,自已也有许多的感想和体会。

15年前糖尿病第一次住院,那时侯糖尿病人比现在少。我是在同一医院住院,糖尿病科还不到100个床位,医生也只有4、5个人。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也很少。我看到的,也就是一张手掌大小的粉红色的纸,印些哪些不能吃,也就是几十个字,几句话的小纸条。病人更不懂得糖尿病是什么病?交给医生诊就是了。15年以后,糖尿病科室搬到新的住院部大楼了,床位由过去的几十个,增加到几百个,还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糖尿病宣传教育知识,内容丰富多了,走廊有,病房有,护士站有。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网上咨询,手机微信问答,医生与病友交流沟通,还有每月定期的糖尿病讲课,这是最应该给予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和赞美的。

我第一次住院,我记得是住在用小会议室改造的大病室,连我一起共住了8个糖尿病人,其中有两个最严重的病人,一个50岁,另一个35岁。

那个50岁的病友,酒瘾特别大,医生劝他别喝酒,他硬是不听,更不相信喝酒对身体不好。医院不能喝,他就偷偷跑回家去喝。他那双眼晴,连床边的床头柜上放的药,他都看不见了。他是属于那种无知的人。不能不说他的糖尿病可怕,双目失明的糖尿病并发症可怕,更怕的是这种人,他不懂得为什么要控制血糖?怎样控制血糖,他比我小6、7岁,现在还不知道他在不在?

我右边靠门边的是个35岁的年轻人,他糖尿病多少年了我不是清楚。他的左脚,从脚板下面的脚板心,再到脚背上,烂了一个一粒葡萄大小的孔。每天换药时,撕心裂肺地大声喊叫。我记得每天给他换药的是陈雪丽护士。每天从伤口把旧纱布挑出来,再把象煤一样的黑渣掏干净。用药清洗后,再换上新的纱布。这是我第一次住院,看到两个最可怕的糖尿病人。其余的6个人并不可怕。

就是两个可怕的人给了我深刻的教训,我才坚持一定要用饮食,运动,药物控制血糖,不断地学习糖尿病知识。

还有几次住院,我也看到两个有点怕的糖尿病人,一个是家里一天给他一直送两餐饭,他说今天的菜好吃,他把晚餐的饭中餐全吃光了。另一个几乎每天晚上去吃宵夜的人,他说习惯了。

我只想说,糖尿病其它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听医生的,不相信科学,不自律,又无知的人。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我妈前几年确诊糖尿病,一开始她整个人都是崩溃的,因为我大舅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才五十出头就去世了,后来小舅也有糖尿病,所以我妈被确诊的时候有些接受不了,因为她饮食一直都是比较清淡,也没有什么症状,开始是厂里体检测到血糖30多,她不信,后来又去医院检查才确定,后来吃药,打胰岛素,人一下子就瘦下来了,经过这几年的控制,我妈这段时间都没吃药了,血糖也很稳定。糖尿病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糖尿病   酮症   可怕   酸中毒   糖尿病人   并发症   血糖   病情   家属   专科   症状   病人   饮食   医生   医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