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为何把阮小七评为水浒英雄中九个上上等人之一?

《水浒传》108位好汉,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的仅有9个:武松、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

其中,金圣叹对阮小七的评价很高: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一百八人中,真正算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消尽。

起初,对阮小七被评为上上人物,我和有些读者一样不理解,但了解金圣叹的性格之后,便豁然开朗了。

原来,金圣叹与阮小七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我行我素、嫉恶如仇、不慕富贵、特立独行之人。


阮小七其人

阮小七本是梁山泊一带的渔民,吴用说他“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

在晁盖与吴用准备劫取生辰纲时,吴用找到阮小七和他的两个哥哥小二、小五,拉他们一起入了伙。

不久,东窗事发,晁盖等人遭到官府捉拿,阮氏三兄弟便跟着晁盖和吴用逃到梁山,落草为寇。

林冲火并了王伦,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小七做了水军头领。梁山八百里水泊,便成了他施展水上功夫的大舞台。

后来,宋江来到梁山,晁盖被渐渐架空,连老友吴用也投靠到宋江一边,但阮小七却依然是晁盖的坚定支持者。

晁盖攻打曾头市,阮小七紧紧跟随,而且扬言:“我只认得哥哥,不认得皇上!”

晁盖不幸离世,宋江做了梁山泊主之后,就积极实行他的招安策略,阮小七的气就更不顺了。

朝廷派陈太尉来招安,宋江大喜,而阮小七却故意让船进水以戏弄朝廷官员,又把六坛御酒换成了劣酒。在他的一番操作之下,第一次招安便泡了汤。

尽管阮小七与李逵、武松、鲁达、林冲等极力反对招安,但最终没有阻止梁山队伍归顺朝廷。

梁山被招安后,好汉们跟着宋江为朝廷南征北战。等凯旋回朝时,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中就包括阮小七 。

阮小二和阮小五皆战死沙场,阮小七有幸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可这个官只做了几个月,便被皇上罢免。

原来,阮小七曾把从方腊缴获来的龙袍穿在身上戏耍,被童贯以谋反罪告到皇上那里,他便丢了官。

阮小七本来不是当官的料,对仕途也没有什么追求,所以被贬为庶民,他心中很欢喜,终于可以带着母亲回到石碣村,继续过逍遥自在的渔夫生活了。

这就是阮小七,一个至真至情、狂放不羁、特立独行,视荣华富贵如浮云的真男人。


金圣叹其人

金圣叹,生于杭州,本名张采,家境贫寒。后因过继给金姓亲戚,故改名金采。

金圣叹九岁入私塾读书,据说其颖敏绝世,当时有吴县第一神童之誉。

童年时期,金圣叹唯以读书为乐,但他最爱读的,还是施耐庵的《水浒传》。

金圣叹是奇才,他却无意于仕途,考取秀才后又几次入闱,他都把考场当成了游乐场。

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有一年科考题为《孟子》中的《如此则动心否乎》 ,金圣叹大笔一挥写到:

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之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动动动……

一连着写了39个动字,考官问他为何如此,他潇洒一笑,答曰:孟子说过“四十不动心”。

无心做官也就罢了,他为啥非要去游戏考场呢?因为他喜欢,就像阮小七喜欢穿龙袍一样,只是玩玩而已。

表面上我行我素、玩世不恭,金圣叹的爱憎还是很分明的。大清灭明后,他改名“金圣叹”,以“金人在上,圣贤焉能不叹”来表达失去故国的失落。

舅舅钱谦益,本来是大明官员,后来降了清朝,金圣叹很瞧不起他,直接称他“三朝元老大奸臣”。

顺治十八年,县令逼税时打死一人,苏州市民纷纷抗议。巡抚朱国治下令逮捕了五位秀才。

次日,书生们去文庙大哭。当时顺治刚驾崩,朱国治便以“震惊先帝之灵”为由,又逮捕了十三人。

这十三人中就有金圣叹,而且哭庙文为金圣叹所作,作为主犯,金圣叹被判斩刑。

据说,金圣叹在弥留之际,还由着性子幽默了一把,不但给儿子留下谜一样的遗书,还调侃了行刑的刽子手。

这就是金圣叹,一个满腹诗书却无意于功名的狂傲书生,一个我行我素、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叛逆者。


写在最后

金圣叹是一位的文学批评家,他留给后世的主要著作,便是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的点评。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在这部作品中,他把宋江评为“下下人物”,说其“阴险奸诈,纯用术数去笼络人”。

他把李逵、阮小二等评为“上上人物”,说李逵“一片天真烂漫,不受任何人收买”,说阮小七“快人快口,实在可爱”。

从这些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所欣赏的是具有“真情至性”的人,并把这一点作为划分人物品级的主要标准。

从这一点看来,金圣叹喜爱阮小七,并把他划到“上上人物”之中,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因为金圣叹就是阮小七一样的人,或者说,在真情至性、桀骜不驯的阮小七身上,金圣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阮小七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家伙!

先回答问题,金圣叹为何把阮小七评为水浒英雄中九个上上等人之一?我的回答是阮小七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家伙!

阮小七,绰号“活阎罗”,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条好汉,在三十六个天罡数里快数老末了,在水军八员头领中数第六位,仅高于童威、童猛兄弟俩。他的长相也不怎么样,“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属于那种很有点对不起观众、污染环境的类型,可著名水浒评论家金圣叹还是把阮小七评为上上等,他的两个哥哥小二、小五才是个中上等,可见金大才子对小七是多么钟爱!

这也难怪,阮小七确实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家伙,快人快语,率性而为,用金大才子的话来说就是“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阮小七生在石碣村,长在石碣村,石碣村位于梁山泊北边,从小随哥哥们在这水边打鱼,可最近日子不好过了,梁山泊已被王伦等人占据,渔民们不敢在强盗的地盘里捕鱼,只能是在远离梁山泊的地方捉一点小鱼烂虾度日,阮小七和哥哥、老母亲艰难地生活着……终于有一天,吴用来了,游说阮氏三兄弟一起去干一场“大买卖”——智取生辰纲,从此开始了“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轰轰烈烈的生活。

抢劫了生辰纲,在石碣村败官军之后,就基本没有阮氏三雄多少故事了,阮氏三雄基本上变成了跑龙套的角色了。但阮小七还是让我们激动了两回:偷喝御酒,戏穿方腊龙袍。

阮小七从小生渔家,水上漂,水上长,无拘无束惯了,放荡不羁,“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哪里有什么君臣伦理纲常之类?能混个肚子圆就不错了,特别羡慕自立为山大王的王伦那种“论秤分金银、一样穿锦、大碗吃酒、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自由自在的生活,阮小七对前来游说的吴用说“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彀见用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跟着晁盖吴用造反就是为了要快活自由的日子。

所以宋老大接受招安他很烦,后果也很严重,没和宋老大保持高度一致,自作主张把御酒换成村醪,惹得众好汉大为光火,扯着嗓子大骂朝廷,宋老大想招安招不成了。咱们就看一下阮小七的精彩表演,那个过瘾呀!

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禊子,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阮小七道:“只怕有毒,我且做个不着,先尝些个。”也无碗瓢,和瓶便呷,一饮而尽。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

宋江一手精心策划的招安计策就这么被率性而为的阮小七捣鼓得胎死腹中了。

阮小七一直生活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在他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皇帝,有个皇帝在头上箍着多不自在!所以也根本不把皇帝当回事儿,打败了方腊:

“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里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珪、无忧履。阮小七看见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文,心里想道:“这是方腊穿的,我便着一着,也不打紧。”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却把白玉珪插放怀里,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这阮小七也只把做好嬉,骑着马东走西走……”

穿龙袍可不是小事,别说穿龙袍了,就是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那个时代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着装样式。越轨着装?那就等于造反!但阮小七的心里哪里会这根弦,不就是戏耍了一下龙袍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让老子当那皇帝老子还不干呢!

你自己没那个心思,但你挡不住别人往这个心思上猜,果然被别有用心的高俅等人揭发了,皇帝牢头生气了,皇帝一生气,当然后果很严重,阮小七被剥夺官职,贬为平民,战场上的那活白干了,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小七二话没说,拍拍屁股就走人了:“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后来寿至六十而亡。”阮小七根本就没当回事,什么官不官的,自由快活就行!这等人生风光,是何等的潇洒!这等人生的态度,是何等的率真!看看108好汉,有几人能够“以终天年”?也算是有了个好的归宿吧!

阮小七这种率真潇洒的性情,诚然朴素可贵,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自然是修来的福气,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可能使自己人生充满阳光,率真而潇洒。所以关于阮小七,金大才子还有一句挺有名的评论:“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率性而为何来悲愤?这也恐怕应和他的快人快语率性而为有关。口无遮拦,易得罪人,处事多由着性子,吃亏也在所难免,悲愤不也就随来了吗?




金圣叹没有眼瞎,也没接受阮小七的“贿赂”,他把阮小七评为9个上上等人之一,就是因为阮小七比其他99人更优秀。

金圣叹

金圣叹乃是明朝末年的大才子,非常擅长点评各类小说,其中以他点评的水浒传最为出名。在他对水浒传的点评中,他把众英雄分为了五个档次,分别是上上、上中、中上、中下、下下,其中下下等人物只有两人,一个是时迁,偷盗成性,一个则是宋江,虚伪至极,将梁山带入了火坑,可以说金圣叹对这两人的评价是最差的。

除了比较出名的下下等人物,金圣叹所点评的上上等人主要有九人,分别是武松,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杨志,关胜,阮小七,可以看到,这些人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在梁山地位非常高,远超阮小七,那阮小七又凭啥超过其他好汉,成为这九个上上等人之一呢?我们来看看金圣叹对阮小七的评价!

原文: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从金圣叹的这段点评来看,他之所以认为阮小七乃是上上等人,主要是因为阮小七这个人心快口快,从不刻意隐瞒掩饰,让人觉得真实。换句话说,阮小七这人就是大家口中的真性情!从金圣叹的评价来看,他是比较喜欢真性情的人,讨厌那种虚伪、太假的人,所以他才会把宋江给排在了下下等,因为宋江这人表面上兄弟情义,实际暗地里根本不把兄弟的命当命,太虚伪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阮小七这个人,到底有哪些真性情的体现?

阮小七

在水浒传中,阮小七这人的出场,其实算不上是非常的和谐,因为他的长相真的是无法恭维。原文: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

就阮小七的这个长相和打扮,用凶神恶煞来形容并不过分吧?不过呢,有些人虽然长得凶,但人家性格是非常真实的,是啥样就是啥样,不会跟你拐弯抹角!阮小七和两个兄长本来是以打鱼为生,但由于王伦等人占据了梁山泊,他们不能去那边打鱼,自己所在的村子又打不上什么大鱼,所以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当时吴用等人来找阮氏兄弟,阮小二好面子,不愿意拿吴用的钱,认为自己应该请客,可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没啥钱,最终倒是阮小七表现得颇为真实,我没钱就是没钱,主动接受了吴用的钱财,让众人得以饱餐一顿。

实际上,就是这一处的表现,让金圣叹认为阮小七这人非常真实。水浒传中,许多梁山好汉都非常好面子,而阮小七就是那个不好面子的好汉,但就是这种不好面子的品质,凸显出了阮小七的真实,让人非常喜欢!

宋江接受招安,表现得卑躬屈膝,甚至让手下提前二十公里去跪着迎接,而朝廷使者前来,也是趾高气昂,一脸的看不上梁山众人,这让阮小七看着非常不爽。于是他带人凿穿了大船,逼得朝廷使者换船,让这些朝廷使者不能过安生日子,之后又偷喝御酒,还把御酒换成了普通酒,让梁山众人大为恼火,咋的皇帝赐的御酒还和村里喝的酒差不多呢?太欺负人了,差点宰了那几个使者。双方这么一闹,招安之事,自然也是暂时搁浅了。

此一事件中,阮小七看不惯朝廷使者,于是做出种种举动,根本不管宋江的命令,不压抑自己,乃是他快意真诚的体现。

打败方腊后,阮小七在追缴方腊余党的过程中,发现了方腊的平天冠、衮龙袍等皇服,心生好奇,认为既然方腊穿得,他自然也可以试试,于是根本不顾别人的眼光,穿上了方腊的黄袍。

在古代,穿黄袍这种事可是大罪啊,就好像是造反一样,梁山军中朝廷的探子并不少,一旦被他们上报朝廷,阮小七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可阮小七根本不管这些,怎么爽怎么来,最终令众人哄堂大笑。不过也因为这件事,阮小七受到了不小的惩罚,他之前上阵杀敌换来的军功都被撤销了,他也被贬为了庶民,这可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啊。不过阮小七这人心态好,即便被贬,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反而是带着老母亲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好好侍奉老母亲了。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到,阮小七这人不仅为人真实不扭捏,而且淡泊名利,而这种人又正是金圣叹所欣赏的,所以说阮小七被评为上上等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结语

阮小七这人长得不咋样,在梁山中的排名也不是非常高(第31位),但金圣叹却把他评为水浒英雄中的上上等人,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阮小七这人快人快语,不扭捏造作,不虚情假意,让人看起来非常真实!

(本文主要参考《水浒传》)




宋江接受招安的时候,听宣圣旨,一帮人跪倒黑压压的一片,只有三个人站立如松、怒目而视,武松、鲁智深,还有一个就是阮小七。就这一个行为,阮小七就配得上上上等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阮小七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为人直爽、豪迈、胆子极大,又有三分玩世不恭、戏虐人生的态度。

就性格方面,他的两个哥哥没有阮小七如此独特的性格。

我们挨个来看。

第一,阮小七的出场。

阮小七出场的歌谣,让人记忆深刻: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看看,阮小七说得很清楚,他从小在石碣村长大,天性就是凶恶之人,不把杀人当回事。不过,阮小七也不会乱杀人,要杀了何涛这种奸人为民除害,报效国家。

这一出场,就是与众不同。

第二,阮小七的性格直爽,不拐弯抹角。

很多人说“心直口快不是道理,做人圆滑不是过错”。

但这个社会,圆滑的人到处都是,心直口快的人却非常罕见。

我们逐步发现,其实圆滑的人靠不住,不值得交往,关键时候往往是心直口快的人才能帮忙。

阮小七虽然是个聪明人,但心直口快是他的性格。

吴用来招募阮氏三雄时,阮小七表现得就很清楚:四人吃酒,阮小二和吴用互相推辞,都不愿意做上位。此时阮小七却说“哥哥只顾坐主位,请教授坐客席,我兄弟两个便先坐了。”吃完饭后,吴用要去阮家住宿。照常理来说,阮家应该招待吴用,但阮氏三雄都没钱。此时吴用出钱要买酒菜,阮小二还是推辞拒绝,表示应该自己出钱,吴用表示这么做自己就走了。此时还是阮小七说话:“既是教授这般说时,且顺情吃了,却再理会。”

在吴用探三人口风时,阮小二、阮小五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开始都没有明确表态。

阮小七则说话直接:“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觉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在阮小七说了这番话以后,两个哥哥才公开表态。

就这个场面,都可以看到阮小七的性格直爽。

有意思的是,阮小七性格直爽,并不区分对待什么人。

对待自己的好朋友,只要他做事有问题,阮小七也是直言不讳。

比如张横不听弟弟张顺的劝告,擅自出击导致被关胜抓住。张顺看到官兵兵力雄厚,不敢擅自冒险去救人,跑来同阮氏三雄商量。

书中这么写:阮小七听了,叫将起来,说道:“我结拜兄弟们尚且同死同生,吉凶相救,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教他独自去,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

张顺道:“为不曾得哥哥将令,却不敢轻动。”

阮小七道:“若等将令来时,你哥哥吃他剁做八段。” 阮小二、阮小五都道:“说的是。”

看看,阮小七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张顺的精明。

张顺哪里是不得到宋江的命令才不敢救人,而是唯恐自己有危险,所以才不敢救亲哥哥。

阮小七本来同张顺关系不错,此刻立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指出张顺自私和不讲义气。

其实阮氏三雄决定去救张横,等于是帮了张顺很大的忙,张家兄弟都会感激他们。

但阮小七非要当面说这种难听话,等于大大得罪了张顺,未来想处好关系就难了。

第三,胆大包天。

阮小七的胆子极大,大到了没边的地步。

第一次诏安中,蔡京、高俅派人来百般羞辱,皇帝也只是想利用梁山去对抗辽兵,让他们做炮灰。

当时梁山大部分人都反对诏安,阮小七更是用了恶作剧破坏。

书中写到: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楔子,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那两只船帮将拢来,众人急救陈太尉过船去。

阮小七伪装船只沉没,将高俅、蔡京派来的使者吓得半死,狠狠整了他们一通。

这还不算,这个胆大的小子竟然掉包了御酒: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飞也似摇着船来。

看看,这些恶作剧体现了阮小七有趣的灵魂,普通人是做不出来这种事的。

另外,他的胆子也确实很大,什么都不怕,连皇帝的使者、太师太尉的心腹也敢戏弄。

第四,三分玩世不恭、戏虐人生

平顶方腊以后,阮小七又开始恶作剧了。

书中写:却说阮小七杀入内苑深宫里面,搜出一箱,却是方腊伪造的平天冠、衮龙袍、碧玉带、白玉圭、无忧履。阮小七看见上面都是珍珠异宝,龙凤锦文,心里想道:“这是方腊穿的,我便着一着也不打紧。”便把衮龙袍穿了,系上碧玉带,着了无忧履,戴起平天冠,却把白玉圭插放怀里,跳上马,手执鞭,跑出宫前。三军众将只道是方腊,一齐闹动,抢将拢来看时,却是阮小七,众皆大笑。这阮小七也只把做好嬉,骑着马东走西走,看那众将多军抢掳。

他穿了龙袍引得大家追赶,惹出了一场闹剧。在这种血雨腥风,梁山好汉折损大半的时候,阮小七却还能这么做,说明他生性有三分玩世不恭。

另外,在古代穿龙袍可不是小事。任何人敢于随便穿龙袍,就可以定为谋反罪处决。

当年大太监刘瑾,就是家里搜出龙袍以后被判处凌迟处死。

阮小七敢这么做,还是他的性格使然。

自然,阮小七也因此倒霉:阮小七因穿起方腊丢下的龙袍,回朝后被奸臣童贯、蔡京告状,指其意在造反。朝廷于是便夺了阮小七本身的官诰,贬为庶民。

第五,心态平和,不过多争名逐利。

阮小七本来是“盖天军都统制”,这是一个临时委派的职务,按照现在来说至少是团长或者旅长,比较高的话就是师长、军长。

因为阮小七是在盖天军担任都统制,应该是个旅长,高级军官,算是不错了。

但是,阮小七只担任了几个月就被罢免了。要知道,

阮小七的职务,同两个哥哥战死是有关系的,等于是自己戎马多年加上哥哥的两条命,才换来的官职,却轻易没了。

换成别人恐怕郁闷致死,阮小七却并不在乎,反而带着老娘回到老家继续以打渔为生,这就很难得了。

恐怕打了这么多年战争,看到了这么多的死人,阮小七也明白平淡才是真。能够守着老娘和其他亲友过安稳的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阮小七,确实很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李逵   水浒   水浒传   梁山   口快   龙袍   朝廷   水手   好汉   使者   皇帝   性格   哥哥   兄弟   英雄   人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