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1648年二月,刚刚平定四川的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返回了京城,他本以为会论功行赏,摄政王多尔衮却以“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当初,皇太极去世之后,为了争夺皇位,多尔衮与豪格这对叔侄展开了激烈地斗争,但双方最终势均力敌,谁都无法登上皇位。

无奈之下,只多尔衮得退而求其次,推荐孝皇太后的儿子福临当皇帝,也就是顺治帝。

可以说,多尔衮之所以没当上皇帝,豪格无疑是他最大的绊脚石,因此他一直想除掉豪格,终于在豪格出征四川归来之时,找到了机会。

豪格被下狱之后,多尔衮贪念女色,与兄弟们将豪格的妻妾和财产瓜分,两个月之后又派人到狱中将豪格杀掉,还将豪格的尸体剁成肉酱。

豪格临死前,曾对人说多尔衮“多病无福”,多年之后多尔衮果然英年早逝,人们才知道豪格说的话不是诅咒,而是精准的预判,只不过当时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

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到古北口外狩猎,却意外摔下马,这对于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来说,本不是什么大事,但他却一病不起了,之后他到喇嘛城休养,但很快就去世了,死时只有三十八岁。

恐怕多尔衮也不会想到,自己会以这么窝囊的方式死去,如果他早知道如此,或许不会那么执着于权力,只当个富贵王爷不是更好吗?

多尔衮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而已,距离豪格去世不过两年多,人们回想起豪格临死前说的话,才知道他并不是胡说的!

那么,多尔衮究竟是怎么死的,真的只是因为从马上摔下去吗?

关于多尔衮之死,正史记载他是从马上摔下来受伤,最后不治身亡了,但史学家对于这个草率的结论,似乎并不怎么认可。

最初,关于多尔衮的死因有这么两种说法,一说多尔衮是在狩猎过程中,遭到政敌暗算,这才丢掉性命的;一说多尔衮摔伤之后膝盖受伤,因为用错药而去世的。

但这两种说法,都没有任何史料作为支撑,因此不足为信,一直到后来人们在故宫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份文档,才让我们发现了一些端倪。

这份文档名叫《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里面有这么一段记载: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十二月初七日,宿于喀喇城。本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时,皇父摄政王猝薨。

从这份文档我们可以知道,多尔衮从摔伤到去世,不会超过二十五天,而他之所以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去世,还在于他在外出狩猎之前,就已经生病了!

文档中说得很清楚,多尔衮之所以外出狩猎,是因为他觉得身体不大舒服,在家里待着有些心情烦闷,所以想出去走一走,顺便狩猎一番。

有人可能要说了,既然身体不好,多尔衮为何还要外出?

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在满人的习俗当中,是有这个做法的,当一个人觉得身体不适或者心情不畅的时候,就会选择外出狩猎,重新激发活力,而狩猎正是满人的传统活动之一。

这个做法不无道理,但前提是生的不是什么大病,而且外面的天气适合打猎。

比如说,当初皇太极在失去爱妃海兰珠之后,就曾多次外出狩猎,从而排解忧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多尔衮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他的身体或许已经很不好了,还在十一月这个十分寒冷的季节选择外出狩猎,结果只会雪上加霜,让身体更加糟糕。

再一个就是,多尔衮从马上摔下来之后,没有选择返回北京,而是到喇嘛城休养,那里的医疗条件显然是很差的,得不到好的治疗,因此死去。

也就是说,多尔衮的身体本来就差,是导致他死亡的必然因素,而他外出狩猎摔伤,只是引发他犯病致死的偶然因素罢了。

这个结论正好印证了豪格的预言,可见他也知道多尔衮身体不好这件事,所以才会这么说吧。

那么,三十八岁的多尔衮,为何身体会这么差呢?

其实,多尔衮的身体其实是有先天不足的,但他后天的所作所为,才是主要原因。

第一,多尔衮的身体存在先天不足。

在现在的许多影视剧中,都喜欢将多尔衮描述成身体健硕、高大威猛的伟岸形象,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个体型瘦小、皮肤黝黑之人,看起来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多尔衮从小就体弱多病,尤其他小时候患了头风病,时常头晕目眩,连正常生活都很难,只能靠药罐子维持。

比如说,多尔衮虽然在八岁就被封为和硕额真之一,可以参与国政,但在天命年间的各种重大活动中,都看不到他的身影,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行,无法出席这些活动,他只能待在家里由家人照顾。

一直到多尔衮十四五岁的时候,身体才稍微好了一点,为了强健体魄,他开始在军中效力,并逐渐崭露头角。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要长寿,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可或缺的,多尔衮在这一点上显然存在先天不足,因此才会早早去世。

第二,长期征战沙场,多尔衮的身体严重透支。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为了坐稳皇位,曾逼迫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当时多尔衮只有十五岁而已。

对于这件事,多尔衮心中对皇太极充满了仇恨,但他首先要想的问题,不是如何报仇,而是如何生存下去。

最终,多尔衮找到了答案,他认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才能好好活下去,也才能报仇,再加上他从小就有一颗英雄梦,因此他决定投身沙场,从而建立功勋。

从十五岁开始,多尔衮就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每次打仗他都身先士卒,虽然立下不少战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多次在战争中负伤。

而在此过程中,多尔衮还要忍受头风病的折磨,但他的意志十分坚强,硬是抗了下来。

最终,在多尔衮的不懈努力下,他成为了皇太极最为依赖的一员大将,与两位亲兄弟一起手握两白旗兵力,实力十分强劲。

但是,还没等多尔衮找到报仇的机会,皇太极就意外去世了,之后他拥立福临为帝,自己则成为了摄政王。

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心理发生了一次巨变,他决定带领清朝入主中原,为此他又积极投身于战场,多次与明军、李自成起义军展开激战,再次严重透支了身体。

长期征战给多尔衮造的身体造成的损伤,还体现在生育能力这件事上,他除了早年生育过一个女儿之外,之后就再也没有生育过任何孩子了,这就造成他一直没有继承人,这也是他为何没有取代顺治帝的原因之一。

我想,但凡多尔衮有个亲儿子,他都会登上皇位,不然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是为何了什么呢?

第三,长期操劳国事,也将多尔衮的身体拖垮。

大约从天聪十年的时候开始,多尔衮第一次接触政务,皇太极让他管理吏部事务,掌握文臣武将的升迁任免大权,这为他日后成为摄政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入关之后,在数年时间里就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多尔衮作为摄政王,要处理的国事比之前要多得多,也要复杂得多。

原本,繁杂的国事可以分给大臣们帮忙处理的,但多尔衮生性多疑,权力欲又很强,他不愿意假手他人,全部都是亲自处理。

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架空顺治帝,多尔衮开始以“皇父摄政王”自居,并将玉玺拿到自己家中,大臣们也不再去皇宫上朝了,而是去多尔衮府上,多尔衮的府邸俨然成为了朝堂。


最巅峰的时候,多尔衮可以身穿黄袍,出行仪式跟皇帝一模一样,而他的实际地位甚至比顺治帝还高,所有军国大事都是他一人说了算。

但是,管理一个国家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清朝入关不久,天下人心未附,多尔衮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根据史书记载,多尔衮在入关后的七八年时间里,干了非常多的事情,比如创立制度,实施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很积极的方面,同时还有一些很负面的政策,比如剃发易服和占房圈地等六大弊政。

除此之外,多尔衮还要与政敌们展开无休止地斗争,同时还要指挥将领们攻打反清势力,甚至还搞好与蒙古、西藏、新疆和朝鲜等地的关系。

总之,国家无小事,所有事情都需要多尔衮处理,而多尔衮都亲力亲为,着实将他给累着了。

就拿多尔衮去世前狩猎这件事来说吧,当时他连续工作了好几天,这才导致身体不适,所以想外出透口气,结果就摔伤了。

不可否认的是,多尔衮虽然权力欲强,但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工作很认真,为清朝入关之后能站稳脚跟,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了,多尔衮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的,长期劳累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直到摔伤去世。

第四,多尔衮沉迷女色,对身体的损伤也很大。

据史料记载,多尔衮有名份的妻妾,就多达十一位,没有名份的就更多了,最少有几十人。

多尔衮第一次成婚,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娶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为妻,后来又娶了孝庄太后的妹妹为妻,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了一个妻妾成群之人。

多尔衮有多好色?

据记载,在多尔衮的妻妾当中,各个民族之人都有,除了满、蒙之外,还有汉族、朝鲜族等各民族女子。

并且,多尔衮的妻妾当中,除了少数几位明媒正娶的女子之外,还有不少是因为他贪图美色,从而抢夺而来的,或者是通过“选妃”挑选而来的。

比如说,前文提到豪格被捕之后,多尔衮见他的一位福晋长得美丽无比,就抢过来当了自己的小老婆,日日与之厮混;

再比如说,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嫡福晋(也就是后来被追封的义皇后)去世之后,多尔衮再次色心大发,他听说朝鲜女子很美,就很想要娶一位朝鲜美女为嫡福晋,为此他专门派遣使者到朝鲜选妃。

当时,朝鲜已经被清朝征服了,朝鲜国王不敢得罪多尔衮,就挑选了几十名美女供使者挑选,最终使者看上了一位名叫李爱淑的女子,长得十分美丽,还是朝鲜王族之女,出身十分高贵。

顺治八年四月,朝鲜国王册封李爱淑为义顺公主,让其与其他十二名朝鲜美女一同到清朝,成为多尔衮的妻妾。

为此,多尔衮还兴致勃勃地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当他见到李爱淑的时候,却大失所望,原来他嫌弃李爱淑不够漂亮,就没有册封李爱淑为嫡福晋,并打算迁怒于朝鲜国王。

朝鲜国王得知此事后,害怕得不得了,便又给多尔衮送去了十几名朝鲜美女,多尔衮对这些美女感到很满意,这才平息怒火,将所有美女都纳入府中,让她们轮番伺候自己。

最可怜的是李爱淑,她嫁给多尔衮之后,不怎么受宠,而且不到半年多尔衮就去世了,她因此成为了寡妇,后来她虽然被顺治帝送回朝鲜,但也不敢再嫁人了,最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多尔衮其实是非常好色的,对美女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缘故,野史当中才会说他与孝庄太后之间有瓜葛吧。

一个推测是,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好色,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想要生育一个儿子,他或许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才无法生育儿子的,他还还认为只有娶更多妻妾,生育儿子的希望才更大。

长期贪念女色,一方面导致多尔衮的生育能力变得更弱,另一方面还让他的身体逐渐被掏空。

我猜测,多尔衮之所以会从马上摔下去,或许跟他身体虚弱发软有很大的关系,不然一个长期征战沙场的大将军,怎么会那么容易摔下马呢?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知道多尔衮的身体其实是很差的,而摔下马只是导致他死亡的一个诱因罢了。

不过,多尔衮死之后,他的身后事也是一波三折的。

多尔衮去世之后,顺治帝为了稳住他的党羽,就追封他为义皇帝,谥号清成宗,并按照皇帝礼仪下葬,他由此实现了皇帝梦。

之后,顺治帝采取措施瓦解了多尔衮的党羽,在他坐稳皇位之后,他突然态度大变,下令剥夺多尔衮的一切封号,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款大罪,并将多尔衮毁墓掘尸。

可怜多尔衮刚刚下葬没几天,尸体就被人给挖出来肆意凌辱,他要是早知道自己会是这个结果,可能会后悔自己活着的时候权力欲太强,将顺治帝逼得太急了。

不仅如此,多尔衮的家产也被没收,他唯一的女儿东莪,以及过继的儿子多尔博,也被变相软禁起来,他的众多妻妾要么被罚没为奴,要么被赏赐给他人为妾,可以说是很凄惨的了。

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才为多尔衮平反,并为他重新建造坟墓,由多尔博的子孙淳颖继承和硕睿亲王爵位。

至此,多尔衮的历史地位得以确定,至于他的功过是非,后人则争议颇多,对此你怎么看呢?




多尔衮是继其兄皇太极之后,爱新觉罗家族中又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他英俊潇洒,富有儒将之风。但他自幼体弱多病,用豪格诅咒他的话说: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则自称是在关外松山大战时“劳心焦思”、“披坚执锐”种下的病根。他率军入关后,又独揽国家军政大事于一身,加之水土不服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使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经常感到头昏目眩,精力和体力逐渐下降。

到了顺治七年(1650)初,多尔衮的身体明显不如从前了,虽然他还是支撑处理政务,但是有时不得不在家休养。当时,由于对清朝军政要务的操劳和对付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多尔衮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这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积劳成疾;加之,他在生活上毫无节制,纵欲过度,疾病缠身,使他在日夜与病魔斗争中度日,精神负担很大。尤其是他家族内连续发生不幸,接连失去亲人,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顺治六年(1649)三月,他的亲弟弟,年仅36岁的多铎因出天花而死;接着他的两个兄嫂即阿济格的福晋也因出天花相继而亡。这些对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总感觉到他的家族正在衰败,时有灾祸降临之感,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果然,同年十二月,他的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也因天花去世。他为元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令两白旗牛录章京以上的官员及官员的妻子都要身穿缟衣,六旗牛录章京以上的官员都要摘去缨带,以示哀悼。顺治七年(1650)正月,多尔衮追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并将文字刻在玉石宝册上,企盼着家族的灾祸尽早过去。

亲人相继死去,使多尔衮在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创伤,在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加之,他又连续率兵出战,内外攻心,终于难以支撑他的病弱之躯,被迫在家休养。顺治七年 (1650)七月的一天,多尔衮在家休息,心情烦闷。福临的侍卫大臣锡翰等人到家中探望。多尔衮对福临不亲自前来探望他,心中不悦,于是他对锡翰等人说:“我刚刚遭到不能再大的忧愁(指元妃病逝一事),身体又不舒服,皇上虽然是万民之主,但我遭到这么大的不幸,按照家族的礼节也应该到我这来看望一下。”随后,又气哼哼地说:“皇上年幼,可你们都是亲近皇上的大臣啊!”他虽然对此非常不满,但他已在内心里意识到皇帝已经长大,看来自己也快该归政了,感觉自己独撑朝政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于是他又说:“你们不要因为我说这番话,就去告诉皇上,请皇上到我家中来。”可见,多尔衮除了身体有病之外,他的心理也已经非常脆弱。

十一月十三日,多尔衮因为有病,心绪烦躁,便率领诸王、贝勒、贝子、公以及固山额真等官兵到边外去狩猎。然而,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狩猎。此一出就再也没有回来,猝死在边外的喀喇城。

多尔衮究竟是怎么死的?《清实录》记载简略而含糊。据清初笔记记载,多尔衮在与诸王等外出狩猎时,不意在行进之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跌落马下,膝盖跌伤,当地土民用石膏给他涂抹了伤口,他勉强支撑着继续前进。后来,骑兵们将一支老虎赶入围中,多尔衮连射三箭未中,这时便感到膝盖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胳臂无力,便急令回营。此时,诸王大臣们见他面色苍白、伏鞍不起,便慌慌忙忙地找来担架,将多尔衮抬至附近的喀喇城,时隔不久,多尔衮还未来得及交待后事,就一命呜呼了!当时是十二月初七日,年仅39岁。

多尔衮的死讯传入京城,如晴空霹雳,举国震惊。福临对皇叔摄政王之死,也很悲痛。他诏令天下臣民易服举丧。当多尔衮的灵柩车返京时,顺治皇帝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他亲自举爵祭奠,向皇叔父多尔衮的灵柩行三跪大礼,扶棺痛哭失声。十二月二十日,下诏颂扬多尔衮功德,二十五日,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死后的尊荣,到此达到了顶峰。

顺治八年(1651)二月,多尔衮死后不久,被政敌揭发,皇帝判处他“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没财产”,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一百多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1648年,36岁的多尔衮,下令幽禁39岁的侄子豪格,而后色心大起,霸占了豪格的妻子。豪格悄悄说了多尔衮4个字,谁承想,2年后竟然应验了。盛极一时的多尔衮,结局之悲惨,实在令人唏嘘!


1643年,皇太极在盛京暴亡,因为走得突然,究竟谁来接他的班,再也由不得他了。

随后,朝堂上,一场激烈的角逐拉开序幕,气氛剑拔弩张。

多尔衮和皇太极之子豪格,为了争夺皇位绞尽脑汁,却仍僵持不下。

最终,年仅6岁的福临(顺治帝)渔翁得利,多尔衮成为辅政大臣,豪格则充当了炮灰。

若是这件事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偏偏多尔衮和豪格结下了梁子。

多尔衮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如果不是豪格与他相争,也不至于便宜了一个6岁的孩子。

而豪格心中也意难平,私下里不止一次诅咒多尔衮:“多病无福!”

当然,说这话的时候,豪格肯定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多尔衮的监视下。


顺治三年,豪格出任靖远大将军,西征出兵攻打四川张献忠的起义军,打了整整两年的仗,终于平定四川,凯旋归来。

可立下赫赫战功的豪格,前脚刚班师回京,后脚就被多尔衮构陷了。

一向与豪格有嫌隙的多尔衮,小题大做,居然以“藏匿有罪的部下、起用罪臣之弟”这样荒谬的理由,将豪格打入大牢。

两个月后,豪格意识到自己再无翻身之日,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快,多尔衮就霸占了豪格的正妻,也就是自己的侄媳,还带着兄弟们瓜分了豪格的小妾们。

多尔衮以为自己完胜,没想到,豪格当初的话竟然灵验了!

顺治七年(1650年)11月,38岁的多尔衮,在塞北狩猎途中,不幸坠马摔伤,连1个月都没撑住,就不治而亡。

彼时的多尔衮,是堂堂的“皇父摄政王”,恐怕他连做梦也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草草地结束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表面上看,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实际上,连所谓的皇帝都得听命于他,大清实权早已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天知道,站在人生的制高点,他拥有的这一切,来得有多么不容易!

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逝,多尔衮37岁的母亲阿巴亥,第一时间道出了努尔哈赤的遗言:“由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代善辅政”。

恰恰因为这句话,给她惹来了杀身之祸。

对汗位觊觎已久的皇太极,动了杀心!

很快,她就被皇太极逼着殉葬,一根弓弦就轻易结束了她的性命。

年仅15岁的多尔衮,看着母亲的尸体,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呼唤着母亲,却无力反击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还母亲一个公道。

这一次,他错失了汗位,却有苦难言!

站在阿巴亥的灵柩前,他只能紧握拳头,在心中记下这笔账,立誓为母沉冤昭雪。


而皇太极继任大汗后,从前稳重内敛的多尔衮,便跟着皇太极征战沙场,并逐渐崭露头角。

多尔衮很清楚,唯有取得皇太极的信任,才能丰满自己的羽翼。

1628年,多尔衮在蒙古多罗特部战场上奋勇杀敌,得到了皇太极亲赐的“墨尔根岱青”美号

1635年,多尔衮率军出兵蒙古察哈尔部,喜获失踪200多年的元朝传国玉玺“制造之宝”

他二话不说,就将其献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借着传国玉玺称“帝”,多尔衮也自此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深受皇太极器重。

1643年,皇太极暴亡时,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立下汗马功劳的多尔衮,羽翼颇丰。

他下定决心,要趁此机会夺回皇位。

只可惜,尽管拥有正白旗、镶白旗的支持,多尔衮在与豪格的角逐中,并不占绝对优势。

况且,就算他和豪格争个你死我活,那些口口声声,只拥护皇太极儿子继位的诸王大臣们,也不会推他上位。


权衡利弊后,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扶持6岁的福临登基,自己辅政。

他,又一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后来,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顺治也顺理成章,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

多尔衮从"摄政王",做到"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

他心机算尽,终于权倾朝野。

1650年8月,多尔衮如愿以偿,兑现了当初的誓言。

他将生母阿巴亥的牌位供于太庙,正式追谥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眼看着顺治到了快亲政的年纪,自己和梦寐以求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却出事了!

1650年11月,多尔衮到边外古北口打猎,期间意外坠马摔伤,12月初九,于喀喇城气绝身亡。

难道这个正值壮年,骁勇善战的男人,只因从马背上跌落,就轻易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关于多尔衮的死因,一时间,众说纷纭。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死于权斗,他因擅权而被蓄意谋害。

另一种说法是,膝盖受伤后用错药,才导致死亡。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在正史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阴谋说”更是没有任何证据。

《清世祖实录》中,仅仅用一个“薨”字,便将摄政王多尔衮之死一笔带过。

蹊跷的是,多尔衮到底因何而亡,史书里并未提及。


然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份档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端倪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外出围猎日记》中,记录了多尔衮最后的岁月: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身体欠安,居家烦闷,欲出口外野游……

十二月初七日,宿于喀喇城。本日,皇父摄政王病重歇息。

初九日戊子,戌时,皇父摄政王猝薨。”

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尔衮从摔伤到去世,应该在十一月十三至十二月初七之间,最多26天。

而早在出发之前,多尔衮就已身体不适。

农历十一月,已经进入寒冬了,可他拖着病体,去边外打猎,身体只会越来越差。

再加上从马上摔一跤下来,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后,他又去荒郊野岭的喀喇城歇息养病,那里的医治条件可想而知。

结果,初七才到喀喇城,初九就一命呜呼了。

通过围猎档案,我们可以看出,多尔衮去世,有身体本来就差的必然性,也有意外坠伤的偶然性。


满清有个习俗,只要身体不适或者心情不畅,一般会外出打猎,从而缓解病情,排解心中不快。

当年皇太极痛失挚爱海兰珠后,心情低落,身体也大不如前,就是靠着一次次到郊外射猎,来消愁解闷的。

而多尔衮也想到了这一茬,但不幸的是,病没好,还不小心坠下马。

所以,在那样的寒冬腊月里,多尔衮更有可能是病逝的。

那么问题来了,多尔衮才38岁而已,不说健壮如牛,也不至于身体如此差吧?

实际上,多尔衮身体跨到这样的地步,既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自取灭亡

从小就身材细瘦,体弱多病。

说起多尔衮,我们印象中最深的可能是他在影视剧《孝庄秘史》中的形象,身体健硕,强大威武。

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多尔衮皮肤黝黑,瘦瘦小小,是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

他有1个哥哥阿济格,还有1个弟弟多铎。

哥哥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汗努尔哈赤立下战功,弟弟也经常被努尔哈赤带出去见世面。

据史料记载,天命年间的很多重大活动,宗室显贵纷纷出席,阿济格和多铎也在其中,但是却不见多尔衮的踪影。


只因他体质太差,努尔哈赤和阿巴亥就将他留在宫中。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个药罐子,整天病恹恹的。

若不是天命五年时,努尔哈赤废黜太子代善,让诸位儿子共议国政,多尔衮可能一直都会被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由此可见,多尔衮的底子是有多差!

半辈子都在战场上拼杀,身体透支严重。

也许是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多尔衮立志要向其他的兄弟看齐,成为马背上真正的英雄。

他私下里勤学苦练,悄悄研究兵法,期待有一天也能上战场、立战功。

如果说,之前他只是在自己心里埋下了一颗当英雄的种子,那么,阿巴亥的死,无疑将他送上了战场。

他要有自己的军队,他还要壮大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赢得。

皇太极继位后,他跟着新一任大汗,用自己并不健壮的身体,在战场上四处拼杀。


终于,他成为了梦想中战无不胜、屡立战功的人。

可惜的是,他也要为此付出代价,身体严重透支,还患上了风疾,经常头晕目眩。

沉迷于美色,私下里纵欲过度。

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虽然身体不好,但这并未影响他左右拥抱。

除了热衷于权势,他还沉迷于女人。

自从12岁,努尔哈赤给他娶了博尔济吉特氏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先后娶了很多个蒙古老婆,可谓妻妾成群。

就连自己的侄媳,豪格的妻子,他都要占为己有。

他不仅在八旗内选美女,还一而再再而三,让朝鲜为他献上美人


此外,他还和孝庄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关于多尔衮是不是因为爱江山,更爱美人,才放弃了皇位,他到底有没有拜倒在孝庄的石榴裙下,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毕竟,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才31岁,风韵不减。

多尔衮又一向贪恋女色,很难说,他没有倾慕过孝庄


而且,在满蒙文化中,还存在“收继婚”的风俗,兄死弟可娶其嫂。

此外,还有一点可以看出猫腻

从顺治四年开始,绝大部分奏疏上,多尔衮都被顺治称为“皇父”。

在清朝存档的殿试策文里,“皇父摄政王”与“皇上”居然是同格写的。

再者,孝庄临终前还特地交待康熙:不要将自己的棺椁放入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的昭陵!

对此,不少人猜测,孝庄之所以宁愿违背大清祖制,也不要同皇太极合葬,是不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这些蛛丝马迹,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野史中对于多尔衮与孝庄也是各种推断,甚至还有“太后下嫁”一说。

虽然正史里并无记载,但是在我看来,无风不起浪,两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暧昧的。


退一万步而言,即便不算孝庄,多尔衮也艳福不浅。

仅仅记录在册的妻妾,他就有11个之多。

讽刺的是,过度纵欲,并没有给多尔衮带来一个儿子,反而让他身体更加亏损,真是得不偿失!

独揽大权操劳国事,拖垮身体。

从福临登基,到顺治七年,多尔衮从始至终都把自己摆在了帝王的角色上。

虽无其名,但有其实。

他排除异己,权倾朝野,根本不把顺治放在眼里。

最夸张的是,他还将皇帝的玉玺拿回府上,任意取用。

不过,与此同时,实掌大权的他,也要操皇帝的心,集军国大事于一身。


这要是换了其他人,可能还行,但是对一向身体欠佳的多尔衮而言,无疑是一种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强撑。

为了荣耀,为了权柄,他选择忽略自己的身体。

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多尔衮“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胀,体中时复不快”。

多年以来,无日无夜人的操劳,迟早会造成身体的反噬,也难怪连豪格都断言多尔衮“多病无福”!

自己的身体到底什么状况,多尔衮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只是,他没想到,噩运来得这么快,都没让他活到40岁。

1650年12月,多尔衮在喀喇城逝世。

说到底,还是他身体底子太差了,所以坠马摔伤才会给疾病缠身的他致命一击。


多尔衮终究没能熬过38岁的关头,去世后更是一波三折。

当多尔衮的灵车到达京城时,顺治身穿丧服,亲自出城门迎接,为他敬上最后一杯酒。

此外,顺治还传令下去,以皇帝之规格,厚葬多尔衮,甚至追尊他为“义皇帝”。

这些身后事,对多尔管而言,也算是一种善终了。

可是,仅仅过了两个月,顺治就“翻脸”了!


昔日受多尔衮压制的那些王公大臣们,纷纷揭发多尔衮的罪状。

而他之前的亲信,也都站出来指证他曾私制黄袍,密谋篡位

连大臣们都咽不下这口恶气,那么,一度被多尔衮踩在脚底下的顺治,又怎会善罢甘休呢!

如果说,忙好他的身后事,是顺治对“皇父摄政王”该尽的“孝道”,那么,谋权篡位这样的罪名,便是顺治送给多尔衮最后的“礼物”!

随着多尔衮余党的倒戈,顺治知道,报仇的机会到了!

很快,顺治就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

多尔衮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死都死了,还要被掘墓、鞭尸,枭首、示众。

下场之悲惨,如若他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哭晕吧!

但是,这件事在他亡故整整128年后,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下旨为多尔衮平反,说他是领兵入关、扫荡流寇、平定天下、建章立制的大功臣。

乾隆不仅恢复了他睿亲王的封号,还派人为他修建坟茔,让他配享太庙。

生前叱咤风云、死后先被厚葬,又被掘墓鞭尸的多尔衮,时隔128年,最后得到的谥号是“忠”。

这种一波三折的际遇,像极了过山车,命运似乎对多尔衮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放眼历史长河,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没有多尔衮,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清朝。

倘若多尔衮当年没有去边外打猎,如果他还能多活几年,将顺治取而代之,大清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皇帝福临的叔叔。他自幼体弱多病,皇太极去世以后,千斤重担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肩上,是既要处理国家政事,又要率兵打仗。因为那时的皇上年幼,因此他没过过一天的安稳的日子,积劳成疾。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经常感到头昏目眩。可以加上他的精神负担很大。尤其是家族。几个亲人那离世,精神上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1649年3月,他的弟弟多泽因出天花而死,阿济格的福晋也因出天花而亡,同年12月,他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氏也因天花去世, 天花夺走他几位亲人的生命,他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加上他体弱多病,不得不卧床休养。

这个经常在外率兵打仗的摄政王,在家里怎么能呆得住?11月13日那天,他率领诸王、贝勒、贝子到外面狩猎,他在行进中突然感到头晕,眼前一黑,跌落马下。膝盖受伤较重,当地人给他处理好伤口,他们又继续狩猎。这时,围场中跑进一只老虎,多尔衮立马来了精神,他连射三箭但都未射中。此时他感到浑身无力,浑身难受,受伤的膝盖更是剧烈的疼痛,诸王急忙找到担架,把他抬到附近的喀喇城,急忙找到医生诊治,但是即使是华佗在世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十二月初期,年仅39岁的摄政王英年早逝。




公元1650年,已经入关了五年多的大清基本完成了以“满族”为中心的中央皇权统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功不可没,但多尔衮凌驾于顺治之上的“步伐”,越来越迅速,从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再进一步,就不是皇帝那么简单了。

可也是这一年的年末,十二月初九这一天,伟大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北边草原狩猎归来的半路上,因为从马上摔下来受伤而死,年仅三十九岁。

多尔衮在河北“喀喇城”之薨,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关于他“英年早逝”的原因、真相,时人猜测纷纷。

从常理上来说,多尔衮乃是满族游牧民族出身,是马背上的民族,而多尔衮年仅三十九岁,正是壮年,怎么可能会在骑了数十年的马上摔下来?

这个显然不符合逻辑,所以多尔衮“坠马”之祸,被人认为不简单。

“不简单”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来自于满族贵族内部的,也有来自于满族在统一中原的时候,和“反清复明”人士所产生的巨大矛盾,因为当时的实际执政者就是多尔衮,所以多尔衮被人“暗杀”的可能性并不小。

比如内部矛盾,就是多尔衮在朝堂权势越重,镇压百官,造成满族贵族本身都对他痛恨无比。

顺治四年,通过“剃发令”基本上镇压了中原的多尔衮声望达到巅峰,这一年多尔衮正式停止了对顺治的“跪拜之礼”,他以后看到了顺治不需要继续跪拜了,在礼仪上,多尔衮和皇帝顺治平行了。

顺治五年,多尔衮更是“再进一步”,连顺治对他的“尊号”都改成了“皇父摄政王”,这也就是意味着,在政治地位上,多尔衮成为了顺治皇帝的“皇父”,等同于太上皇的意义,而这个时候,终于皇太极一脉的满族贵族,开始不满。

比如鳌拜,就因为此事多次顶撞多尔衮,导致多尔衮很多次都在找机会想要“除掉”鳌拜,鳌拜数次差些被杀,除了鳌拜以外,无比忠诚于皇太极一脉的正黄旗、镶黄旗,还有当时的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原本济尔哈朗的地位要比多尔衮高,却被多尔衮一步步削弱)

所以多尔衮在满清的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他忠诚无比的,有的人是对其恨之入骨,特别是在他的“礼仪”超越了皇帝的规格后,大清朝廷就有一股暗藏的风暴酝酿着:

“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

“至尊”这个词,是称呼皇帝用的,多尔衮“僭越”,比拟了至尊的地位,礼乐上都是如此,可见其心思之疯狂。

顺治七年,在多尔衮身亡的四个月前,多尔衮“追封”其母亲:被皇太极以努尔哈赤“遗诏”需要殉葬的阿巴亥为皇后,从“礼法”上来讲,多尔衮这是想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嫡子,因为当年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封过皇后(当时的嫡气都是大妃),多尔衮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让他成为中原礼法意义上的:努尔哈赤嫡子。

那么嫡子能做什么?

无非就是即位大统。

可还没等多尔衮在第二年继续再做出一步什么动作,他就在河北回来的路上坠马而亡。

再说“外部矛盾”,那就是多尔衮造成汉人对他的仇恨。

剃发令这个构思,最早不是多尔衮设计的,早在后金时期,皇太极时期,他们就在辽东地区对汉人进行“剃发令”的改造,要求“剃发”,发型就是满族的“金钱鼠尾”。

可这个制度在辽东却引起了汉人百姓的巨大反弹,为了全面政权的夺取,满族迅速停止了试探,并向辽东地区的汉人“道歉”,稳定了局势。

而多尔衮带着大清入关后,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原,再次执行“剃发令”,一是为了逼出对大清充满了仇恨的人决战,二就是因为此时的汉人已经没有“筹码”可以依附了,大清可以尽情地完成自己的改造。

在剃发令执行的过程中,大量不愿意屈服的汉人被杀害,著名的惨案就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不封刀”,一系列的惨案打服了绝大部分汉人,但也造成了一些隐藏起来的人满怀的仇恨。

这些人都被视为威胁大清最高统治者生命安全的“不安因素”,而他们也确实是在剃发令进行之后,尝试过对多尔衮的暗杀,只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多尔衮之薨,也被怀疑过是被人在河北暗杀,却因为大清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告诉世人真相,引起反弹,所以没有详细说明。

内外局势的隐患,让多尔衮之薨变得极具神秘性,可不管多尔衮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逝,他的离去,对于满清朝廷还有中原的大部分人而言,似乎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大清朝廷而言,大家终于可以结束这种由“摄政王”摄政,但是却极其扭曲的朝廷风气,对于中原百姓而言,多尔衮才是“剃发令”的始作俑者,所以他们痛恨多尔衮毁掉了他们的礼法服发。

可多尔衮死因的谜团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多尔衮自己的“身体原因”。

多尔衮身体其实一直是不好的,在《清实录》中实则多有记载,总结来说,多尔衮的体质是易受寒、染头风的类型,这种体质让多尔衮在和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就曾经造成过阻碍。

在豪格和多尔衮“争权”结束之后,顺治成功被选为新皇登基,不久之后,吴三桂携山海关投降大清,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军和吴三桂联手,击败了李自成,正式入主北京。

因为多尔衮对局势的把控到位,进入北京后,多尔衮成为了权力最高的摄政王,济尔哈朗都被他架空了,而在此前,为了保证多尔衮不会过分篡权,曾有六位“大臣”起誓永远忠于皇太极一脉,这六人分别是:

索尼、谭泰、爱新觉罗·涂赖、爱新觉罗·巩阿岱、爱新觉罗‬·锡‬翰‬。

可是其中有三人在大清入关后,立即背弃了曾经的誓言,成为了多尔衮的心腹,这三人就是谭泰、锡翰、巩阿岱。

锡翰和多尔衮最为亲近,他就知道多尔衮身体“不好”的内情,比如在顺治七年的七月,也就是多尔衮追封阿巴亥为皇后的前一个月,多尔衮在河北身亡的前五个月,多尔衮就已经病倒了,具体是什么病,历史没有详细记载。

在多尔衮病重卧床的时候,锡翰去探望过多尔衮,而多尔衮这个时候表现出对顺治的埋怨,因为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乃是“皇父摄政王”了,顺治要来看望多尔衮才是“孝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锡翰就转头把这件事情暗示给了顺治。

顺治知道此事后,立即诚惶诚恐地去“拜见”多尔衮,而多尔衮知道了顺治的来因后,心里又怪罪起了锡翰,可是怪罪锡翰,多尔衮却顺便“牵连”了鳌拜,他说一句:

“目睹锡翰等罪状,不即执鞫。”

就算是这个时候,多尔衮都从未放弃过“除掉”鳌拜的念头,可惜鳌拜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留下的忠臣,要除掉鳌拜,很多人都会不同意,所以多尔衮也无能为力。

也是根据多尔衮此时的“病重”,再从《清实录》的记载来看,后人对多尔衮这个阶段的想法有着一种猜测,那就是多尔衮其实是想“放权”了,用这种方法来修复和顺治的关系,根本原因就是,多尔衮还有一个女儿,爱新觉罗·东莪。

多尔衮知道自己此前的行为太“过火”了,可是他之前那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多尔衮虽然自己没有生出儿子来,却还是有心思把皇位“拿”过来,那么多尔衮依靠谁呢?

他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多铎。

虽然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兄弟,但从根源上来讲,皇太极和多尔衮是有“仇”的,造成这个仇恨的原因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

阿巴亥乃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交际手段丰富的阿巴亥隐隐有些“摄政”的倾向,而这个时候,皇太极却忽然拿出了努尔哈赤的“遗言”,要阿巴亥殉葬,这件事情,造成阿巴亥的内心崩溃。

对于阿巴亥来讲,这个遗言真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三个儿子未来在后金是否能出人头地,因此阿巴亥毅然赴死,而皇太极登基后,对多尔衮多有照顾,似乎这件事情与他无关似的。

这也是为什么多尔衮在皇太极驾崩后,丝毫不怕引起朝廷的动荡,非要和豪格争皇位的根本原因。

可惜的是,多尔衮多年的步步为营,却还是抵不过命数,他自己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一生只拥有一个成功长大的女儿,命运弄人,多尔衮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弟弟身上,可谁知道多铎也在公元1649年去世,多尔衮顿时知道,他的计划落空了。

既然谋划失败,多尔衮也接受现实,他知道江山大统,还是只能在皇太极一脉传承,为了自己的身后名声也好,为了自己的侄子也好,为了自己的女儿也好,多尔衮都想缓和与顺治的关系,所以在1650年病重后,多尔衮又北上“狩猎”。

这就是多尔衮故意空出来的“权力交接期”。

所以北上狩猎的时候,多尔衮很有可能已经是带着病重之身前往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释多尔衮为什么会在马背上坠下来,最终还因此而亡。

在多尔衮去世后,朝廷各方态度不一,但最起码在一开始,大家都对多尔衮保持了“敬重”的态度,因为这个时候,多尔衮的“威望”尤在,加上他对大清,对江山的付出的确不可小觑,因此朝廷决定追封多尔衮为“皇帝”:

“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对于多尔衮的“谥号”,可以说是给予得非常全面了,而这种追封“摄政王”为皇帝的事情,自古以来鲜有,甚至是没有,除了谥号以外,清廷还还给予多尔衮“庙号”,是为清成宗,这相当于完整地给予了多尔衮一个皇帝的地位,或许多尔衮自己都想不到,在他去世后,反而成为了皇帝。

可多尔衮即便知道了,也不应该庆幸,因为过不了多久,多尔衮的“皇帝”帽子就要被摘掉了,在多尔衮去世的两个月后,朝廷对多尔衮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因为多尔衮的“威望”已经随着他的离世而衰落了。

因为多尔衮当年乃是两白旗阵营的领袖,在和豪格争夺皇位时,以及成为摄政王后,多尔衮都没有放弃“打压”两黄旗的地位,这导致象征着“天子”势力的两黄旗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他们也是多尔衮在清廷中最大的矛盾来源。

那么在多尔衮死后,他们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多尔衮还成为皇帝,于是乎,以两黄旗为首的满族贵族,对多尔衮展开了“讨伐”。

多尔衮“墙倒众人推”的悲剧悲惨到什么地步呢?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多尔衮当年身边的“近侍”苏克萨哈,竟然背弃对多尔衮的忠诚,为了权力,反而加入了“讨伐”多尔衮的阵营,自己还提供了多尔衮大量的“罪证”,所以在给多尔衮追封皇帝的两个月后,多尔衮又被取消掉了皇帝尊号,甚至还被“掘墓”,前后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从多尔衮的身后事来看,又总能让人觉得多尔衮的“病逝”更像是一场“预谋”,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多尔衮去世之后,仍旧能把“追封”—“废黜”的戏码上演得如今充分。

结语:

自古以来和多尔衮拥有一样地位的人不少,但当摄政王能当到“皇父摄政王”的人,确实没有,即便是后来的宣统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也根本没有在皇帝面前如此高调、高傲、高姿态的资格和可能性。

所以说多尔衮的存在、权势,本质上就在伤害皇权,因为多尔衮暂时还不能代替皇权,因此他对皇权的践踏,成为了他最后被“颠覆”的最根本原因。

多尔衮成为了一个时代,镇压了一个不长的时代,有人把他列为大清的皇帝之一,说大清有十三位皇帝,而有人则是认同了清廷后来对他的废黜,觉得他是一个僭越的“臣子”,并没有资格成为皇帝。

而多尔衮这一生没有留下可以传承的儿子,身后的名声都无碍,最可惜的,也许还是这件事。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贝勒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满族   太极   摄政王   朝鲜   中原   皇位   顺治   妻妾   大臣   清朝   皇帝   身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