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葬时,棺材埋在地下,为什么还要“堆小土堆”?有什么说法?

农村土葬时要堆小土堆,其中的说法,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这里先说“葬”。《说文解字》对葬字的解释是:“葬,从死从草。”

《周易·系辞》也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现在民俗学者对古人“葬”的解释,通常有两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早期古人把亡者放在草中叫“葬”。也就是人死后,尸体上面盖的是草,尸体下面垫的也是草。

这就说明早期的丧葬是非常简单的,人死之后,放在野外用杂草盖起来。

事实上,这种做法在现在一些地方还遗存这种习俗的影子。

比如,在湖南一些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当老人无法医治,儿女估计即将离世时,将老人从卧室移到堂屋内一侧的地上,男左女右,地上放有稻草,稻草上铺上席子,让老人躺在席子上,儿女就轮守候在身边,直到去世。

二是无坟堆的埋葬。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有一定提高,有了棺橔,早期古人虽然将亡人的棺橔埋入土内。《周礼》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这也就形成了“入土为安”的传统信念。

但是,早期古人丧葬并不起坟堆,而是块平地。崔实《政论》说:“古者墓而不坟,文武之兆,与平地齐。”一两年后,埋葬亡人的地方就长出各种茂盛的杂草。

早期古人的丧葬方式同样是非常简单的,还没有留下先人坟墓的概念。

此种土葬后不建坟丘的习俗,现在依然被北方有些地方的少数保留。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葬后成坟,也就是葬后在地上堆起土堆,始于孔子。

《礼记·檀弓》有这样的记载:《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这只是记录一段谈话,葬后成坟堆是否始于孔,我们这里且不作讨论。

但从这段话可知,在墓穴上堆出坟堆的原因是“不可以弗识也”。孔子认为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郑玄注释为:“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即成语“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孔子如此说,是因为当时当时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诸侯国,在推行儒家的治国主张的同时,希望得到重用。多年在外漂泊,地形地貌变化很快,如果父母的墓没有坟堆,回来时想祭扫,就找不到墓地。

因此,孔子将父母之墓堆成土堆的初衷,就是为了辨别和记住父母的墓的准确位置。到了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民间流行在坟墓前立碑,也同样是出于这种目的。

在此之后,坟墓出现了坟墓的等级制度,坟墓占地面积、坟的高度、墓碑的制式等,封建王朝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同阶层的人不能僭越。

同时,坟堆的越来越体现阶级性,越是有钱人家的坟墓和碑,修得很越气派,而穷苦人家的坟墓,仅为一个小土堆而已。

坟堆的样式也因地方的所形成的风俗不同,也出现了多样化。

比如,在我家乡,男人的坟堆地面为栯圆形,前后直径要比左右长一些,而女人的坟堆地面为圆形,且越圆越好。

总而言之,农村土葬时要堆小土堆,主要目的就是一种标识,让后人在祭扫时,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识别祖坟。这也是体现了儒家所提倡“孝道”中的“慎终追远”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农村土葬时,棺材埋在地下,堆个土堆,有如下作用:

一、便于排水,以保持土壤干燥

过去人死后是直接放入木质棺材的,那时没有冰冻降温设备,为防止在下葬之前,尸体变坏,棺材底部还放有一些白灰,用来吸收水份。埋葬时又在棺材外放了大量的白灰杀菌驱虫。

木质棺材,经过了防腐处理,里外都漆上了一种特别的漆。虽然当时不能立即腐烂,但木质毕竟是木质,埋在地下,如果土壤含水,棺木吸水后,也会容易腐烂。

把墓穴上堆个尖顶形的土堆,天下雨时,雨水能迅速的排离墓地,土堆下的墓穴就不容易进水了。

墓穴干燥,棺材内外的白灰就有杀菌的效果,棺材就不容易腐烂,棺材完好,经过简单防腐处理的尸体,就有可能保持完好。

二、尸体腐烂时,气味不容易散发出来

无论埋葬时防腐驱虫工作做得怎样,但绝大部分的尸体都会腐烂的。在腐烂的过程中,都会散发臭气的。

墓穴上堆上一个土堆,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季,臭气也被高高的土堆盖住了,散发不到空气中来的。

三、可以防止有些动物扒尸

以前农村的狗,饿了什么都吃,连人屎都吃。其实并不是狗喜欢吃屎,只是饿了没办法。

有些流浪狗饿急了,遇到新葬的墓地,闻到里面发出的气味,会扒开墓穴找吃的。

如果墓穴上堆了很高的土堆,狗闻不到墓穴里尸体分解的气味,墓穴就安全了。

四、可以防止雨水把棺木淋出来

墓穴如果只是与地面相平,以前没有水泥硬化,下雨之时,特别是较大雨水之时,就会被水冲洗的露出棺材来,这既不符合入土为安的原则,也会增加环境的恐怖。

五、祭祀时地点明确

炎黄子孙,都有慎终追远、敬祖敬宗的文化美德,每到清明、中元等时节,都要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

在荒山野岭的墓地,如果不堆个土堆,过了一年后,沒有什么区别,就分辨不出墓地了。

如果时间更长,就更找不着、分不清墓地了,这会给祭祀增加困难。



六、阴宅也讲究高度

俗话说阴阳一理,就是说阴宅与阳宅在某些道理也是一样的。如阳宅高朗有气势,人住着舒心。所以人们也误认为阴宅,也就是坟墓土堆高些,亡人住着也舒畅些,也有气势些。

丧葬文化有许多讲究,光一个坟墓就有许多种称法,如:佳城、茔、窀穸、夜台、冢、穴、竁、陵、园寝、封堆、九源、松岗、一抔土、京观、垄、丘、圹、垗、域、阴宅、马鬣封、塸、寿藏(生坟)……等等等等。这墓穴上堆土成坟,就是丧葬文化的一种。




加深一下问题: 过去土葬,地下挖个方形坑,为什么地上却围个圆形堆?地下为方,地上再堆个金字塔,不也很拉风吗?


上圆下方,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圆地方"。天与圆寓意运动,地与方代表静止。

坟墓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先人长眠地下,地为阴对应方,表静止,但愿入土为安。后人活在尘世,天为阳对应圆,表运动,以盼生生不息。人生天地间,阴阳相对相和,这就是"天圆地方人和"。



以上属于《易经》阴阳五行理论。

这就是天道和人情的和谐统一。又如孔方兄外圆而内方,属于同样道理。古人很讲究的。

当后人到坟前拜祭先人时, 地与天,方与圆,先人和后辈,阴阳感应。逝去的先人能感应到世间亲人的缅怀,而亲人能够感受到先人的庇佑。阴阳共存,既相对又和谐。

这是坟墓下方上圆的第1个原因,属于理论范畴,古代传统文化理论。



上述解释属玄学理论,当然还要讲点科学。

圆形构造的土堆更加坚固,稳定性优于任何其他形状, 自然对地下坟墓保护更好。


我们常说,最终我们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就是说真正适应了社会和生活,我们变得稳重,生活变得稳定,人生进入稳定状态。

又如大自然中的岩石,山溪中的鹅卵石,要么被风雨,要么被流水慢慢磨去了棱角。圆形成为最后的稳定状态,这是自然的选择。



坟头土堆同理,长年风吹日晒雨打,远比不了岩石耐耗,圆形也是坟头的最后宿命。既然如此,何不一开始就选择圆形土堆?

试想,假如坟堆按照地下形状也弄个是长方体,风吹雨打阻力会更大,遇见连续强风暴雨很容易坍塌,这特么真得就尴尬了。看来子孙让先人很生气啊……

这是坟墓下方上圆的第2个原因,属于科学范畴,源于人们实践生活。



白事习俗中还有一后续环节,叫"圆坟"。

圆,为人生圆满;坟,尘世了结处。所以,圆坟寓意逝者尘世圆满,带着欣慰安心了结,不留遗憾。这是逝者和亲人共同心愿。

地上堆成圆形的坟头,本来就叫圆坟。坟墓之形,逝者之愿,皆为圆满,完美和谐地统一,这本身就是一种圆满。逝者留给亲人的纪念,自己带走的心愿,都是圆满。


另外,圆坟和缘分谐音。天地太大了,个人太渺小,人生倏忽而已。尘世万物,浩瀚如星辰,彼此成为家人需要人世间最好的缘分。

因此,坟头堆成圆形,圆坟寓意缘分,以表亲人对逝者的思念和感恩。人生最无奈的温暖。

这是坟墓下方上圆的第3个原因,属于心理层面,源于人类不舍的温情。



结束语

各位想下,您给小编点个赞都是有原因的,何况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百姓文化,才是华夏文化之根,奥妙无穷也。

为人不可忘本,民族不可忘根。小编热衷传统文化和民俗生活,同志趣的朋友欢迎探讨。




问:农村土葬时,棺材埋在地下,为什么还要"堆小土堆″?有什么说法?

农村土葬把棺材埋在地下后,上面堆的那个小土堆叫坟头,堆坟头的主要意义就是有一个标记,自己的父母埋在这里,多年以后,孙子长大了,知道这里埋的是爷爷奶奶,重孙子长大了,知道太爷爷的棺材埋在那个坟头底下。

因为多数农村人的坟地都没有墓碑,人们留坟头主要就是为了辨认祖先的位置。

所以,每天清明节,后辈人在去祭奠祖先和爷奶父母的同时,都要给所有长辈祖先的坟头添新土,为的是让祖先的坟头长期存在,去年雨水冲刷掉多少,就还给添上多少,让那些标记世代存在,让后代们每年都来给祖先祭奠,祭奠时能准确的找到祖先们的穴位。

如果埋棺材时不留下坟头,没有标记,再来祭奠就找不到具体位置。

不留下这些土堆,再有老人故去埋葬时,沒有参照会埋乱了地方,有时会挖到祖先的老坟上去,有时连旧坟的坟址都挖不到,有了那个土堆做为参照,埋新故去的老人就不会乱了地方。这就是埋下棺材后又在上面留一土堆的主要意义。

农村的坟地排序很清楚,立了祖坟后,往下的每一排都是同一个辈份,依次往下排,太祖高祖曾祖乃至爷爷辈,每一辈份都排列分明,而且都分列在明堂两边。

如果没有这些坟头,就分不出曾祖高祖太祖了。




农村土葬,会在棺材上面堆土,究竟是封建迷信,还是科学?有哪些可靠的依据呢?


不得不说,中国无愧于四大文明古国之首,是唯一一个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在各个方面都有一整套规矩,形成了各种文化,其中丧葬土堆就是其中之一。

农村原来就有狼、狐狸野狗、乌鸦、秃鹰等野生动物,很多动物都是穴居动物,也就是在土里有窝。有的动物会自己打洞,有的动物选择已有的洞穴。如果发现坟墓有洞口,就会钻进去成为自己的巢穴。如果用土堆起来,就可以减少蛇、老鼠等野生动物进入坟墓的机会,也可以有效防止坟墓坍塌。


坟墓堆起来土堆,在农村看来主财,祖先的坟墓土堆越高,后辈人就容易得到更多的财富。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坟墓堆得越高越远,后辈的鼻梁就越高。当然,这都是迷信的说法,但是也有敬仰祖先和对于还在生存的老年人的一种尊重。

一般人没有注意,坟墓有土堆,都是从近距离移走的泥土,实际上通过不间断地将周围的土移到坟墓上面,坟墓周围就低了很多,也起到了将水排到地处的作用。在有些地方,会有地下水,也会有暴雨和连阴雨形成的径流,如果不及时排水,很多水份就会进入坟墓,容易让尸体快速腐烂,棺木也会因为潮湿而腐烂。


总的来说,坟墓里面的尸体和棺木都会逐步腐朽,如果能够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棺木就可能保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棺木的质量好坏,决定了腐烂速度,所以,人们一般会选择油柏、榔树、黄连木等耐腐蚀的树种。也因此会采用土漆、沥青做防护层,也会选择生石灰防潮,古代甚至于用糯米浇灌整个坟墓,可以保存几千年,因为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

近年来,送亡者上山以后,会浇灌混凝土,最终形成浑然一体的混凝土结构,埋在土中,不接触空气和水分的情况下,起码可以保证200年不被风化。


用土堆起来一是为了好看,二是为了沥水,三是防止野生动物,其实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只要过了了三代,没人打理,坟堆就会快速变形,最后夷为平地,应了“尘归尘,土归土”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土葬   土堆   棺材   坟堆   孔子   地下   农村   坟头   棺木   丧葬   墓穴   祖先   坟墓   圆形   尸体   说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