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杜甫与李白同属于唐朝时期伟大的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诗仙”,他们各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影响了无数后来者。然而,尽管他们在文学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命运却大相径庭。

首先,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来看,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虽然家族在他幼年时逐渐衰落,但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杜甫一生多次尝试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但屡试不中,加之生活困苦,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相比之下,李白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其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环境。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和想象力,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广受欢迎,也得到了许多达官贵人的赏识和赞助。

其次,从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来看,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深刻反映了战争、贫困、民生等社会问题,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也因此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虽然深刻,但在当时可能并不符合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的主流审美,因此他的诗歌并未能为他带来太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而李白的诗歌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中非常受欢迎,也使得他能够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声望和地位。李白的诗歌符合了当时社会上层对于文艺的审美需求,因此他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赞助。

最后,从个人性格和人生选择来看,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中透露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他对于社会和政治有着较为理想化的期待,这也使得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感到更加困顿和失望。

而李白则是一个更加自我和随性的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加开放和自由,他的诗歌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李白更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个性,这使得他能够在游历山川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杜甫与李白虽然都是唐朝时期伟大的诗人,但由于他们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诗歌创作主题和风格以及个人性格的不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杜甫的诗歌深刻而沉重,他的生活也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困顿和挑战;而李白的诗歌则更加自由和奔放,他的生活也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游历和探索。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如果是考试题,简直就是白送分一样。(秉烛读春秋)的答案就是:别看杜甫和李白都是大唐诗人,但服务的对象不同,李白是“文艺范”皇帝李隆基和舞蹈家杨玉环的御用诗人,而杜甫写的诗,则是底层老百姓的“代言人”。这样就造成了李白可以游山玩水,而杜甫吃饭都成问题,杜甫潦倒困顿也是合乎情理的。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从上面简单介绍可以看出,两个人写诗水平可谓相当,但风格迥异,杜甫写的都是现实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我觉得有点像现代的作家赵树理写实一样,也就是现实派。而李白写的是浪漫诗,歌功颂德,大气磅礴之类的诗。

杜甫的诗多是反应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比如:“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但写的诗不讨领导喜欢,自然仕途不顺,以至于小儿子被活活饿死。

不讨文艺范的李隆基不喜欢很容易理解,他写的都是百姓凄苦生活,以及战争造成的伤害。哪个领导不喜欢歌功颂德,谁不愿意听好话呢。老百姓的苦,领导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喜欢别人说出来罢了。

反观李白就识时务,比杜甫聪明多了。百姓苦,难道李白不知道吗?他知道只是不写进诗集里罢了。

李白是翰林院院士,没事时支应差事,他所谓的差事无非就是为李隆基和杨贵妃赏花时作诗助兴罢了,其它时间自由活动。

自由时间多了,百无聊赖的李白酗酒成瘾。“文人无行”就是指的他,喝醉酒让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喂酒和磨墨。

李白喝的都是玉液琼浆,穿的都是锦衣华服。为什么呢?还不是逗皇帝开心赏赐的。

李白有次和李隆基套近乎,说500年前是一家,只此一句话,李白得赏银百两,杜甫能行吗?没听说百姓给过老杜文银,最多给把小米罢了。

凭着御用诗人的名头,别说李白游山玩水了,那时没有飞行器,如果有的话,李白上天都不是问题。

杜甫太实在了,看不清形势,不巴结皇帝,难道皇帝上赶着找你吗?加之他写的詩让皇帝难堪,百姓苦说明领导无方,这么简单的道理,老杜难道不懂?

杜甫别说游山玩水了,一日三餐问题解决了就烧高香了,杜甫也是杞人忧天,自己住不上高楼大厦,他有能力盖许多房子,大庇天下寒士吗?我倒觉得李白有这个能力。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和关注)




就表象而言李诗人略显阔绰,杜子美穷困潦倒,其实不然,性格决定活法,能装方显牛逼!

李白生性爽朗,胆子大敢忽悠,逮着谁忽悠谁!敢花钱才能碰到有钱的主儿。当然了也得有点资本忽悠,要不没人信!“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跟现在差不多,宝马奔驰的钥匙往酒桌上一扔,私人定制的高档衣服窝吧窝吧坐屁股底下,就这范儿,您好意思让他买单?您敢说他没黑卡?再说人家李公子压根就不跟您谈钱的事儿,忒俗。人家谈的都是“五岳寻仙不觉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醉卧长安”,这哥们出入都是高档场所,他能拿自己的钱不当回事儿,更能拿别人的钱不当回事儿,所以说别跟他说钱的事儿。您要是一提谁付账,立马“我醉欲眠君且去”。谁特么好意思占醉鬼的便宜啊!得嘞,赶紧的买单,还得打车把这活爹给送回宾馆去!

论家世老杜比李白牛逼,世家大族规矩也严啊!再说杜家又不是光有你一个不咋靓的仔,资源有限啊!老杜还是个扣扣嗦嗦的实在娃,这号的谁待见他啊!“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瞧瞧,忒小家子气了吧!关键是老杜真心是点儿背,没赶上好时候。再加上他这性格,活该你穷。

不敢赌,不敢忽悠的老杜,只能走正规途径。恰逢安史之乱,正干仗呢,一溜烟跑到巴蜀躲灾去了。看看人家高适,就敢赌上命去整一把大的。李白是能忽悠,几杯小酒下肚,胆一壮,关键时刻还真能提把锈剑去投军,敢干与不敢干,老李注定是小杜一生崇拜的偶像!





李白游山玩水,杜甫穷困潦倒?那是毫不知情的一种说法。

我们先说说杜甫。杜甫青年时代其实非常喜欢游山玩水,而且一游就是十年!甚至连科举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放在心上。

比如说,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在洛阳考试,二十四岁的杜甫参加了,这次也许杜甫有点轻视,也许他运气不好,反正没考上。杜甫也不知道为这事儿想想,他想都不用想,骑着骏马带着带着雕弓,又去山东河北游山玩水去了,就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望岳》。

你们说说,杜甫诗中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情多高大啊,没有南北旅游,见多识广,开阔心胸的游山玩水,他能“一览众山小”吗?可是,这个时候,他还什么功名都没有呢!

杜甫从开元二十四年,一直漫游到天宝元年大约五年的样子,才回到家乡,歇了几年吧?大约天宝三年春,杜甫认识了李白这位明星大哥,两人一见面,都觉得挺开心,正好李白要去河南的梁宋(开封商丘)和山东的兖州一带游山玩水,还包括访道问仙活动,杜甫一听,好啊,我也有此意,这俩人就约了一伙人,又接着游山玩水了。

杜甫天宝三年倍李白游了两次山东,第二年,他们又相见,这年夏天和初冬继续游了两次,才从山东兖州的石门分手。

杜甫与李白分手之后,李白去了南方游山玩水,杜甫回到家乡。

这时,杜甫家里出事比较多,先是姑姑去世,不就父亲杜闲去世。

杜甫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没有了,杜甫也一下陷入经济危机。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杜甫想游,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天宝五年以后,杜甫就贫困下来了。加上十年以后,爆发安史之乱,杜甫的经济状况,除了在朝廷做左拾遗的半年时间还过得去,以后基本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一直到他死。

所以说,杜甫没有游山玩水,那是不真实的。而且,杜甫在四川,也是经常游山玩水的。

李白呢?他和他的父亲这一辈人,属于商人阶层。李白家里弟兄很多,他排行十二。他的哥哥弟弟,基本都是做商人的,只有李白聪明爱读书,所以,李白家族一直把光宗耀祖的重大责任寄托在他的身上了,所以,只要李白想干什么,这些弟兄们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拿钱”啊!

李白就是仗着家庭的良好经济实力,从二十五岁开始一直漫游天下广交朋友,加上李白豪侠,走到哪里都有一帮粉丝追随,李白也热情大方,有人缺钱,手头只要宽绰,拿出一把给他们拿去用就行了,也不管给人家是多了还是少了。

李白一直在湖北,山东,安徽等地旅游,天宝元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做了一个唐玄宗的翰林,但是,也就两三年,干不了御用文人的活,老子不干了,唐玄宗也有点烦他,就送了一大把钱,把李白给送出门了。

李白开心啊,刚出了唐玄宗家大门,就碰到不少朋友,其中也有玲珑可爱的杜甫小弟。李白领着一帮小伙伴,游山啊玩水啊。北方游足了,也与杜甫告了一个别,就去游南方了。没有半年,把杜甫想的一塌糊涂的。一心想找李白继续同游,可是,杜甫一直没有与李白联系上,杜甫只好心理念叨念叨而已。

不过,李白在安史之乱以后,日子也过得不是很好,加上参加了永王的幕府,结果受到牵连,从此,李白就没有好日子了,他死的时候,连安葬都没有钱。




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原因:第一,家庭出身和从小受的教育不同,是导致李白和杜甫不同人生的重要原因。杜甫出身于世代大族,是晋朝名将杜预的后代,其祖父杜审言乃初唐著名诗人,他从小受家庭儒家守官思想影响较深,忠君爱民思想树立的比较牢固。李白虽然家世不详,但他显然受家庭和儒家思想影响较少,对道教思想颇有独钟,从小养成了唯我主观和不受约束的生活习惯。同样求取功名,杜甫则依靠真才博学志在官考中取得,李白则不屑科举考核,试图通过谒见达官贵人引荐求取功名和前程,一个正统,一个离奇,足见从小家庭教育之不同,导致了二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第二,性格和爱好不同,是导致李白和杜甫不同人生的根本原因。性格决定命运。李白生性漂逸洒脱,主观理想,杜甫则沉郁顿挫,保守务实,不同性格决定了他们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一个乐观向上,凡事以我为主,一个则因循守旧,担当负责。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境界和结果。第三,经历和处境不同,是导致李白和杜甫不同人生的主要原因。李白人生处在唐朝鼎盛时期,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和兵荒马乱之时。李白三十岁便于翰林供职,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却在皇帝身边,杜甫屡试不中,仕途可谓坎坷,受用后,也只不过是个看管库室的小吏,李白三十诗作便名扬天下,而杜甫死后诗作才被人发现出名,李白不甘为皇上用笔,弃官而去,杜甫在京城艰难困苦近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仕途,却又遭遇天下大乱,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处境,决定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看法的站立点和观察角度完全不同,也决定了他们诗作风格和特点的完全不同,李白着笔于对名胜古迹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和赞美,从而借景抒情,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着实对唐朝当时出现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民间疾苦等方面的记叙和痛斥,借以揭露和批判唐王朝的黑暗统治,属于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唯我思想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态度,杜甫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境界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诗作风格和特点的不同,也是李白和杜甫有不同人生结局的具体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游山玩水   杜甫   李白   唐朝   天宝   诗人   诗作   潦倒   困顿   仕途   山东   诗歌   皇帝   性格   风格   人生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