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结合我身边亲人和邻里老人,得出了以下几种可怕的情况。




长期卧床 卧床会导致生活质量迅速下降,首先失去人身自由,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不再像往日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想找谁玩就找谁玩,也不能出去锻炼锻炼身体,其次生活不能自理,很被动,全部靠孩子,心里会自卑,变得敏感,有什么需求都要求助孩子,遇到儿女有耐心的还好,碰到脾气不好的还要看脸色,其内心的苦衷可想而知,如果长期卧床引起便秘,大便困难,孩子不嫌弃的会用手工协助大便,有的受不了不愿手工协助的,只有靠自已硬挺,会很痛苦,如果出现哪不舒服要随时去医院,儿女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不能上班,请保姆也很难,现在好多保姆不愿服侍卧床老人。




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病人就像变了一个人,有的甚至像个孩子,喜怒无常,高兴时还好,不高兴了会骂人,有的还打人,有的健忘,连自己的儿女也不认得了,见了就问是谁,吃过饭一会儿就忘了,说儿女不给吃饭,脾气不好的又哭又骂说儿女虐待,有的睡眠少,整晚不睡,一直喊着要陪他聊天,说害怕,总说家里有人,儿女脾气再好,有时也会崩溃的,还有的总把大小便拉床上,然后用手玩,弄的满身都是,睡觉总踢被子,给穿尿不湿不穿,一天要换很多次衣服床单。如果一个人照顾,身体会吃不消,如果儿女年龄大,身体不好,会很累。

基础病多 有些老人基础病多,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腰椎病、老年精神病、老慢支、肺气肿等,有的老人同时合并好几种病,经常不是血压血糖高了,就是头晕耳鸣了,时常去医院开药,吃过好一些,又管不了几天,每天总有不舒服,头晕、腰疼、咳嗽,有的老人脾气不好,加上病痛的折磨,痛苦的呻吟声,频繁的叫喊声,儿女也是束手无策,只能陪着,安慰着,晚上也睡不好觉。

儿女不孝 人老了如果儿女孝顺还好些,就怕儿女不孝顺,推来推去的,有的儿女长年在外打工,老人一人在家,身体不好,勉强做些吃的喝的,发烧感冒了身边没个人,心里不踏实,随便拿些感冒药吃吃,有的儿女连生活费也不给,老人没钱,凑合着生活,还有些卧床了,儿女轮流服侍,互相指责,矛盾重重,对老人也没耐心,老人有苦难言。

总之,人老了如果精神好,身体好,能自理生活,那么晚年生活质量应该不错,如果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基础疾病多,生活质量就会低,也会拖累儿女,也是人老了最怕的,所以人的健康很重要,平时要爱惜身体,老了有个好身体才是好福气。




人啊!老了很可怜,老了以后最怕没人要。

我父亲今年88岁了,他年轻时很豁达,把什么都看得很开。

可是从83岁开始,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从去年开始不能自理,白天还好点,他能慢慢地拄着拐杖去上厕所,晚上根本没法起来。

开始我和我哥每晚轮流起来照顾他,可是没几天,明显感觉我们的精力不行,我上半夜起来,我哥下半夜起来,结果我们都睡不好,第二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的。

我还好点,中午可以休息一两个小时,我哥就不行了,他是管理人员,在办公室没法休息,有时眼睛刚咪上,人家又来找他,根本无法休息。

他说这样不行,要不到好久得把我们拖垮。

于是我们就晚上给父亲穿纸尿裤,这样我们就很轻松,晚上有时起来一次,也可以不用起来,早上起来给他取了就完事。

一直到今年六月份,天气开始热起来,我哥每天晚上都会给父亲洗澡,那天他说,父亲屁股上有疮,就给他涂了点碘伏。

结果过几天,那疮越来越大,开始溃烂,我们不敢再给他穿纸尿裤了,没办法,我哥就在网上给他买了个接尿器,这个挺好,比较干净,还实用。

但是家里不能离人,我嫂子也不好给他弄,我就只能不上班在家照顾他。

我买来康复新液,纱布,医用胶布,阿莫西林,自己给他治褥疮,慢慢的把褥疮给他治好了。

因为我这一个多月天天在家照顾他,他习惯了,生怕我走了不管他,他除了不能自理,其他一切都很好,吃饭比我多,思维清晰,听力也好。

但他就是没法自己上厕所,不能自己吃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助才行。有时晚上照顾他睡觉,临走时,看到他眼角滚出一颗泪来,我不说话,只轻轻的不经意地给他擦了。

我知道他内心是很无奈的,感觉自己拖累了我们,我也经常安慰他,不要想那么多,可从他思想是正常的,怎能不想呢?而且他一辈子都是要强的人。

有一天,我哥说:“我们把你送养老院去哈?我们要上班,每天来看你。”

父亲当时的表情,满脸凄惶,仿佛我们不要他了 ,他用一种近乎哀求的口气对我哥说:“我少吃点,你们不要送我去养老院,就当做好事吧!?”

我当时心里那个痛啊!我说:“不得送你去养老院,哥和你开玩笑的。”

我就天天在家照顾他,晚上给他用接尿器,我半夜一点多下楼来看一下他,白天我一整天在床前守着他,他要上厕所了,我就拉他起来,把他扶着去厕所。

可他胆小,怕摔跤,我在前面拉他,他把屁股撅起,腰杆硬起,两只脚蹬地,我使出全身力气,他还往后仰。

于是,我换到他后面去,两只手搂着他的腋窝,把他搂起来,往前走,可他还是把屁股往下蹲,脚蹬着地,好不容易把他弄到马桶边了,我用大腿抵着他,给他脱裤子,他却往下坐,他又高又胖,累得我半死。

每次他上个厕所,累得我大汗淋漓,腰酸背痛。

我这样一直不上班,怎么办?我到处找,想请个人来照顾他,可别人一听说八十多岁,都不来,我哥也不想要一个外人来他家里,他觉得不方便。

那天我们商量说,把他送疗养院,疗养院比养老院好,或者医院。

昨天我给父亲说:“爹,我们把你送去疗养院可以不?疗养院就是医院,去医院有专门人照顾你,不怕摔跤?”

他脸上的表情又暗下去了,明显感觉到他内心的凄楚,我说你不想去就算了,我在家照顾你。

我看着他的表情,感觉我在犯罪。

他也不说话,一整天,到晚上他说:“我把你们拖累了,我也活不久了,你们不要嫌弃我。”

我摸着他的眉毛说:“没有拖累我们,我过几年也会老,每个人都会老,我晓得你难受,我们说的疗养院,是养身体的,你不想去,就不去。”

我往楼上走,一边走,一边难过,真想扇自己两耳光,干啥要说送他去疗养院?

人老了就没有安全感,老了能自理还好,一旦不能自理,所有一切都得靠儿女。

我们小时候,父母看我们是可爱的,父母老了以后,不但不可爱,看起来还很烦,这世上没有哪个儿女能像父母爱儿女小时候那样,爱父母。没有,包括我自己。

古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真的很有深意。

我父亲一生豁达要强,老了也只能这样,我们心里是爱他的,然而时间久了,也难保心里发烦。

这就是人性。

—————————————————

我更新补充一下:我没想到,我写的这篇文章被大家关注,我万分感谢![祈祷][祈祷][祈祷]

本文写的我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不能自理,我和我哥一起照顾他,我是妹妹。

而我的公公今年也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我八月七号回老家去看他,因为父亲不能离人,我在老家呆了一天多,照顾了他一天,只能返回成都。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下午六点半,我公公去世了,我连夜赶回老家。因在车上,消息很多,无法一一回复消息,我就在评论区写下一段话,结果引起一些友友的困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关爱和关注[祈祷][祈祷][祈祷]

如果有兴趣想了解,可以点我的头像,去看我写的那篇《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心酸》这篇文章是我八月七号回去看公公时写下的。

再次感谢大家!




人在老了以后,怕自己没用,怕给儿女添负担。陈叔80岁时,走得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知道。


我家老邻居陈叔,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生病走了,他独自一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期间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


陈叔在罐头厂上班,我们家居住的那一片平房,是罐头厂家属房。陈婶也是罐头厂的工人,她身体一直不好,脸色苍白,病怏怏的。我经常看到陈叔骑着自行车,后座上驮着陈婶,陈婶手里提着两包药。


后来,陈婶病得越来越严重。很久没在胡同里看到过陈叔用自行车驮着陈婶了。再后来,看到陈叔家的三个孩子胳膊上戴着孝布,才知道陈婶过世了。


那时候,陈叔的大儿子和二女儿都十六七岁了,小儿子也十三四岁。三个孩子从此全靠陈叔一个人工作养活。陈叔家养了两头猪,总看见陈叔傍晚时从江湾回来,车后座上驮着沉甸甸的一袋猪菜。



几年后,陈叔的大儿子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待业。后来,陈叔的大儿子跟一伙年轻人跑到码头上去玩,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几个人就被抓了。


陈叔怕大儿子学坏,就不让大儿子再跟那些朋友一起玩。大儿子说:“我没有工作,我要是有工作,我就不出去玩了。”陈叔就想让大儿子做点小生意,大儿子不去,他不会做生意,也抹不开脸在街上摆摊。


陈叔担心大儿子总这么下去,万一交了一些坏朋友,那就把大儿子的一生都毁了。陈叔就下了一个最大的决定,就是提前退休,让他的大儿子接班。


那个时候,罐头厂的生意蒸蒸日上,非常红火,一般人根本进不了罐头厂工作。陈叔当时已经是一个车间的副主任了,他要退休,领导都不同意,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


陈叔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他退休之后,可以出去做点小生意,大儿子接班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他能走正路。再说大儿子大了,也该找对象了,他有稳定的工作,也能找一个有工作的对象。


陈叔就办理了退休,大儿子随后接班,去罐头厂上班。不久之后,大儿子和一个车间的姑娘相恋。一年后,两人结婚了。


陈叔无力给大儿子买婚房,大儿子理解陈叔。他说:“爸,你已经把工作给我了,对我够好了,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需要你养活,我的婚房我自己解决。”


大儿子的未婚妻家里拿了一半钱,大儿子积攒了一点钱,又借了一部分,两人买了一个平房,结婚了。婚后两口子生活挺幸福。


陈叔对大儿子,算是放心了。他还要养活二女儿和小儿子,陈叔就到市场做小买卖。他开始卖冻货,卖鸡骨架,卖青鱼带鱼,都是冻货。生意还可以。


二女儿学习很好,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陈叔别提多高兴了,他在家里做了几桌菜,请亲朋邻居庆祝。



我爸还去参加了酒宴,回来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向老陈家你二姐学习,考上大学。”那时,我姐姐学习很好,我学习成绩提不起来。这都是旁支,跟本故事无关,先不说了,还说陈叔的故事。


陈叔那几年站在市场上卖冻货,挣的钱,都给二女儿念大学交学费了。


东北一年有半年能卖冻货,秋末春初,都是很冷的,冬天更是冰天雪地,正好卖冻货。另外半年气温转暖,不能卖冻货,陈叔就卖水果。他推着手推车,站在十字街头,抄着袖子站着,时间久了,他仿佛成了一座雕像。


二女儿大学毕业,又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二女儿应聘到一所大学,当了老师。后来,她跟同一所大学的老师相恋,结婚了。


陈叔逢人就讲二女儿多出息,那时,陈叔虽然做生意累,但是他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特别好。二女儿也不用陈叔操心了,就剩下了陈叔的小儿子。


陈叔的小儿子没考上大学,陈叔就把小儿子送到技校上学,想让他学到一门手艺。技校就在我们家平房的前面。


陈叔的小儿子技校毕业后,分到罐头厂上班。陈叔想着,小儿子也参加工作了,他就可以歇歇了。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罐头厂那时候却渐渐地开始走下坡路了。


陈叔的小儿子上班不到半年,没开下两个月的工资。工厂的效益不好,最后,罐头厂的工人纷纷下岗,开始自谋职业,自谋出路。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就业机会这么多。那时候自己做生意,也没有多少门路。小儿子不愿意像陈叔那样,每天推着推车子,到市场上卖货,他在家闲了两年,后来,他就到街上修理自行车。


再后来,小儿子也学会了修鞋的手艺,他就在街角开个铺子,修理自行车,也修鞋。总算也有了一份职业。



这时候,小儿子和一位来修鞋的姑娘相恋了,不久之后,两人谈婚论嫁,姑娘家要求有房子,没房子,她可不嫁。有了房子,家里的一切家电,姑娘说她自己带去。


小儿子这时候,已经快30岁了,他没有正式工作,有姑娘要嫁给他,就是幸运的事情。不就是房子吗?房子好解决!


陈叔就把自己的房子,送给小儿子当婚房,他自己出去,在东江湾,租了一处小小的平房,冬天烧煤都不用,就到江湾打柴禾。


陈叔那些年衰老得很快,一张脸因为常年在街上出摊,已经晒成褐色,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小儿子结婚的时候,陈叔也快60岁了,他也真的老了。不过,他的两只眼睛还是很有精神。


小儿子结婚后,陈叔也搬离了家属房,很久都没看到过陈叔。陈叔也不在市场卖冻货了,他夏天卖棉花糖。


那时候,小城的广场建起来了,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儿子去广场散步,看到过陈叔,在他的周围,围着一圈孩子,在买他的棉花糖。


陈叔的后背有点驮了,不过,他的声音还很洪亮。看到我带着儿子路过,他就非要送给我儿子一个棉花糖,给他钱也不要。后来,我儿子硬把钱塞到陈叔的衣兜儿里。


再后来,冬天的时候,看到陈叔在街角卖糖葫芦。正月十五的夜里,张灯结彩,全城都在庆祝节日,在大雪飘飘的街头,陈叔就守着他的糖葫芦,站成一根电线杆。他的棉帽子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雪。


陈叔没有找老伴儿。这些年有人给陈叔介绍过,陈叔都没有再婚。我爸和我妈曾经议论过陈叔的婚事。我妈说:“他带着三个大孩子,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我爸说:“老陈大哥心里装着三个孩子,没心思想媳妇儿的事。”


陈叔一直是一个人过日子。后来,陈叔也不卖糖葫芦了,小儿媳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小儿媳要上班,小儿子要开修理铺,照顾双胞胎的事情,就落在陈叔的身上。


陈叔照顾两个小孙子,肯定很艰辛。等到两个小孙子上小学,陈叔六十六七岁了。他的头发全白了,后背也驮得厉害,眼睛有些浑浊。


不过,他的声音还很洪亮。陈叔站在小学校的门口,跟两个小孙子打招呼:“上课好好听讲,不许胡闹!”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小孙子都19岁了,这年的夏天,竟然双双考上大学。陈叔这年80岁,他觉得他功德圆满,这一生值了。


就在这年冬天,陈叔得了一场感冒,感冒一直不好,一直低烧。他跟小儿子说了,小儿子就带着陈叔去医院,以为打两天吊瓶就好了,没想到,到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对陈叔的小儿子说:“你爸的病不太好——”


小儿子拿着化验单,医生的话他有点不相信,可他也知道了,陈叔得了绝症。小儿子当时没告诉陈叔,就说是普通的病,但需要住院治疗。


小儿子回家,给哥哥姐姐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商议,怎么给父亲出钱治病。陈叔这些年,他的平房后来拆迁换成了楼房,再后来,陈叔给小儿子看孙子,没再做生意,手里没什么积蓄,就是有退休金。


陈叔已经知道他得的是不好的病,他偷听了小儿子和医生的话。但他也假装不知道。得知二女儿回来了,在小儿子家,他这天就去了小儿子的家。


陈叔打算跟三个孩子说,他不治了,他活到80岁,孩子都成家立业,孙子都上大学了,他够本了,知足了。


陈叔这些年给小儿子照顾孩子,他一直拿着小儿子家的门钥匙。这天午后,他用钥匙打开小儿子的房门,却听到了客厅里意想不到的话。


大儿子说:“我当年结婚,爸啥也没给我。”二女儿说:“我当年结婚,爸也啥也没给我。”小儿子说:“可我结婚的时候,我没有班,我也没有学历,我是靠自己开个修理铺,养活自己的。老爸的治疗费,应该平摊。”


陈叔听到这里,老泪纵横,转身离开了小儿子的家。他一生的努力,都给了三个孩子,但是,三个孩子只记住了父亲没给他们的东西,却忘记了父亲给过他们的东西。


那天晚上下雪了,陈叔自己炒了两个菜,炒花生米,还炒了一个鸡蛋。头一次,他炒花生米放了很多油。他又给自己倒了二两酒,望着窗外的落雪,他一个人静静地喝酒。



陈叔想起这些年,妻子过世后,他一个人又当爸又当妈,抚养三个孩子长大,他为了大儿子,提早退休,让大儿子接班,有了工作。他把多年做小生意赚的钱,供二女儿上大学。他把自己的老房子,给了小儿子做婚房。


陈叔回忆着往事,觉得自己做为一个父亲,是够格的,这就够了。人这一生是有尽头的,到了尽头,不走也得走。


人到晚年,最怕自己没用,最怕给儿女添负担。陈叔就是这么想的,他不想给儿女添负担——


小儿子家里,三个孩子也想起了陈叔的好。大儿子说:“爸当年为了我,提前退休,让我接班。爸的退休工资一直很低。”


二女儿说:“爸当年冬天在外面出摊,都舍不得买一双雪地靴穿,把钱都给我邮去,供我念书。”小儿子也说:“爸为了让我能结婚,把老房子留给我了——”


陈叔的三个孩子,记起了父亲对他们的好。他们做了决定,大儿子和二女儿出钱给父亲治病,小儿子出力,到医院陪护父亲。


他们商量好了,晚上,想请父亲到饭店吃一顿,第二天,就佩服父亲住院治疗。可是,他们怎么拨打陈叔的电话,陈叔也没接电话。他们很担心。他们冒着风雪,赶到陈叔的家里,发现陈叔的楼里灯光亮着。


但是,他们上楼后,却敲不开陈叔的房门。小儿子有陈叔的楼门钥匙,打开楼门,却看到一灯如豆,灯光下,陈叔已经趴在桌子上,走了。桌子上,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鸡蛋,已经冷了。


三个儿女泪如雨下,围绕着陈叔,跪了一地。陈叔留了一封遗书,他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不能帮你们了,也舍不得给你们添麻烦。爸走了,你们要好好地活着……



写在最后:


人到晚年,怕自己疾病缠身,什么也干不了,吃喝都要靠人帮忙。


人到晚年,怕自己没用了,帮不了儿女。怕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


人到晚年,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只希望儿女好好活着,别无他求。请善待晚年的父母,他们把一切都给了我们!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我60岁,存款80万,两个儿子事业有成,可我却一天都不想活了

我是张姨,今年60岁,老家在农村。

我有两个儿子,年轻时,我很开心,因为有两个儿子,我在村里走路腰板都挺得很直。

以前,我常跟老伴说:

我们有两个儿子,将来老了就不怕没人养老了。

谁知,这两个儿子一个都靠不上。


两个儿子一直是我的骄傲

我的那两个儿子,一直都是我的骄傲。

两个儿子都很聪明,读书一直很好。

老大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老二则是第一个研究生。

老大毕业后考上了省城的公务员,留在了省城,娶了城里姑娘当媳妇。

老二呢,也留在省城,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媳妇是他们老总的女儿。

亲戚朋友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两个儿子傍身,我的下半辈子一定过得很幸福。

我也是这么想的。

年轻时,我跟老伴没有固定工作,为了供两个儿子上学,我们虽然什么活都干,但也没存下多少钱。

但是,自从两个儿子工作后,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寄生活费。

我们省吃俭用,再加上老房子拆迁,也存下了80万。

有2个事业有成的儿子,有80万存款,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觉得活在这世界上没有意思。

老伴走后,我的想法变了

这种想法是从我老伴死后开始出现的。

5年前,老伴生病先我而去了。

老伴没走之前,我们两个在老家种种庄稼,养养鸡鸭,逢年过节两个儿子带着一家子来看我们,我们一点都不觉得孤单,日子过得很舒坦,很自在。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进城跟儿子去住。

我们在农村住惯了,不喜欢城市生活。

可是老伴走后,我的想法改变。

一个人在老家住着,睁开眼都是老伴的影子,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我儿子了,想孙子孙女了,我想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于是跟老大老二商量,看看怎么轮流比较合适。

老大家的房间给丈母娘留的,没有我的份

问老大,老大说:

“妈,你看我家比较挤,你再过来住不下,要不你先问问二弟,二弟房子大,他那里应该住得下。”

确实,老大家的条件没有老二家的好。

老大家的房子虽然是三室两厅,但是夫妻俩一个房间,孙子一个房间,剩下的那个房间是亲家母在住,确实没有我的房间了。

老大和老大媳妇买房的时候,我的拆迁款没有下来,首付是老大媳妇家付的。

老大媳妇虽然是城里姑娘,但是娘家条件也一般,当初买房子,亲家母是把自己住的老房子卖了,才凑齐房子的首付。

亲家公早逝,当初卖房子的时候,老大跟老大媳妇就承诺过,亲家母的养老由他们解决。

我当然没有意见,况且这几年,老大一家子都是亲家母在照顾,我怎么好意思现在挤进去。

唉,现在想想,我家老大怕是给亲家母养的了。

老二媳妇根本不待见我

于是,我又去问老二。

老二是蛮想把我接过去,但是老二媳妇不同意。

唉,其实,我回过头仔细想想,就算老二媳妇同意,我也不愿意住过去。

老二媳妇,其实一直蛮嫌弃我、跟我那死去的老伴!

老二媳妇刚跟我家老二谈恋爱那会儿,就来过我家一次。

那一次,我能看出老二媳妇嫌弃我家凳子脏,碗筷脏,嫌弃农村没有抽水马桶。

那天,来我家就坐了十几分钟,连水都不肯喝一口,就借口有事情走了。

即使后来逢年过节,老二媳妇跟着老二来老家探望我,也总是最后一个到,第一个走。

我知道老二媳妇是城里小姐,家里条件好,没吃过这种苦,我能理解。

而且,亲家公是开公司的老总,能同意跟我家老二结婚,我已经很感激了。

老二在城里的家,我就去过一次。

那次,是我老伴病重住院的那段时间。

老伴住院那会,都是我陪床的。

那一天,老大老二一起来医院看老伴,老二看我陪了好几天,比较累,就建议白天上他家休息一下。

我看那天老伴精神不错,老二家离医院很近,就想着去老二家洗个澡眯一会儿,就同意了。

我在老二家的客房里刚躺下,还没睡着时,就听到老二媳妇跟老二在客厅里的争吵声。

声音不大,但是我没睡着,仔细听,还是能听到的。

老二媳妇质问老二,为什么不把我安排在酒店里,而是往家里领。

老二很生气,说自己的妈回自己儿子家住有什么问题吗?

老二媳妇又说,这个家是她出全款买的,没有我儿子的份,老二媳妇还说,她不喜欢外人来她家住。

唉,原来,在老二媳妇眼里,我是外人。

那天,我就发誓,以后就算死也不会去老二媳妇家住了。

老大老二要我住养老院

后来,老大老二一起商量了下,都觉得我一个人住老家他们不放心,他们想到了一个主意:

就算送我去镇上最好的养老院,钱他们出。

我一听,坚决不同意。

在我们那里,只有无儿无女的老人才去养老院的。

在别眼里,我有两个这么出息的儿子,怎么可以去养老院,这不是给自己脸色抹黑吗。

于是,我跟他们说,我哪里也不去,就喜欢住在老房子里。

这两天,我身体不舒服,我没有告诉儿子们,也没有上医院去看。

我觉得,这活着也太没意思了,儿子有出息又怎么样,手里有80万存款又怎么样,还不如死了,早点去地下找老伴呢!

我甚至羡慕隔壁老李家,他家的那两个儿子,从小调皮捣蛋被骂到大,人也不聪明,高中没毕业就出社会打工了,现在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但是他们就留在老李身边啊!

我常常在想,要是我的两个儿子当初没读那么多书该多好,哪怕一个也好啊。

唉,人老了,最怕老伴先走,孩子不在身边,一个人孤孤单单,别说有个头疼脑热,就连平时说个话的人都没有。




我家楼上有个阿婆,八十多岁了吧,经常能看到六十来岁的儿子陪着她在小区遛弯儿。

阿婆收拾得很利落,干干净净的,说话很温和,喜欢小朋友。每次在电梯或者小区里遇到,阿婆都会冲我女儿笑笑:囡囡乖哦,侬吃(qie)糖。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块大白兔奶糖。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要,阿婆就会很失落,自言自语,大概意思就是她不是坏人,她的糖可以吃。每当这个时候,她儿子就会接过糖,歉意地笑笑:“不好意思,她老糊涂了。”

有一次,阿婆掏出糖的时候,我示意女儿接过来,女儿甜甜地对阿婆表示感谢,阿婆笑得比我女儿还开心。阿婆的儿子低声跟我说,不放心可以不让孩子吃,扔掉就好了。


有段时间没见到阿婆,我不知道她住几楼,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住在这里。那段时间,我会下意识地在小区寻找阿婆的身影。

一个清晨,下楼后,发现女儿的水杯忘带了,我让女儿在一楼等着,自己回去帮她拿。

下楼的电梯里,我再次碰到了他们母子。我主动和阿婆打了招呼,她客气的回了我,但眼神里有一丝茫然。随着电梯里人的增多,阿婆下意识往角落里退了退,看着阿婆的动作,心里突然有点难度。

电梯门打开,站在外面的女儿看到了阿婆:“阿婆,好久不见,侬好!”女儿学着阿婆的话招手打招呼。

阿婆眼神亮了亮:“囡囡乖哦,侬吃(qie)糖。”边说边颤抖着手往衣兜里掏去。

可是,阿婆什么都没掏出来,她抬头去看儿子,眼神里透着急切。

我赶忙从女儿书包侧兜里掏出一根棒棒糖递给女儿,示意她给阿婆。阿婆茫然地看看,伸手接了过去,又递给女儿:“谢谢囡囡,阿婆不吃(qie),侬吃(qie)。”

女儿剥开糖纸,把糖果放进了嘴里:“谢谢阿婆,很好吃的!”

阿婆摸摸女儿的脑袋,笑得很开心。



在往停车场走的路上,阿婆的儿子告诉我,阿婆是上海人,八十六了,患阿尔茨海默症五年了,退休前是个大学老师。

阿婆曾经生过一个女儿,八岁的时候生病夭折了,那时候物资匮乏,能给女儿最好的零食就是大白兔奶糖。

自从生病以后,阿婆就特别喜欢吃糖,兜里经常翻出来很多糖果,最多的就是大白兔奶糖。

这次,阿婆摔了一跤,病情严重了,他把阿婆接回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可阿婆闹着还要回来住。

他说,阿婆现在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对着自己,都会有茫然的表情,也许,有一天,阿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凝重。


听到这里,我的心一沉。

如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自己认识的人都没有了,那得多无助多茫然呢?自己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她能信赖谁,敢依靠谁呢?

人老了最怕什么?人老了最怕不健康,怕生活不能自理,怕生死无人管。什么没钱呀,儿女不孝顺啊,那都是其次的。

愿每一位老人健康,都能被生活善待,安享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平房   孙子   养老院   大儿子   阿婆   小儿子   老伴   媳妇   儿女   父亲   儿子   不好   女儿   两个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