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要不要把存款告诉自己子女?

我觉得应该把密码告诉子女,存折还是要自己拿着。

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自己有个什么突然犯病,子女可以把存折找出来应急。

我认识一个老爷子,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两个儿子因为结婚时候的房产问题,闹得不是很愉快,都对老爷子有意见,平时也不太来往。

女儿是家中的老大,住的离老爷子不远,能够经常回家照顾一二。

老爷子七十岁的时候,平时来往的几个老友相继过世了,他也有了危机感。

那年春节,也是赶巧了,两个儿子都在一天回来看望他,他就跟儿子提出,想去儿子家养老。

两个儿子都不说话,意思明摆着,谁都不想养。

老爷子挺伤心的,说:“我养了你们,供你们读书上进,娶妻生子,现在我老了,你们不打算管我?”

这时候,老大说话了。

“爸,我觉得您养老的事,应该让老二负责,不管怎么说,老二得到了实惠,您给他在县城买了房子,那可是大几十万啊!我呢?我得到啥了?不过是镇上的一处房子!”

老爷子点点头,看向老二。

老二情绪很激动。

“爸是给我在县城买了房子,这一点我承认。当时刚刚时兴在县城买房子,我老婆提出的条件就是要在县城有房子,否则不结婚。

“你当初结婚,大嫂并没有提出在县城买房,而是在家里盖一处新房,爸也做到了,给你们盖了四间大瓦房。

“哦,你现在看县城的房子值钱了,眼红了,把旧账翻出来算。你知道吗?当初为了给你盖房子,家里借了多少钱?全家人一起跟着天天喝粥,你还不知足?”

哥俩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各说各的理,差点打起来。

老爷子抽着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坐在椅子上抽个没完,听着两个儿子争吵。

等吵得差不多了,他才咳嗽了一声,说:“行了,你们都受委屈了,是我对不起你们,没给你们创造好的条件。”

两个儿子都不说话了,各自扭过头,谁也不理谁。

老爷子敲了敲烟袋,接着说:“我也不用你们养老了,谁让我没本事呢?没让你们都满意。你们走吧,以后也不用来了。”

两个儿子不说话,但也没走。

“为啥不走啊?我这里也没啥惦记的了。家里就还剩这么两间泥坯房,你们要是看得上,你们就拿走,我住街上去。”

两个儿子讪讪的,同时低下了头。

老爷子看了看两个儿子,叹了口气,说:“老大当初结婚,盖房子我借了不少钱,也是好几年才还清。那时候,钱也值钱。”

接着又叹了第 二口气,说:“老二的房子虽说是在县城买的,但钱是跟亲家合伙出的,一家出了一半。咱家那一半钱,又是我跟老二一人出了一半,实际上也没出多少钱。”

老大这才知道实情,他一直以为县城的房子是父亲一个人出钱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愧色。

老爷子重新装了一袋烟,点着,抽了几口。

“话就说到这儿,你们该干嘛就干嘛去。你们满意也好,不满意也罢,我就这么大本事。谁让你们摊上我这样一个没本事的爹呢?就算你们倒霉吧。”

大儿子说:“爸,我错了。要不你跟我去住吧,我给你养老。我虽然在镇上住,但是好歹离家里近,你想回来看看也方便。”

老爷子这才露出一个笑脸。

二儿子也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说:“爸,还是跟我去县城吧,毕竟那里看病什么的,方便一点。”

老爷子又点点头。

“这样吧,我也不想让你们为难,你们要是打算真心给我养老,我就在你们两家轮流住,一家一个月。”

两个儿子都同意了。

这样轮流了住了半年,老爷子感觉住不惯。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无论是镇上还是县城,他都觉得没有乡下好。

其实,他主要是觉得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别扭,不自在。

儿子都娶妻生子了,不是儿子一个人。

老大的媳妇,性格太直爽,说什么,做什么都是直通通的,有时候很让人觉得下不来台。

比如说,老爷子上卫生间时间长了,她就在外面敲门。

“爸,你干啥呢,怎么这么长时间?你能不能先出来一下,我拉肚子,憋不住了。”

老爷子就觉得很难堪。

在二儿子家住也一样。

二儿媳妇刚生了二胎,丈母娘在伺候月子。这不是暂时的,其实,丈母娘一直都跟他们住一起。

二儿子结婚晚,快四十了才结婚要孩子,头两年生了一个女儿,二胎生了一个男孩,都是丈母娘在照顾。

丈母娘很讲究,不让老爷子在屋里吸烟,说是怕把白墙给熏黄了,也怕孩子吸二手烟。

老爷子觉得不方便,就提出回乡下去住。两个儿子如果有孝心,就每人每月给出一千块钱。

两个儿子都同意了。

自此以后,老爷子又住回了乡下老房子。

大闺女还是一如既往,只要自家没事做了,就回娘家看看自己的父亲。帮他收拾收拾屋子,做点饭,喂喂家里养的鸡鸭。

日子过得温馨而又幸福。

两个儿子每月给的钱,老爷子都存起来,把密码告诉了大女儿。

“存折在箱子里锁着呢,要是我生病了,说不出话来,你就把箱子砸开,取出钱来给我看病。能治好的病就治,治不好的病就别浪费钱。”

大女儿心软,流着眼泪说:“爸,你说啥呢?治不好也得治,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你看病。”

老爷子狠狠瞪了女儿一眼,说:“你听我的话,我啥都不怕,就怕受罪。你给我救活了,让我天天受罪?”

大女儿还是哭。

老爷子接着说:“知道啥是孝顺不?”

大女儿呜咽着说:“咋不知道?孝顺就是听话呗。”

老爷子点头:“你知道就好,你听我的,要是我得了救不活的,或是活着受罪的病,就别救了。你把钱拿出来,给我办丧事用。

丧事也别大办,就烧了拉倒,跟你妈埋一块儿,不要立碑。你们想着,到清明节给烧点纸钱就行。钱要小面额的,别整那些几千几百万的,回头买东西人家找不开,多费劲儿啊。”

大闺女这才被逗笑了。

“您也真是的,说得都是啥呀!”

老爷子感觉很幸福,后事都安排妥当了,没有后顾之忧。




我是半分雨,欢迎点赞评论加关注




吴老太的两个有钱的儿子不孝,不养老母亲。无奈之下,吴老太赖在了女儿家,却也被女儿赶了回去。吴老太走时从女儿家拿了一本存折,回去之后,两个儿子争先恐后孝敬吴老太。三年后,儿子儿媳们大哭:“妈啊,你把我们骗惨了啊。”

吴老太的老伴去世得早,自己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拉扯大。女儿最大,早早地嫁了人,丈夫原来是做生意的,可做了几年失败了,现在在一家老国企上班,经济条件一般。老太的两个儿子倒很不错,都做了生意,一个开超市,一个开饭馆,生意都挺好,经济条件比女儿家更胜一筹。

按理说,吴老太的老年日子应该是非常好的,可是吴老太过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老太太——女儿外嫁,两个儿子全都不孝顺,都不养吴老太的老。吴老太七十多岁,眼看都要80岁的时候,还是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着。

两个儿子都不养吴老太的老,她只好赖在女儿家,不料女儿有难处,不想养她。

她曾找两个儿子商量,能不能跟他们一起过,一家一个月轮流待。大儿媳妇说:“行啊,但你最疼小叔子,你先去他们家待,我们也好看看小叔子待你是什么标准。”二儿媳妇说:“轮流待可以,但要先去老大家。老大是长子,当然要先做表率了!”

两家人一唱一和,表面上是为了决定吴老太先去谁家的问题,实际上两家一个都不想让吴老太进家门。吴老太也看出来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收拾收拾衣服,去了隔壁镇上的女儿家。

女儿女婿见吴老太去了,一开始还是很欢迎的,好饭好菜地招待着她。可吴老太一住就是半年,女儿就有些纳闷了——怎么老母亲一点回家的意思都没有呢?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女儿就拉着吴老太,旁敲侧击地问她什么时候回家。

吴老太人当然听得懂女儿话里的意思,她本来想糊弄几句,搪塞一下女儿,可一想到自己为什么来女儿,一待就是半年,简直就像是赖在女儿家一样,一肚子的委屈就再也忍不住了。她带着哭腔说:“女儿啊,不是我想赖在你们这里啊。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忍着你两个弟弟的不孝啊,我瞒着不说,是怕我们家被人家笑话啊。他们两家,都不想养我的老,都不管我啊!”

女儿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自己的父亲去世得早,是老母亲把他们一手带大,其中的辛苦一般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两个弟弟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可女儿也有自己的难处。

她说:“妈,我也跟你说个贴心话。我呢,也不上班,全靠你女婿那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生活。几年前他做生意还亏了,现在还欠着钱呢。如果要是我那两个弟弟都不成器,都是没钱的主,养不起你的老,你到我们这也合情合理。可实际上我那两个弟弟都是生意人,经济条件比我们家好多了啊。他们不养你的老,你就在我们家待着,即便你女婿人好不说什么,可我还有公公婆婆呢,他们动不动说几句闲话,我这日子也不好过啊,这要时间一长,你说我跟你女婿还能过的下去么?”

吴老太知道女儿说得有理,可她要是回去,两个儿子也不管,这可怎么活呢?吴老太越想越伤心,就哭哭啼啼个不停。女儿叹了口气,也没再多说什么。当天晚上,她跟丈夫把事情一说,问丈夫应该怎么办。丈夫想了想,还真想出个主意来,吴老太的女儿听了之后,大腿一拍,“这个方法我看行。

第二天,女儿拿出个存折,对吴老太说:“妈,想不想你两个儿子争着养你的老?”吴老太听得直摇头:“轮流待都不行,怎么可能还争着养我的老伴呢?”女儿把存折递给了吴老太,让她看看存折里存了多少钱。吴老太打开一看,那一长串数字自己都不太数的过来,好不容易才看清,存折显示余额是60多万!

吴老太双手颤抖了起来,抬眼望着女儿,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女儿笑了笑,对吴老太说:“妈,你别误会,我不是要给你60万养老钱,这存折里啊,是一分钱都没有。这个存折是你女婿以前做生意的时候用的,里面打了很多进出帐的流水。后来为了方便,他办了一张卡,跟存折是通的,钱都从卡转出去了,存折没有去打印,所以最后一栏还显示余额是有60多万。”

吴老太刚刚被点燃的期望,又暗淡了下去。女儿又接着说:“你别灰心,用这个没钱的存折,我就能让两个弟弟弟媳妇争着养你的老,但有一条——你不能给我说漏了,不能告诉别人这是我给你的存折,你跟说都只能说,这存折是你的。等会我把有户头名字的那页用胶水粘起来,这要别人也就看不到这个折子属于谁的了。”

吴老太带着存折回家,成功引起儿子儿媳的注意,两家人争着养吴老太的老。

接着,女儿就把如何做,才能让两个儿子争着养她老的具体办法,告诉了吴老太。吴老太一听,心里也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几天后,吴老太带着存折和女婿给的两千块钱,就回了老家。

老太太到家之后,直接去了离家不远的菜市场——走路也就二十分钟的样子。她买了一斤牛肉,一斤排骨,和一只老母鸡,还有一大筐的菜,自己拿着费劲,还叫了个三轮车把她给送回去的。在农村,一个老太太买了几斤肉倒不算啥,倒是叫车把自己送回家,那可是个奇事——这就相当于你去小区外面买包烟,你还叫了个出租车。

村里人传闲话的速度那可不是一般的快,老太太这肉还没炖好呢,两个儿媳妇就听说老太太回来了,不仅买了很多肉,而且几步路她还叫了个三轮车,这肯定不正常啊。于是她们俩就一起去到吴老太那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两人去了一看,老太太正忙着炖肉呢,而且老太太一身的新衣服新鞋子。吴老太一看两个儿媳妇来了,主动跟她们打招呼:“你们来啦,今天中午都在我这吃饭。”

两个儿媳不明所以,问道:“妈,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吴老太摆了摆手,“哪有什么日子,不就吃个饭嘛。”“那您这又是一身的新衣服又买了这么多菜的,这是要做什么啊?”二媳妇问道。吴老太停下来手里的活,叹了一口气:“唉,我啊,这几个月也算是想明白了——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老想存着我那老本,去你们那吃住,何必呢。我啊,就趁着还能吃还能动,我就把我的积蓄啊,都给它花了,反正我也带不走。”

两个儿媳妇一听,互相看了一眼:什么,老太太还有存款?能有多少啊?得摸摸她的底。于是两个儿媳递了个眼神,默契地一边干活,一边套老太太的话。可老太太却总是顾左右而言它,这让两个儿媳妇更是觉得老太太确实有存款。就在两个儿媳妇不停试探的时候,吴老太说了一句:“哎呀,你们别老是围着我转啊,你们要真想帮忙啊,就帮我把屋里的脏衣服泡了吧。”

要搁在平时,吴老太根本不可能对两个儿媳妇发号施令,即便发了人家也不理啊。可这次不一样,吴老太这么一说,大儿媳立马就去了。衣服泡水之前,大儿媳习惯性地在老太的衣服兜里掏了一下——防止兜里有东西被水泡了。大儿媳这一掏,不得了,她直接掏出个存折来,存折里还夹着一千多块钱!

吴老太好像此时也突然想起来衣服兜里有东西似的,赶忙往大儿媳那跑,大儿媳见状,也不含糊,直接把存在翻到最后一页,赫然看到存在上印着余额有六十多万!正要再次确认,吴老太的手伸了过来,一把就把钱和存在抢了回去。

大媳妇也不生气,陪着笑脸说:“哟,妈,您这存折怎么不收好了,放口袋啊。”吴老太一边把存折往贴身口袋里塞,一边说:“我这不是要用钱,去银行取钱了嘛。”二媳妇听到对话,也放下手里的活,跑了过去,问是什么事,吴老太没吱声,转身就走了。大媳妇低声对二媳妇说:“这老太太,瞒着我们存了六十多万!”

二媳妇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自己家开超市的,一年也就赚个十几万,除去开销,一年也就存个六七万,这老太太居然有这么多存款!她小声问大媳妇:“看准了没啊?”大媳妇说:“差不多,不过我们要找个机会再确认一下。”于是两人商议好,立刻回家把自己的男人都叫过来,趁中午吃饭,再试探一下。

中午吃饭的时候,两个儿子和二媳妇根本没心思吃,他们一心想弄明白老太太到底有多少存款。本来还一言一语地试探着,大儿子心急,见老太太总是搪塞敷衍,于是他直接问老太太:“妈,听我媳妇说,你存了六七十万啊?”吴老太假装一愣,她看了看几个人,叹了一口气说:“唉,我这个钱啊,本来是想我走了之后,留给你们的,可我得吃饭啊。这么多年的省吃俭用,我为了啥呢?我一想啊,干脆自己抓紧花,花多少是多少吧。”

说完,老太太转身到房间拿出了存折,翻到最后一页,远远地给几个人看了一眼,虽然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但几个人还是确认了,确实有六十多万,几个人当时就激动的脸色通红——两家平分也得一家三十万啊!

这时,老大突然说:“妈,您啊,别一个人待着了,您都快八十了。这样,吃完饭,让你大媳妇给你收拾收拾,晚上就搬我那去”二媳妇听完这话,赶紧在桌子底下踢了小儿子一脚,小儿子立马会意:“哥,还是让妈去我们那吧。嫂子之前说得对,妈以前最疼我,先到我那去。”

吴老太立下分“财产”的规矩,享了三年福。她去世后,儿子儿媳们发现吴老太骗了他们。

两家人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吴老太笑呵呵地说:“你们啊,也别争了。既然你们都有心养我的老,先去谁家不重要。但我要把话说在前头,这个存折里的钱,我原本就是留给你们的,但是要等我百年之后。现在你们既然愿意养我的老,那么我找个折子里的钱就不动了。我说三条:第一,这钱要等我走了,入了土之后,才能分这个钱第二,你们互相监督,谁要是提议早分钱,提议的人一分钱没有,全都给另外一家;第三,我走之前会留下话,谁对我更好,谁就多分钱——我虽然老了,但是我不糊涂,不能让多做事的人吃亏。”

两家人一听,乐坏了——老太太都这个年龄,还能支持几年了,再说了,这存折里的钱,一年的利息就够老太太的生活费了,这买卖包赚不赔啊。

于是这两家那是对老太太争先恐后地孝敬,两个儿子因为太孝顺,简直成了村里孝敬老人的模范了,没有老人不羡慕吴老太的。可吴老太还是年轻的时候吃得苦太多,身子底子不太好。老了又有几年没人管,所以福没享多久,还没到三年,就去了。

好家伙,吴老太这一走,两个儿子二媳妇满脸笑容地就把白事给做了。村里人都纷纷称奇——这么孝顺的儿子二媳妇,老太太走了一点也不伤心,这不是奇怪么。可人家儿子也有说法:“我家老太太都八十多了,这叫喜丧,哭什么哭。”

过了几天,事情安顿之后,两家人迫不及待地把老太太的存折翻了出来,撕开胶水打开一看——户头居然是他们的姐夫的!他们瞬间明白,是老太太骗他们的!他们气愤不已,打电话质问姐夫和姐姐,谁知姐姐却说:“啊?我说我们家存折怎么不见了呢,原来是老太太拿去了啊!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反正里面的钱已经转卡,早就取走了。”这下两家人那个郁闷啊,大喊大叫:“妈啊,你把我们骗惨了啊!”

结语:

回到题主的问题:人老了要不要把存款告诉自己的子女?我认为是一定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如果子女不孝,存款就是自己的保障。

就像吴老太这样,虽然是假的存款,但正是因为她让两个儿子觉得她有存款,她才能安享了晚年。

第二,子女孝顺,那更应当对子女坦诚。

告诉子女你的存款,他们也就知道了他们负担你养老的需要有多少经济上的支出。你存款多,他们可以少出一些钱,你存款少,他们就要多出一些——这样方便他们对家庭的收支做好规划。

第三,以防不测。

人到了一定岁数,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告诉子女自己有多少存款,也是不让子女在自己老去之后,损失遗产,即便不损失,也会因为你没有告知,而多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真实故事。邻村90年代有个退休中学教员刘老师,老伴是农民,老俩口有三个儿子:大的30多岁已成家,老二将近30,小的也20大几,这后两兄弟都是初中辍学回家务农至今未婚。

刘老师从教30多年,一路从代理民办转正为公办,辛苦教书育人,一生积攒30余万元陆续存入当地农村信用社。这在上世纪那个年代是一笔很大财富,只在到期时才取出利息来补贴生活。

这一家人勤劳俭朴。刘老师当年属于“土教书匠”一类,生平谨小慎微,常见他衣着补丁磊补丁甚至灰头土脸给学生上课。为省钱加班自家农活,每日骑着破烂自行车来回两趟五公里在家食宿,抽空帮助妻儿干些家务农杂活儿。

当时社会上称刘老师他们为户籍半城半农的“一头沉”乡村教师,也就是家校两头会顾此失彼的意思。但既要上班教书还要顾及家庭事务,就在那样艰难条件下,刘老师代的的小学美术和初中语文课程都是响当当的。

他是首批转正的民办教师,由每月5元补贴一下跃升至工资4、50元/月,翻了10倍之多。从此俩口儿更加细密筹划攒钱,帮助当工人的大儿成了家。另外在家务农的两个儿子都已超越婚龄尚无人提亲。

老伴是文盲,大字一斗认不了几粒。刘老师将多年来的信合存款单独自收藏,一为儿子成家二为养老备金。妻儿们谁也不知道他的密藏地点,更不知存单密码,只为防着儿子知情,很自鸣得意自己做得万无一失。

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退休不到三年,刘老师突然病殁,人们无不哀叹痛惜。有人说他是突发脑溢血,有人说患了心肌梗死,总之是好好个老好人怎么就急症而亡呀?!

事发紧急,办完后事老伴才忽然想起老头儿曾告诉过有30万元存款的事,就到处翻腾寻觅存单。老妈体弱脸色蜡黄本就有心脏病,二儿子知情后就逼着她交出父亲存款,说是等米下锅找对象,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

老妈立时心续不好,就气急败坏搧了儿子一巴掌。只听那小伙子“啊呜”一声就疯疯癫癫抄起铁锨去拍打老妈。多亏躲闪及时保命,谁知儿子象着魔一样竟患上癔症,从此在外自个儿游蕩。

老人60多岁,经不住儿子折磨,思前想后经夜难眠,耳畔不时传来老伴呼唤。如今寻找钱财无望,儿子又疯癫不知去向。眼见老俩口儿奋斗一生归零,小儿在外地做工,自个儿孤苦伶仃……

黎明时分,她心悸闷忧难忍,恍恍惚惚似乎遥望到老头子招手,又见疯儿手持一把明晃晃菜刀朝自己走来,就赶紧起身下炕,似要奔向老头身边寻求避护,却茫然走向屋中对过闲房中摸索出一根绳子,就在院中二门楼下上吊自杀身亡。

两个老人,辛勤奋斗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了诺大一份财富眼见就这样化为乌有,还搭上一儿疯癫癔病。这又是另一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血证。假如刘老师生前将存款密情如实告诉老伴多好!假如儿不逼母……

这人世间“假如”万难回头。但是,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登上村中榜首热搜,事后不知刘老师这笔信用社巨款还能回到家人手上来吗?(图源自网络)




人老了要不要把存款告诉自己子女?

本人觉得如果只有独生子女,老了还是要告诉自己的子女。

趁着清醒,把存款告诉自己的子女。由子女来安排你的余生。

想起我的父亲,那是省吃俭用了一辈子。

父亲去世是突然走的,心梗。

在他去世之后整理他房间,有三张银行卡。去过银行咨询。

银行说想要取钱,必须要经过公证,而且需要我们5个子女签名,更需要母亲同意。

最后经过我们5个子女的考虑,想了想,太麻烦了,放弃了取这笔钱。

父亲走了之后,由我们这几个子女来赡养母亲。

母亲把我们给她用的钱也存起来,老人偏心,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的,就会把钱给她自己认为日子过得艰难点的孩子。

后来也许是她自己觉悟了,发现老了谁也指望不上,更别指望日子过得艰难的那个孩子了。

于是她转风向了,她自己攒的钱,交给条件最好那个孩子来保管。

因为那个条件最好呀,肯定不会贪她那点小钱,放在那里也特别放心。

人都有老糊涂的时候,尤其现在的存折必须要有密码,她老了还特别记不住那些密码。

社区三个月领一次养老保险,每次到银行,她喜欢最孝顺的孩子跟她去,钱很少,高龄补贴,一个月50元。

孝顺的孩子,更贴心,看母亲为了领50块钱这么辛苦。

反过来会多给她!

所以人老了,还是把存折告诉孩子!




我43岁,老公心肌梗死走三年了,我女儿18,今年我把家里的房子换成我女儿的名字了,家里所有的存款都告诉她,我甚至还写了一个遗嘱,因为我老公去世的太突然了,我觉得我必须要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好以防万一,包括万一有那么一天,她应该去找谁帮忙我都写好了,独生子女,挺可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存款   子女   儿媳妇   老爷子   儿媳   老伴   老太   存折   老太太   县城   媳妇   家人   儿子   女儿   两个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