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的文章现在很少的人提及?

鲁迅先生作品被从教科书中删减,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鲁迅的作品包含了一些敏感的思想和描写,不符合传统的价值观念,更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导向,而一些学者和教育机构认为其可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些相关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担忧对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鲁迅的作品直击人性的丑陋面,批判的是社会弊病、思想问题等,对教育的影响是双向的。虽然其作品能够唤起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但一些人担心这些内容会对学生心里产生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其正面价值的实际教育效果。

2. 考虑文本和内容的适宜性:教材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背景和学习程度等因素,使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由于鲁迅作品思想性较强,形式较复杂,适宜年龄的选择和介绍便会发生问题,而加之中国政治话语的规避形式思路,无形中对其删减起了推动作用。

3. 教材筛选器的限制: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国家政策、学科研究、市场理论、编辑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学科体系中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既要挖掘国外先进的学科理论和教学资源,也要完善中文学科、本土化视角和风格等方面的教科书筛选机制。

总体而言,鲁迅的作品作为优秀前人的文学代表和一部分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成长,更可以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但是,鲁迅的作品被从教科书中删减也表明,中国当前教育体系下教材编写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尊重历史、呵护经典。

我认为,依据单一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否在教科书中有所表述并不能综合地判断教科书的好坏,因为这种判断涉及到教育的多个层面,如文化传承、知识学习、思想教育等。在评价我国教科书是否应该去鲁迅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经典特点和最值得传承的价值,应该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传承。去鲁迅化非常有可能会有损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鲁迅的作品的确存在一些比较激进和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内容,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激进思想等。这些内容难免会对中小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可以通过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规避其不良影响。比如,讲讲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破旧迎新是需要激进态度的说明等。

3. 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应该注重客观、科学和民主。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材料,应该以科学、客观和民主的态度编写和使用。在文学经典作品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该坚持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材,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在教科书编写和使用上应该平衡传承经典和考虑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进行“去某某化”等过于单一化的操作。特别是对于鲁迅这样的杰出文学家,我们应该以审慎的态度,去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推动我国语文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其实现世社会,有更多的人都活成了鲁迅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孔乙己,我看我自己也活成了孔乙己,悲哀啊




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曾经为纪念鲁迅写过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觉得这就是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最好诠释。

鲁迅先生其实一直都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鲁迅的文章,正处于文学革命时期,就是由文言文革新到白话文时期,鲁迅作为文学革命的前驱,和领军人物,他的文章也免不了带有早期白话文创立,革新,过渡到现代白话文的痕迹。同时他的文章,特别是他的杂文,如投枪,匕首,解剖刀,让敌人恨,让龌龊者无地自容,也让民族的劣根性暴露无遗,但是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让敌人恨的文章肯定会审核不通过,会被删除,不准发表的,所以他发明了钻网术,避开让敌人敏感的字眼,从而得以发表。

所以,他的文章让今天的一些读者认为晦涩难懂。

再加上一些把持教材编写权力的所谓专家学者害怕鲁迅文章,大纲是鲁迅杂文也让他们感到被刺中了心脏吧,尽可能的把鲁迅文章踢出课本。

所以他的文章除了课本里保留的那几篇教课时学生读到的,很少人知道,了解到鲁迅文章,当然也就很少有人提及了。

要读懂鲁迅文章,必须要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否则,很可能被认为晦涩难懂,而弃之不看!其实,鲁迅的文章篇篇见血,字字透骨,惩恶扬善,酣畅淋漓,绝不藏着掖着,感觉特别解气!不信你找来他的文章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他的目光敏锐,逻辑性强,选词造句特见功力,以及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真正的勇士!

因为他的那个时代,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文章为人民而呐喊,为国家而呐喊,

只有那个时代的人和能读懂他文章的人

才会喜欢他的文章!!

鲁迅先生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鲁迅   文学革命   白话文   文章   激进   教科书   中小学生   中国   学科   教材   思想   我国   作品   内容   财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