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什么?可以举几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吗?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存在的本质、现实的基本结构以及超越感官经验的事物和原理。它关注的是超越经验世界的现实层面,例如存在、实体、本体、因果关系、时间和空间等等。

以下是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用于帮助解释形而上学的概念:

  1. 实体和属性:形而上学关注实体和实体的属性。例如,一只红色的苹果是一个实体,而红色和苹果是它的属性。形而上学研究的问题包括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是如何与实体相联系的。
  2. 身份和变化:形而上学关注个体和它们的身份以及在时间中的变化。例如,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特征和经历,但我们如何确定这个人的身份是一个连续的个体,而不是不同的个体




形而上学指的是唯心主义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而“唯心主义”的意思是凭空去分析事物或凭着的自己的主观去定论事物的是非。

唯心主义跟唯物主相反。唯物主义是根据观察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分析情况作出的结论。

我认为“形而上学″指的是唯心主义凭着个人主观愿望去定论事物的是非,不该纳用。




“形而上学”是由公元前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世界第一哲学。

“形而上学”,字面解释,就是超越具体形体以上的学问。它研究的是世界本质规律的根本问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指的是大、小、长、短、方、圆、深、浅等外在特性不一的各种事物,它们不但都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状,而且还有着某一方的具体功能而不可通用。

“形而上学”,形体以上的学问,就是把各种不同事物当中共有的本质特性的东西抽取出来,加深认识和运用,以求更好的幸福生活。这种各种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规律。规律抽象无形,而又客观存在,是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学问,所以叫“形而上学”。

例如农学: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等,它们不但形态不同,食用功能不同,而且播种、生长、管理和成熟的周期也不同,但是它们却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都需要合适的土壤、水份、温度和气候,都需要深耕细作、加强管理和二十四节气的指导,这些共同的特性规律,就是“形而上学”的学问。

再如建筑学,不管你城市和乡村,不管你高楼和平房,它们的建筑都需要遵循着三个基本的原则:(1)、结构合理,坚固耐用。(2)、功能齐全,舒适美观。(3)、提升生活,交通方便。这三项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建筑学上“形而上学”的学问。

“形而上学”,原本是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褒义词,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就演变成了一个孤立、静止、偏面看问题的一个贬义词,成了与辨证唯物论对立的唯心主义的代名词。

“形而上学”这个哲学上的词语,也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形而上学”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要问是啥意思,恐怕并不是太清楚。人们认为“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有点虚幻。

“形而上学”应该是哲学范筹内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它是以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来看研究世界的本质。形而上学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称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本质,简的说就是研究世界上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源,它的目的是想还原事物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研究世界,运用的思维方式只是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形而上学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在,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看到事物数量和地点的变化,却看不到事物本质的变化;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

“形而上学”来自英文metaphysics,古希腊文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拉丁文metaphysica。

“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过来的。

后来,清学者严将这翻译为“玄学”。但“玄学”叫法慢慢被“形而上学”称法取代。因此“形而上学”一词被中国人延继下来。

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神秘,但道理也简单。下面几个例子就很好阐述了什么是形而上学:

1、不经过严格思考,主观片面的看问题,凭自己想象,凭主观意识

在印度神话里,认为世界是由一只大象托着的,而大象底下又是一只乌龟,那乌龟底下是什么呢?印度人不会考虑乌龟底下是什么,但古希腊人却执着于探究乌龟底下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就是形而上学的起源。

2、刻舟求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

《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3、脱离实践,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寺庙门口的一只石狮子被洪水冲进了河里,又过了很久很久,人们想把他打捞上来,于是有的人在掉石狮子的地方搜寻,有的人在河流的下游搜寻,结果都没有任何发现。

这时候,寺庙的长老说:石狮子应该在河流的上游,人们开始不相信,结果搜寻以后果然在河流的上游发现了那只石狮子。

图片来自网络




“形而上学”是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作的著作。公元前335年前后,希腊城在马其顿的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逐步加深,人民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各城邦中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民众对奴隶主的统治感到不满。希腊城邦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激烈的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不断深化。形而上学在某些方面看问题是一成不变的,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带一些事物发展,属于典型唯心论者。

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住宅公共场所经常有一些人为了图自己私利和方便,放置 一些自己不用了的垃圾,不管他人的行走,这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他只图自己的便利,而却没有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如果,所有的人都和这种人一样,那么他自己的权益也就没法保证了。另外,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咎于学校不行,老师素质与教学质量差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而不是从自己 的主观去寻找原因。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看到长远的利益,认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些私企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利益和身体健康,经常加班,从而导致员工怨声载道,纷纷离职,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喜欢上学的例子,既然知道其中的危害,就要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处理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唯心主义   易懂   片面   孤立   乌龟   主观   学问   实体   属性   本质   例子   事物   哲学   简单   财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