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为何哭长城?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不仅因为孟姜女和范喜良的凄惨爱情,得以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世抨击秦始皇残暴统治的一个侧面证明。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以泪水哭塌长城这种故事都太过夸张,那么这个故事的原型到底是什么,秦始皇又是如何成为“背锅侠”的呢?

根据历史学家的追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其实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杞梁之妻”。

根据《左传》的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年),齐国大夫杞梁率兵讨伐卫、晋,次年回师途中,又奉命讨伐突袭莒国,结果不幸战死沙场。

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将杞梁尸身运回临淄,杞梁妻子迎丈夫灵柩于郊外,恰好遇到齐庄公派人前来吊唁,杞梁妻认为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因此予以回绝。齐庄公得知后,于是亲自前往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纵观“杞梁之妻”整个故事,不仅与秦始皇、长城毫无关联,甚至与秦国都毫无关系。那么,今天的“孟姜女哭长城”又是如何出现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1.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哭戏。随着“杞梁之妻”故事的流传,或许是为了增强故事性,更加突出杞梁妻的凄惨,从战国中期(约前350年)开始,人们开始给杞梁妻这位刚烈女子加上了“哭戏”。以至于后来杞梁妻的哭腔都演变成了齐国的“国俗”,并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例如《孟子·告子下》便记载,“淳于髡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锦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2.西汉时期:哭塌城墙情节。西汉立国之后,随着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开始广为流传,人们普遍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在这种背景下,“杞梁之妻”的故事开始逐渐夸张,以至于后来出现了杞梁妻哭塌城墙的说法。例如刘向在《列女传·齐杞梁妻》中便说,“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3.汉末三国:开始与长城关联。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为了痛斥修筑长城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创作了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由于当时战乱频发,百姓民不聊生,出于对朝廷的不满,《饮马长城窟行》广为流传。

陈琳的这首乐府诗原本并无具体人物,但因其中有“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几句,于是便有人将之与“杞梁之妻”联系起来,认为其中的“死人骸骨”便是杞梁骸骨,“贱妾”则是杞梁妻,结果杞梁夫妇的故事开始与长城联系在了一起。

4.南北朝末:杞梁身份的转变。南北朝末期,北齐为了防备突厥、契丹和北周,从天宝三年(552年)至承光元年(577年)短短二十余年间,先后八次修筑长城,繁重的劳役让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有人充分发挥想象,将北齐的暴政与秦朝修筑长城的苦役相联系,使“杞梁之妻”的故事逐渐带有反筑城徭役的意味,而杞梁的身份开始从为国捐躯的武将,演变为了遭受徭役之苦的民夫;杞梁妻的形象,也开始向着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过渡

5.唐朝时期:故事基本定型。由于经济繁荣、国势昌盛,百姓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强,这促使了唐朝文化的繁荣。这种背景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唐代《雕玉集》收录的《同贤记》中,记载了着这样一个故事:燕人杞良为逃避秦始皇筑城苦役,逃匿至孟超家后园树上,见到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女仲姿,孟仲姿因身体被杞良看见,于是便以身相许。婚后,杞良又返回筑城,主典怒其逃走,遂将杞良打死,并将尸体筑于城内。仲姿寻夫,至城下痛哭,城墙崩倒,露出尸骨,不能辨认。仲姿刺指血滴骨,终得丈夫遗骸,收回安葬。

故事中,不仅齐国的杞梁变成了燕国的杞良,而且故事情节也更加完善和生动感人,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故事开始真正与秦始皇修长城联系了起来

到了唐朝末期,僧人贯休创作了诗歌《杞梁妻》,其中写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寒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贯休的《杞梁妻》可以说是对春秋以来杞梁夫妇的传说来了个大汇总,杞梁正式被塑造为了秦始皇时修筑长城的役夫。唐朝中后期,由于国家动荡不安,百姓因为深受战乱和劳役之苦,这个新的故事广泛被百姓们所接受,以此宣泄心中的不满。

6.唐末宋初:“送寒衣”情节。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石室中发现了一大批唐代、五代珍藏书卷,其中说唱文学故事的底本称为“敦煌变文”。在“敦煌变文中”,有一篇《敦煌掇琐》,其中描写了“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子不复归。造的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的情节。

按照其中所述,秦始皇时期,曾从甘肃、宁夏附近征调了大量民夫去修长城,由于冬天的西北天寒地冻,妻子们便会将做好的厚衣服给丈夫们送去。可见,唐末宋初时期,不仅杞梁妻被称为了孟姜女,而且“送寒衣”的情节也被创造了出来。

7.元朝时期:故事更加完善。由于元代戏曲产业的繁荣,各种民间剧种蓬勃发展,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被创造了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孟姜女的故事也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此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钟嗣成的《录鬼簿》等皆有记载。

出于创作需要,杞梁的名字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出现了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等各种称呼,而且还创造出了包括范郎母亲在内的新人物,整个故事也被改编的一波三折,更加吸引人。

8.明朝时期:故事彻底成型。彼时,朝廷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再度大肆修缮营建长城,百姓们虽然不堪徭役重负,却也不敢讽刺当朝统治阶层,于是只好将不满发泄在了同样以修长城而闻名的秦始皇身上,这使得“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拥有了广泛市场,得以迅速传播

与此同时,由于戏曲小说的广泛流行,文人墨客们,在对元代以来的各种故事版本进行汇总梳理的同时,又增添了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故事情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至此终于得以完善。

如上所述,从春秋时期的“杞梁之妻”,到明朝的“孟姜女哭长城”,整个故事在历经一千余年的流传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完善和加工,早已被改的面目全非,而原本与故事原型毫无关联的秦始皇,结果最终却成为了被抨击的对象。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反映的是底层劳苦人民的悲惨故事,孟姜女施展她的绝世哭功,控诉统治者的残暴,那哭声惊天动地,把长城给活生生的哭倒了,那么孟姜女为何要哭长城,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版本是这样的。

孟姜女是陕西人,她与同乡范喜良两情相悦,并结为连理,但在太庙成婚之际,范喜良却被官兵抓到山海关去修长城,范喜良一去多年音讯皆无,孟姜女思夫心切,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孟姜女决定去山海关寻夫,给他捎去寒衣,可当她到达山海关时,却得知范喜良因修长城劳累而死,就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闻讯悲痛欲绝,失声痛哭,那哭声天地为之动容,长城为之倾倒,孟姜女找到了丈夫的尸骨重新进行掩埋,然后自己投海自尽。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历史上的孟姜女和秦始皇毫无关系,据专家考证,历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最早见诸于《左传》,里面记述公元前549年,齐庄公攻打莒国,将军杞梁当先锋,不幸战死沙场,齐庄公在归国途中碰巧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齐庄公本想就地进行吊唁,但杞梁妻子认为不合礼仪而婉言拒绝,齐庄公只得到杞梁家吊唁。

由于《左传》的故事比较简陋,既没有哭,也与长城不沾边,后来经过人们不断地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对这个简单的故事继续不断地丰富和演绎,使得原来的故事变了味,特别是随着历史进程和风俗不断变化,孟姜女的故事也随着变异。


战国时盛行哭调,当时的文献《礼记.檀弓下》对这个故事添盐加醋,其记述为“其妻迎柩于路而哭之哀”,首次提到了杞梁的妻子得知丈夫阵亡后嚎啕大哭,令人动容。

西汉时期则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在此时的《说苑.立节》中又有记载“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隅为之崩”,这篇文章认为以前杞梁的妻子哭的力度还不够大,哭就要哭狠一点,要惊天动地,要泣鬼神,干脆让她把齐国的城墙给哭倒了,比狮吼功还要厉害。

其后的《烈女传.贞顺》还要继续加码,认为孟姜女哭的质量、效应还不高,在里面描述让她整整哭了十天,眼泪都哭干了,几乎哭出了精华。


到了隋唐,盛行乐府说唱,乐府中有送寒衣一说。隋唐时故事就发生了重大转折,杞梁妻子哭倒城墙的时间往后推了几百年,由春秋时的齐国挪到了秦朝,由哭倒齐城墙到哭倒秦长城,原本无名无姓的杞梁妻变成了孟姜女,男主人公逐渐演变成了范喜良,可见孟姜女哭长城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唐朝的《同贤记》更是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了全面的完善,说范喜良在秦始皇时期在北方修筑长城,因不堪其苦私下逃走了,在逃亡路上误入孟家后园,看见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姜女,看到了不该看的地方,两人又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连理,在当晚就被抓走继续修长城,不料被官兵打死,孟姜女很久不见丈夫归来,就给他去送寒衣,孟姜女得知丈夫死后,在城墙下痛苦,致使城墙崩塌。

这篇文章以此来指责秦始皇的暴政,在指责秦始皇的同时,也是在暗讽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时的劳民伤财。

这样一传就是一千多年,成为最终版本一直传到现在。


元朝时期文艺创作相当的繁荣,艺术家们更是脑洞大开,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了无限的放大,几乎是天马行空,说孟姜女哭倒长城,秦将蒙恬大怒,将孟姜女“悬之百尺长竿,令人射杀”,还有说秦始皇想娶孟姜女为妃,孟姜女不从,自杀而死,死后冤魂到阴曹地府告状,历数秦始皇30大罪状。

就这样原本发生在公元前549年的事被活生生的加在了300年后的秦始皇身上,在历代的演变过程中张冠李戴嫁祸到秦始皇头上,比秦始皇大300多岁的孟姜女成了反抗秦始皇暴政的英雄,秦始皇真是躺着也中枪。









孟姜女哭长城、天仙配、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作中国的四大爱情故事,以民间传说的形式而被人们口口相传,虽说是人们对伟大爱情的向往而神话了这些传说,但也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据。

孟姜女为何哭长城?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卫北方匈奴的入侵,以蒙恬收复河套地区的驻军为基础,又从天下征调了80万民夫修筑长城,当时几乎只要是成年男子都逃脱不了服徭役的命运,不是修筑长城就是建造秦始皇陵与阿房宫。

而陕西人孟姜女结婚仅仅三天的新婚丈夫范喜良也在被征召之列,在送别丈夫之后,每天守在村口等着丈夫回家,可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过去了,孟姜女都差点变成“望夫石”了也不见丈夫的踪影。

于是孟姜女心急如焚,她不在苦苦守候,而是身着单衣千里到了河北寻找丈夫,可到了长城边上,听到“工友”一说,才知道丈夫早就去世了,并且尸骨就埋在长城脚下。

孟姜女最后一点希望彻底磨灭了,他不禁放声痛哭,一边哭着丈夫,一边痛骂朝廷的暴政。她哭的感天动地,哭了三天三夜后,长城竟然奇迹的崩塌了,这才漏出了丈夫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捧着丈夫的尸骨,绝望的投海自尽,留给人们无限伤感与哀愁。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

其实,这件事是一个大大的乌龙,孟姜女确有其人,但她并非陕西人,而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我们看名字其实也能猜出个大概,由于齐国乃姜氏封地,常见于历史的女性名字多以孟姜、文姜、齐姜等为人熟知。

《左传》中曾有这样一条记载:齐庄公四年,齐国攻打晋国、卫国,回师途中攻打莒国时大夫杞梁战死,其妻孟姜在城门迎接丈夫遗体,哭了十天十夜,把城墙都哭倒了。

而后世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也都记载了孟姜女哭倒的是齐地的莒城,而并非是万里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为何安在秦始皇身上?

这与后来民间演义和戏剧密不可分,从唐代开始,开始就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戏剧,而在元代戏剧蓬勃发展的时代,孟姜女哭长城的曲目更是深入人心,而杞梁也被传成了喜良。

相比于正史,显然民间传说在老百姓心中更有地位,于是慢慢的把齐地的孟姜女逐渐演化成河北哭长城,虽然是真人真事,但张冠李戴,把这件事安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正是由于秦始皇在古代的“暴君”形象以及秦朝的暴政,让人们也愿意相信孟姜女哭长城乃是真人真事,每次看到这心里都会痛骂一遍秦始皇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记得小时候,我就听大人讲过这个故事,说秦始皇为修长城,抓了很多民工,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后来,孟姜女千里寻夫,得知丈夫劳累而死后,伤心不已,痛哭不止,竟把长城给哭倒了,自己也投海而死。


今天我们知道了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一个传说故事,孟姜女之所以哭长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秦始皇抓过去修长城,后来在长城这边由于操劳过度死掉了,梦佳你得知这个信息以后,自然是特别的伤心,于是就在长城附近大哭了三天三夜,最终把长城都给哭倒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的不满与反抗。

那么,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就是说在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事件。或者是说孟姜女哭长城有没有真实的来源?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是秦始皇修山海关长城时发生的事,其实错怪了秦始皇。孟姜女是在山海关把长城哭倒的,但真的历史是山海关长城却是秦始皇以后才修建的,所以,孟姜女哭长城的地点就与历史不符合。


在历史上,有没有孟姜女这个人和哭长城这个事实呢?应该是没有的,但历史上有哭倒城墙的事,据记载还是另有其人的,这是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事,也不是长城。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件加以整理而来的。

那历史上哭倒城墙的人是谁呢?《左传》中就记载了历史上最早哭倒城墙的人,也是一个女人。

春秋时期,齐庄公要攻打莒国,他的手下有两个猛将,一个叫华周,另一个叫杞梁。两人在作战中英勇无畏,驾驶着战车勇猛冲杀,打得莒国招架不住,只得退入城去。

虽然莒国的城外是深深的壕沟,但两人也不在乎,这时有个叫隰侯重的勇士以自己的肉体当桥梁,背了两根长栏杆木,然后爬在壕沟上,让华周和杞梁两位猛士冲过了壕沟。


莒国人见状,就拼命放箭,不幸的是这三位勇士,中箭倒在了莒国城下。


勇士杞梁没有子女,他那没有了依靠的妻子悲痛欲绝,就爬在杞梁的尸体上,在城下痛哭。整整七天七夜后,城墙就被她的痛哭而倒塌了。

虽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真事,但明显进行了人为加工,后来就广为流传,还出现了许多版本,到了北宋时期,才出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就是由杞梁之妻哭倒城墙的故事演变过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欣赏一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他种的葫芦长得很好,有一棵爬墙到了邻居姜家院里。

孟、姜两家非常交好,就约定结了葫芦一家一半。秋天到了,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摘下来要分享。突然间葫芦里传出一小孩的哭声,孟老汉把葫芦切开一看,原来有个小女孩坐在葫芦里,很是惹人喜爱。

姜家婆婆看见就很喜欢,说:“把这孩子就给我吧!”孟老汉是无儿无女,也想要,于是,两家争了起来。后来决定一家一半,两家合养。


就这样,小姑娘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由于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了,她美丽动人,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时候,秦始皇要修长城,就到处抓民夫。一天,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从家里出来,路上累了,想歇一下,找点水喝。突然官兵过来抓人,他想跑但来不及了,就纵身一跃,跳过一堵墙,没想到这里正是孟家的园子。

这时,碰巧孟姜女和丫环来到花园玩。一回头她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刚想喊,范喜良一下子钻出来,哀求说:“小姐,小姐,不要喊,我是来逃难的,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原来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还俊秀,就赶紧回去报给家人。孟老汉盘问范喜良的家住何处,姓甚名谁,藏此贵干。范喜良一一作了回答。见他特别老实,又知书达礼,孟老汉答应先把他藏在家中。

过了些日子,孟家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才,就想着招他为婿。孟姜女也表示同意。范喜良当然也愿意,就定下了这门亲事。

定了亲事后,老两口一商量,就选了个良辰吉日,邀请亲戚朋友,摆上酒席,热热闹闹,俩人就拜堂成亲了。


但小俩口成亲不到三天,突然来了一伙官兵抓人修长城,就硬扯地把范公子抓走了。

范公子这一去就没了音讯,孟姜女在家盼啊昐,一年过去了,也没有盼来人和信。孟姜女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天为丈夫赶做寒衣,她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老两口想拦也拦不住,也只好答应了。

孟姜女收拾如行李,告别了父母,一直向正北走去,她翻过了一座座山、跨过了一道道河不停地走。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累了,就在路边歇会儿。

一天,她向一位打柴的老伯伯问路:“到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长城在很远很远的北面。”孟姜女想:“就是远在天边,我也要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走啊走,这一天,她来到了荒郊野外,天黑了,她也乏了,就去一座破庙。庙挺大,里面是荒草和吓人的神像。她一个年轻女子,虽然害怕,但也顾不上了,就找了个地方睡了。第二天天色将亮,她又上路了。


就这样,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吃了多少苦,孟姜女终于来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她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干话吗?人家说不知道,她就再打听,不知打听了多少人;她才打听到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急切地问:“各位大哥,范喜良是和你们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的”,“范喜良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低着头谁也不说话。孟姜女一见,急切又问:“我丈夫范喜良呢?”不得已,大家才低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死了!”孟姜女又问:“尸首呢?”大家说:“由于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叫都埋到长城里头了!”

于是,孟姜女拍着长城,喊着丈夫的名字,大声痛哭。她不停地哭,哭得工地上的民工,一个个低头垂泪,哭得天昏地暗,秋风怒号,海水扬波。


突然间,“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就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段。倒塌处显露出一堆堆白骨。但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丈夫呢?孟姜女想起了以前母亲讲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于是她咬破指头,滴血认骨。

她收拾了丈夫的尸骨,又哭得死去活来,这时,秦始皇带领着人马,来巡察城墙,刚好从这里经过。当他听说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就暴跳如雷,要亲自处置孟姜女。

可当他见到孟姜女长得年轻漂亮,如花似玉,就想霸占孟姜女。孟姜女是坚决不依的,秦始皇于是又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她,还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来劝说,但孟姜女宁死不从。


没办法,秦始皇亲自出马。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能与这个千古罪人拼上一死,但为了替丈夫报仇,她强忍着愤怒不说话。秦始皇见她不说话,就以她想开了,就更加高兴了说:“你说吧!只要跟了我,要什么给你什么,金山银山也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不要,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一听就说:“别说三件,就是三百件也依你。”

孟姜女说:“弟一件,给我丈夫立块碑、修个坟,用上好棺椁装殓。”

秦始皇说:“好说,说记第二件!”

“第二件,你要率领文武百官哭着送葬,还要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


秦始皇一听,心想这可不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去给一个小民送葬!“这一件不行,说说第三件!”

孟姜女说:“第二件不行,也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想,怎么办?答应吧,会让天下人耻笑,但不答应,又得不到孟姜女,管它笑不笑呢,谁耻笑我,我就杀了他。他接着说:“好!我第二件我也答应,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秦始皇说:“这个好办,这三件我都依你!”

接着,秦始皇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买棺椁、孝服和招魄的白幡。等到出殡那天,前面是范喜良的灵车,秦始皇披麻,戴孝跟在后面。埋葬好丈夫,孟姜女对秦始皇说:“咱们一起游海吧,游完就成亲。”秦始皇一听可真乐坏了。正乐着呢,突然听见“扑通”一声,孟姜女跳海了!


秦始皇急了喊到:“快,快,都给我下海去打捞。”

秦始皇派的人一下海,海里就哗就翻起了大浪。人们一见,立即上船。原来,龙王爷和龙女对孟姜女十分同情,她一跳下海,他们就立即把她接到了龙宫。然后就掀起了狂风大浪。秦始皇仓皇逃走,否则就要葬身大海了。




孟姜女,姓姜,无名,家中庶出长女称孟,故世人称☞ 孟姜女孟姜女意思是“姜大妮”,只是先秦习惯称“大妮姜”。

先秦女子,姓后置,名字在前,如妲己,姓己名妲。普通女子一般无名字,二丫、三妮而已。

孟姜女☞ 姜姓人家小妾生的长女。孟姜女老公是范杞梁(又范喜良)。

故事开始……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大秦帝国动用几十万人筑长城,范杞梁也在列。

杞梁君这一走,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长城悲歌。妻子孟姜女牵肠挂肚子,寝食不安,就去寻夫,好歹远远望上一眼也好。

孟姜女啊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长城工地。夫君工友告诉她: 男人已死,君埋城墙

孟姜女一听,简直晴天霹雳,肝胆俱裂,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就趴在埋丈夫的城墙边,喊着夫君名字,哭了三天又三夜,哭的惊天动地泣鬼神

正所谓,长城未成夫先死,姜家烈女泪满襟


这个图看着好悲伤啊

话说,这女人要是哭起来确实厉害,传说中不是墙塌就是地陷。果不其然,长城竟然真被哭塌了……范喜良尸体露了出来

孟姜女一哭墙就倒,再这样哭下去,长城垒不够她哭的。秦始皇吓坏了,后来就把她带走了。后续秦始皇和孟姜女传的更离谱,就不多扯了。

当然,世人皆知孟姜女哭长城为假,传说只能是传说。真假已不重要,后人需要借助它填补心理上的慰藉,它作用重要,所以一直流传


孟姜女哭长城相关历史

大凡广为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必有雏形蓝本。这个故事的影子可见于春秋《左传》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丨左传

这段是更早的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有男子叫杞梁,死于莒城前线战场。杞梁之妻从齐侯那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哭吊于莒城之下

左传这段故事,到此已经结束。但后来,人们开始加戏了,传出城墙被哭塌的故事

小编很理解这种传说。任何战争为赢得更美好未来的同时,必是对另一种美好的摧残。于国家之战,妻离子散的个人牺牲是最渺小的代价,但它对世人心灵冲击却最持久,因为离普通人最近


小编认为《左传》记载当为孟姜女历史背景

它提到“齐侯告诉杞梁之妻…”,“齐侯前去吊唁…”这不但涉及国君齐侯,看来杞梁也非无名小卒。从杞梁之妻和齐侯对话看,她非普通女子

这段记录仨主角: 一个国君,一个将军(推测),一个大家庭女子。按史官习惯,三位有头有脸人物 + 这种严肃的事,《左传》当可信


再看孟姜女。“孟”☞ 说明她是姜姓人家偏房的长女,可见孟姜女之父有妻有妾,这不是一般人家按古代门当户对,范杞梁也不会很差

如此,范姜夫妻和《左传》里杞梁夫妻,四人身份对上号了。再加故事情节也符合。所以《左传》的记载值得参考

秦始皇灭诸雄一统天下,必遭无数亡国故人抹黑。后人借修长城,移花接木,嫁入《左传》杞梁的资料,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水到渠成

至于《烈女传》记载,那是汉朝了,是在最早的《左传》基础上的演绎。后面更晚的记载,都属文学艺术。于题主问的历史而言,根本不值借鉴。


小编陈词

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当是世人借助《左传》杞梁故事演绎出来,目的是反抗秦始皇的B政

孟姜女之哭,是对古代统治阶级的控诉,然而悲痛绝望、哭天抢地的孟姜女,在强大帝国面前是如此渺小无力,因此人们借用“神助攻”来抚慰穷苦老百姓的心灵创伤。

至于历史,《左传》杞梁的记载当比较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长城   山海关   寒衣   左传   齐国   历史   尸骨   老汉   城墙   修长   这个故事   丈夫   妻子   时期   真实   故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