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仅诗书画全能,还为老百姓办过许多好事,你知道哪些?

原来还有人比我废话多...我祇知道他死的是(寒酸.凄惨..)罢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称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进士,曾在风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社部尚书。出任颖州,扬州,密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后大赦北上逝于途中常州,追赠太师,谥号文忠。在杭州期间赈灾,百姓缺粮,上奏朝廷,救济百姓,度过灾情。办医院,防瘟疫流行。五水共治,防止海潮进入运河,修长墙。治理西湖,养鱼蓄水,灌溉助行,酿酒等。在大堤植芙蓉扬柳。使西湖换然一新。为我们今天的西湖打下了基础。




1,抗洪抢险,保护彭城;

2,疏浚西湖,美化城市;

3,开办医院,治病救人;

3,整治军队,巩固边防等。




苏轼是北守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在书法、绘画方面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才。而且,在长期的官吏生涯中,他从勤政爱民的思想出发,关心时政,同情民生疾苦,进行局部改革,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救灾救荒、兴修水利、请免赋税、整饬军纪、发展生产等,还奖掖后进,培养人才,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爱戴。以至于他死后出现了十分动人的情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大学生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到佛寺祭奠志衰)”。正如陆游所称赞的:“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苏轼千古奇才,诗词书画无一不精,辞赋文章无从不晓,回看唐宋时期,苏轼在文人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我们喜欢他,主要还是喜欢他的才华横溢,和人格魅力。他为百姓做好事,做了许许多多,体现的是他的人品,和做人的终极原则。

他能为百姓做好事,还得看他做官的经历,从凤翔开始: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最后是儋州。

他一生几乎都是在基层工作,根本就没有浮上面,与老百姓接触最为亲密,他了解百姓的疾苦,同情这些朴实无华的人们,所以他秉承着为官不为民做主,愧对华夏圣贤书。

光有过人的才华,没有一颗善心爱心,也不会受人们喜欢和拥护。他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在那个时代,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官员,寥寥无几,他的确是很难得一位德才兼备的人。

他为百姓做了那些好事?

杭州抗旱:元祐四年(1089),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刚上任的时候杭州就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他见状后立即上奏给朝廷请求减免供米,即便是如此随着旱灾的影响,杭州城出现了疫情和饥荒。

为了抗击疫情,苏轼拿出自己家的五十两黄金,用于搭建临时的医院,购买药品,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和饥荒。

徐州抗洪:公元1077年,黄河决堤,洪水围困徐州城池,老百姓慌忙的要弃城而逃。苏轼对百姓们说:只要我苏轼还活着,就不离徐州一寸。大家一看苏轼有如此决心为徐州,于是都跟随他一起抗洪去了。

传播插秧技术:绍圣元年(1094年),年时57岁的他被贬谪到惠州,苏轼就与博罗县令出访,目睹当地百姓在烈日下插秧的苦况,于是向县令介绍中原插秧技术,并绘制插秧船的图形,命工匠制造,加以推广应用。

建造水碓水磨:苏轼在游罗浮香积寺时,看到溪流落差较大,便嘱县令让附近村民建造水碓水磨,农民不仅用来舂米磨面,还将檀香樟木等研成香粉,远销广州等地,使罗阳溪变成”香溪”。

协助修桥筑堤:公元1089年,苏轼担任杭州刺史。一次出去游玩,他看到西湖已经被水草侵蚀,如果不治理的话,恐怕几十年后,不在有西湖。况且还涉及到百姓的种田、饮水等生产生活,攸关民生利害。

于是向朝廷启奏,朝廷同意他的建议,经过千辛万苦,一座崭新的苏堤修建成功,不仅保护了西湖的美景,也解决了民生问题。

设法施医散药:苏轼非常怜悯那些受病痛折磨的百姓,很是同情他们的遭遇。怀着一颗慈悲心肠,救济一方众生,自己的钱捐没了,就动员苏辙的媳妇,捐出皇帝给她的赏赐,变卖后买来药品,施舍给他的百姓。

小结:苏轼为百姓做的好事还有许多,我们能记住以上这些例子,就是对他最可贵的认可。

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才华和能力,只要不忘船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忘自己的根在哪里,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苏轼就是我们的标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儋州   水碓   湖州   惠州   西湖   徐州   水磨   扬州   县令   诗书   杭州   疫情   朝廷   学士   民生   老百姓   好事   百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