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儒将?你最喜欢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滔尽英雄。”回眸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叱咤风云,多少俊逸儒流在这里挥斥方遒。历史上儒将辈出,如周瑜,陆逊,谢安,岳飞等。但最让我感动的莫过于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1892.12.4--1986.10.7),原名刘明昭,字伯承,四川开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1911年,辛亥革命时毅然从军,“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19岁的刘伯承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6年,刘伯承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里,右眼不幸中弹致残。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坚持不施麻药进行手术,被叹为“军神”。以后又参加护法战争,北伐战争。1924年结识杨闇公,吴玉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6年5月,刘伯承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15军军长。同年7月秘密转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年底赴苏联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1930年夏学成回国,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2年前往中央苏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翻译,撰写军事教材多篇,促进了红军干部军事素质的提高。长征途中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传为佳话。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响堂铺,神头岭,百团大战等一系列反围剿,反扫荡的著名战斗,紧紧地守住了太行山脉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山”。

解放战争中,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刘伯承采用“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千里跃进大别山,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响亮口号,创造了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了办好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刘伯承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他在教育训练军事人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伯承无帅无愧于当今“兵圣”,也是我最喜欢的儒将。




1933年2月底,红一方面军以运动战和伏击战相结合的方式,在东陂战役中一举消灭了国民党中央军第52师和第59师,生俘两个师长李明和陈时骥,将敌“中路军总指挥”陈诚麾下的第一纵队吃掉三分之二,创下红军一次歼敌精锐主力的数量之最。



陈诚不服,将原有的三个纵队缩编为两个,调整进攻战术由“分进合击”改为“中央突破”,其起家部队第11师一马当先攻击在前,结果又在黄陂战役中被红军诱歼,全师两个旅仅有一个团在大雾中逃出生天,黄埔一期的师长萧乾重伤不治,两战下来,敌第一纵队三个师几乎全军覆灭。

两次战役红军共俘敌万余,缴枪10000余支,其中比较先进的法国“哈奇开斯”轻机枪即多达300挺,山炮野炮40余门,极大改善了红军的武器装备水平,陈诚的“土木系”军事集团遭到了羽翼渐丰以来首次重大打击。



蒋介石给“中路军总指挥”陈诚的手谕中无奈承认:“周恩来确是个不易应付的对手,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羞愧难当,回电:“诚虽不敏,独生为羞”,并且回到南京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不好意思面见蒋介石,何应钦幸灾乐祸之极,国民党确实被打疼了。

这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致胜之战,我们知道,前三次敌人出动的都是杂牌军和地方军阀,而这一次是以蒋介石中央军为主。此时毛主席已离开军事领导岗位,“洋顾问”李德还未到来,战役的主要筹划和战场指挥,是代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看来蒋介石的情报还是比较准确的,当年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兵作战绝不含糊。



周恩来风度翩翩,谈吐高雅,在各种谈判中技巧高超游刃有余,甚至连敌人也钦佩不止,绝对是“儒将”风范。而实际上,周恩来很早就负责中央的军事工作,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代总参谋长,在巨人的光环下,周总理的军事才华被严重低估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开始进行第二次合作,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武汉工作,期间收到了两份任职邀请,一个是孔祥熙希望他到财政部协助工作,一个是陈诚代表蒋介石希望他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经过慎重考虑,1938年3月,周恩来出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而部长恰恰是五年前的手下败将陈诚,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周总理充分利用自己的“官方”身份和在黄埔学生中的威望,做了大量统战工作,解放战争中许多起义将领,都是在这个时间段思想开始转变的。

1947年起,在转战陕北期间,周恩来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参与各大战略区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决策和布署,对许多战役细节进行电报指示,最多时一昼夜草拟急电22封。1949年代表军委拟定《关于统一解放军全军组织和番号的规定》,以及军旗军徽等式样的选定,为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结语的后面两句充分表明了周总理的军事才华,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身着军装的总理帅得不行,让我辈后人想不喜欢都难。




周总理领兵打仗的能力不在十大元帅任何一位之下,不然55年授衔也不会考虑授予他元帅军衔。

周总理早在黄埔时期就已经是一方统兵大将了,1925年1月,周总理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率军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

这个陈炯明,曾经在1922年叛变革命,炮击大总统府,害得孙中山跑到永丰舰呆了40多天,更害得宋庆龄流产差点丧命。被孙中山击败后陈炯明盘踞东江地区,对当地农民实施残酷的压迫,搞得民怨沸腾。

2月底,周总理率张发奎的一个团,在河田和陈炯明手下将领杨作梅的一个团交战,杨作梅虽然在陆丰地区屠杀不少农民,双手血迹斑斑,但作为周总理的第一个对手显然不够看的,他这一个团没几个回合就被全歼,团长被革命军俘虏,吓得杨作梅跑进鸦片烟馆才没被抓住。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就喜欢这样的周总理

过了九个月,陈炯明卷土重来,周总理亲率革命军第一纵队发起第二次东征,二战河田,他身先士卒,一天时间就打崩了陈炯明麾下大将李云复的一个师,毙伤俘敌两千多人,迫使陈炯明向福建逃窜。当地农民为了庆祝胜利,向周总理赠送了“更胜牌”。这一年周总理才27岁。

其实两次东征只能算周总理军事生涯的小试牛刀,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此时毛主席已经暂时离开领导岗位,军事上负责的是周总理和朱总司令。

国民党负责第四次围剿的主力是陈诚的中路军,一共三个纵队16万人,实打实的中央军嫡系,战斗力很强,陈诚的作战策略是:吸引红军打南丰,打开入闽通道,其实把国军主力集中在南丰,等红军来攻时内外夹击,聚而歼之。

陈诚这种诱敌深入的招数根本骗不过周总理,他在黄埔当学生时,周总理已经是政治部主任了!

此时红军兵力不过五万余,硬拼是拼不过的。在周总理、朱总司令主持下,红军制定了总体作战计划:红11军东渡抚河,吸引陈诚往东追击,红军主力西渡抚河,进攻南丰,如敌情有变,不便强袭,立即放弃攻打南丰,转为进攻宜黄、乐安,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歼灭之。

可以说当时中央的决策层除了周总理,没有人更懂军事了!

谦谦君子,温文儒雅,古之张良,谢安,不过如此

陈诚被红11军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遂以第1纵队于宜黄以南地区集中,往东推进至黄陂,然后出广昌、宁都,堵截红军归路,第2、第3纵队分路包抄,企图围歼红军于黎川地区。

陈诚这一分兵,原先的兵力优势立马变为兵力劣势,其第1纵队的52师、52师距离其他部队较远,态势孤立,周总理、朱总司令经商议,集中红1、红3军团和红21军的主力部队在黄陂(今江西抚州市宜黄县)设伏,引诱敌人来攻。

2月27日,黄陂地区大雾弥漫,52师进至桥头附近时被林总的红1军团包围,经过一天激战全师覆没,师长李明被俘。59师得知52师被歼灭掉头逃跑,也在3月1日大部被歼。

黄陂一战,红军干掉了陈诚差不多2个师,陈诚抱头痛哭,严令其赖以起家的骨干部队第11师在其他部队策应下向中央苏区根据地纵深推进,于3月20日进至宜黄县草台岗地区,此时,11师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相距50公里,周总理签发命令:

我军拟于21日拂晓,采取迅雷手段,干脆、利落地消灭草台岗、徐庄附近之第11师,再突击东陂、五里排之敌。

21日拂晓,红1、红3、红5军团及红15军向第11师发起总攻,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鬼泣神惊,尽管第11师是国民党嫡系中的嫡系,王牌中的王牌,但这个硬核桃还是在红军的老虎钳中被夹得稀碎,师长萧乾重伤毙命,旅长黄维躺在担架上逃出了根据地,五个团长被打死三个,基本上全师覆没。

国军各路人马得知第11师被歼,急忙仓皇逃窜,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就这样鸣金“搜”兵而结束了。

文有诸葛之智,武有卫霍之勇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即使是毛主席也要竖大拇指。红一方面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共歼灭国民党中央军3个师,俘1万余人,缴获炮40门,各种枪1万余支,其中机枪300余挺,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以大兵团伏击歼敌的范例。此战后中央红军发展到8万多人,中央苏区的根据地从5万平方公里发展到8.5万平方公里,人口从250万增加到450万,进入全盛时期。

所以说,周总理这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赞誉(蒋公语)不是浪得虚名,若不是解放战争中他长期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不能作为方面主帅,他这个无冕之帅是当之无愧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批评一群大将、上将就像老师批评小学生,连老帅们见到总理都不敢造次,这不是官大一级,而是打出来的赫赫威名。




朱德、粟裕、陈毅、邓华、萧克、左权、叶挺、黄兴、蔡锷、朱瑞、关羽、张飞、邓萍、岳飞、徐向前、彭德怀、戚继光、霍去病、蔡申熙、许继慎、段德昌、彭雪枫、刘志丹、寻淮舟、罗炳辉、张云逸、张自忠、李家钰、武士敏、陈安宝、唐淮源、赵登禹、冯安邦、吴克仁、饶国华、郝梦龄、佟磷阁、黄梅兴、戴安澜、王铭章。





中国近代史有很多儒将,比方说刘伯承、周恩来、朱德、罗卓英、薛岳、黄维等等,这里面有不同阵营的儒将,如果不看阵营的话,单纯按喜好来说,我最喜欢的儒将还是我们自己阵营的刘伯承元帅!

刘帅有不亚于关羽刮骨疗毒之勇!


不管读没读过三国演义,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关羽刮骨疗毒,很多人对关羽都很佩服。刘伯承元帅也经历过类似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剧情,而且做的一点也不比关羽差。刘伯承元帅在25岁时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右眼被子弹击伤,必须要把坏的眼球取出,安上一个假的眼球,但是刘伯承元帅在做手术的时候为了不让麻药影响到他的脑神经,坚决不打麻药,刘伯承元帅整个手术完全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完的,试问现在谁能做到这一点?

刘伯承元帅儒将风采对军队有深远影响!

刘伯承元帅不仅与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领导了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南昌起义,而且打仗方面也非常厉害,刘邓大军的威名想必大家都听过吧!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刘伯承元帅撰写了《现代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和《到敌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书籍,同时还翻译出大批苏联军事教材,给当时的红军队伍提供了大量军事教材,极大的提升了红军的战斗力!

带着眼镜依旧那么帅的刘帅,一身儒雅的气质!既能打硬仗又能编写训练教材,还能忍常人不能忍之痛,我想儒将中没有人能比得了刘伯承元帅。

以上为我个人见解,如果大家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到留言区留言!同时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儒将   南昌起义   南丰   解放战争   周恩来   苏区   纵队   元帅   红军   蒋介石   国民党   战役   解放军   中央   财经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