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如此着急想杀掉和珅?

嘉庆想要杀掉和珅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1. 和珅的权势威胁到了嘉庆皇帝的皇权。和珅在朝中担任要职,手握军政大权,甚至可以在乾隆皇帝驾崩后继续把持朝政,这让嘉庆皇帝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认为和珅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
  2. 和珅的贪污行为让嘉庆皇帝非常不满。和珅被视为腐败官员的代表,他通过贪污、受贿等手段,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这让嘉庆皇帝感到非常愤怒,他认为和珅的行为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3. 和珅的权力过于集中,使得嘉庆皇帝难以掌控朝政。和珅在朝中掌握了许多权力,使得其他官员无法发挥作用,这也让嘉庆皇帝感到非常无奈,他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和珅的权力。
  4. 和珅的倒台可以给其他官员树立榜样。如果和珅被嘉庆皇帝成功地打击和清除,那么其他官员就会看到嘉庆皇帝的决心和能力,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嘉庆皇帝的统治。

综上所述,嘉庆想要杀掉和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他认为和珅的权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皇权,同时也由于他认为和珅的贪污行为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这也使得嘉庆皇帝决定要采取行动来打击和珅。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乾隆皇帝刚去世,尸骨未寒,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向和珅动了刀子。

1799年,当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安静的闭上了双眼。天下最伤心的,莫过于和珅了,这种伤心也没有持续几天,因为最开心的嘉庆皇帝,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了。

和珅手迹

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御龙归天,正月十三日,嘉庆皇帝就把和珅抓起来,投进大牢,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并在五天后,也就是正月十八日,砍了和珅的头。和珅在乾隆皇帝走了十五天后,也紧随其去。

乾隆皇帝老年像

如今,我们仔细看这二十条罪状,大部分其实都是可有可无的,唯独有一条非常奇怪,也是最重要的,放在这张长长清单上的第一条大罪:“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清史稿》)

这条大罪,涉及到一段隐秘的往事。

少年和珅像

清代的皇位继承,向来是风波不断,乾隆皇帝的江山传承,算是比较平稳的,因为老皇帝在身体尚好之时,遵照之前所言当皇帝年数不超过康熙爷爷,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六十岁这一年,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没有最后公布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大清的万里河山属于谁。

《御制诗集》中所绘制的乾隆晚年像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二,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帝,向几个心腹大臣透露了要选接班人的绝密信息,这几个人里面当然就有和珅。这可是大清国最顶级的秘密了,其他的大臣都是守口如瓶,但是和珅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迅速跑到当是还是皇子的嘉庆府上,面见皇子,一句话没说,就把一柄玉如意双手奉上,然后四目一对,转身就走。

和珅朝服像

玉乃社稷之礼器,如意正如其名,表式顺心如意。接到玉如意的那一刻,嘉庆的心里当是欣喜万分的,但是随即,和珅的杀身之祸也因此而埋下。

对于和珅来说,这样的做法很容易理解。能走到和珅那个高度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必然明白,太上皇早晚有离世而去的时候,这个靠山再大,也早晚有一天要崩塌,虽然存在短暂的“天有二日”之特殊情况,但终究是皇子的天下。

和珅像

因此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暗中寻觅将来的依靠。送玉如意这个小举动,就是和珅讨好嘉庆皇帝的最好例子,可惜嘉庆皇帝并不买他的帐,当嘉庆接到玉如意的时候,心里也许在想:和珅你这小子,身受盛宠,就阴悖主子之意,暗通与我,如果我重用你,哪天你也要将我卖了不成!

嘉庆皇帝像

这也成了嘉庆心中,和珅的最大一条罪状。

原来和珅竟是这样得罪了嘉庆皇帝的。正如和珅在身陷囹圄之时的一句诗所言:“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民间有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伏诛后,家产被炒,查抄的总资产价值震惊世人,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总数可达两亿多两,相当于大清朝几年的收入。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简答:对于和珅,需要罗嗦几句。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满族,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等,满洲正红旗人,清乾隆时期的著名权臣、善经营投机,理财能手。说实话,和珅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善于揣摩和准确把握乾隆心理。办事圆滑,故深得乾隆帝的宠信。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的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后妈赶出家门。和珅喜爱学习,后来考上咸安宫(满族官办学馆),系统学习四书五经,精研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得授课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和推崇。据《郞潜纪文》记载,和珅以官学生身份充当清廷护卫校尉。因回答乾隆提问、处事圆滑、办事得体,得到乾隆赏识并越级提拔。后通过李侍尧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获得乾隆的宠信。以后,历任(跃升)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御前大臣、补镶蓝旗都统、正白旗调补都统、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领班大臣等职。乾隆还将自己的小女十公主下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为妻。因此,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皇帝的宠幸、权力的成长,他个人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利用职务和办差之便,私自经营自家的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余间,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贸易联系。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 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庙号仁宗睿皇帝。父亲爱新觉罗. 弘历,母亲魏佳氏。颙琰1795年继位,遵乾隆帝为太上皇,颙琰名为皇帝,实权仍然操纵在乾隆帝手里,嘉庆不过就是个摆设、傀儡而已。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终于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颙琰对乾隆时期的弊病:文官阿谀奉承,贪污腐化;武官无所作为,冒功邀赏;地方官吏营私舞弊、搜刮民脂民膏等现象深恶痛绝。特别是对和珅骄纵跋扈,门生故吏、党徒随员众多恨入骨髓。

小编问,嘉庆为什么要匆匆杀掉和珅,主要因为:和珅权势极大,是嘉庆执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若不打倒和珅,嘉庆就难有作为。假以时日,和珅很有可能架空嘉庆,甚至嘉庆的政权不保。因此,嘉庆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政权,就必须以快打慢,为首的就是必须打倒和珅,铲除元凶。过去四年,和珅有太上皇乾隆的保护,嘉庆皇帝对和珅无可奈何。现在乾隆西去,和珅就没有了保护伞可撑,杀和珅就相对容易一些。为实现自己的意图,也就是嘉庆和和珅对峙期间,嘉庆有意任命和珅为乾隆治丧事物总管,暂时稳住了和珅等人。嘉庆要做的就是找到借口、以待时机罢了。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弹劾,嘉庆帝终于找到借口和机会,立即下旨将和珅及其追随者户部尚书福长安革职下狱。仅仅过了十天,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列出和珅十八大罪状,令其自尽。也就是说,在乾隆帝死后的第十五天,嘉庆帝就急着赐和珅悬梁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和珅死后,嘉庆帝为绝后患,命令将和珅府邸(除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住地外)全部封存充公,和珅府邸今天尚在,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的恭王府。财务抄没,家丁充军,妇女为奴。据史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当时所聚敛的财富价值约:八亿两 至 十一亿两白银之间。和珅所拥有的黄金、白银、珠宝,加上其他古玩、珍宝,字画等,超过了清朝政府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回答至此,谢谢邀请!




乾隆爷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继位的嘉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干掉了和珅,好一个捞钱。作为乾隆时期的巨富,和珅敛财无数,最终便宜了嘉庆

作为前朝重臣,嘉庆为何没有经过任何规划,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和珅呢?按照套路来说,不应该是先谋划一下,来个捧杀的嘛!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典型的养肥了再杀猪的优秀案例吗?

1799年正月乾隆帝驾崩,此时还在过年,可谓是一片祥和安定,虽然老爷子走了,但是日子还得照常过不是么?但是仅仅过了十三天,也就是在正月初八这一天,嘉庆皇帝经过了周密的计划,下旨厉数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且非常利索的将此时已经位及人臣的和珅下了大狱,随后便是抄家查办,这一抄,可谓是抄出了惊天大新闻,可以说是比乾隆爷驾崩更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那就是和珅家中仅仅是白银,就有8亿两!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清政府两年的税收总和,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大臣而已啊,他敛财这些年,竟然能达到富可敌国的水平,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下令抄家后,有书吏将和珅府内物品清点了一遍,并且缮写了财产清单,后世以此为真实的和珅抄家清单。但是也有历史传言称,负责抄家的大臣私吞了和珅部分财产并伪造了和珅的抄家清单,以致于后世关于和珅抄家清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虽然关于抄家清单有很大的争议,但是对于其家财之大,却是毫无争议的。毕竟单单是金玉朱翠首饰,大大小小的就有二万八千余件;人参则是多达六百八十余斤;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此,“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观点就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嘉庆杀和珅的原因,是因为和珅贪污太多,而和珅也因为资产甚巨,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可是嘉庆杀和珅真的是因为和珅贪污吗?其实未必!

如果不是为了敛财,那么嘉庆是为了什么?

和珅无疑是千古巨贪,捞钱捞到手软;可是有一点却让人始终不明白,嘉庆真的是因为和珅的腐败,才选择将其打倒的吗?难道说,精明的乾隆皇帝就对此一点都没有发觉过?我相信,嘉庆急着杀掉和珅肯定还有更主要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他贪污!甚至说,嘉庆手握天下,会缺钱吗?或者说他真的就贪图和珅的万贯家财?他可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有这样一则记载,让人深思。在和珅死后,嘉庆曾经在给江西巡抚张诚基莫的奏折这样批复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实不出于万不得已。”后来,他又在广东巡抚陈大文的奏折批复道:

“天下至大,兆民至众,近年皆为和珅所蒙蔽,诸务废弛。若不速办,几不可问矣。不得已之苦衷,唯上苍之昭鉴耳。”

自此我们应当明白,和珅之所以被杀,是有另外一层意思。乾隆活着的时候,就算是和珅权倾天下,但是天下人也都唯乾隆马首是瞻,和珅只是乾隆手底下的心腹小弟,最多算个二当家。可是大当家的上路了,继承人根基不深、威信不足,权势向二当家(和珅)倾斜也是无可厚非。由此可见,嘉庆之所以杀掉和珅,不单单只是一个腐败问题,作为皇帝,最怕是自己的权威丧失。之所以让嘉庆对和珅产生忌讳并动心杀掉他的,正是那句话:“天下人只知有和珅,却不知有朕”!

正所谓权力斗争,永远都是你死我活——和珅终究还是没斗过

嘉庆登基后,乾隆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但是仍然有实权。就这样,和绅仗着乾隆的宠信依然把持朝政,所以说嘉庆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拥有统治权,却根本就没有施展的余地。之后嘉庆想要调动自己的老师朱珪进京,希望通过建立嫡系改变局面,但是计划却又被和绅察觉后破坏,无奈的嘉庆只能装孙子、也就是隐忍。后来的和绅在越发得势的情况下,飘了起来。其所作所为令百姓民不聊生,因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起义造反,与此同时,官员的贪污之风盛行也导致大清朝本就千疮百孔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两朝不倒甚至三朝不倒的官员那基本是凤毛麟角。而和绅一辈子服侍乾隆,可谓是权势滔天、位极人臣。乾隆在的时候,和绅是稳坐钓鱼台;但他也深知,一旦乾隆去世,自己没有了靠山,自然要面临多方挑战。自古以来的规律注定了和珅如果不能提前谋划,就会被清算掉。而他的对手,也就是贵为天子的嘉庆,若想真正的实现君临天下,大权独揽;和绅是必须清算的拦路石,作为利益冲突的双方,两者皆大欢喜互帮互助这种结局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然而乾隆的驾崩,就是嘉庆绝佳的机会,借口让和绅为乾隆守灵,他先是软禁了和绅,随后便观察群臣的反应,结果发现和珅的势力并没有达到尾大不掉的情况,所以他快速结合官员告发和绅谋反,十分干净利落的,就这么干掉了和绅

和珅的败亡,是肯定的;自古以来权臣把持朝纲,要么是君主暗弱、要么是主动放权。和珅就属于后者,可以说他只是乾隆座下的第一把好手,但绝非能达到颠覆老大的水平。故而嘉庆能很快的干掉和珅,我们也不必太讶异

最终,和珅面对御赐的白绫,不甘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说到底,自古权力斗争,永远都是残酷无情的,哪有什么情分可言?哪有什么退路可选?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王朝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风光无限。

然而乾隆驾崩先一脚踏上黄泉路,嘉庆就迫不及待赐死和珅,让他紧随乾隆皇帝之后上路了,这其中的原因且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和珅在乾隆王朝是有名的宠臣,他不但经商时精明强干,为官也手腕强硬,私下有人称和珅为二皇帝,当乾隆禅位嘉庆时,和珅依仗太上皇的宠爱,处处掣肘,嘉庆有如傀儡,时时陪着小心。

但处处留着心眼,欲擒故纵,在众臣面前褒扬和珅为能臣,将来自己要重用和坤,从而达到麻痹和珅,让和珅慢慢产生了错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入狱。

以二十条罪状让其伏法,从政治上来看,和珅遭嘉庆处死一是身为前朝重臣不知进退,二是为缓和官民之间的矛盾,三是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经济上来看,和珅被处死是因为他太能贪了。

一、和珅太过嚣张跋扈,乾隆在世时不把嘉庆放在眼里。

清朝历来就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

何况乾隆为了避讳康熙大帝,在位六十年便禅位给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乾隆放位不放权,四年里,和珅仗着乾隆的宠爱,从不把嘉庆放在眼里,一味地追随乾隆,派吴省兰为嘉庆帝的侍读,把嘉庆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报告乾隆,让嘉庆形同傀儡,如履薄冰。

嘉庆皇帝一即位,立马沿袭先朝传统,把时时掣肘自己的前朝重臣和珅处死,让众臣子看清形势,嘉庆是有魄力的皇上,以前不办和珅是尊听父皇诣意,现在新皇上任,朕便能连身兼数职的和珅犯了错也敢于诛杀,从而以立皇威,震慑群臣,以示警示群臣当安分守己。

二、处死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

嘉庆曾经明言和珅一层层剥削百姓,令百姓造反,杀和珅最大原因是他贻误了军国重务。

嘉庆继位第一年,(乾隆还在世)白莲教民变,清军围剿却屡战屡败,嘉庆心急如焚。后来清军千辛万苦抓住农民军首领,他的口供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嘉庆皇帝清楚的认识到,当朝和珅似的贪官污吏太多,民变才会不断发生。嘉庆皇帝杀和珅,是用他的头颅以谢天下,用以缓解日益尖锐的官民矛盾,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嘉庆亲政便迫不及待地处死和珅,让老百姓看到一派新气象,看到清廉正气的新朝廷,自然会对嘉庆刮目相看,拥戴新君,创造出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三、处死和珅是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嘉庆皇帝看到天下人只识和珅,而很少人认识皇上,和珅之势力已经遍布大清各个角落,这让嘉庆细思极恐。

当年乾隆皇帝把幼女嫁给和珅长子,本意为拉拢他,不至于谋反,然而却让和珅的权势空前绝后,和珅“权高震主”,朝野之中,尽是他培植的党羽,嘉庆基本被架空,而乾隆快九十岁的人了,难免有些糊涂,这时一切方案全出自和珅的大脑,他挟太上皇而令皇上嘉庆。

和珅的权力已盖过嘉庆,完全想控制他,让他做牵线木偶。这在嘉庆长达四年的傀儡式的皇帝生涯中已时刻感受到和珅的威胁,这让他早已喘不过气来。

嘉庆早就想清算和珅了,只是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当乾隆皇帝刚一驾崩,嘉庆便令和珅守灵,削去他军机大臣之职,趁和珅没觉察出异样,没做任何防患时迅速出手,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不费太大心力以快取胜。

和珅位及人臣,身兼数职,能力起强,权势熏天,党羽甚多,如果他有了准备,一旦铤而走险,嘉庆未必是他的对手,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消灭相国,让自己的帝位稳固。嘉庆皇帝憋屈了四年,积蓄了四年的压制,一朝亮剑,必定终结和珅的性命,以解心头之恨。

四、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皇帝面临的财政压力。

乾隆皇帝晚年穷奢极欲,多次下江南用去的是真金白银,大兴土木,大建陵寝也要大量资金……以至于国库空虚,有时靠卖官贴补亏空,嘉庆接手的是个差不多要带赤字的国库。

而和珅不但是经商高手,还是个大贪官,他的家产11.06亿两,清政府十多年的财政收入都不过于此,查抄他的家产可以让嘉庆的财政缓解压力,处死和珅给嘉庆带来的经济福利。

嘉庆早就看中和珅富得流油的家产,商铺、田产、房产比王爷们更富有,父皇乾隆时不时会赏赐和珅真金白银,珍宝字画古玩,和珅又是个经商老手,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横财,不少官员早就以他贪没弹劾过他,只是乾隆压着没办而已,嘉庆也懂得隐忍,不过早就在心里盘算着,这些财富迟早都是他大清的。

也有人说和珅是乾隆送嘉庆皇帝的最后的礼物,既在政治上为嘉庆立威,又在经济上支持儿子一把,真可谓深谋远虑!就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谁做皇上,和珅必死无疑,那他一辈子都做了乾隆皇帝的一颗棋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式人物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嘉庆   乾隆   太上皇   重臣   前朝   罪状   尚书   权势   皇上   大臣   月初   着急   官员   皇帝   权力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