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么程度?

小叔是喝药死的,他没想真喝,就是想吓唬一下他爹,没想到他爹不害怕,小叔一口闷了。

二爷爷家就一个小叔,听爸爸说二爷爷结婚晚,三十多岁才有的小叔。

正常来说家里有一个孩子,应该都宠着。但是二爷爷却不这样,也许和二爷爷性格有关系吧。

二爷爷比较抠门,也不能说是抠门,抠门应该是对外人,他连自己家人都这样。但是他对自己却很好,身为农村人,活的和城里人似的。

二爷爷家过日子,怎么过呢?就是二奶奶想去买个油盐酱醋啥的,都去村里的商店记账,如果是买别的东西,就去邻居家借钱,等够两块钱了,二爷爷在二奶奶钱,让她挨家去还钱。

二奶奶和小叔的衣服,一般都是二爷爷不穿的,改一下给二奶奶穿,二奶奶穿坏的,再改一下给小叔穿,小叔穿的烂的不能再补了,然后再给小叔改一件。

他家一般都是二爷爷穿新衣服,二奶奶和小叔也就偶尔过年的时候,能给她娘俩扯点新布做个褂子。

二爷爷在家吃饭必须要两个菜,而且中午晚上要有白酒,他的酒因为都是好点的酒,只能他自己喝,别人谁去都不会给。家里来客了,他会让二奶奶出去买便宜的酒给别人喝。

小叔渐渐长大了,在我们村在的铁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一百多,那时候已经算是高工资了。

但是他每个月工资都要上交给二爷爷,需要花钱的时候,二爷爷衡量完再决定给不给。

小叔到了说亲的年龄,他看好了邻村的一个姑娘。缠着大娘给他做媒,磨了很久,最后姑娘终于答应了。

三里外的镇上,有个电影院,那时候青年男女约会都去看电影,电影票两毛钱,两个人就是四毛钱,看电影总不能干看吧,还得买包瓜子吧?一包两毛钱,当时小叔兜里就五毛钱!他想问大爷爷再要五毛钱!

二爷爷知道后,死活就是不给,说刚认识没多久就去看电影,女方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不能乱花钱,万一成不了这个钱不都白瞎了吗。

晚上六点的电影,眼看着时间要到了,小叔急了,争吵了好久,这时大爷爷正好来家里,看到爷俩吵了起来,知道什么事情后,给了小叔叔两毛钱,这件事才算过去。

当时能姑娘约出来很不容易,毕竟都很传统,还有结婚前都没见过面的,两个都看对眼的就更不容易了。

小叔彻底喜欢上这个姑娘,两个人认识了半年左右,正好赶上我们这里的庙会。小叔约好和姑娘一起去,庙会上有马戏团,京剧团,歌舞团,还有各种好玩的。

小叔这半年总共攒了一块钱,肯定不够,他算了一下,怎么也的六块钱,想着再问二爷爷要五块。

他感觉刚和姑娘认识的时候,不给就不给吧,现在都认识半年了,都奔着结婚去了,肯定能给。

这天一家人吃完饭,爷俩都喝了点白酒,当然是各喝各的酒。小叔借着酒劲就把要钱的事说了出来。

二爷爷听说小叔要要五块钱,眼睛瞪的溜圆,问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小叔就把和姑娘一起赶庙会的想法说了出来,二爷爷一听,立马变脸了,指着小叔说,小叔是个败家子,都还没定亲呢,就开始往姑娘身上花钱,以后这姑娘肯定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主。

两个人因为五块钱又吵了起来,小叔说他不要其他的钱,他就从他每个月工资里拿五块出来就行。

二爷爷听了直接拿起了擀面杖,比划着说,如果工资不一分不少的交上来,看看能不能打断他的腿。

小叔也没办法了,看着屋檐下的农药,一把拿了过来,对着二爷爷说,这个钱你到底给不给?

二爷爷看了一眼,坐在了板凳上说,你要是有种,你就喝了,别光拿着吓唬人。

小叔看二爷爷不吃这一套,他把农药瓶子拧开了,和二爷爷说,这是我自己自己挣的钱,我找个对象为什么就不能花了?

二爷爷不为所动,瞅了他一眼说,你喝吧,你要是不喝看我能不能打死你。

小叔哭了,说了不行。然后举起农药瓶子,就往嘴里送,直接喝了,大半瓶农药,一下子喝完了。

二爷爷发话二奶奶是不敢做声的,可是看小叔真喝了,哭着夺下来,夺下来的时候,都已经是空瓶子了。

这时一家人慌里慌张找人找车送医院,那时候车少,大部分都还是马车,很多都没回来。

没办法二奶奶跑去了小叔厂子,求了老板,又求了司机,好不容易找了车,还没有到医院,人没了。

我们这里习俗,没结婚的人又不是正常死亡,是不让埋在祖坟里的,最后把小叔埋在了后山。

葬礼上二奶奶大哭着,披头散发的撕打二爷爷,她以前对二爷爷唯唯诺诺,一辈子不敢高声说话,那天疯了一样全然不顾!

二奶奶说了大家才知道,二爷爷手里有七千多块钱,那年是1985年,一个镇都没有几个万元户,二爷爷却因为五块钱,送了儿子的命。

到底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呢?




“女儿给你,房款必须全部给我看病,如果不够再出去借!”电话里,聂婧对丈夫赵伟这样说。


赵伟无奈道:“现在我都不敢出门,就怕被她找到,我都快精神失常了!”


聂婧是名大学舞蹈教师,赵伟也有稳定的工作,两人结婚17年,有一个15岁的女儿,感情一直不错。


可如今聂婧癌症复发,丈夫却消失不见!


此时的聂婧身心俱疲,这次复发情况不容乐观,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医生告知已是晚期,但聂婧没有放弃,她相信自己可以再次战胜癌症,再次翩翩起舞!

但自从复发后,丈夫赵伟就对她不管不顾,无奈她只能独自去上海治疗,但在上海治疗期间她却收到了丈夫的离婚起诉书。


这让正在治疗的聂婧备受打击,她想不通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对她。但接下来的事情让她更加无法接受。


在上海治疗的费用很高,第一阶段的治疗就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还向他人借了20多万。


为了下一阶段的治疗费用,聂婧提出卖房看病,丈夫刚开始同意,但后面却直接消失了。


于是聂婧就自己拿出家里的房产证,准备偷偷办过户手续,但却被告知证件均已失效。


此时的聂婧才发现,在2017年时丈夫就换了新证,而一直留在家里的都是失效的旧证。


这一切不得不让聂婧怀疑丈夫这是早有预谋!她觉得丈夫这是早就打算不要自己了!

聂婧说,自从病情复发,丈夫就对家里不管不顾,一直不回家,现在她也不知道丈夫在哪里,也联系不上丈夫!


那么事情真的如聂婧所说的这样吗?赵伟又在哪里呢?


调解员同聂婧一起来到了赵伟的工作单位,办公室里没有赵伟的身影。


赵伟领导说,赵伟已经请了2个月的病假,他们也不知道赵伟在哪!


聂婧完全不知情,她哭诉着自己身患重病,无钱治疗,他前前后后让娘家人,学生,朋友过来找了丈夫52次,次次不在,他希望单位交出自己的丈夫,好让丈夫卖房给她看病。


但单位领导也没办法,毕竟这是家事,他们也无权插手,只能表示尽量联系赵伟。


单位找不到人,聂婧又带着众人来到了赵伟父母家中,但却被拒之门外。


赵伟的姐姐赵可可直言他们已经受够了聂婧的无理取闹。


赵可可在窗户边气愤地说:“上次她带着九个人,到我们这里大吵大闹,说要我们交出我弟弟,我弟弟现在为了这个事情都不敢住在这里的,只能被迫住在外面。”

接着赵可可又指着聂婧说:“这个人好凶狠,她简直就是表演系的!”


听到这话,调解员想要上前了解情况,不想此事的聂婧竟一下把调解员扒拉到后面去,接着和赵可可吵了起来,似乎有什么事情不想让调解员知道!


聂婧坚持要求赵家交出自己的丈夫,和赵可可争吵的模样完全看不出是身患重病的人!


赵可可表示,聂婧的行为对他们家造成很大影响,弟弟现在不敢住在家里,家中的母亲更因为此事受了刺激卧病在床,说完赵可可关上了窗户。


聂婧表示,自己之所以找人上门,是因为自己的没了治疗费,她让赵伟卖房或者出钱给她看病,但赵伟却直接消失,电话也联系不上,她没了办法才让娘家人去上门要人的。


后面,调解员私下和赵家人多次沟通,才得知了赵伟的所在,赵伟同意和调解员沟通,但他不想见到聂婧。


调解员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出租房内,见到了赵伟,此时的赵伟的腰椎间盘突出,身体状态很不好。


见到调解员,赵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就觉得好恐怖啊,她跟我说,不管我走在哪里,她都能找到我,就算挖地三尺都能找到我,意思就是我必须听她的,不然就让我不好过!”

赵伟说,癌症改变的不是他,反而是妻子聂婧。


2013年时,聂婧刚被检查出癌症,作为丈夫的赵伟全心全意地照顾妻子,甚至因此错过了自己父亲的最后一面。但赵伟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妻子的猜忌和监视。


赵伟说:“我的车上被装了3个GPS,甚至我的电动车里面也有一个,我去药店买药,她能找到我,我没开车,她能找到我,甚至有一次我在外面坐公交车转车,她也能找到我,我就觉得好恐怖!”


患病后的聂婧害怕失去丈夫,变得控制欲极强,她想以此把丈夫牢牢地绑在身边,给她看病,给她关心照顾。


生性老实本分的赵伟不敢有所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着一切,还好,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但两人的感情却早已出现了裂痕,聂婧太过强势,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赵伟在家里毫无存在感可言。


而这次,聂婧癌症复发,聂婧更是要求丈夫签了一份协议。协议的大致内容为:


1、丈夫赵伟手机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必须第一时间接听妻子的电话,告知所在地点。


2、丈夫赵伟承担女儿的衣食住行,承担女儿的一切


3、全力支持妻子聂婧看病治疗,家里存款不够就卖车卖房,卖掉后钱全部转入妻子账户内,如果还不够就借款治疗(但丈夫享有知情权)

4、任何手术治疗或者去外地看病,丈夫必须全程陪同。


5、双方家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威胁对方人身安全,限制对方人身自由(丈夫提出来的,保护自己)


赵伟表示,对于上面这些条款,他也勉强同意,他也一直按协议要求去做,但没想到,自己最后的一个小小要求对方却做不到。


原来在5月27号,赵伟收到了聂婧舅舅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满是威胁的意思,这让一向软弱老实的赵伟愈发神经紧张。

他怕聂家真的会对自己做出这样的事,于是选择了离开,独自一人住在破旧的出租房内。


赵伟直言,现在的他不敢去上班,也不敢正常出门,


每次出门他都要戴上帽子口罩,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他害怕被妻子找到。


他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走在大马路上,赵伟会经常向后看,他怕被妻子跟踪盯梢。


赵伟说:“有时候走在街上看到高高瘦瘦的,戴着那种宽檐帽的女人,我就会吓得心里一紧!”


赵伟在外面吃不好、睡不着,精神状态很差,经医院诊断,他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赵伟直言,他和妻子在2018年就开始了分居生活,现在的他对妻子有的只是害怕、恐惧,妻子的自私更让他失望,所以他坚持离婚,更不可能把全部房款交给妻子看病。


沟通结束,调解员将结果反馈给聂婧,而聂婧面无表情,只表示赵伟是一派胡言,他要求和赵伟当面沟通。


见此情况,调解员协调双方在当地的司法所进行调解。


司法所内,聂婧痛哭流涕,哭诉不想离开孩子离开这个家,更不想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热爱的舞蹈,她想活下去!


聂婧表示她不会同意离婚,现在他们人出于婚姻存续期,她要求丈夫照顾负责女儿的一切,同时承担起自己的治疗费用,卖掉房子房款全部给她,如果不够就出去借钱继续治疗。

丈夫赵伟却坚持要离婚,他觉得妻子的行为已经让他无法正常生活,正常工作。


赵伟表示可以对女儿负责,房子也可以卖掉,但他要留40%的房款,剩下的都可以交给聂婧!


聂婧摇头拒绝,她不同意离婚,坚持要全部房款,同时要求赵伟承担他治疗的全部费用。


双方就这样僵着,都不愿意让步,随后双方不欢而散!


调解员陪同聂婧回到家中后,再次联系了赵伟,赵伟坚持要离婚,40%房款归他,但孩子他会负责,聂婧后续的治疗费用可以交由法院判决。


但聂婧还是拒绝了,接着她面无表情地对着电话那头的丈夫说:“从明天起,孩子你安排好,我不管谁带,反正你也知道我生命不长了,我的事情你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就这样吧!”

聂婧直言她不会再管孩子了,接下来她会去借钱看病,她不会放弃自己,为了自己,也为了能继续陪伴女儿成长!


后面的事情,我们无从得知,但还是希望聂婧的病情能有所好转!

所以你说:“一个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么程度?”


我觉得只有当一个人面对生死时,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有多自私!


癌症晚期的聂婧不想放弃自己,为了一丝基本不存在的希望,她可以卖房卖车,甚至让丈夫承担巨额的债务,她说爱女儿,我看她只爱自己!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但其实,赵伟已经做得够好了,他答应卖房卖车给聂婧看病,也愿意陪伴在聂婧身边,但聂婧太自私,太强势,她的要求太过分。


她要求丈夫随叫随到,又要丈夫承担女儿和她的治疗费用,为此她不惜对丈夫进行监视,甚至让自己的娘家人胁迫丈夫。


终于老实木讷的丈夫清醒了,他知道妻子只是不顾一切地想把他也拉入泥潭,但他不能,他还有父母,还有女儿,作为一个儿子,一个父亲,他有他需要承担的责任。


作为丈夫,他把60%的房款给妻子看病,他已经做得够好了!


反观聂婧,她想的只有自己,他做的一切也全都是为了自己,在她的眼里,已经没了丈夫、没了女儿。


我觉得,如果聂婧不那么自私,不那么强势,可能赵伟反而会不顾一切地给她看病治疗!


人生在世,有时候不能只顾自己,也要为他人考虑下,有时候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释然!




46岁女子想生二胎,丈夫不愿意,于是她偷偷地怀上了孕,可是丈夫却说:“别拿我当冤大头!”,之后女子的秘密彻底曝光了,而她,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名女子名叫张舒,丈夫叫杨传新,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憨厚老实,儿子活泼可爱,而她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别人眼中的羡慕对象。

可是在她儿子15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令他们一家坠入了地狱。

那是6年前,她儿子生了病,于是杨传新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下午让他在家好好休息,可是张舒却让儿子去上学,儿子不肯去,两母子发生了剧烈争吵。

后来儿子虽然表面上顺从了张舒,说是会去上学,半路上却偷偷地跑去玩了。

傍晚的时候,杨传新下班回家没看到儿子,打电话去学校问,却发现儿子根本没有去上学,得知儿子和妻子曾发生争吵之后,他心急如焚,马上到处去寻找儿子,可是一无所获,只好选择报警。

就在他赶去警察局途中,却接到了噩耗。

他的儿子发生意外,不慎从高架桥摔了下来,腰椎摔断神经损伤,造成四级伤残,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后遗症让这个少年每天都得将尿袋挂在身上,连大小便、洗澡都无法独立完成,必须有人专门照顾,还需定期去医院更换尿管,至今无法解决此问题。

张舒和杨传新的天塌了,上午还活蹦乱跳的儿子,下午却成了伤残人士,这个家庭陷入了绝望。

杨传新伤心过后,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儿子身上,而张舒却有了别的想法。

她觉得,大儿子已经废了,不但他自己没了希望,她和丈夫的未来也是没有希望的,想解决此事,只有生二胎这一条路,她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

于是,她和丈夫商量,打算再生个二胎,她觉得照顾大儿子和生二胎并不冲突,可是杨传新拒绝了她的请求。

杨传新认为,大儿子已经残疾了,正是需要家人关爱的时候,而且以后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照顾他,如果生了二胎,会分散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新生命,大儿子肯定会觉得父母嫌弃他,打算抛弃他了,他更加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他觉得,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的病既成现实,那就只能接受,他不但不能不要他,反而应该更加用心照顾他,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张舒固执地要生二胎,她觉得杨传新如果和她生二胎,她不但会有安稳的生活,孩子的成长也不用过于操心,于是她一直缠着杨传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两人各不相让,多次发生争吵。

张舒给杨传新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和我生二胎,那就离婚,我必须要再生一个孩子。

杨传新无法说服张舒,只好和她离了婚,可是张舒没有地方住,他们只好过着离婚不离家的日子。

中途两人离婚又复合,复合又离婚,反反复复,如同儿戏。

在2021年初,张舒和杨传新再次谈崩,她搬出了杨传新的房子,跑到外面租房子住。

整整一年,两人没有再联系过。

可是,年尾的时候,张舒又找到了杨传新,只见她大腹便便,即将临盆,把杨传新吓了一跳。

她口口声声说孩子是杨传新的,可是杨传新根本不信,算日子,他们根本没有过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

张舒又改口说是自己去做的试管婴儿,杨传新冷笑着说:“试管婴儿必须要有结婚证,医院不可能给你做的,你是想让我做冤大头是吧?”

张舒心里有鬼,她畏畏缩缩地说,她是找人随便签了个字,杨传新对此很无语,他明白,张舒在说谎。

张舒说:“我现在身无分文,又怀着孕,房租都交不起了,我想住回来。”

杨传新对她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你找孩子的爸爸去负责啊,找我做什么?”

张舒还是坚持是做的试管婴儿,根本找不到爸爸。

看着她可怜兮兮哭哭啼啼的样子,杨传新担心她一个大龄孕妇一个人会出什么事,他动了恻隐之心,看在两人断断续续20年的夫妻情份上,暂时收留了她。

在张舒回来期间,杨传新无数次问她孩子的身世,可是张舒总是避而不谈,只是说借点钱等孩子出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做打算,而且她还打算把孩子的户口入到杨传新的名下。

杨传新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冤枉了,不但要照顾莫名怀孕的前妻,还平白无故多出个孩子,可是他出于善心,又不能赶她走。

他苦笑着说:“难道是我做人太善良,遭报应了?”

杨传新打电话给前岳父,可是对方表示,她怎么样都和他没关系,他管不了,也不想管,说完,还屏蔽了他的电话,他无可奈何,只能一脸苦笑。

他实在想不通,前妻为何会愿意如此维护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究竟这男的魅力有多大,可以让前妻毫不为自己考虑,不顾46岁的年龄怀孕,还打算独自扛下所有。

自从张舒怀孕,大儿子的情绪一直不好,总是躲在房间不出来,避免和张舒碰面,更是没有再叫过一声“妈”,这让杨传新心里说不出的痛。

怀胎十月,张舒终于生下一个八斤多的大胖小子,她高兴得合不拢嘴,直言虽然剖腹产有点疼,可是看到孩子,一切都值了。

杨传新守在张舒身边,看着孩子,一脸的无可奈何,不知道该哭还是笑。

自从张舒住到他家,所有的费用都是他承担的,包括生产的费用和孩子的一切开支,他还无微不至地照顾张舒坐月子,用心做各种营养的食物给她吃,他只希望张舒可以早点恢复身体,然后找到孩子父亲,离开他的家。

在孩子大一点后,张舒搬了出去,杨传新给了她五千块钱生活费,张舒有些感动,她知道,前夫是个很节俭的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抽的烟都是两块钱一包的,家里还有个生病的大儿子,她突然不想再拖累他。

她想要找到小儿子的爸爸,于是求助了媒体。

她说,自从她和杨传新离婚后,她就没想过再婚,但她渴望再生一个孩子,所以她找了好几个,就想生个孩子,可是都没有特别称心如意的。

她的职业是药店营业员,离婚那段时间有个男的,叫谭吉华,是一名代驾司机,没有稳定工作,经常会跑到药店和她聊天,表示对她的好感,可是她并不喜欢他,总是若即若离。

有一天晚上,谭吉华约她出去玩,她就去了,玩回来后,他们很自然地在一起了。

第二天,张舒觉得有些后悔,因为她对谭吉华并不了解,而且谭吉华有家庭,觉得自己冲动了,于是把他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拉黑了。

可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张舒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得偿所愿了。

她马上打电话给谭吉华,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可是谭吉华不置可否,他根本不信,他和张舒只是露水情缘。

他说:“我是个买彩票从来都不会中的人,我和你就一次,这怎么可能呢。”

之后,谭吉华就拉黑了张舒。

原来,这就是张舒不肯透露孩子生父的秘密,太羞于启齿了。

张舒起初以为自己有能力抚养好二胎孩子,觉得不就是养个孩子吗?有什么大不了,怀了就生,生了就能养,船到桥头自然直,活好当下再说,所以她在没有做好人生规划,没有考虑到今后她和孩子的生存问题的情况下,自私地选择了未婚先孕。

孩子生下来后,她才发现,她根本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过了几个月,前夫给的五千块钱已经花尽,她只能又找到前夫,说三伏天太热,想住进来过渡几个月,善良的杨传新看着可怜的孩子,他无法拒绝,只好又让她住进来了。

几经周折,媒体总算帮她联系上了谭吉华,可是谭吉华正眼都没有看张舒和孩子,仿佛他面对的是陌生人一般。

他只是说:“孩子不可能是我的,她想让我当背锅侠,我和她只有一次,我之所以露面,是想把事情彻底解决,她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孩子是我的,搞得我现在妻离子散,我配合你们做亲子鉴定,我要自证清白,如果孩子是我的,我会承担责任,不是我的,以后别再找我。”

张舒言之凿凿,她有百分百把握,孩子就是谭吉华的。

谭吉华却冷笑着说:“你的名声自己不知道吗?都传遍了,这孩子是其他男人的。”

张舒不知如何做答,只是坚持孩子的父亲就是谭吉华。

他们去做了亲子鉴定,谭吉华全程没有看孩子一眼,做完后拂袖而去,张舒抱着孩子,不知所措,而杨传新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名义出现,躲在角落观察情况。

亲子鉴定结果出来的那天,谭吉华早早到了现场,他急需和张舒做个了断,他笃定,孩子肯定不是他的。

可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支持孩子和他为生物学的父子关系。

他懵了,他再次看了一眼亲子鉴定书,说了句改天他会再过来协商孩子的抚养问题,继而离开了现场。

张舒显得很开心,让人十分不解。

她笑着解释说:“我当然开心了,孩子的爸爸找到了,他必须承担孩子的抚养义务,分担我的生活费用,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她丝毫没有考虑过,她自私地偷偷怀孕生子,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孩子一出生,就要面临着奇怪的家庭关系,不但没有完整的家庭,或许连一丝父爱都不可能得到,他将在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话中长大,他的出生背景将伴随他一生,这是耻辱,而且他的母亲也并没有什么能力给他安稳的生活。

可是,张舒的想法很极端,很自私,她只想自己老了,能多一份保障,她一定要再生一个孩子,她全然没有为孩子去想一想,未来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她一有困难就会想到前夫杨传新,可是杨传新本身也是工薪族,家里还有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他本身也不是很宽裕,对张舒的帮助,纯属是顾念旧情。

他告诉张舒:“你不要把我当救命稻草,也不要把我当避风港,我帮助你只是一时,你应该去找孩子的亲生父亲。”

让张舒崩溃的是,在孩子三个半月大的时候,她带他去做儿保,却被医生告知孩子存在严重的生长发育迟缓,必须马上进行康复训练,而康复是一条遥远的路,不但要付出十分的心血,更要付出大量的金钱。

张舒心里有些后悔,因为自己当初的执念和自私,她生下了孩子,却又无力抚养,可惜,她已经骑虎难下了。

张舒只好去找谭吉华,商量孩子的抚养问题。

谭吉华认为这个孩子是他的灾难,明确表示他放弃抚养权,张舒则说,她可以要抚养权,可是她带孩子,就不可能上班,没有经济来源就抚养不了孩子,她希望谭吉华能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每个月给她抚养费。

在律师的见证下,由于谭吉华没有稳定收入,当地代驾司机的工资平均水平为每月5000元,所以就按5000元计算,抚养费一般是承担20%-30%,他表示自己还要租房子和吃饭,最多能给到每月1000元的抚养费,这是他能拿出来的最大限度了。

张舒一听,顿时怒不可揭,她痛斥谭吉华:“1000块钱连奶粉钱都不够,你这分明不让我活,我不接受。”

接着,她又说出了一句令人气愤的话:“如果这样,那这个小孩我不带,给他,我来出抚养费,实在不行我就丢福利院门口去,我养不活,没办法养,我也不管了。”

她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气愤不已,纷纷谴责她的不负责任,当初是她哭着喊着,哪怕抛家弃子也要去找人生二胎,如今生了又因为养不起,打算抛弃孩子,这种人根本不配当妈妈。

她深陷在生孩子的执念中无法自拔,殊不知,比起生孩子,如何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

她在谭吉华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套路了谭吉华,而她生孩子的初衷也不是因为爱孩子,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自私自利,她的固执造成的,她眼里只有自己,做事冲动自我,从来不考虑后果,如今,她的家散了,二胎孩子又需要康复,孩子爹又完全不接受这个孩子,甚至把他们当成累赘,她的生活毫无指望,把自己推入深渊的罪魁祸首就是她自己。

她想得很简单,想生孩子,丈夫不肯生,就离婚和别人生,如果养不起,就送去福利院,她是多么的任性,多么悲哀的想法,多么悲哀的人生。

目前,她根本无法养活孩子,前夫也不可能一直帮助他,而那承诺的1000块钱抚养费能不能拿到还是未知数,一旦她抛弃了孩子,将会触犯法律,她悔不当初,可是,这一切都无法回头了。

张舒在大儿子需要关爱的时候,为了生二胎离开了他,也离开了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前夫,可是她离婚后,并不是找人重组家庭生二胎,而是随便找人“播种”,当新生命来临,她却又没有想象中那么欣喜和期待,反而将孩子视为负担,毫无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可言,她的自私最终毁了家庭和自己的后半生。

而老来得子的谭吉华同样也不值得同情,如果他守住道德底线,不做出背叛家庭的事,又怎会妻离子散,他并不冤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结语:

“一个人可以自私到什么程度?”

自私的人眼里只有自己,他们可以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人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往往和孤独为伴,在遭遇变故时,他们又会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而不会反思自己,甚是悲哀!

其实私心谁都有,但是大部分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彼此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在对待孩子和婚姻的问题上,张舒是极度自私的,令人感觉到愤怒的同时,又为她觉得悲哀。

有一种父母,在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匆匆忙忙生下孩子,却生而不养,养而不爱,爱而不教,毫无责任感可言,最终毁了自己,也毁了孩子的一生,这种不负责任的父母,可谓自私至极,令世人所唾弃。

虽然说生孩子是自由的,但是父母若真心爱孩子,则要为其计谋深远,孩子不应该是大人激情过后的牺牲品,既然选择了生孩子,就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用心呵护他长大。

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生孩子前,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清晰的认知,保证我们有能力去陪着他成长,有精力去照顾他,抚养他,这才是对家庭、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只有丈夫爱妻子,妻子爱孩子,以爱为名生下的孩子,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付出所有的爱,这样的婚姻才有质量可言,这样的家庭才能获得满满的幸福!




60岁的王成根,被82岁的父亲三次告上法庭,索要赡养费。王成根不服:“我3岁时就被你遗弃,现在想让我养你,那你把老宅给我。“不料父亲却说:“没你的份,房子早就过户给继子了。”


如果不是十年前突然被父亲告上法庭,王成根还以为,自己一生都不会再和父亲有任何交集。哪怕父亲就住在离他家几百米远的地方,但他们就像两个全然陌生的人一样,从没想过要联系彼此。


和父亲王金道的恩怨,还得从王成根3岁那年说起。那一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也对他弃之不顾,王金道对外说是出去打工,紧接着却几十年不见踪影。



年幼的王成根,此后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在他十几岁那年,奶奶也去世,无依无靠的他,为了养活自己,早早便跟着村里人一起外出打工。


即便没有父母的帮衬,王成根靠着自己多年打工赚来的钱,也终究是回到村里盖起了楼房,并娶妻生子,过上了还算平静、安稳的生活。


没过几年,王成根就听到村里人说,他的父亲王金道也回到了老家,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回的,是带着新娶的老婆孩子一起回的。


那时的王成根,已有二十多年没见过父亲,记忆里父亲的样子早已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即便听到他的近况,他的内心也没什么波澜,更没有想去和他相见的意思。


而王金道好像也和儿子怀揣着同样的心思,重返老家后,他的生活全部围绕着二婚妻子叶美兰和她的3个子女展开,仿佛早已忘记自己还有一个亲生儿子。


就这样,这对形同陌路的父子,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愣是一面都没见过。


直到王成根50岁时,父亲王金道也老了,他好像才突然想起自己还有这么个儿子,可以索要赡养费,于是招呼也不打一声,就直接通过法院向王成根发去传票。



王成根接到法院传票时,先是一头雾水,等看清缘由后,他不禁对这个亲生父亲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从未抚养过自己、给过自己任何关爱的父亲,是怎么好意思向自己提出赡养义务的?


所以,王成根在第一时间拒绝了支付这笔费用。但随后,经过法院判决,王成根知道自己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他无可逃避,只好每年向父亲王金道支付1500元的赡养费。



本就拮据的王成根,为了支付这笔费用,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生活,并暗自琢磨着怎样多赚点钱。为此,王成根学会了炸爆米花,每天推着小车在县城的街头来回叫卖,生活也总算勉强过得去。


随后的十年间,王成根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他和妻子离了婚,一个人在外租房过日子。但就算过得再苦再难,也总会按时将赡养费打到父亲账上,不为别的,他只是不想再和父亲产生任何纠葛。


只是没想到,十年后,82岁的父亲王金道依然不肯放过他,竟然再次将他告上法庭。这一次,王金道的理由是,因为近年来物价飞涨,每年1500元压根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因此他要求,王成根将每年1500元的赡养费提升至每年12000元。



父亲的狮子大开口,让王成根怒不可遏。第一次被告时,他本着息事宁人的想法,以及为人子女的一颗心,想着终究是生养一场,给了钱也算是对这段关系有个交代,也好省去和父亲之间的纠缠。


却不料,自己干脆的态度,好像给了父亲一种他很好拿捏、很好说话的错觉,这次竟然一开就,就把赡养费翻了近十倍,简直是欺人太甚!


王成根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表示,这笔钱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如果父亲坚持要闹,那他每年的1500元也不会继续支付了。



这时王成根已经年满60岁,离异独身的他,甚至都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每年还要省吃俭用给父亲1500元,现在父亲又想要每年12000元,他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这简直是把他往死里逼。


就算是法院派人前来调解,王成根也是这个说法,他没能力拿出这么多钱。并且,王成根还愤愤道:王金道早就再婚,继母总共带过来3个子女,为什么不让他们赡养呢?


而法官却在随后的调查中了解到,王成根的父亲王金道和继母叶美兰结婚时,叶美兰的3个子女都已经成年了,而根据法律规定:继子女只有在受继父抚养和教育的情况下才相对应有赡养义务,所以叶美兰的3个子女都没有赡养王金道的义务。



尽管王成根再三想要理论,却逃不过铁一般的法律事实。但同时,王成根承担不起父亲提出的高额赡养费,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法院综合考虑了父子双方的经济能力,最终判决,王成根在此前每年支付1500元赡养费的基础上,每月再增加300元,即每年共支付王金道5100元的赡养费。


但即便是每年5100元,王成根也拿不出来,于是他只能找到自己的儿子,让他帮助自己,支付判决里新加的那笔费用。


王成根的儿子,本就有赡养父亲的义务,对于父亲的这个要求,他自然没有异议,但王成根却对儿子充满了愧疚。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真的不想把儿子牵扯进这桩麻烦事里来。



好在,数额也不是特别大,三方协商好了之后,王成根的生活再次恢复到之前的平静。


不料,这次的平静还没维持到几个月,父亲王金道又第三次把他告上法庭!他的诉求是,让王成根支付自己生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


而这一次,王金道索要的费用高达9000多元。这里面,有5000多元是他住院治疗的费用,而剩下的4000多元,则是继母叶美兰索要的护理费。


可能是上一次法院的调查和判决,给了叶美兰启发,她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几个子女一样,都不必承担赡养王金道的义务,因此,她也和王金道一起,找到这个“冤大头”儿子,索要相关费用。


这一次,王成根也终于看明白了,原来父亲王金道对自己的一次次发难,竟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主意,背后还有继母叶美兰在推波助澜。



王成根不禁回想起自己和叶美兰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叶美兰从没给过他好脸色,看他就跟看仇人一般。


王成根再也坐不住了,本来不争不抢的他,对父亲王金道没有任何期待和要求,但这次,他表示:你想让我养你,让我出医疗费都可以,但你要把家里的老宅给我。


却不料,父亲王金道波澜不惊地说道:那可没你的份,房子早就过户给继子了。


面对父亲淡漠的态度,王成根简直难以置信,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呢?把所有好处、偏爱都给到继子,把责任、义务全部推给亲生儿子,这是什么道理?


失望透顶的王成根告诉父亲:既然你都把房子过户给继子了,那你就去找他要钱吧。说完起身就走。


一旁的叶美兰却适时拉住了他,说那个老宅不是赠送给她儿子的,而是卖给她儿子抵债的。


叶美兰说,早年间王金道生病住院,继子叶祖荣共拿出86000元为他垫付医疗费,王金道没钱还债,才把房子抵给他的。



但是这番说法,也不过是王金道和叶美兰的一面之词,真实内情如何,王成根也不得而知。在他看来,房子的事情可以另说,但王金道的钱全部花在叶美兰母子身上,却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叶美兰也不服气了,她说,王金道能有几个钱,这些年我儿子给我的钱,都贴到了他身上还差不多。


就这样,三方各执一词,案件因此陷入僵局。法官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再次去到王成根生活的村子,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


没想到,王成根的事情,早在村里传开了,村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都很一致:王金道在王成根3岁时,就对他抛弃不管,没有尽到过抚养儿子的责任,那么王成根也同样没有赡养父亲的义务。王金道如果想要找人赡养自己,就应该找哪个继承了自己房子的继子才对。



然而,村民的看法,也只能作为法院综合考量的一部分,最终判决,还是要按照法律条例来执行。


因而,法官做出如下判决:因叶美兰与王金道互为夫妻,有互相照顾的义务,所以不存在护理费一说,王成根也不必支付叶美兰索要的4000余元护理费;而王金道住院时所产生的5000余元费用,考虑到王金道每月享有农村补助500余元,以及王成根的经济承受能力,王成根只需支持1500元。


至此,王成根和父亲王金道之间的纠葛,再次落下帷幕。但谁也不知道,这次的平静,又能维持多长时间。


三次被告的经历,让王成根深感疲惫,他心中压下的无数委屈,根本无从释放。每每谈到这些,60岁的王成根都会忍不住流下热泪,他想不明白,世界上怎么会有像自己父亲这样自私透顶的人。



但伤心之外,他也别无选择,只能收拾好心情,继续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


一个人,会摊上什么样的父母,往往都是没有选择的。假如我们就是摊上了这种自私的父母,又不得不承担起赡养义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接受既定事实,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同时也不要过多纠结于值不值得。


不要纠结于他们爱不爱自己,自己又凭什么要付出,那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情绪黑洞,无止尽地钻牛角尖,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




2008年,曾任大学教授的郑锦阳为了谋杀妻子杨思涵,特意雇了一个特级厨师及两个保姆,将杨思涵养成一个大胖子,并且偷偷换掉杨思涵的降压药,最后看着杨思涵痛苦的死去!殊不知,郑锦阳能从一个穷小子变身为大学教授,实现阶层跃迁,全靠杨思涵及其父母的支持。

但飞黄腾达后的郑锦阳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私欲,竟然想到要“甜蜜的杀妻”……

一个人究竟可以自私到什么程度?

莫过于农村出生的穷小子郑锦阳,他靠着杨思涵及其父母的资源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后,却忘恩负义,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夫妻感情及恩情,实施甜蜜且狠毒的杀妻计划。

这一切的悲剧,都要从郑锦阳和杨思涵的大学时期说起。

一、凤凰男遇上富家女,猛烈的追求下,藏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中国婚姻历来讲究门当户对,两个家境相仿的男女在一起生活,没有阶层的隔阂,生活起来也会更加幸福。

然而,从小家境贫寒的郑锦阳却不这么想。他明白读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同时也觉得读书好并不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一定要想办法弯道超车,才能实现阶层的跃迁。

从小品学兼优的郑锦阳一路读到了大学。大学时,由于他长相清秀,品学兼优,因此受到很多女生的喜欢。

虽然期待爱情,但郑锦阳却不轻易谈恋爱,他要物色一个合适的对象。

最后郑锦阳选来选去,选上了杨思涵。杨思涵从小生在城里,家境富裕,且杨思涵的父母经商多年,有一定的背景、人脉和资源,这对郑锦阳帮助会非常大。

郑锦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对当时傻白甜的杨思涵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当时,也有很多男孩追求杨思涵,但是郑锦阳外表清秀,还如此优秀,在郑锦阳的猛烈攻势下,杨思涵很快就投入了郑锦阳的怀抱。

杨思涵的父母听说后,起初不太同意,觉得郑锦阳出身贫寒,两家门不当户不对,劝杨思涵再找一个。

但当时杨思涵死心塌地的爱着郑锦阳,觉得郑锦阳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勤学上进且对自己非常呵护,于是铁了心要嫁给郑锦阳。

杨思涵父母看女儿如此深爱郑锦阳,于是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当时,单纯的杨思涵及其父母,没有想到郑锦阳很多的表现都是装出来的,他并非真的爱杨思涵,他更爱的也许只是杨思涵的家境及其父母的资源。

二、当上大学教授后,夫妻二人的关系渐行渐远。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才最长久?莫过于夫妻二人齐头并进,有共同的思想,和差不多的社会地位。

可杨思涵显然并不清楚这一点。

结婚后,郑锦阳在岳父的打点下,进了一所当地的大学当老师。

郑锦阳硕士毕业,人从小就聪明勤奋,因此在大学里很快闯出了一片天地。

没过几年,郑锦阳就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提拔为副教授。职位不一样了,人的心态就发生变化,郑锦阳如今名利双收,他忽然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时间久了,郑锦阳慢慢忘记了,他之所以能实现阶层的跃迁,全是靠杨思涵及其父母的打点与支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郑锦阳不但不感恩杨思涵及其父母,反而越来越看不上杨思涵。

也难怪,杨思涵结婚生完孩子后,开始发胖,加之以照顾孩子为理由,杨思涵干脆不上班了,闲赋在家。

一个没有工作的女人整天围着老公转、孩子转,和在大学里当教授的郑锦阳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两人怎会有共同语言?

当然,这都不是郑锦阳对杨思涵不好的理由。

其实结婚这几年,夫妻俩人的感情还算可以,郑锦阳在大学当教授,杨思涵在家照看孩子,小日子过得也算幸福。

但郑锦阳对杨思涵的好,早已不如从前了。

三、岳母无意继承一笔遗产,开了公司,郑锦阳从大学辞职接管公司,身份再跃迁。

这一年,杨思涵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杨思涵的外公在台湾不幸离世了。老人离世后,杨思涵的母亲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几百万遗产。

杨思涵家尽富裕本不缺钱,但400万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经商有道的杨母,拿着继承的400万和杨父一合计,开了一家公司。

二老虽然经商多年,但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他们看到女婿聪明能干,于是便让女婿着手一些事情,帮着管理公司。

郑锦阳还是有一些才能的,他的表现没让岳父母失望。在郑锦阳的管理下,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仅仅一年就为岳父母赚了很多钱。

看女婿这么能干,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于是,杨思涵父母大手一挥,决定让郑锦阳来接管这家公司。

毕竟,二老就这一个宝贝女儿,自己的资产都是要留给女儿和女婿的,现在放手也许是最合适的时机。

听到这个消息,郑锦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拍了拍大腿,才猛然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于是,郑锦阳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正式接管公司。

坐在公司诺大的办公室里,郑锦阳看着办公厅里熙熙攘攘的人员,想到他们都是为自己打工,不禁心生感叹!

他从一个家境贫困的农村娃,一步步当上了大学教授,现如今又掌管着一家近千人的公司,郑锦阳的人生就像是搭上了火箭,一路高飞。

然而,正应了那句话,男人有钱就变坏,郑锦阳正是如此。

人到中年、意气风发的郑锦阳,现在已经是妥妥的成功人士了,他住豪宅开豪车,走到哪都被叫郑总,内心的虚荣心再一次爆棚。

最关键的是,他早已看不上家中的糟糠之妻了。

郑锦阳公司有一个美女秘书刘春雪,长得人面桃花,用现在的流行话说,那是肤白貌美大长腿,深得郑锦阳喜欢。

看到郑总对自己有意,这位刘美女自然对郑总有意无意显示出多情的一面。

郑锦阳名利、地位什么都有了,现在就缺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俩人郎有情,妾有意,很快私混在了一起。

虽然郑锦阳将这段不堪入目的感情隐藏的很好,但是纸包不住火,有一天还是被杨思涵发现了。

四、龌龊恋情被妻子发现后,郑锦阳竟心生歹意

老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郑锦阳和秘书刘春雪的恋情还是被杨思涵发现了。

一日,杨思涵给郑锦阳洗衣服,敏感的她发现了郑锦阳衣服上的香水味。随即,杨思涵质问郑锦阳,这香水味儿是哪里来的?

郑锦阳不愧是情感老手,他不慌不忙的说道,为了感谢老婆对家庭的付出,特意到香水店给老婆挑了一支香水。

试味道的时候,衣服上当然会沾到香水味儿啊。

随即,郑锦阳从背后拿出了一瓶香水,递给杨思涵。

杨思涵看到后,大为感动,之前对郑锦阳的担忧早已不见了踪影。

看到杨思涵对自己没有丝毫的疑心,郑锦阳的胆子更大了,他公然的和刘春雪私混在一起,公司出现了很多小道消息。

杨思涵也听到了一些,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杨思涵敲打着郑锦阳:

你别忘了现在拥用的一切都是谁给你的?没有我及我父母对你的帮助,你什么都没有。如果你背着我在外面找情人,你的下场会很惨,你最好好自为之。

听到杨思涵这样说,郑锦阳内心猛地一惊,随即痛哭流涕的请求杨思涵原谅自己,并保证以后不再和刘春雪来往。

然而,在郑锦阳的内心里,他早已恨透了眼前的这个妻子,觉得杨思涵才是自己和刘春雪在一起的最大阻碍。

如果杨思涵消失了,那该有多好?!

随即,一个可怕而恶毒的念头在郑锦阳的脑海中盘旋……

五、从此化身宠妻狂魔,聘请特级厨师及两个保姆对杨思涵贴身照顾,然而宠妻的背后却是恶毒的杀妻计划。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其实有些男人的心思比女人还缜密。

从那次暴露事件开始,郑锦阳就上演着甜蜜的杀妻计划。

表面来看,他当着好老公,貌似更加体谅杨思涵,为了让杨思涵生活的更好,他请了一个特级厨师和两个保姆,每天为杨思涵做顶级大餐,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让杨思涵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殊不知,这只是郑锦阳甜蜜杀妻计划的开始。

然而,被蒙在鼓里的杨思涵,却被郑锦阳的行为感动的一塌糊涂。于是,杨思涵心安理得的接受郑锦阳的安排,每天在家里大快朵颐。

面对顶级美食诱惑,本身就爱吃的杨思涵根本抵抗不了,她每天大口大口的吃着美食,饭量也大为增加,没几个月,体重就从之前的110斤长到了150斤。

看到杨思涵在几个月内体重迅速增长,郑锦阳内心窃喜。他表面上还关心杨思涵,让她要多加运动,注意身体,不敢太胖。背地里却做着背道而驰的事。

郑锦阳和杨思涵之前检查过一次身体,医生告诉他们,杨思涵有轻微的高血压,平时要注重饮食,吃清淡少油腻的食物。

然而,郑锦阳却叮嘱厨师将炒菜的植物油换成了鱼油和猪油,说是要给妻子补充营养,其实是为了让杨思涵吃的更胖,加重身体负担。

同时,郑锦阳还将杨思涵平时吃的降压药掉了包,只是杨思涵特别信任郑锦阳,从来没有半点疑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结婚纪念日,往年,郑锦阳都会给杨思涵准备礼物,但今年的礼物有些特别。

郑锦阳特地请了一天假,在家亲自上手给杨思涵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假装含情脉脉的对杨思涵说,妻子辛苦了,要多吃点,补充营养。

杨思涵感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随即吃了好几大碗饭。由于吃的太饱,杨思涵准备从餐桌上移开,到床上休息一会儿。

谁知,郑锦阳早有准备,他趁杨思涵不注意时,往餐桌的地上洒了一些水,等杨思涵起身准备到床上时,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带身子猛的摔倒在地,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因为杨思涵体重过大,这次摔跤让杨思涵摔成了半身不遂,只能终日躺在床上。

郑锦阳表面难受,实则内心窃喜,他觉得离自己的计划更近了一步。

这之后,郑锦阳表面关心杨思涵,背地里则做更油腻的食物给杨思涵吃,杨思涵有高血压,天天吃大鱼大肉,降压药也被郑锦阳换掉了,她的健康岌岌可危。

某天下午,在床上休息的杨思涵突然头痛欲裂,浑身难受,在床上翻滚了起来。

突然,杨思涵从床上摔到了地上。在旁边的郑锦阳这回没有帮助妻子杨思涵,而是坐在一边冷冷的看着发生的一切。

很快,杨思涵就因为各种并发症挣扎了一会儿,在床边咽了气。

看到杨思涵真的死了,郑锦阳露出了恶毒的笑容。

六、杨父报警,完美计划败露,郑锦阳难逃法律制裁。

郑锦阳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杨思涵的死很难和自己扯上关系,毕竟杨思涵是因为肥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而自己死亡的。

但杨思涵的父亲觉得女儿只是高血压,这种病不会突然死亡,并且杨父之前也听到过郑锦阳出轨的消息,他觉得女儿的死很蹊跷,随即报了案,请求警方彻查此案。

法医经过鉴定,杨思涵确实死于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但同时惊讶的发现,杨思涵体内的残留物大部分是高血压患者禁用的,且降压药物成分很少,这就很让人奇怪。

同时,警方调查发现,杨思涵降压药瓶中的药并非降压药,另外还在杨思涵家的冰箱里发现了狗肉、乌鸡等大量补品……

在大量的事实证据下,郑锦阳的心理防线崩溃了,老实交代了自己杀妻的全过程……

一个人可以自私到什么程度?非郑锦阳莫属。

郑锦阳后来的功成名就,这一切都是杨思涵及其父母给予的。但郑锦阳不但不懂感恩,反而恩将仇报,为了一己私欲,竟然实施恶毒的杀妻计划,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此案例,也给人以警示:

1.找对象一定要深入了解对方的人品,切不可被对方的外表和一时的表现所蒙蔽。

2.婚姻还是要门当户对,这点很重要。

3.女性婚后,也一定不要丧失独立的人格,一定要工作,要有终身成长的观念,和老公的思想始终在一个高度。

4.婚姻不是保险箱,婚后切不可放飞自我,完全将主动权交给男人。太信任一个人,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大家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自私   小叔   赡养费   块钱   爷爷   奶奶   妻子   家里   丈夫   程度   父亲   儿子   费用   父母   女儿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