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如来的大弟子是谁?

上文书说到,唐僧的前身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那么如来的大徒弟到底是谁,翻遍整部《西游记》未见交代。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书中的蛛丝马迹推断出这个大徒弟是谁。在下不卖关子,这个大徒弟就是浮屠山的乌巢禅师。

《西游记》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乌巢禅师是不是佛教中人,但是,首先从他的名字的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禅师。既然是禅师,那么出处肯定是佛教。而且他所传授的《多心经》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句很明显的佛教辩证理论句。此其一也。


其二。《西游记》第十九回,唐僧师徒路过浮屠山,乌巢禅师亲自迎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这说明,乌巢禅师是认识唐僧的,而且知道唐僧是有潜力的,也知道唐僧所担负的重任,所以对唐僧相当的客气。唐僧从东土而来,乌巢禅师当然不是认识唐僧的凡体,而是认识唐僧的真身金蝉子。

第三,乌巢禅师法力高强,理论修养也相当了得。在这回的结尾,孙悟空用金箍棒捣他的乌巢,没占到便宜。说明孙悟空的能耐与乌巢禅师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乌巢禅师法力远在孙悟空之上。

第四,乌巢禅师理论修行非常了得,精通佛教经典。在这一回里,禅师传授唐僧《摩诃般若波罗多心经》,这个《多心经》支撑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一路走向雷音寺。且看第八十五回原文:“行者笑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密多心经》,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记得。’行者道:‘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说了。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存一片志诚,雷音只在脚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慌,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切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像这样很短的一段对话,在《西游记》里比比皆是。这说明《多心经》对唐僧师徒的影响甚大,如果路途遥远是修行的话,那么对《多心经》的理解就是修心。而唐僧师徒成功的关键亦在此。


第五,乌巢禅师在佛教界受到冷遇,并不走红。话说禅师扶起唐僧后,看到八戒,禅师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从这段话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禅师与八戒熟识,从前后文我们还知道,禅师曾经想纳八戒为徒弟,和他一起修行,但是八戒没有去。这说明八戒并不看好乌巢禅师,跟着禅师混还不如历尽艰苦跟随唐僧取经有前途。为什么乌巢禅师受到冷遇,后文再叙。

第六,乌巢禅师知道佛教顶层很多核心机密。先看上文中乌巢禅师看到八戒后的那段话中我们得出的第二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再次证明禅师非常看好唐僧,禅师认为八戒跟着他是大缘分,有前途。以乌巢禅师的法力和修行,如此看好唐僧这么一个凡人,说明禅师一定知道凡人表象后面的很多东西。

还有,“(乌巢禅师)又指定行者问道:‘此为是谁?’行者笑道‘这老禅师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这说明,乌巢禅师没有见过孙悟空。后文,唐僧问乌巢禅师西天路怎么走,乌巢禅师却说:“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这说明,乌巢禅师虽没见过孙悟空,但是却非常了解孙悟空,不仅知道他出身石猴,甚至知道他和如来之间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知西去路”。如果不是如来身边地位很高的人,是不可能知道如来和孙悟空之间的这个秘密的。


我们从以上六点分析可以看出,禅师知道唐僧的潜力,也是认识唐僧的前世——金蝉子的,而且他有着远远超出孙悟空的法力,却对凡人唐僧很客气。也就是说,他的实力和观音对等,地位和金蝉子对等。地位高,与如来非常亲近,法力高强,理论修为了得,这些集成在一个人身上,他很可能就是整部《西游记》中一个从未出现但却常被暗示的人,即如来的大徒弟。

我们都知道唐僧前世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但是整部《西游记》都未曾提及过一个人,那就是如来的大徒弟,金蝉子的大师兄。当然,真正历史上的释迦摩尼大徒弟是迦叶,但是按照历史二徒弟应该是目连,根本就不是什么金蝉子。所以《西游记》只是小说而已,不是历史,我只是就小说论小说,也就是解读吴承恩老先生想表达的,和宗教一毛关系都没有。

也许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是三徒弟,四徒弟?那么我反问,为什么金蝉子是二徒弟?为什么吴承恩老先生要将唐僧摆在这样位置上?而前面所空出来的位子又将留给谁?

当《西游记》里反反复复一直在说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那么就没有人想过如来的大徒弟到底在哪呢?他为何迟迟不肯出现呢?如果说,西天取经是如来的伟大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为什么不是大徒弟来做,而是选择了二徒弟金蝉子呢?


最大的可能是,这位如来的大徒弟,早在唐僧西天取经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佛教领地,独自去修行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是多少和佛教的假仁假义有关。也许是看到金蝉子因为只是听经时打了个盹就遭到一世又一世的惩罚受不了,在这当中离开了。所以,他知道如来训练孙悟空,也知道如来安排唐僧师徒取经,但是对后面发生的事并不了解。

乌巢禅师法力惊人,可他却只有一个乌巢可供栖身,相比观音前门有龙女善财,后山有守山大神实在是太寒酸了。这样一位有实力的人却是清心寡欲,一心修行,不搀和佛道的斗争,也不追求什么美好生活。

每当我看到乌巢禅师这一段,回想今世:理论美好的东西,现实往往很残酷。所以,我很佩服吴承恩老先生的思维以及先见之明。可是乌巢禅师还是对唐僧说:“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


乌巢禅师是知道佛教的嘴脸,在他看来,最大的恶莫过于青狮白象大鹏了,“精灵满国城,狮象尽称王”,而青狮白象大鹏就是佛教中人。他对唐僧并没有讨论所谓的世道,而是在传授处世的方法。因为这个世道,无论古今都是说不清楚的,正义也好,邪恶也罢,各自都有各自存在的道理,与其纠结对对错错,倒不如想想怎样面对。而这样的面对在乌巢禅师,甚至在吴承恩看来,只有一样,那就是——坚持。而这也是《西游记》原本想要告诉我们的真正东西。

有人认为,乌巢禅师是燃灯古佛。因为燃灯古佛是佛教中人,知道唐僧的前世今生,并且没见过孙悟空(孙悟空偷吃金丹的时候,他和太上老君在讲经)。而燃灯古佛化为乌巢禅师的目的就是为了点化唐僧师徒,鼓励他们继续西行取经。可是如果乌巢禅师是燃灯古佛的话,那么有两点就说不过去:一、燃灯古佛居住在西天大雷音寺里,我们通过八戒可以知道,这个乌巢禅师却是一直在浮屠山修行的,而且他曾劝八戒和他一起修行,如果他是燃灯古佛的话,那么他的作用不过是为了鼓励一下唐僧师徒,没必要再去收其他的弟子。可以肯定,乌巢禅师是彻头彻尾在此专心修行的,他和唐僧的相遇也绝对是偶遇,不存在事先预备好;二、他对唐僧相当的客气。我们知道燃灯古佛在佛教中的地位,这样一个人,怎能亲自用手去搀扶唐僧,还连声说:“失迎!失迎!”呢?别说是燃灯古佛了,就连观音菩萨每次出场都是摆足了架子,燃灯古佛又怎么会那么亲和(神龙见首不见尾嘛!)。所以,乌巢禅师不太可能是燃灯古佛。





其实如来的大弟子在西游记中也有出现。说来可能有点讽刺,因为在小说中他跟唐僧关系可不怎么样。就是以上二位之一(恕我有点分不清谁是谁)。就是西游记最后为难唐僧传假经书后来又索要紫金钵盂的那两位之一。这两人就是摩诃迦叶与阿难陀,也可以叫迦叶、阿难。摩诃迦叶就是如来佛祖的大弟子,阿难陀为第七弟子。

如来佛祖的大弟子就是这位了,摩诃迦叶。上图为上海博物馆藏摩诃迦叶头像。佛教造像中,常把摩诃迦叶塑造成长者形象。摩诃迦叶是清净寡欲的代表,被称为苦修第一,意志坚定。中国禅宗将摩诃迦叶称为西天第一代祖师。这里有个典故,就是拈花微笑。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

释迦牟尼

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

面面相觑

,唯有摩诃迦叶

破颜

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

教外别传

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

拈花一笑

”和“衣钵真传”的典故。

后来,摩诃迦叶传打印于阿难陀,是为西天第二祖,后来一直传到第二十七祖,即为达摩尊者,前往东土传道,成为东土禅宗初祖。

再说一下阿难陀吧:与摩诃迦叶不同,阿难陀的形象多为年轻僧侣。被称为多闻第一,博闻强记,颇具智慧。他是佛陀的堂弟,随侍佛陀二十余年,佛陀圆寂时悲恸痛哭,得摩诃迦叶开示而悟道,后得摩诃迦叶传道称为西天第二祖。在禅宗寺庙中,迦叶、阿难的塑像总是侍奉佛祖左右。


最后再说一下金蝉子。上图这位是不是一看就是唐僧?其实不是,这位叫目犍连,也叫目连。上图是戏曲《目连救母》的剧照。目连才是佛祖的第二弟子,金蝉子之名只是西游记小说中的而已。目连在佛祖众弟子中神通第一,神通广大,除魔卫道,不受女色诱惑。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西游记才将他描绘成转世后一路带领弟子降妖伏魔而不受女色诱惑的唐僧。目连还曾接受众鬼问业报因缘,是不是跟西游记中通天河老龟问寿数的故事很像?而目连实际上是佛教第一个殉教者,被外道人用乱石砸死,因此西游记说金蝉子十世轮回,可能也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目连救母的故事,说的是目连的母亲生前造业,死后堕入饿鬼道,在地狱受苦,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将斋果放入盆中供养众僧,借十方僧众之力超度,使母亲脱离饿鬼道之苦。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那么大弟子是谁呢?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即便翻烂了《西游记》,这大弟子也难觅踪迹,但结合佛经中的如来的十大亲传弟子的特性,我们还真能把这个大弟子揪出来。

既然这个大弟子隐藏得很深,所以就从《西游记》中的神秘人物去找。

大弟子:阿傩?迦叶?

大家还记得如来身边有两个“死要钱”的弟子吧?阿傩与迦叶!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阿傩、迦叶便是佛经中如来的十大亲传弟子中的“苦行第一”的摩诃迦叶,“多闻第一”的阿难陀,不过呢,吴承恩是借其名,随心所欲勾画了两个爱财的和尚。

摩诃迦叶其实很不一般,乃是禅宗的初祖,也是汉传佛教的开山鼻祖。

一日,佛祖释迦牟尼现身灵山,大梵天王送上一朵金婆罗花,佛主拈花微笑不语,让准备聆听的众佛一片诧异,不禁面面相觑。

迦叶尊者渐有所悟,于是双手合十,嘴角也绽开了微笑,沉沁在一片祥和之中。

释法乃是他法,唯有自悟,才是正法,这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

释迦牟尼由此传下了新宗——禅宗,迦叶也就成为了禅宗的初祖,二祖便是阿难陀,直到第二十八祖达摩东渡,将禅宗带到了东土,便形成了汉传佛教。

在《西游记》中,阿难陀与迦叶奉如来之命一起去为唐僧师徒取适合大唐的经书,很符合两人学术的身份,但两人还有一层身份,那就是如来的亲随。

捉大鹏之时,“阿傩、迦叶引文殊、普贤来见”,“迦叶阿傩随左右”,这都符合如来亲传弟子的特征,但两人呢,不可能是如来的大弟子。

沿途妖怪听闻唐僧是如来的二弟子转世身,都在打他的主意。

想吃肉的很多,比如白骨精、大鹏、蜘蛛精等等,想当老婆的也不少,比如杏精、月兔、琵琶精等等,比较特殊的是女儿国国王,那是真想为唐僧生儿女的人间女子,从而改变女儿国只能靠子母河延续生命的悲惨方式。

作为如来的亲随,阿傩、迦叶自然也知道唐僧的这层身份,“经不能空取”,但涉及到师兄弟的情分,自然不会装作不识,给钱才有经。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性。

阿傩、迦叶比唐僧的前身金蝉子入门晚,因此不认识金蝉子。

阿傩、迦叶不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所以丝毫不留情面,但西牛贺州的妖怪们都知道唐僧的来历,作为如来的亲随,金蝉子的师兄弟,完全不知道就有点过分了。

这只能说明阿傩、迦叶入门之时金蝉子早已转世,自然两人自然不可能是大师兄。

那么大师兄是谁呢?有人说是菩提祖师,我不信。

大弟子:菩提祖师?

孙悟空为求长生不老飘洋过海到了西牛贺州,遇到了一个神秘的樵夫。

穿的是高僧苦修之物,“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自称“母亲居孀',“早晚侍奉”,因“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这位樵夫有位母亲,他是谁呢?

在捉大鹏时,如来曾说出了大鹏的来历,他乃是孔雀的弟弟,辈分说起来还挂了个娘舅的身份。

如来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却被出来觅食的孔雀一口吞了,如来大怒,破开孔雀的脊背跨上了灵山。孔雀吃了这个闷亏,那肯干休,直接追上灵山与群佛大战,最终不敌被拿下。如来本打算灭掉孔雀,群佛劝阻了,认为这场入肚出腹的缘分如同生灵分娩,伤孔雀如伤母亲,与佛法有悖,反倒失了慈悲之心。如来便将孔雀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留在了灵山会上。

佛母,不就是樵夫口中的居孀老母吗?

如来乃是佛祖,只有别人听他说法修行,哪有他去听别人释法的?

作为孙悟空入佛门的引路人,图谋的是打开500年后的取经路,而孙悟空就是如来选择的护经人。

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500年后救孙悟空出五行山的是谁呢?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

菩提祖师修为显然低于如来,因此如来才修无所修。

实际上,菩提祖师的身份本就是如来的亲传弟子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所以才会将从花果山来西牛贺洲学艺的天生灵猴取名“悟空”,并教下了“无中生有”的七十二变。

为了磨练孙悟空,打造成为合格的护经人,菩提祖师将其赶下山时严禁提及师门,“严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小鸟在老鹰的爪子下才能学会敏捷,小鱼在巨鲨的猎食下才会保持警惕,小鹿在狮子的追逐下才能学会生存,孙悟空不负所望,在对抗天庭的战斗中,点燃了激荡的热血,进入无休止的战斗,终于成长为一名无畏的斗士。

石头要磨去锋锐,才不伤人,所以如来将其镇压在五行山下500年。

菩提祖师消失了,樵夫也消失了,取经路摇曳在风雨中。

菩提祖师如果是大师兄,那么他更应该去守护转世的师弟金蝉子,而不是去教导一个石猴。

有人说大师兄应该是哪吒,我说也不是。

大弟子:哪吒?

捉老鼠精时,孙悟空在无底洞找到了供奉牌位,发现老鼠精居然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女儿,海会大神哪吒的妹妹,于是前往天庭找李靖的麻烦去了。

李靖当然不愿意搭理这位老对手,拔出腰刀,就要以污蔑的罪名将孙悟空砍了。

哪吒赶紧出面,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

李靖的表情为大惊失色,哪吒一句话让做父亲的吓住了?其实原因很古怪,李靖以为哪吒借机出手要杀父!

《西游记》给我们讲了段故事,哪吒可不是李靖的儿子这么简单,他还是佛子。

一个小孩出生时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李靖一看,这莫非是天意?于是为其取名哪吒。

出生后的第三天,要请产婆到家替婴儿洗澡,保佑小孩子清洁平安,这叫“三朝洗儿”。

哪吒可不需要什么产婆,三朝儿自个儿跳进东海搓滋泥儿。

这龙太子正吃面呢,上空飘下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落在了碗里,好奇的龙太子还舔了一口,又腥又咸,这时夜叉来报说是一个小孩正搓滋泥呢。

这就把龙太子恶心坏了,带着虾兵蟹将扑向海面,发现哪吒正愉快地洗澡。

“小孩,知道什么叫爱护环境吗?”

“你谁呀?”

“本王乃东海龙太子是也!”

“去去去,别耽误你大爷洗滋泥儿!”

“我大爷?”

“嗯,孙子真乖!”

龙太子哪儿还忍得住,冲上前去就是一巴掌,要教哪吒怎么做人,哪知道被哪吒闪过身去,顺手给抽了个大嘴巴子!那响声让虾兵蟹将狠狠地吸了口冷气,听着都疼。

双方大打出手,最后都打出了真火,才落地三天的哪吒,心里老委屈了,有这么欺负孩子的吗?哪吒也不是善类,最后就把龙太子给剥了皮抽了筋,蹦蹦跳跳地回陈塘关去了。

老龙王发现爱子没了,打听到是李靖的初生子干的,发起大水就把陈唐关围住了,要么交出哪吒,要么水淹陈塘关,不管结果如何,都还得在玉帝面前告上一状。

李靖面对老龙王的威逼,陈塘关百姓的性命,只能放弃哪吒。

哪吒也硬气,“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灵魂带着怨气往西方找如来佛祖去了。

如来佛祖正在讲经释法,突然听到叫救命的声音,用慧眼一看,知道了哪吒的过往,于是发下慈悲,“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让哪吒死而复生。

哪吒又得了如来的真传,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壮大了势力,于是找到父亲李靖天王,要报那剔骨之仇。

李靖早已经后悔,如今更不想与儿子为仇,哪知道哪吒却一心报仇,搞得是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只好去找如来佛帮忙化解这段恩仇。

如来以和为贵,赐给李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护身,塔上层层有佛,又叫哪吒认佛为父,杀李靖即是不尊佛意,逆了佛父的慈悲之心,这才叫父子两人放下了旧怨,重新以父子相称。

哪吒认如来为父,那时候孙悟空还没出生,如果做师兄也算有资格,但他在取经路上与唐三藏多次交集却无交情,从对待唐僧的态度来看,他也不是灵山的大师兄。

那只剩下最后一个神秘人物了,那就是乌巢禅师。

大弟子:乌巢禅师!

乌巢禅师曾想收下界为妖的猪八戒为徒,不是猪八戒本事有多强大,而是因为猪八戒的身份,天庭的天蓬元帅,太上老君的亲传弟子。

在高老庄吃好喝好有老婆相陪的猪八戒,他怎么可能会去做和尚?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唐僧轮回了九世,以第十世身走上取经路,而他以前一直学的小乘佛法,既免不了灾祸也避不开危机,虽然有孙悟空、猪八戒保护,但其实危机四伏。

此时的孙悟空桀骜不驯,猪八戒的能力又有限,三人实际上是离心背德。

取经路既是前往灵山的道路,也是考验唐僧成佛的旅程,只有让唐僧拥有自保的能力、经受诱惑的定力,才有可能见佛取经,最终将佛法带回大唐弘扬开去。

500年的筹划,取经路不可以失败。

乌巢禅师便出现了。

乌巢禅师是一位能够预知未来的高僧,是《西游记》中少数能够预知未来的大智慧者。

当唐三藏问起前程,乌巢禅师便预言了几句,皆是将来所遇的厉害的大妖,次次危及到唐三藏性命的危机,顺带说出了取经第四人,水怪沙僧,当然也道破了猪八戒与孙悟空的本体,野猪与石猴。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孙悟空被揭破身份,恼羞成怒,拿着棍子就想捣了别人的老巢,可惜,“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足证乌巢禅师的强大。

乌巢禅师为什么认识猪八戒而不知道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呢?

这就要说起如来的另一个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舍利弗,又名舍利子。

舍利,乃是舍利弗的母亲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的名字,因她出生时眼如舍利鸟而得名,舍利子便是舍利的儿子之意。

你该知道乌巢禅师为什么住在大树上的鸟窝中了吧?为纪念母亲养育之恩而已。

舍利弗得知道如来佛将涅槃,因不忍见佛陀涅槃而请求先如来而涅槃,以遵循过去诸佛的上首弟子必先于佛陀之前涅槃的惯例,是大孝敬,也是大慈悲。

这段事迹被改编进了《西游记》,那就是授艺。

500年前,如来化身樵夫指点孙悟空前去方寸山三星洞拜弟子菩提祖师为师。

舍利弗则更早来到了浮屠山,化名乌巢禅师,默默地等待二师弟的转世身唐僧到来,代师传艺,授下《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一来让师弟唐僧习得大乘佛法可以护身,二来提点师徒取经要齐心一意。

可惜师弟唐僧没领会到禅意,沉溺俗情世故,不辨是非,加上猪八戒在其间挑唆,一再为难尽忠职守的孙悟空,让师徒之间生出二心,最终导致孙悟空魔性大发,野性变成六耳猕猴,与孙悟空联手大闹三界。

如来为平息事态,让取经路继续进行,这才答应让孙悟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并让观音菩萨去训斥唐僧,”一路上魔障未消,须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取经路本是磨练唐僧意志,去掉七情六欲从成佛路,却因唐僧的尘心作怪,最终让孙悟空也成了灵山的斗战胜佛,所以孙悟空算是误打误撞捡来个佛当。

如果真要在《西游记》中找出如来的大弟子,最符合的就是这位神秘的“智慧第一”的乌巢禅师,也就是佛经中的舍利弗。




摩诃迦叶尊者,佛教有捻花指的说法,说有次在大会上,如来两指捻着一朵花,一言不发,他人都不知道如来搞什么,就摩诃迦叶尊者在点头微笑,后来摩诃迦叶尊者就成了佛教分支禅宗的第二代掌门人了,达摩为第十八代,中国以禅宗为正统,传统上就把他做首徒了




佛祖二弟子是金蝉子,这只是《西游记》杜撰的说法。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并没有叫金蝉子的。

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佛祖的大弟子是谁?

如果按照入门的先后顺序来说。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收徒,一下收五个人。

此事要从释迦牟尼出家说起。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小国的王子,他要出家求道,国王挽留不住,就派了五个侍从跟着他,这五个人分别为:憍陈如、跋提梨迦、摩诃那摩、波沙菠、阿奢逾时。

释迦牟尼进入森林苦修,饿得瘦骨嶙峋,他最终发现苦修无法证得真理,决定结束苦修。于是释迦牟尼接受了一个牧羊女布施的乳糜,而憍陈如等五人见他结束苦修,以为他不再求道了,便离释迦牟尼而去了。

释迦牟尼吃了乳糜之后,安坐在菩提树下,发誓若不能证道,便不起身,终于因看到天上的一颗明星而彻悟了真理。

释迦牟尼悟道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鹿野苑找到了原先离开自己的那五个人,给他们开示自己悟出的苦集灭道的佛法,称为“初转法轮”。这五个人被释迦牟尼的智慧折服,皈依了佛教。所以这五个人成为佛教最早的僧人,称为五比丘。

如果按入门时间来算大弟子,这五个人中憍陈如年纪最大,也是五个人中最先悟入正法的,可以称为佛祖的大弟子。

如果按照领悟和修习佛法的水平来说,大家都知道佛祖有十大弟子

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连,神通第一。三、摩诃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

这十个人各有优点,全是佛祖的得意弟子。中国寺庙中的释迦牟尼像,两侧往往有一老一少两个僧人的像,分别是老迦叶,少阿难,即摩诃迦叶和阿难陀。

可以认为这两人是佛最信任的弟子。《西游记》中最后向唐僧索贿,要去了紫金钵的也是他二人。《西游记》这么写,有些调侃和冒犯佛教的意思。

摩诃迦叶很受佛祖信任,佛祖甚至曾经分一半座位给他。

一天佛祖在灵山法会上,突然拈起一朵花给大家看,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于是佛祖说,我有正法眼藏,也就是最微妙的佛法,已经教给了迦叶。于是佛祖把自己的袈裟和钵盂传给了迦叶。迦叶在西方传了二十八代,传到菩提达摩,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传法,一苇渡江,面壁少林,把佛祖的正法眼藏传到了中国,是禅宗的初祖。

佛祖涅槃后,迦叶继承佛祖遗志,成为教团领袖,并组织了佛经的第一次结集活动。因为佛祖在世时,没有留下文字,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来教导弟子们。佛涅槃后,迦叶就把佛弟子们召集在一起,把佛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流传后世,这就是结集。

因此可以认为在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迦叶的佛学水平最高,也可以称为佛祖的大弟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三星   西游记   如来   哪吒   释迦牟尼   灵山   唐僧   佛教   禅师   禅宗   祖师   佛祖   徒弟   悟空   弟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