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帝位都没成功,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他却不争不抢呢?

出于多种原因,豪格同意多尔衮为摄政王。首先,他是一位有权有势、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其次,他是皇室成员,这让他在百姓眼中具有合法性。第三,他得到清朝贵族的多数拥护,豪格难以反对。最后,豪格本人对成为摄政王不感兴趣,他认为多尔衮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

以下是有关每个原因的更多详细信息:

  • 多尔衮是一位强大而经验丰富的领导人。他是清朝征服中国的领军人物,自 1644 年顺治皇帝去世后一直担任国家实际统治者。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多尔衮是皇室成员。这使他在习惯了皇帝统治的人民眼中有了合法性。这也让豪格很难反对他,因为豪格不是皇室成员。
  • 多尔衮得到了大部分清朝贵族的支持。清朝贵族是一个强大的集团,他们对朝政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普遍支持多尔衮,认为他是一位强大而有能力的领导人,可以帮助巩固清朝对中国的统治。
  • 豪格本人对成为摄政王不感兴趣。他是一名学者和外交官,他更愿意关注这些领域,而不是政府的日常运作。他也认为多尔衮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他愿意让位让他接任。

总而言之,出于多种原因,豪格同意多尔衮为摄政王。他是一位有权有势、经验丰富的领袖,又是皇室成员,得到了清朝大多数贵族的拥护,而豪格本人并没有兴趣成为摄政王。




豪格不是不争,他只是争不过。

皇太极死后,八旗因为继位人问题,大致分为四派。

①:支持豪格。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和豪格的正蓝旗明确支持豪格。

②:表面中立。代善及其儿子统领的两红旗有意支持多尔衮。因为多尔衮的能力明显比豪格强出几个段位。但代善碍于情面,以及害怕八旗内战,导致满洲灭亡,他就没有明确支持多尔衮。

③:支持多尔衮。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统领的两白旗明确支持多尔衮。

④:反对多尔衮。索尼、鳌拜等皇太极心腹将领统领的两黄旗明确反对多尔衮,他们支持豪格继位,但也没把话说死。两黄旗最低的底线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由上可以看出,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的基本盘是差不多的。多尔衮差不多有六十多个牛录,豪格也有五十多个,双方要是火拼,是势均力敌的



虽然说两红旗有倒向多尔衮的可能,但两黄旗也是明确反对多尔衮的。尽管两黄旗并非是一定要拥立豪格,但假如多尔衮敢明抢皇位,两黄旗肯定是要跟多尔衮拼命的。

PS:为了防止多尔衮继位,两黄旗当时是打算跟多尔衮的两白旗火拼的。比如正式商议继承人的当天,鳌拜、索尼等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按剑而前,对着多尔衮武力示威,扬言:“如果不立先帝之子,两黄旗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所以,即便把两黄旗和两红旗也拉进来,豪格和多尔衮也是势均力敌的。

好,既然豪格和多尔衮势均力敌,那豪格怎么会输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两人的政治韬略差的太大了。

多尔衮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敏锐的发现了豪格和两黄旗的联盟有一个软肋——两黄旗只是要求立皇太极的儿子,但并不要求一定是豪格,别的儿子也可以

于是,多尔衮就在火拼发生的当口,及时的抛出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利用福临继位为契机,分化了两黄旗与两蓝旗的联盟。(也有一种说法是豪格的盟友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



福临继位后,多尔衮不可能再继位,于是两黄旗就不再武力相博了,而是支持福临,不再支持豪格。

因为失去了两黄旗的鼎力支持,而且两红旗又倾向于支持多尔衮,所以福临继位后,豪格就彻底落了下风。

准确的说——豪格和福临都落了下风,只有多尔衮占了上风。因为多尔衮以福临太小为借口,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辅政大臣的帽子

当然了,豪格也不是大傻子,他的盟友济尔哈朗也捞到了辅政大臣的帽子,幸运的与多尔衮共同辅政,各掌四旗之兵力。

但是,无论是豪格还是济尔哈朗,他们玩政治都远不如多尔衮。到最后,他们被多尔衮玩的半死不活的,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让豪格领兵去打张献忠,这就明显是折腾豪格了。豪格打的好也就罢了,一旦战况不利,多尔衮必然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给豪格穿小鞋。

再比如说,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尔衮自己本身就行为不检,他还揪着济尔哈朗小辫子不放,说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被罚银二千,直接就罢了他的辅政职务。

济尔哈朗被贬,豪格一派就彻底失势了。

其后,多尔衮以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并最终弄死在了狱中。(而且还抢了豪格的老婆)

豪格被捕入狱期间,多尔衮让贝子屯齐、屯齐喀等人诬告济尔哈朗,说他在皇太极大丧期间图谋不轨,谋立肃亲王豪格。以及他扈从入关后,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找各种理由要弄死他。(问题是这些问题多尔衮自己也有干)

最后,所幸是满朝大臣反对,济尔哈朗才从轻发落,降为多罗郡王,捡了一条命。



所以总的来说,豪格不是没争皇位,他是真的争不过多尔衮。豪格跟济尔哈朗在多尔衮面前都是纯粹的武夫,他们玩政治,哪里是老谋深算的多尔衮的对手。




豪格同不同意有什么卵用,智商不够,玩心眼又玩不过多尔衮,硬实力吧又不如对方,还争什么呢?能安稳度日不被对手搞死就不错了。但是偏偏这个武力值80,智商只有20的豪格本尊,永远看不清自身实力和政治大局,还偏要硬刚,最终被多尔衮玩死也是正常。

多尔衮和两黄旗的妥协,豪格一直在局中没有整明白。

崇德八年的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夜里驾崩,年仅五十二岁,死时是坐在清宁宫中。

皇太极驾崩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宫中,悲痛之余,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放在眼前,那便是在他生前并未立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诏,这也导致了伴随国丧的同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角逐也在悄悄酝酿。

皇太极去世,统治集团亟需一个新的代理人,皇太极生前掌控着的两黄旗,这个时候就担任了保存皇统的重任。

在福临继位这件事上,两黄旗其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两黄旗支持福临的原因很简单,既想保证皇统还在太宗皇太极一脉上,又想保持两黄旗的地位。

两黄旗本来是支持豪格的,后来两黄旗大臣索尼等人改变了主意,抛弃豪格拥立了福临,其实是和多尔衮妥协的结果。

(康熙王朝索尼照)

福临继位之前,皇位最大的威胁是两白旗,也就是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但这三兄弟私底下并不齐心,互相给对方使小绊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多尔衮必须得考虑这一点。

而且除两白旗以外,多尔衮没有别的王公贝勒的支持,如果强行用武力的话,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思前想后多尔衮决定和两黄旗妥协,主要目的当然是抵制豪格。

所以福临继位,从客观来讲是八旗诸王相互冲突和妥协的产物,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两黄旗和多尔衮之间的合作。只可惜豪格一直在局中没有整明白。

福临继位,削弱了豪格的实力和支持率。

豪格在皇位争斗会上以“福德微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假意推辞了下,就是这一波傲娇作死的操作,使他永远失去了成为储君和摄政王的可能。

皇位斗争起初,就已经为豪格的失败埋下伏笔。八旗里豪格控制着正蓝旗,但这个正蓝旗是天聪九年兼并了莽古尔泰兄弟的正蓝旗后,又和两黄旗人员参杂着组成的,成分非常不单一,人心不稳固。豪格表面上支持他的人很多,但其实没有一派是真心帮助他的。

自从多尔衮搞出拥戴福临这一出戏,豪格在实力上就已经被削弱了一大截。名义上拥戴福临是多尔衮和豪格等人权力制衡的结果,但选完后豪格傻眼了,本来拥戴豪格的两黄旗水了他,豪格只有一个正蓝旗撑着场面,而多尔衮的实力却大大增加。

多尔衮能当上摄政王,主要是他和代表皇统的两黄旗早有默契,从一开始豪格就被蒙在鼓里,看不清现状。在多尔衮摄政以后,豪格也一直在寻求限制他,无奈智商实在无法和多尔衮抗衡,早该缴械投降,韬光养晦,却又不甘心。

多尔衮摄政后继续和两黄旗合作共赢。

因为多尔衮在立福临为储君方面已经向两黄旗妥协了,当多尔衮提议让济尔哈朗和自己辅政的方案时,摄政一事两黄旗的那些个大臣也就没有否定,算是对多尔衮拥立福临的补偿

福临继位以及郑亲王和睿亲王摄政这件事,对豪格来讲当然是非常出乎意料的,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已经被两黄旗的大臣们给出卖这件事。

此时,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刚刚说了其实多尔衮三兄弟内部矛盾重重,像之前围绕皇位的争斗,起初本来说好是拥立多尔衮,到了现场多铎却毛遂自荐了起来,要求立自己,简直不要太奸诈。

多铎和豪格化敌为友,形成新的结盟,引起了福临、多尔衮、两黄旗的一致恐慌,成为了众矢之的,就凭豪格和多铎哪能搞得过这么多人。

两黄旗开始和多尔衮再次合作,开了一次诸王贝勒大臣会议,使摄政王成为集决策、行政、监督于一体的最高权力中枢,权力空前集中。

豪格和多铎当然反对了,但是光反对有什么用?摄政王首倡,诸大臣把结果很快通知了各个王贝勒,这个诸大臣显然主要是指两黄旗大臣,这一波操作让“豪多”组合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豪格一直蠢蠢欲动,盲目行动,确实够蠢。

而正是豪格的蠢蠢欲动,才导致这样的结果,经历了这么一连串的失败和打击,豪格意识到通过正常途径根本没法和多尔衮继续对抗,但是停止对抗吧,等于直接宣告自己向多尔衮俯首屈膝,这可不是他愿意的。

豪格只能加紧和多铎的结盟,从暗地里搞点小动作,直到公开两人关系。在顺治元年三月,豪格和多铎公然结伴出游,这两人的结合,不仅对多尔衮有威胁,更是对福临继位的一种否定。

作死的豪格还把手伸到了福临的两黄旗上,召见两黄旗的甲喇章京硕兑等人,劝他们归附他。这种行为再也不能被两黄旗大臣所容忍,顺治元年四月,豪格手下何洛会检举他图谋不轨,多尔衮召集诸王开了个针对豪格的批斗大会,把豪格手下七个牛录的部队都给没收了,还罚了5000两银子,贬作了庶人。

顺治五年(1648年)的三月,豪格又被多尔衮构陷削了爵位,还被幽禁了起来,同年的四月死在了大狱里,当时还不过四十岁。

总体来看,豪格没有政治大局观,对问题的估算乐观而自负,更是把筹码押在两黄旗身上,殊不知政治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反观多尔衮在考虑问题时是非常全面的,对每个人的意图调查得一清二楚,看清局势后再说话,往往扮演真正的黄雀在后。

欢迎关注“莫山主说清史”,专业的历史,也可以有趣地说。




公元1643年,皇太极在热河征途中病故。

多尔衮与大玉儿孝庄皇后,年轻时是一对恋人。后被皇太极以权威娶去。皇太极去世后,朝中大权由孝庄皇后运筹帷幄,命令多尔衮伐中原,大军势如破竹,明军毫无抵抗能力,一举入关,占领了北京。

多尔衮有雄才大略,又兼孝庄皇后信任,所以封为摄政王,辅助八岁的天子顺治帝。

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子,豪格的妻子很美,被权欲熏心的多尔衮私占,豪格一直怀恨在心,但鸡蛋难碰石头,最后含冤而死!




在讨论皇位继承人和辅政大臣人选的时候,豪格中途退场,被视作弃权。我来简单聊聊,

皇太极去世后五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召开会议讨论皇位继承。索尼和鳌拜首先出来倡导立皇子,多尔衮针锋相对,认为诸王尚未发言,他们还没有说话的资格,厉声喝退二人。

接下来,阿济格和多铎便出来劝多尔衮即皇帝位。多尔衮见两黄旗大臣剑拔弩张,犹豫不决,没有立即答应。但多铎却急不可耐,高声说:“如不同意,应该立我为皇帝!我的名字已列于太祖遗诏之中。”

上图豪格剧照

多尔衮不同意多铎的大胆自荐,反驳说:“肃亲王的名字也是太祖遗诏中提到的,不只是有你的名字。”言外之意是说,并不是太祖遗诏中提到名字的就可即位,你不能,豪格也不能以此为条件。

多铎遭到哥哥的反对,就提出第三个候选人:“不立我可以,要立年长者,当立礼亲王代善。”代善见形势紧张,本不想掺和到里面去,但这时多铎点到了自己头上,便不能不开口说话:“睿亲王如果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不然的话,豪格是皇帝的长子,当承继大统,我年老体衰,力难胜任。”

上图多尔衮

事情进行到这里,如果豪格沉住气,再继续参与会议,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结果。可是,他鬼使神差的站起来说:“我福小德薄,哪能担当此任?!”说罢力辞而去。他不过是见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想以退席相威胁,事后后悔不已。

豪格离开后,他属下的两黄旗按剑向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人,吃的是皇帝的饭,穿的是皇帝的衣服。皇帝的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与地下!”

上图顺治皇帝

多尔衮见两黄旗以武力相逼,不想让豪格即位又要堵住两黄旗的嘴,思索了一下,说:“你们大家说得不错,既然肃亲王豪格谦让退出,没有继统的意思,那么就立先帝之子福临吧!不过他还年小幼稚,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俩左右辅政,共管八旗事务。等到福临长大,当即归政。

这个提议被与会者通过了。至此,豪格发现自己弄巧成拙,见此建议,却也不好再说什么,当不上皇帝的懊恼只好咽到肚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太极   摄政王   正蓝旗   黄旗   先帝   贝勒   遗诏   帝位   白旗   索尼   皇位   顺治   亲王   大臣   清朝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