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荡平江东,号称小霸王的孙策为什么打不赢三个普通的刺客?

张飞厉不厉害?还不是被两个不知名的部将给刺杀了。关羽厉不厉害?最后却被同样不知名的潘璋跟马忠给抓获了。张郃纵横沙场几十年,结果却被几个不知名的小卒用弓箭干掉。同样戎马生涯半生,甚至曾率领上万魏军横扫朝鲜半岛的毋丘俭,在他人生最血性的一战——淮南第二叛的战斗中,居然被个过路的老百姓一箭射死。

至少在三国的历史上,高开低走最后被小人物杀掉或俘虏的历史名人实在是太多了,小人物也能改写历史,这也是几千年来不变的定律。

正因为这条定律存在,号称江东小霸王且个人勇武十足的孙策,最终也死在了刺客的手里。

话说孙策为何会被刺客所杀?至少从史书所记载的遇刺现场的环境来看,孙策这一遭根本就躲不过,因为提供给他的反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

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

从陈寿和裴松的记载来看,孙策遇刺的一个致命失误就是事发当时他正处于单人出行,身旁没有任何护卫。裴松的记载则更为详细,共有三名刺客要行刺孙策,这也就意味着,孙策要以一敌三。

因为在史书上,孙策曾有过霸气的一战,他率领黄盖韩当等13人外出巡视,恰巧遭遇作为敌人的太史慈带着一名随从出行。在14对2的情况下,孙策竟然下令手下旁观,随即独自一人对战太史慈。在激战中,孙策甚至反抢了对手的兵器(当然,太史慈也抢走了他的头盔)。不恃强凌弱,非要进行骑士对决,孙策讲究公平的同时,个人勇武才是其底气十足的保证。

所以面对三个不知名的刺客,倘若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孙策反杀三人完全是轻轻松松。可问题是,刺杀当天的三名刺客是没按套路出牌的。

这三人谎称是孙策的卫士,并直接来到了孙策的对面,考虑到四人可以面对面谈话,那双方的距离肯定不会很远。尽管在对话的中途,意识到对方是冒牌货的孙策抢先下手并射杀一人,既然孙策选用了弓箭,那双方的距离必定不足以进行近身格杀,孙策的战斗力反而显现不出来。

由于自带的弓箭,孙策可以抢先射死对方一人,但这也意味着,在无法近距离快速打掉对方战斗力的同时,对方剩余的两个人也会同时发射出弓箭。在近距离的攻击下,这种死亡距离是无法进行闪躲的。至少从对方一箭命中孙策面门来看,双方的距离很可能只在几米和十几米之内。

双方隔着距离,你就是泰森也打不到对方,双方互用弓箭射击,那人多的一方自然占便宜,尤其是在这种近距离的互射之下,一个菜鸟弓箭手都很难出现射空。就是在这种准备不足的状态下,孙策中箭身亡。

倘若当年的现场,双方的距离能够更远一些,孙策有大概率活命的可能,倘若当年的孙策能以有准备的状态直接与三名刺客进行近身搏斗,孙策也同样有反杀对方三人的可能。只不过现实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既然是刺杀,孙策自然是猝不及防,而刺客们自然是准备妥当,伪装成卫兵靠近孙策,近距离突然发起袭击,当孙策失去一切先机的情况下,他就难有翻身之力!




号称小霸王的孙策,因为在平定江东时开了杀戒,处置了不少江东士族,所以引起了士族的反扑。一次在丹阳山狩猎之时,孙策遇到了三个壮士,被奇袭致伤,回去后加上于吉的恐吓,很快就驾鹤西去了。

以孙策的武力,为什么打不赢三个刺客,到最后还得程普带兵前来,才算救了他一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孙策是在毫无准备之下遇到了奇袭,身边没有兵器才会输的

书中说得很清楚,孙策当天是去狩猎的,所以随身只带了弓箭和佩剑,没有带着那支跟着他驰骋沙场的霸王枪,而且当时的形势是:

  1. 孙策遇到三人,谎称是“韩当士兵”,孙策没有怀疑,继续驾马往三人的方向走来,等双方距离近了之后,其中一个门客突然发难,先一枪去刺孙策的左腿,孙策吓了一跳,急忙拔剑砍下;
  2. 但或许剑已经被做了手脚,“剑刃忽坠,只存剑靶在手”,又一人拈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孙策面部,另外两人举枪对着孙策乱戳,而孙策坐在马上,本来和刺客的距离就远了,加上身边已经没了武器,只能拿着弓一边挡着要害部位,一边催马回走,就这样孙策还拔出面上箭,射死了弓箭刺客;
  3. 可剩下两个刺客也不是吃素的,不止刺孙策,还刺他的马,就是要马丧失行动力,让孙策走不了,同时也不让孙策下马,以保持距离的优势,马受伤之后自然会因为疼而乱动,孙策坐在马上,行动力受到了马的牵制而不如在地上的两个刺客便捷,最后“身被数枪,马亦带伤”

所以孙策是在被奇袭受伤了,同时环境、兵器、人数皆不如对方的情势之下才会输的,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孙策当时的情况和赤手空拳没什么两样,而对方都有长枪在身,孙策是属于被动挨打,无还手的机会,他打不到刺客,刺客却可以凭着长枪优势刺中他,孙策一身武艺根本就施展不出来,输了也是正常的。

二、这三个刺客可不是普通的刺客,而是在死人堆里逃出来的朝廷正规兵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而身为保家卫国的朝廷士兵们,也有很多不愿继续为朝廷卖命,而选择逃离编制。当时在中原由于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逃入南方比较平静的地区避难,四川、荆州、江东都是当时遭受战乱较少、经济比较稳定的地区。

在江东,当大批的朝廷士兵涌进来后,基本都被江东的世家大族们庇护了起来,充作部曲以保护家园,像吕蒙,就是在战乱之时流亡江东,并躲进了姐夫邓当的家里,后跟着邓当征战,做了他的部曲,而当时江东大族的部曲是得到了江东统治者的默认的,即使在孙策入主江东之后,这种部曲制度也还是保持了下来。

“检校诸顾、陆役官兵及藏捕亡”,可见当时世家大族所圈养的部曲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流亡士兵,而不是普通百姓人家。

当孙策遇袭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三个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而不是三个普通的刺客,他们很有作战经验和头脑,对武器的操作也十分熟悉,能一箭就射中孙策面颊,而且还懂得用毒(孙策后来诊治,得知箭头有毒),也符合战场上士兵会将箭头插入污秽之物,以让中箭者感染上破伤风的手法,这些都证明了他们其实是训练有素的战士。

所以孙策并不是败给三个普通人,而是三个战斗经验丰富,又抢占了先机的战士,孙策自己没有一点优势,可就这样还能支持到程普前来,其意志力和战斗力,也已经无愧于小霸王的名号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江表传》:初,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於汉帝曰: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说孙策是小霸王来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但在历史上也有渊源的,在《江表传》中吴郡太守许贡给朝廷上一份表文,其中有一句话是形容孙策的,许贡形容孙策骁勇英雄,与项羽相似,都知道项羽是西楚霸王,那孙策与项羽相似,孙策就是小霸王。

孙策在历史上也的确如许贡形容的那样,20岁时带领一批招募来的新兵以及父亲孙坚当年的部下一起横渡长江,所到之处无不攻无不克、战不无胜,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打下了江东六郡的基业,这个战绩比起来曹操来,也丝毫不逊。

小霸王孙策

孙策在21岁时进入江东,就打败了扬州刺史刘繇,然后派部下攻取了吴郡,打败了吴郡太守许贡,22岁时,孙策打败了会稽太守王朗,23岁时,孙策打败了另一个吴郡太守陈瑀,24岁时,孙策在战争中生擒了祖朗与太史慈两员大将。

25岁时,孙策夺取了皖城,又打败了黄祖的儿子黄射,随后不久,又打败了黄祖,斩杀对方两万余人,淹死一万余人,缴获战船六千多艘。

26岁时,孙策逼降了豫章太守华歆,几个月后,孙策准备趁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期间袭击许都朝廷,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遇到了许贡的三个门客,当时孙策骑着一匹快马,把自己的随人远远甩在身后,当三人行刺孙策时,孙策受了重伤,不久就去世了。

孙策遇刺

曹操对孙策的评价是:猘儿难与争锋也。意思是很难跟小疯狗争锋啊,言外之意就是说孙策骁勇。

以武功来说,孙策既有率军打仗的本事,又能在战场上与人单挑,其个人武艺也是不错,史书记载了孙策与太史慈的一次单挑。

《三国志 太史慈传》: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当时孙策带领13个随从,遇到了太史慈与个骑卒,太史慈于上前独斗孙策,孙策用刀刺太史慈的马匹,夺走太史慈插在身背后的手戟,太史慈也拿到了孙策的头盔,两人单挑的结果是平手。

孙策单挑太史慈

太史慈也是东汉末年的一员猛将,为救孔融单骑突破黄巾军的重重包围,还能抵御刘表手下猛将刘磐,孙策在武艺上与太史慈不相上下,其个人武艺也算一流,如此武艺高强的一员猛将,为何会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所杀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孙策自恃勇武

王朗评价孙策是“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曹操评价孙策是“小疯狗”,袁术评价孙策是“我如明有如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了也值”,刘晔评价孙策是“多谋而善用兵”,许贡评价孙策是“骁雄,与项籍相似”,陈寿评价孙策是“猛锐冠世”。

从时人的评价中就能看出孙策是一个骁勇善战,武力强盛的人物,孙策本人也对自己的武力颇为满意,他在临终前给孙权说了一句话:

孙策自恃勇武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率领江东的部众,在两阵之间决战,与天下争持,你不如我,选贤任能,让他们各尽其职,以保卫江东,我不如你。

孙策在临死前都认为自己武功强大,颇为自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孙策的自负,他自恃勇武,再加上年龄轻轻就攻取了江东六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立了政权的基础,就有了骄傲的苗头。

孙策自恃勇武,常常一个人单枪匹马行动,把自己的随从甩在身后,这就给了刺客可乘之机,要知道孙策好歹是一方之主,他的身边总会有一帮随从跟随的,但凡有人跟在孙策身边,但凡孙策骑马慢一点,也不会被刺杀而死。

孙策骑马太快,把随从甩在身后

孙策被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落了单,也许是孙策嫌弃随从跟着不方便,也许是孙策骄傲自大,认为没人能伤了自己,他的武艺虽然高强,但奈何对方有三个人,三打一,刺客在人数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尽量孙策武艺高强,但仍然受了重伤。

2、近距离射杀无法躲避

孙策是被近距离射伤的,三个刺客遇到孙策时,双方还有对话,孙策问三人是什么人,三人回答是韩当的部下,在这里射鹿,孙策说:韩当的部下他都认识,没有见过你们。于是孙策马上举弓射落一人,另外两个刺客一时惊慌,两人双双射向孙策,孙策脸部中箭。

如果双方是近身肉搏,相信孙策不会死,也不会身受重伤,孙策与太史慈有过单挑,这绝对不是他的第一次单挑,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单挑相当于近身肉搏,靠的是武艺、力气、速度、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近距离射箭无法躲避

但是射箭就不同了,你有再高的武艺,如果不够灵活,照样会被箭射中,而且在如此近的距离之内,想要躲避就更难了。

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孙策与刺客其实离得很近,至少在对方能够说话的距离,估计也就是10米之内,在这个距离之内,任何人,哪怕是项羽也无法同时躲避两个人的射箭,箭是远距离攻击武器,在近距离射箭时,根本没有时间来躲避,所以孙策才会身受重伤。

更何况孙策要面临两个方向的射箭,如果只有一个方向,也许勉强还能躲避过去,但来自两个方向的箭即使躲过一支,也会被另一支箭射中,还是会身受重伤,孙策中箭之后没有马上死去,而是安排好后事才去世的。

3、双拳难敌六手

孙策一个人对付三个刺客,双拳难敌六手。不要认为古代的猛将一个人能对付很多人,虽然有,但这样的人不多,也不要被电视剧中的猛将一个人打很多人所蒙蔽,在真实的战场上,几乎都是一对一交战的,一个人同时打多个人难免会落下风。

许贡三门客

孙策遇到刺客之后,他是先动手射杀对方的,他用的是弓箭,但是一支弓一次只能射一支箭,孙策射杀了一个刺客后,再面对另外两人就失了先机,刺客的箭就先射了出来,此时的孙策除了躲避没有其他办法,但躲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是一对三近身肉搏,孙策也许不会死,打不过可以跑,一时之间也不容易杀死孙策,但问题就出在双方都是射箭上,跑又没法跑,近距离射箭又没法躲避,所以孙策才会身受重伤,但这并不影响孙策勇武。




张飞够厉害吧 还不是被无名小卒砍了头 吕布当时是最厉害的了吧 还不是被手下两个小兵绑起来制服了 再厉害的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也跟待宰羔羊一样




孙策,东吴政权的奠基人,在孙策年幼之时就跟随其父征战沙场,自幼练的一手好武艺,在其父死后,孙策扛过了他父亲的大旗,并且在多年征战后终于平定江东,于是被成为江东小霸王。



对于能够一手平定江东的孙策,小霸王着称号自然是受之无疑了,其武力值自然也不是虚的,那么为什么武力高强的孙策会被三个刺客给刺杀掉呢?

其实,孙策之死最大的原因就是放松了防备,结果被围杀。

这里引用一段三国郭嘉对曹操所说的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当时的背景是,孙策刚刚平定江东,而曹操又要准备与袁绍开战(官渡之战),于是孙策想要北上攻打许都,劫走汉献帝刘协,自己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此曹操在听到孙策要北上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于是询问自己的谋士郭嘉,郭嘉就告诉他孙策命不久矣。

分析就是说孙策放松了警惕,虽有江东百万众,但是只要孙策敢出兵中原必将面临孤军奋战的结果,如果刺客群起,孙策不能敌众。

郭嘉的解释其实恰好符合了孙策最后的结局。

在孙策平定江东以后,孙策意气风发于是一个人出去打猎,最后遭遇了许贡的三名刺客的偷袭, 而且古代一般会在兵器上抹一些秽物,然后被射中脸颊后没过多久孙策就死了。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说的就是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小霸王   刺客   太守   项羽   门客   勇武   随从   猛将   武艺   弓箭   朝廷   近距离   重伤   距离   评价   财经   江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