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是谁?

提到唐朝,大家一定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他文治武功卓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却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他的爱情。

在历史上,唐太宗一生共有四十九个子女,但只有一人被册封为太子,他就是李承乾。李承乾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所生的嫡三子。因为母亲出身显族,所以从小便养尊处优。再加上,父亲又是皇帝,所以他自小便过着锦衣玉食、骄奢淫逸的生活。长大以后,他也一直游手好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慢慢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此时为时已晚,他已经无法回头了。

公元627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父皇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随后,他励精图治、勤于政务,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那么,作为皇帝的李世民,究竟最爱谁呢?根据史书记载,在众多妃子中,最得宠的便是徐惠

徐惠本是江南名妓,后被选入宫。她姿容秀美、通音律,而且善于逢迎,很受太宗宠爱,不久就被册封为五品才人。公元649年,唐太宗亲自前往感业寺,为亡母祈福。当时,身为才人的徐惠也在随行。回程的路上,他们经过云居寺。由于天气炎热,唐太宗便下马休息。这时,徐惠也下马来给太宗擦汗,两人就这样相识。回到宫中后,太宗对这位青楼女子念念不忘,于是再次召幸了她。

从此,徐慧开始了她的幸运人生。据记载,每次临幸之后,只要听到她的娇喘之声,太宗就会龙心大悦,浑身舒畅。为了能常常看到徐慧,他不惜将后宫佳丽全部打发走。有一次,他甚至连续多日都没有临幸其他嫔妃。由此可见,此时的 徐慧深得圣宠。除了深受圣眷之外, 徐惠还颇有心计。她深知,如果只靠美貌是无法留住圣心的。于是,她就经常劝诫丈夫要勤政。而她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才是夫君最好的贤内助。有一次, 太宗想要去讨伐高句丽的军队。




李世民虽然后宫嫔妃多达十余位,但要论他最爱的女子是谁,毫无疑问,应该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以豆蔻年纪嫁给李世民之后,夫妻二人相伴长达二十多年,一起经历了隋末动乱、储君之争,乃是真正的患难夫妻。虽然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便早早去世了,但毫无疑问,她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是其他后宫嫔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

夫妻相伴二十三载,真正的患难夫妻

长孙皇后乃是将门之后,其家族从北魏到隋朝一直都是能人辈出,其父长孙晟更是有一箭双雕的美誉。长孙皇后乃是长孙晟的幼女,在其伯父长孙炽的劝说下,长孙晟在其小时候便与李渊家定下了姻亲。

△长孙皇后13岁便嫁给了李世民

虽然两家定亲后不久,长孙晟便去世了,但幸好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对其一家极为照顾,因此在父丧期满之后,最终促成了这桩婚事。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与长孙氏完婚,这一年李世民16岁,长孙皇后13岁。两人成婚后不久,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病去世,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则因杨玄感的谋反而被贬地方,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内,两人相互安慰、彼此激励,关系日渐融洽。

隋末天下大乱之后,李渊父子高举义旗,很快便在众多乱世之中异军突起。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受禅登基为帝,李世民受封秦王,长孙氏顺理成章成为秦王妃。唐朝建国之初,天下尚未平定,因而李世民经常带兵在外征战,而长孙皇后则一边牵挂丈夫,另一面则积极维护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关系,为其免除后顾之忧。

△长孙皇后在储君之争中出力甚巨

不久之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矛盾开始不断加剧,太子、齐王通过后宫嫔妃经常在李渊面前进谗言,眼看丈夫与公公之间关系逐渐疏远,长孙皇后便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她常常出入桓公,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嫔妃交往,尽最大能力弥补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关系。

然而无论长孙皇后如何努力,兄弟之间最终还是彻底决裂了,玄武门事变最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经常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出力的长孙皇后,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旧唐书·长孙皇后传》有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长孙皇)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此时的长孙皇后不再是个柔弱的王妃。

△贞观之治也有着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玄武门之变后,长孙皇后则顺理成章的先后成为太子妃、皇后。成为皇后之后,长孙皇后不仅以身作则限制外戚势力,更是极力避免后宫参政,但却经常使用自己的方式来护慰朝廷贤良,魏征、房玄龄等人均受其恩惠,可以说“贞观之治”也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陪伴了李世民二十三年的长孙皇后崩氏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之后更是另建宅舍,另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长孙皇后的恩宠,后宫无人比拟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从长孙皇后的各种待遇便不难得出结论。

△长孙皇后的待遇绝对是冠绝后宫

1、历史上第一位复谥皇后。历史上,一直到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之前的所有皇后都只有单字本谥,只有在丈夫死后才可以从皇帝的谥号之中选一字加进去,这便是所谓的“从谥”。例如唐高祖李渊即位之后,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直到唐高祖死后,才给窦皇后再加上了一个“太”字,窦皇后的谥号才变成“太穆皇后”。而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便直接给其上了复谥“文德”,而不论是“文”字、还是“德”字,都是毫无疑问的美谥。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思念无以复加

2、望陵毁观”,思念无以复加。在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由于李世民经常思念她,于是便派人在宫中建起了层观,为的便是能够经常眺望妻子的陵墓,甚至经常让大臣们陪同悼念。要知道,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李世民这么做可是完全违背礼教传统的,然而李世民作为一位帝王,却能够不顾这种理念,只能说明其用情过深。后来,直到魏征进谏,层观这才被拆除。然而层观虽然拆除了,但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思念却并未停止,以至于他竟然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在丧偶之后,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的悲苦情境。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追思直至自己病逝

3、追思直至病逝。从长孙皇后病逝,一直到唐太宗自己病逝,他对于长孙皇后的追思可以说一直从未停止。贞观十年(636年),因哀痛妻子去世,唐太宗搜访道林,度人出家,为长孙皇后祈福。贞观十四年(640年),又将供奉在太庙的长孙皇后的长孙氏神主和祖考们同享天子七庙乐。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民又命高僧宣为长孙皇后造供养经。贞观十六年(642年),李世民命人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造原始天尊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又支持李治建造大慈恩寺纪念长孙皇后,还令苏方士为长孙皇后造《妙法莲花经》以追福。

△长孙无忌等多受恩泽

4、恩泽宗族。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还体现在他对待其亲属的态度上。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就不比说了,唐太宗对其的恩宠简直无以复加。而对待促成自己两人的高士廉,李世民一生都对其极为感激,在其病逝之后,更是不顾病体和大臣劝谏而前去临丧。长孙皇后的族子长孙祥,虽然其父长孙安世曾为王世充效命,但因长孙皇后的缘故,长孙祥还是得以在唐朝为官,甚至做到了刑部尚书。而长孙敞因受贿被免官后,又重新起复甚至升任宗正卿。而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即使参与谋反,李世民也还是免了他的死罪,甚至最终官拜兵部尚书,封薛国公。

就凭以上这些待遇,不说李世民后宫的那些嫔妃,就算是历朝历代的皇后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有的一比呢?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之后,父亲李渊便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就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非常贤德,深受李世民喜欢,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的执法经常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特别是对宰相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直言犯谏,常常使李世民下不了台,李世民非常恼火,回到后宫后仍然怒气未消。长孙皇后听了原因以后,便劝李世民,魏征的直言是对皇上、朝廷、及国家是有好处的。皇上有魏征这样的宰相是皇上的福气,大唐的福气,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辉煌,可以说长孙皇后是有很大功劳的。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出生于洛阳,家世显赫,长孙家自北魏到隋人才辈出。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非常欣赏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认为这个睿智的女子定能教育出杰出的子女,于是就劝说弟弟与李家结亲。亲事定下来后不久,长孙晟便去世了,年幼的长孙皇后与母亲哥哥一同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回了母亲家的娘家,还好她的舅舅高士廉对三人很好。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好友,而李世民也深得高士廉的心,因知晓长孙家与李家的婚约,于是极力促成此事。长孙皇后父亲丧期己满,高士廉便着手处理这桩婚事。公园613年,十三岁的长孙皇后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开始了两人互相信赖的一生。

由于他们二人从小相知相爱,两家大人又十分友好,所以他们的婚姻有很好的基础。加之长孙皇后的十分贤徳,特别是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皇宫里的斗争就十分复杂,长孙皇后跟李世民的观点一致,而且也为李世民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建议,使李世民在这个斗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权,最终取得了玄武民政变的成功。不久父亲李渊就禅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立即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知书达理,既明亊理又有才华,深受李世民喜爱。

长孙皇后也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德皇后之一,帮助李世民处理了后宫和朝廷中一些事情,并且阻止了李世民要优厚封赏为他登位立了大功的娘家人亲哥哥长孙无忌,为抑制外戚干政立了一功。这更加坚定了李世民对她深爱的决心。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长孙皇后染了重病,虽然李世民尽全力抢救过来了生命,但是身体健康一直不好,终于在贞观十年复发后病逝。使李世民十分悲痛,一段时间都难以释怀。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女子就是长孙皇后。




唐太宗最爱的女人毫无疑问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两人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可以说他们是患难夫妻。长孙皇后最大的特点是温柔贤惠,完全当得起唐太宗的贤内助。

长孙皇后是一个好帮手。李世民当皇帝之前,长孙皇后在李渊和他的嫔妃之间周旋,为的是给李世民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随着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锐,长孙皇后支持李世民放下顾虑,鼓励夺取皇位。玄武门之变前,她还亲自勉励将士们,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长孙无忌文武双全,在李世民打天下和定天下时都立下大功。长孙皇后为了避嫌,请求丈夫不要让哥哥身居高位。李世民不听,长孙皇后又劝哥哥离职,最后李世民只好给长孙无忌一个闲职。不让外戚干政,既是对外戚的保护,也是对国家安定的保护。长孙皇后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帮手。



长孙皇后是一个好妻子。李世民登基不久生了一场很重的病。在衣不解带地日夜伺候病床上的丈夫时,长孙皇后把毒药带在身边。她暗下决心,如果李世民有个三长两短,她立刻服毒自尽,义不独生。

李世民后来好了,但长孙皇后随身携带毒药的习惯并没有改变。而李世民并不知道她这个习惯,直到她去世前和李世民生死作别时,才拿出来给李世民看。《资治通鉴》记载: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这样的好女人,哪个男人不感动?李世民娶了长孙皇后,真是他一辈子的福气。



长孙皇后还是一个好母亲。长女出嫁,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为了表示对长孙皇后的爱,给女儿准备了超过礼制的嫁妆,结果被魏征一通指责。长孙皇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劝李世民听从劝谏,她还说,像魏征这样敢于犯上直谏的大臣,说明他把江山社稷放在首位。李世民觉得有道理,就采纳了魏征的建议,给长乐公主举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

长孙皇后是一位好皇后。后宫女人无数,丈夫唐太宗也宠爱、宠幸女人无数,长孙皇后没有吃醋,反而很好地对待这些和自己争丈夫的女人。《资治通鉴》记载: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善待他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长孙皇后就是这样的女人。



长孙皇后是个好人。有一次唐太宗的爱马突然无病死,唐太宗气得要杀了养马人。长孙皇后用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婉转地为养马人求情。

对于宫里的一个养马的小人物,长孙皇后都用自己的仁慈和智慧保护他们,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是个好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宽和明理的女主人,才使得当时的宫内没有任何冤屈。

正因为长孙皇后如此出色,她赢得了李世民的深爱。长孙皇后出殡时,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还亲自为她撰写碑文,又让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让宫人住在那里,像侍奉活人一样侍奉皇后。这种在寝宫陵殿外供养如生的方式,是李世民为长孙皇后独创的。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不止,在宫里建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魏征曾经提醒李世民,不要只顾着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虽然后来李世民哭着下令拆掉了层观,虽然这种追思妻子的行为违背传统礼教,但却是一个男人的真情流露。李世民甚至在一次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丧偶之后精神恍惚,食之无味的悲苦心情。



爱屋及乌。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爱惠及到了长孙皇后的亲人身上。对长孙无忌,对高士廉,唐太宗礼遇有加。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病重,唐太宗亲自探望。第二年,高士廉去世,唐太宗不顾自身病体和大臣劝谏,执意要去临丧。在陪葬诏中,唐太宗一再强调“朕爰在弱龄,早敦姻戚,绸缪眷遇,多历年所。”对高士廉促成他和长孙皇后的婚事,李世民一直心存感念。当然,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本人也很优秀。

一个皇帝,对皇后如此深情,还爱屋及乌,对皇后的家人如此厚爱,长孙皇后此生也是无怨无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长孙   秦王   贞观   劝谏   外戚   嫔妃   贞观之治   后宫   大臣   皇后   皇帝   思念   丈夫   妻子   最爱   女子   女人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