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是不是两弹元勋?

首先,这问题明显是有倾向性的,关键问题是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是何院士自己说的,还是网络大V及其粉丝捏造出来的,以此来攻击何院士?

大家知道,“两弹一星”元勋一共才23人,而参加过这些工程的技术人员成千上万,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两弹一星”元勋。

另一方面,何院士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到底属于什么地位,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公开履历来分析这个问题。

何祚庥公开简历明确提到:

何祚庥于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后来转入清华大学。

1947年,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60年回国并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何祚庥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也是中国夸克模型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

从他的履历可以看出,他是解放前入党的老革命,革命资历在所有“两弹一星”元勋之上。

当然47年入党参加革命,这样的人太多,不过,又是老革命又是自然科学家的,估计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人。

有人拿他在中宣部干过说事,说他是玩嘴皮子院士。

这是完全不了解历史的胡说八道。

解放初期,中国还没有“两弹一星”计划,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何祚庥,分配到党政机关,完全是为了充实机关的科技文化人才短缺,如果要联系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总不能让那些战场上出生入死,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去联系那些人吧?

何祚庥干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后来中国“两弹一星”工程要上马,科技人才短缺,而在名牌大学学过物理化学的何祚庥正是合适的人选,所以才把他调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的所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钱三强。

五八年何院士被派到苏联留学,学的就是和原子弹有关的专业,两年后因为中国和苏联闹翻,他们这些留学生回国。

同一年,后来被称为“氢弹之父”的于敏从北大研究生毕业,也分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氢核理论组,留学回国的何祚庥也是这个组的研究人员之一,而且他还兼职这个组的党总支委员。

有人又拿这个问题,把何祚庥说成是党务工作者,不是研究人员。其实,在一些工厂的车间、科室、研究部门,除了书记是专职党务工作者,副书记,委员是兼职并不少见,这些兼职人员,本质工作仍然是搞技术工作,甚至还是部门的技术骨干。

当时于敏、何祚庥这些人,谈不上是专家,所以钱三强既是他们的行政领导,也是他们的技术指导者,所以于敏何祚庥都要跟着钱三强等老科学家进一步学习核弹方面的理论,一个是刚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是国外留学生,从这一点上说,何祚庥说他和于敏是同学,并不过分,他俩人确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人说,于敏是“两弹一星”元勋,何祚庥并不是,所以他说参加了“两弹一星”工程是吹牛。

通过上面的分析,何院士是不是吹牛不是一清二楚吗?

有人说,参加过“两弹一星”工程的技术人员成千上万,没什么了不起。

这话还是贬低了何院士的水平和他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的作用。

因为他是1980和大部分“两弹一星”元勋(包括大名鼎鼎的钱学森)被评为中科院院士(那时候叫学部委员,要知道那一次增加院士名额全国只有283名,那是自1955年以来第一次增选院士(学部委员),这些人当中,搞“两弹一星”工程的绝对不会超过四十人,因为全国所有学科太多,从专业平衡的角度来说,也不能过分向“两弹一星”参试科学家倾斜。

何祚庥能名列其中,原因是他是成千上万参加“两弹一星”研究人员当中的佼佼者无疑。

所以说,有人讨论何祚庥是不是“两弹一星”功勋,完全是无病呻吟,这个话肯定不是何院士自己说的,而是一些人抹黑老院士,自导自演的闹剧。




两弹一星功臣如下图,这是国家给予的荣誉。

应该看是贡献大小吧。

这里很多人都是霍霍有名,但也有几位宣传不多的,大家不怎么了解的。

看起来有关方面应该重新宣传一下这些国家英雄。

对于其它的参加者,大家尊重其对国家的贡献。

不过不是这名单上的人,还是尊重事实吧,不要随意冠以两弹元勋的名号。




所谓元勋,应当是功劳卓著的领军人物,否则就不是"元"或"勋"了。比如,1979年那场还击战,我是一个普通的小排长,亲历了这场战争的始末,我能不能称自己"元勋"呢?回答是否定的。我只是战士的角色,不能与指挥战役的人划等号。那年那月弄"两弹",何院士一定是参与者,参与者都有功,但不能算元勋。




我认为他不是两弹元勋,而应是一位参加两弹研发的科技人员。因为研究、生产过程参与人员很多,而其中起关键特别重要的人员才可称《元勋》不是参加研发或生产所有人员都是元勋,可评可称元勋只有几十个人,而参与人员有成千上万,我们现在不能为了他某些事就篡改历史,把他也称为二弹元勋,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可称他是有功之人。




何祚庥不是“两弹一星”功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看好了,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授予,不是某个部门、某个组织更不是网上某些人授予的,权威性不容置疑。

颁发奖章会议上,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主持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读获奖人员名单,时任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中央政治局其他四位常委也全部在场——试问,还有哪个表彰能享受这样的规格?这是我们国家所能授予的最高科技荣誉!这样的荣誉,岂是随随便便就能享有的?

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名单如下:



看清楚了,里面有何祚庥的名字么?

“两弹(一星)功勋”是一个特定称谓,是一个特定群体,不是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人都可以称为“两弹(一星)功勋”,更何况某些人是否真的参与了两弹研制还另说!

所谓何祚庥是“两弹元勋”,是不明事实的网友的瞎说,是某些网络大V带节奏、引导网络舆情的混淆视听,是对两弹一星功勋们的亵渎!

(关于对何祚庥先生的评价,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有所提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评论区,浏览置顶的那个帖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两弹   元勋   中央军委   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   苏联   氢弹   奖章   功勋   研究人员   院士   中国   理论   人员   财经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