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你以后的老年生活做了哪些准备?

我出生于1981年,我是从2019年(37岁)正式开始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准备的。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么早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了吗? 考虑的是不是太早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养老准备就好比一次爬山:

从30岁开始做准备,那么有30年的准备时间,轻轻松松可以做好未来的养老规划;

从45岁开始做准备,只有15年的时间了,时间紧压力大,很可能面临的是未富先老;

而如果从60岁才开始做养老的准备,那么无论如何努力,想上山顶也是非常难的,好比垂直攀岩,登顶又能有几人?

所以有一句话送给每位有缘能看到此贴的朋友,“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

那么再和大家聊聊我具体做了哪些准备:

(1)我做了疾病方面的准备

人生在世,我们吃着五谷杂俩,所以又怎么会不生病呢?其实,人是一定会生病的,只是有些人发病年龄晚,有些人发病年龄早而已。所以我给自己配置了保额为95万的重疾险,附加一份百万医疗。

简单的说一下,百万医疗这个险种是消费型的,但同样是必须要配置的。因为一旦涉及到重大疾病,可能一场疾病就要花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那么我的百万医疗单年报销额度是400万,并且也包含了社保目录外的丙类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口药、特效药、靶向治疗药)。

我的重疾险保额是95万,这个钱是直接赔付给我的,和我实际花费没关系。并且还是多次赔付。比如说某场疾病我可能只花了20万,百万医疗已经都给我报销了,然后保险公司又额外给我赔了95万。

所以有些人可能会因病致贫,而我则是属于因病治富的哈[偷笑][偷笑]。并且,这95万不是只赔一次,理论上可以赔5~6次,实际生活中呢2次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者,关于重疾险有句话是有病保病,无病养老。也就是说,如果我一直不得大病,那么80~85岁时,我也可以把这95万拿出来养老。

(2)我做了养老金的准备

一方面,我是从28岁开始正式交社保的(目前一年大概交的15000元),也就是说在60岁之前我是交了30年的。不知道这个在未来能领到多少的养老金哦,有懂的朋友可以告诉一下。

另一方面,我也给自己配置了商业养老保险,也就是从60岁开始固定月领取的。我觉得目前配置的金额还不够,等疫情结束后,赚到钱了,在这一块儿还得继续加。

(3)我做了泰康养老社区的准备

现在很多70多,80多岁人的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拿我奶奶在世时说,基本就是在自己的6个子女家里每家住个半年左右。以前的老人孩子多,所以每家住半年不是啥大问题。但是现在的老人,以及我们这一代在年老之后,还居家和子女在一起养老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让老人自己居家养老其实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说可能会错过黄金急救时间;比如说每天除了窝在家里看电视都无所事事的寂寞感;再比如说通过居家保姆照顾的等等弊端。

泰康之家是我国的高端养老社区,主要理念是医养结合、文化养老。社区内都有二甲康复医院,如果有突发疾病,所有医护人员3分钟之内就可以抵达现场;社区内有老年大学、及60多种琴棋书画之类不同的兴趣俱乐部,而这些项目都是免费的

目前,我计划70岁之前在家养老,70之后就去泰康之家。

(4)我做了儿子的教育投资准备

我家只有一个小男孩,今年4年级了。不是我自夸,我儿是学习好、还懂事,在家是帮妈妈做家务的小暖男,在外是独立、节俭的小男子汉。

教育方面的投资主要还是学区房,当然孩子的高保额的重疾险和未来的保险教育金也都有准备。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我希望大家在关注孩子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思想教育。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比如说儿女不孝顺老无所依的案例;比如说儿女不成器四十多岁还在坑老的案例。

今年暑假,孩子不知道从哪儿听说到捡饮料瓶能卖钱,然后就特别兴奋的到处捡,下雨天也要去翻垃圾桶,辛苦了十多天,最后卖了五六元,然后孩子告诉我赚钱真的好辛苦啊,然后自己总结出还是得好好学习。

其实把孩子培养好,到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为了老时不被儿啃老。

(5)我做了健康的准备

1. 我基本改掉了半夜1点以后才睡的坏习惯(不过头条创作初期,由于太兴奋,有段时间甚至3点才睡)

2 一周锻炼五次,我都是在家里跟着某红书一起做的,既可以塑性也可以强身健体。

3 每年定期的全身大体检。

(6)我正在做失业后或是退休后的新的工作准备

一个月前我开始接触自媒体,正式踏入了头条创作者行列。目前收益600元,粉丝1500人。我觉得如果可以坚持三年下来,粉丝可能会有几十万,收入月过一万也不是没可能。万一又遇到疫情这样的天灾年月,至少居家也会有份稳定的收入吧。或者等我退休后,一壶清茶,每天沐着阳光打打字,依然能有份额外的收入也不错。

以上六项就是我目前为老年生活做的准备。

我讲课的时候常说,今天的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是由5年前的我们所决定的,未来的我们将要过怎样的生活恰恰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决定的。

我们常常感慨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可怜人,“无钱医病”的可怜人;“老了破产”的可怜人;“儿女不孝”的可怜人;“时运不济”的可怜人;“命运不公”的可怜人;可很多时候我们也常常忽略了因果的原由,有些不幸原本可以通过提前规划而避免。

以前看到过一段话,说,人生就好比是场马拉松!一味的追求人生的起点,抱怨不公平的出身,家庭背景又有什么用?过去无法挽回,但未来可以改变,人生的起跑线在马拉松这场赛跑中未必就是最重要的。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疫情三年里最深的感悟。

疫情前收入不低,但是也没有太多的存款,因为以前的我是 收入 - 支出=储蓄;总是随心所欲的花钱,自然不会有太多存款。

现在的我是 收入- 储蓄= 支出。每个月一定要有固定的储蓄,剩余的钱才是决定支出多少的关键。


希望每位还在奋斗的朋友们,赚钱的速度都能赶上我们老去的速度。

作者——传奇小花猫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点个赞呦,您的鼓励将是我在自媒体行业里努力奋斗的动力![爱慕][爱慕]




我是买了一套小房子,套内面积四十多平吧,这样将来做家务会很省事。

然后把冰箱买的大了一些,500多升吧,这样我就可以少往外边跑了,可以减少出门的次数。

如果孩子帮我买东西的话,也可以多囤一些。

买了高端的洗衣机和烘干机,方便我老了以后,衣物床品的清洗,不至于有多大的劳动量。

床买了张普通的木床,但是床上面的被褥,床单,我都是置办的纯棉的。被子买的羽绒被,老了盖会轻一点吧。自己叠被子不至于拉不动。不太喜欢起静电的东西,多漂亮都不要。

锅买的是一锅双胆,煎烤烹炸炒炖,覆盖率很高。这样也可以省去很多收拾的时间。

用不着的东西坚决不往家里买,占空间。

再者,房子离医院很近,不图自己方便,主要是有病住院,孩子管着还不那么遭罪,吃饭睡觉都可以随时回家里解决。

目前,因为我还没有老,在外地上班,所以房子还在那里空等着我去居住。

我很喜欢那里,可是一旦去那里居住了,就意味着我真正的老了。

我是又憧憬着,又抗拒着。




我今年58岁了,1963年出生,立过春后,就虚岁60了,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我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了以下准备:

一.有一个好心态。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大自然有风花雪月,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坐一列火车,过了少年,过了青年,过了中年,老年的车站到了,有什么好手忙脚乱的呢?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青少年时,指点江山,壮年时,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归于自然宁静,平平淡淡才是真,也不失为一种成熟的美。

二.有一点老本。

虽然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到老了,处处都要用到钱,养老,看病,人情往来,钱,就是一个人的脸面。

钱到用时方恨少,你给儿女钱,是天经地义的,到了你需要钱的时候,向他们伸手,就会千难万难。

所以,临近退休前的

这几年,我开始,节省开支,不再大手大脚花钱,每年都要存10000元,手里大概有10万元,再加上我的退休金,养老应该是没有问题。




三.有个好身体。

我有好几个认识的人,他们的身体一直都很好,退休后,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一天福都没享,家人感到痛苦万分。

所以说,没什么都行,别没钱,有什么都好,别有病。有人就有一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着就是赚钱。

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别比较,不生气,想想很多人,都没能看到今天的好日子,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每天都要适度的运动,营养要全面,早睡早起,健健康康地活到老不是梦。

四.有一个老屋。

人家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窝。家是给自己遮风挡雨的港湾,是自己最安全,最放松的地方。

你帮儿女建好了他们的小家,这只是他们的家,永远都不是你的家,天天和儿女低头不见抬头见,矛盾是难免的,床前百日无孝子。

去年,我和老伴回到了乡下的老家,老屋长时间没人住,漏雨了,院墙也倒塌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我请人修好房屋,重新砌了院墙。

到了2023年,我和老伴都退休了,就搬到乡下的老家,养几只鸡,喂两条狗,种几垄青菜,孩子们放假了,愿意来就来,吃些家乡的土菜。

五.买一份保险。

为自己和老伴买一份保险,人吃五谷杂粮,谁都会有个小病小灾,伤风感冒问题不大,喝点热水,抗一抗就好了。

如果是一些大病 ,一旦住进医院,花钱就会像流水一样,一病回到解放前,所以,买一份或几份保险,是很有必要的,宁愿这些钱是扔在了水里。




六.学会干家务。

以前,没退休的时候,天天忙单位的事,回家就吃现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个典型的“甩手掌柜”

时间长了,不会做饭,不会炒菜,连水快了都不知道。离开了老伴,一天也过不下去。

马上就要退休了,回归了家庭,会有大段大段的时间,不能再好意思“双手不沾阳春水”了。

慢慢的,在老伴做饭的时候,我就偷偷的观察,什么时候放油?什么时候放菜?

有一次,老伴回娘家了,中午回家,正要下厨房,我端出了热腾腾的米饭,西红柿炒鸡蛋,虽然,米饭有点加生,菜放的盐太大,老伴吃得津津有味,我看到她的眼里闪着泪花。

七.学习新知识。

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就会落伍,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我喜欢养花,就订阅了一些花卉方面的书籍,没事了,就琢磨琢磨怎么样把花养得更好。

老伴喜欢做直播,她就去学习一些做好自媒体的知识,去看一些大V的作品,感觉到,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八.培养兴趣爱好.

现在,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着,你的时间都又到了事业上,没有时间去休闲娱乐,是个“工作狂”。

你马上就要退休了,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运转,你回到了社会上,发现自己什么爱好都没有,你总不能天天坐在家里看墙壁?

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舍得花时间,就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养花、钓鱼、旅游、玩扑克、下盘象棋,打打打麻将,老年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天天悠哉游哉,不知老之将至。




我的总结:

有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不请自到的老年,多做一些准备工作,会生活得更从容。

最美不过夕阳红。

我是@五哥聊情感,专注情感领域,品味人间真情。欢迎您的关注、评论和分享。




我今年64岁,前些年就为了以后年纪大了,生活方便,需要准备的都备齐了,现在用着感觉很方便实用。

1、把原来的房子卖了,买了一套一楼带院的


我原来住的是4楼,又没电梯,感觉爬楼梯有点吃不消,特别是手里拿着东西就更累,等到了80~90岁真是爬不动了。

于是就把原来的卖了,又买了一套一楼68.8平的房子,还带一个小院。

住一楼感觉像住平房一样,几步就出了门口,真的很方便。自从住上一楼,出门的次数比以前多了不少,心里再也没有一想到爬楼梯,就害怕了。

2、买离医院最近的房子

当时买房时,第一是要一楼,二是要离医院越近越好。终于找到了离中医院,只有400米左右的房子。


因为年纪大了很多老年病会找上门来,一旦长什么急病,几分钟就能到医院,比120救护车还快,为抢救生命争取了不少时间。

3、力争多存些钱养老

到现在我准备了100万存在银行里,这笔钱没特殊情况,一分也不要动,就是留着我和老伴养老用。平常花销两人的退休金就花不完,还能剩下些钱,也都存起来。


老了花钱的地方多,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还能给子女减轻些负担。

4、把原来轿车,换成小电动车

把轿车卖了,买了一辆小四轮电动车,出稍远点的门,就开着电动车。它速度很慢,非常适合老年人驾驶,而且比开轿车费用少多了。

老年人开车主要是为了安全,终归是年纪大了,大脑反应较慢,手脚不太灵活了。

5、又买了一个小冰柜

原来有一个冰箱,就是太小,一点东西就满了。又去买了一个小点的冰柜,它比冰箱盛东西多多了,也可以放蔬菜。

等老了,腿脚不灵活,愁出去买东西。可以一次多买点,还可以找儿女给买些,把冰箱和冰柜放满,可以吃很长时间。

说实在的,真不想准备这些东西,可是不准备又不行。




我到了65岁,先把车卖了,虽然不值钱估计卖2万左右!然后把房子卖了,估计卖300万,最后去农村住有天有地的民國造的全木结构房!晚年就在那房子里渡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老年   冰柜   老伴   疫情   儿女   冰箱   家里   房子   疾病   收入   东西   孩子   医院   时间   人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