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的命运可以好到什么程度?

五毛是我大舅的第五个儿子,他出生的时候,我大舅已经四十五岁,我大舅妈也四十三岁了。当时他们已经有了四个儿子,大舅妈喜欢姑娘,想生个小棉袄,于是又怀上了五毛。不料生下来还是个儿子,大舅和大舅妈想把他送人,可是大毛和二毛拦在门口,死活不让把小弟弟送人,没办法他们便把五毛拉扯起了。听说当时我大舅妈还和大毛、二毛开玩笑说:“五毛大了,我们都老了,就得你们两个给他娶媳妇呢。”

那一年大毛十七岁,二毛十五岁,他们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大孩子了。听到母亲的话,弟兄两个异口同声说:“我们肯定管他了。”

五毛的童年很幸福,因为是家中的老疙瘩,大舅和大舅妈自然是十分偏爱这个老来子。又因为他是最小的弟弟,上面四个哥哥更是对他呵护有加,有点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了他。虽然当时家里的条件不咋好,但五毛是在一家人的万分关爱中长大的。


五毛十岁那年的夏天,村子里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冰雹,地里的庄稼大部分被打得没了茬,院子里种的南瓜也被打了个稀巴烂,白菜、豆角等蔬菜更是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本来过不了多久就能吃到嘴里的东西,却被一场无情的冰雹都给打没了。

因为前一年就是旱灾,交完公粮后,家里的粮食已所剩无几,再加上都是愣头小子们,饭量都很大,所以到了秋天,大舅家就没多少吃的了,除了政府的救济玉米,一点细粮也没有了。

冰雹过后不久,地里又慢慢地长出了些东西。大舅妈每天去地里,搜寻些能吃的东西,和玉米面调合着吃。

四毛和五毛下课后,也总是放下书包,和小伙伴们一块去地里搜寻能吃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照例是熬稀粥,蒸玉米面窝窝,众人都围在一块儿吃饭,可五毛却一口也没吃,说是肚子有点胀,不想吃。

大舅妈就问他放学后吃了点啥,五毛没说,四毛代替他说了,没吃啥,就是去黍子地里打了些美眉,回家和旧窝头一块儿吃的,吃完喝了些凉水。(注:美眉是长在黍头上的一种东西,和黍桔杆一个模样,只是去掉绿色的皮,呈现岀的是一根细细的白长条,一头大一头小。用手掰开,里面是黑色的绵状东西,有一点点甜味,又好咬,我们小时候在秋天常吃这个东西,因为它的形状像人的眉毛一样,细长细长的,所以给它取名叫美眉)

大舅妈也没再多问,就让五毛上热炕头爬了一会儿。

谁知半夜里,五毛肚子疼得厉害了,抱着肚子在炕上直打滚,额头上汗珠子直往下流。


大舅赶忙去村东头叫医生,等医生穿上衣服,背着药箱,拿着手电筒来到大舅家,五毛已经躺在炕上一声不吭了。他双眼、双嘴紧闭,胳膊软软地搭在炕上,气若游丝。

医生翻开五毛的眼睛看了看,又把手指搁在五毛的鼻子下试了试,说可能是中毒了,而且毒性挺大,已处于昏迷状态,得赶快去县城的医院,他只能先给打一针。

那个时候,交通工具落后,本村没有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之类的东西,而客车早晨七点多才过来呢。没办法,大毛赶忙去找队长,因为队长家里有一辆马车。

大毛敲响队长家的大门,进了家和队长说明清况后,队长正要穿衣下地,这时后炕上躺着的一个人说:“这里离县城七十多公里,赶马车去得两三个钟头,这不是耽搁人吗。”

队长忙说:“那怎么办呢,咱们这又没有其它车辆,要不你去看看,得病乱求人,说不定还看好呢。”

于是那个人急忙起来,和队长一块儿跟着大毛来到了大舅家。


进家后,那个人用手摸了摸五毛的头和肚子,又把了把五毛的脉,说别急,还有救。他让大舅去医生那买了一种药,拿回来碾碎,把他自己用黄纸画好的符用火烧成灰,然后把两种东西放在一个大碗里,让大舅妈把刚烧开锅的米籽沫子舀进碗里,盖上盖子略微闷了一会儿。然后用小勺子舀了少半碗,凉了凉,一点一点地喂到五毛的嘴里。

然后那个人又让大舅妈把大碗里剩下的那些东西,倒在一个脸盆里,再掺些开水,用毛巾沾上,从五毛的脖子开始往下擦,把全身都擦了一遍,水凉了再加上开水继续擦。就这样折腾到五更天,五毛竟醒来了,他睁开双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来,那个人是队长的一个叔伯小舅子,在村子里也算是半个先生,会用偏方治病,因此在他们那个地区的名气很大。

事后,队长说五毛真幸运,正好那天他小舅子来了,要不可能就耽搁了。

我大舅和大舅妈千恩万谢,后来还专程买了好烟好酒,去那个村子找到那个大夫答谢人家的救命之恩。

五毛在阎王爷眼前走了一遭,竟又活过来了,村里人都说五毛福大命大,是个幸运的人。

果不其然,五毛长大后一直没有得过大病,甚至头疼感冒也很少。十八岁那年,他报名参军,体检全部合格。


复员后,五毛不想在小县城工作,于是只身一人去了大城市,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因为他踏实能干,尽职尽责,深得老板的赏识,进公司没有一年,便由最初的基层员工被调入办公室,成为公司的后勤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主任,虽然每天很忙,但待遇当然也很不错,同事们都说五毛真幸运,文凭不高,技术不硬,又不是老员工,却能一人担二职,这得有多大的靠山,多大的门路。

五毛自己说:我虽然没有靠山,没有门路,但我很幸运,碰上了一个好老板,碰上了一个知人善任,爱惜人才的好上司。

不过五毛虽然运气好,碰上了好老板,但这与他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与他的善良贤德分不开,与他的聪明好学分不开。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话吗:机会永远是留在有准备的人的。


五毛升任公司后勤管理部主任后,对公司职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因为他从一本管理学书中曾读到一句话:工人是一个工厂的根本。善待工人,解决好工人的后勤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工人们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更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所以他从工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吃喝拉撒做起,尽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再加上五毛性格温和,无论对上对下都是笑脸面对,从不恶言恶语相向,所以公司员工们对他都很敬佩,都很尊重和爱戴。

五毛的岳父老杨就是公司的老员工,在后勤部是年岁比较大的一个老人。五毛任职后十分关心大龄员工的生活,尤其是对那些住宿的老员工,他经常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这些老员工对五毛很是感激,说实话,现在的年轻人尊老爱幼的人很少。


老杨家里就一个独生女儿,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是一位本本分分的好姑娘,只是婚姻有点不顺。大学四年的同学皆恋人,毕业后染上了赌博的不良习惯,由小赌到大赌,把拆迁补偿所得输得一干二净,还经常回到家里找老人要钱,若是老人不给,便脚踢手打,简直如畜牲一般。老杨和老伴竭力主张取消了婚约,他们觉得若是女儿摊上这么一个女婿,这辈子就没有幸福可谈了,他们的后半生也别想过安稳的日子。

现在年近三十的姑娘还待在闺中,亲戚朋友说了好几个都不中意。他们老两口也很发愁,他们希望女儿能找到一个可靠的人,那怕穷点也没什么。


在长期的接触中,老杨发现五毛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女婿。他和女儿说了以后,他女儿就以看望父亲为由,多次来公司相看五毛(当然了五毛毫不知情)。五毛本来生得就好看,浓眉大眼,圆头圆脑,个子虽然不高,但因为当过兵受过训练,所以无论是站、坐,还是走路,总是腰板挺直,精神抖擞。老杨的姑娘看对了五毛。

只是因为五毛是家中最小的儿子,父母亲已经都老了,而且也没有多少钱。因为给四个儿子娶媳妇已花光了他们的积蓄,并且还欠了点外债。老杨的女儿觉得五毛的家庭条件太差了,有点犹豫不决。

于是老杨就给女儿做工作,他从点点滴滴中,看到了五毛身上的与众不同,他对女儿说:五毛虽然没有文凭,但他很有文化;虽然没有技术,但他很好学;虽然家里没钱,但他从不自卑;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很稳重;虽然有了位子,但他从不自傲。能嫁给这样的男人,是你的福气。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杨的女儿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老杨也终于成了五毛的岳父。

大舅和大舅妈没花一分钱,五毛就把城里的媳妇娶回了家,而且还是大学生,又知书识理,又懂事孝顺。村里人都羡慕我大舅大舅妈有福气,养了个好儿子。更羡慕五毛命好,娶了个好媳妇儿,摊上了个好岳父好岳母。

现在的五毛已到了不惑之年,两个孩子也都大了,一个念初中,一个念小学。他们仍和岳父岳母生活在一起。不过现在岳父岳母成了他们的后勤保障人员。老两口每天欢天喜地给女儿女婿和外孙们变着法子做好吃的,一家人欢乐的笑声不时地窗户飘到外面……。






不说别人,就说说我弟。高中没毕业,赶上我父亲退休,当时国家还有子女顶替政策,全家人都动员他去接父亲的班。


当年我弟在高中成绩拔尖,正铆足了劲想考重点大学,不想去顶班。父亲说:“考大学最终不还是要就业?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有份好工作,户口转北京,就是将来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比这强。”


我弟作了几天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去北京接班,成了一家央企员工。刚进厂就在车间倒班,一起进厂接班的共9人,只有我弟读过高中。


我弟进厂后还一心想上大学,就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了成人自考班,每周去参加面授听课,风雨无阻。记得有一次冬天赶上大雪,下课后班车停运,他步行往回赶,凌晨三点才踏进宿舍大门。


就凭借这股不怕吃苦的韧劲,我弟两年时间顺利拿到了自学考试财会专业大专文凭,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被自考辅导机构评为优秀学员。又过两年通过了财会专业的本科考试。


期间他们单位机关招聘科员,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那时我弟刚拿到大专文凭就派上了用场,顺利成为劳动组织科的一名科员。


九十年代中期,办公电脑还没普及,刚好单位进了两台电脑,分给了劳动组织科一台,科里都是老同志,正发愁怎么摆弄这个新武器。


这是单位进的第一批办公电脑,以前大家都没接触过。我弟利用两晚上的时间,就摸索着实现了打字办公,老同志们都夸:“这小伙真行,一看就懂,一摸就会。”


后来我弟自学了数据库编程,把单位的员工信息都整理进库,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更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我弟逐渐成了单位办公电脑使用方面的能手,有问题机关的同事们都找他帮忙,这也引起了单位领导的注意,把他调到了综合办协助领导做日常事务性工作。


我弟干事认真,责任心强,替领导考虑问题周到细致,深得领导赏识。领导就把亲戚家的女儿介绍给我弟,一个知书达理的北京女孩,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现在就是我弟媳。


我弟24岁就当了单位人事劳动科科长,成为了单位当时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当时他们单位职工超过4000人,算是工作上混得风生水起。


我弟结婚后最初没有房,就住在单位家属区的两间小平房里,冬天冷,夏天热,还要每天去外面担水吃,居住条件比较艰苦。


后来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工资只能发生活费,濒临倒闭。我弟就跳槽,进入了一家科研单位做人力资源管理,工资一下翻了两番。


之所以能顺利跳槽,还是得益于我弟拥有了本科文凭,满足这家单位岗位招聘的硬件条件。


由于刚需,2004年我弟两口子咬牙贷款买了第一套住房,面积近100平米,总房价45万。当然,现在这套房的价格已涨得不忍直视了。


2006年我弟老丈人家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大规模拆迁,共补偿了5套住房,老丈人给我弟一家三口分了3套。


更让人意外的是,我弟原单位已破产,但平房家属区还住着很多人。那片区域也被纳入了拆迁范围,当时的政策是平房谁住补偿就给谁。


我弟虽然买了自己的房子,也搬了家,但两间平房还堆着家里的杂物。没房子的一个哥们找到我弟,希望我弟把房子腾出来让给他住。


我弟正在犹豫什么时候腾房,拆迁政策就下来了,由于他是两间平房的实际占有人,给他家补偿了一套80多平米的住房。现在这套房价格已经翻了N倍。


我弟在北京的这几套房,每月租金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再加上两口子的工资,妥妥算是北京人当中的富裕阶层。


我弟凭借自考取得的本科文凭,又读了在职研究生,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在单位一直是骨干,占据着重要的工作岗位。


如今,我弟家儿子大学在读,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快乐,令人羡慕。


我弟的好运当然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弟好学上进,自考取得了学历,满足了岗位招聘的硬件条件,这才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


当然,如果当年没有顶班的前提,他后面的一切也不可能发生,更谈不上华丽转身。


我觉得我弟就是一个最幸运的男人。




村里面一同学,小时候父亲是国营厂干部,母亲在家伺候着他上学,他母亲不能生育,他是从父亲单位一工人家抱养的孩子,知道人很少,因为他家人缘很好从来没有人说这事,小时候都不知道还以为是亲生的,因为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而且又是抱养的,小时候可以说要啥给啥,玩具一大箱,八十年代的北方还多东西还是票证供给的,普遍都是穷的很,但是他吃穿不愁,口袋里面经常有南方的水果糕点吃。他学习也一般般,就这样混到高中毕业,好的考上学走了,没有考上大学不好的都还在为就业发愁,那时找个工作真的难,但是他没有多久就被他父亲安置就业了,国营厂的正式工。那时候能挣公家钱也是很风光的。

上班有他父亲照顾着混得不错,就这样到了九几年开始谈恋爱了,他父亲同事朋友给介绍了不少女孩子,有的还是大学生,但人家处一段就不处了,后来不知道那儿认识了一个卖衣服的女孩。那恋爱谈的轰轰烈烈的,连班都不上经常旷工去帮女孩卖衣服,他父亲反对也不行。再劝还是犟牛拉到底,没办法就这样结婚了,而且他还分了一套大房子,没几年他父亲退休后,没人把他当回事了,再加上企业改制下岗潮风行,他被裁员下岗了,赔了一部分钱,虽然和妻子折腾了几年卖衣服,最后也是赔了,这几年中间又生了两个孩子。两口子城里面无业的生活也艰难,最后竟然回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那时好多人都以为这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了。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没过半年,一天他家里面来了几辆车,下来了几个人,在他家停了两三天,后来他夫妻俩随那些人走了,他父母亲天天泪水洗面,邻居问他父母才知道原因,原来他是南方无锡人,找他的人是他的亲生哥哥姐姐,他生父在北方国营厂上班,是当年南方支援北方的那一部分工人,因他生父在北方工作,母亲在南方带着六七个孩子生活,孩子多那日子过得真苦,他是最小的怕养不活,他生父托中间人要把他送了一个好人家,就是这样送给了他养父家,中间人告知他过得很好,这样就没有连系了,后来他生父退休回南方,一家人一直念叨丢在北方的这个孩子。这次找他的原因是母亲病重,天天念叨这个孩子,他父亲没办法了才向当年中间人说了这个情况,说让他回家见一面,这个孩子我们也让他给养父母养老送终,最后才找到村里面给他养父母好话说尽,养父母也同意他回家见生母最后一面,也就是这样两口子随车回无锡的一事。


回无锡见了生母,他也听不懂无锡话,反正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哭的稀里哗啦的,没几天母亲去世了,他们小夫妻披麻戴孝给送别,最后他老父亲召开了家庭会议,还是让他回养父这边给养父母养老送终,考虑到他生活艰难,让他把孩子们留在南方上学,要不就是带孩子在身边哥姐帮扶他,他们选择了带孩子在身边。他家族帮助他,他哥姐和家族的亲戚当时给的见面礼钱给了近三十万,他一个哥在一家摩托车公司当老总,后来给他弄了一个北方的总经销部,很快就风生水起了,加上那时候摩托车卖得好,没几年也是百万富翁了,这小子也孝顺,经常带养父母旅游买营养品,也经常回无锡看生父,生父后来把无锡的老宅给他了,说是他母亲临终的交待,两边经常互动轮换着住。零几年养父母都没了,后来带着老婆上无锡了,听说他无锡老宅子被开发,开发商给赔偿了不少钱和几套房子,他哥姐帮助他开了家公司,他老婆本是经商出身,俩口子把公司打理的很好。孩子也都考上了好的大学,这也是我身边普通人的好命运!这人哪,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真的莫强求!




我认识的一位男性朋友,刚开始是靠颜值吃饭,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现在已经成功转型,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洋房,开上了豪车,还拥有了自己喜欢的事业。


他是一位山东小伙,二十八年前从部队退伍后,经老乡介绍,来到深圳某大型电子厂做了一名保安。就是在这个电子厂,成了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估计他也没有料到,二十年后的自己在广东混得如此风生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长得阳光帅气,身高一米七五,不算高大,但因为当过兵,走路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他。而且说话风趣幽默、为人豪爽、聪明机灵,和三教九流的人物打交道游刃有余。


他在深圳电子厂工作时,认识了厂里的高层管理人员,一对来自西安的夫妇。那对夫妇俩后来离开公司,自己出来创业,在深圳办电脑培训机构。九十年代的深圳遍地都是商机,他们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他们把山东小伙子也挖过去了。


不久,女老板带着山东小伙子和一帮同事,来到我们所在城市开了分机构,后来租了一个厂房办起了电子培训学校。小伙子能说会道,善于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女老板给他委以重任,先是担任招生办主任。后来因为工作出色,而且经常开车载女老板出去办事,给她出谋划策,女老板越来越相信和依赖他,很快就提升他做副校长,负责管理学校的后勤工作。




他和女老板相处融洽,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加上女老板的老公还在深圳工作,夫妻俩长期两地分居。不知道什么时候,女老板和他就擦出了爱的火花,越过了雷池。等到女老板老公发现了端倪时,女老板已经怀上了山东小伙的孩子。


女老板和她老公很快就办理了离婚手续。我们这个城市的所有业务归女老板,深圳的归她老公。女老板在他的辅佐下,大展拳脚,申请了牌照,由电子学校转型为具有小学、初中,配置有三十多个班级的民办学校,鼎盛时期拥有两千多名学生。几年前,女老板批了一块地,在政府的支持下,建了一间有三栋教学大楼的学校。现在女老板早已身家过亿。


女老板的辉煌成就,小伙子的支持功不可没。小伙子虽然有自己的家庭,但女老板宁愿不要名份,一直没有再婚。二十多年来小伙子都是她背后的坚强后盾。当然女老板也不敢忘记他的功劳,先是在某高档小区买了一套房子给他,后来又投资给小伙子办了一所幼儿园。


当年的小伙子转眼已经年过半百,现在他离开了那间学校,全力以赴管理自己的幼儿园,把幼儿园打造成了我们当地品质和口碑都不错的幼教机构。成功转型上岸,自己当老板了。



他靠自己的能力赚到的钱,先是在某知名小区买了高层大洋房。前不久看见他又换了一辆四个圈圈的新车,听人说价值上百万。我还开玩笑说他:“换车和我们女人换衣服似的,看中哪件买哪件。”他只是淡然一笑,因为这些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今年他家儿子考上了研究生,已经开学了。和女老板共同的女儿出国留学回来后,帮助她妈妈一起管理学校。


如今的他,功成名就,儿女双全,享受着齐人之福,堪称男人中的战斗机。他的故事和发家史,成了我们城中的传奇故事。


这是‬我‬见过‬的男人‬中‬,命运‬好‬到‬如同‬开‬了挂‬,由‬一个‬工厂‬保安‬到‬现在‬出入‬有‬豪车‬,家住‬洋房‬,还有‬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后院‬平静‬,家庭‬幸福。也许‬是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他‬吧‬。


我‬是‬自在‬岁月静好,专写‬身边真实的故事,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支持‬我。




说说我们村一退休警察吧,当年我爹是生产队长,这人好吃懒做,不好好出工,有一年县里一企业招人,就把他塞进去了,到企业了还是死性不改,不好好上班,没办法发配去当了门卫,后来成立保卫科,继续看大门,再后来不知道咋回事,保卫科划到公安局了,最后公务员退休,一个月6-7千退休金!现在见到我爹还一个劲的感谢,我爹黑着脸不理他[捂脸][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大毛   平房   大舅   生父   养父母   无锡   舅妈   小伙子   队长   女老板   程度   父亲   命运   女儿   东西   单位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