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我们将典型的南北结合,父亲东北哈尔滨人,爷爷的爷爷山东人闯关东去的东北齐齐哈尔克东县,后来爷爷去了哈尔滨在‘俄毛区’当了一名消防员,娶了我奶奶,就在哈尔滨定居了,父亲23年出生47年当了林彪的兵,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60年代初转业的地方,广州教育局工作,2015年走了,享年92岁,母亲广西桂林人30年出生,桂林师范学校毕业,50年抗美援朝当的兵广州空军政治部机要打字员,57年转业的地方广州中学教师,去年走了,享年91岁,照片是我们一家人,照片是六七年照的,后


父母亲都被打倒了还被红卫兵抄了家。




我是东北人,逛街时,我看到塌鼻梁,鼻头肥大还有点鼻孔朝天,额头到下巴之间特别短的,我就判断她们不是本地人。只要她们一说话,就证实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东北人一出门,就被认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道理吧!

一、东北人五官具有立体感,身材偏高,帅哥美女居多。

二、东北话最标准,发音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但“嗯呐,干啥,不远暇儿”等纯地方方言,会情不自禁从嘴里溜达出来,而且语言幽默风趣,自带喜感,让人立刻听出这是东北话。毕竟东北人演的小品在春晚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多年。

尤其是打听道,基本会根据性别年龄大小,亲热地称呼人家“大哥,老妹儿,大姐”,亲热得好像真是一家人。

三、嗓门大,即使打电话,吵吵把火的,像与眼前的人吵架似的,而且会有肢体语言配合。说到激动出,要么来回走,要么挥动手,就像在演独角戏。甚至嘴里还会发出几句不文明的语言。

尤其中年女人,说话爱咋咋呼呼,不拘小节,也爱乐于助人,居然会在北京的公交车上给北京人指路。

四、会拉关系,会送礼,几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他的热情豪爽。这也许是受环境影响吧。

五、相对来说,正义感强,不怕惹事。一次坐公交,一个外地女人坐过了站,她开始叽里呱啦不停骂司机,还好司机专心开车,不搭理她。她后来上去拍司机驾驶室的玻璃,还给谁打电话顺便骂了本地人。这时,乘客们有几个听不下去了,起身让她赶紧下去,再在车里无理取闹,就要把她踹下去。看这架势,女人前一秒还呱呱谩骂,下一秒立刻闭嘴了。

六、东北男人对老婆好,大小事都会跟老婆请示汇报。哪怕虎背熊腰的老爷们儿,对着娇小的伴侣,也贱兮兮地叫“媳妇儿”,话语中透着爱。

女人对伴侣的爱,缺少小鸟依人的温柔,反而多一些强硬,自己老公嘛,我就可以随意指使,霸气十足。

七、东北人爱孩子,不重男轻女。出门在外,“儿子,老闺儿”可是他的全部,受不得一点委屈。所以,拐卖儿童在东北既没卖家,更无买家。

任何地方人都能听懂东北话,但是很多南方的方言却能把我们整懵,所以,我喜欢东北话!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迷之自信的“普通话”[捂脸]

没出去过的东北人一直觉得自己说的就是标准普通话。别说出东北三省啊,就是不出市都发现不了自己的口音不普通。

说两个我和我妈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情:

我家是辽宁的,去长春读大学。寝室六个人,每个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辽宁,内蒙,北京,吉林,石家庄,湖南。刚开始都不太熟,而且一开始就军训,每天都累的不行,回去就睡觉了,交流的比较少。全校举行一个军训相关的演讲,以分队为单位,我也不哪来的自信,报名了。稿子是我自己写的,题目是《一辈子难忘的苦乐》,教官审核过的。在学校的大讲堂的舞台上,我自信的大声说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辈zhi难忘的苦乐~”据我室友说,教官直接就崩溃了,拍着脑袋后悔为啥不让我读一遍稿子。我还啥也不知道呢,在上边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讲啊。晚上回寝室,老大说:咱家老shi今儿讲的真好(我排行第四),然后她们就开始笑,我一点都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也跟着傻笑。笑够了,老大问:你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我完全蒙了,哪错了?她说这个字“子”应该怎么读?我说“zhi”,她说怎么拼写?我写“zi”。我俩都凌乱了。她严重质疑我语文怎么及格的?我说我高考语文是这几科里分数最高的!她讲了半天我才明白我的问题在哪,原来,从小到大我都是把所有的平舌音读成翘舌音的。我感受到了自己人生观在崩塌,我最为自信的普通话,居然一直是错的!我当主持人、当播音员的梦想还怎么去实现???于是,我,请求寝室所有人一起帮我纠正读音,平时说话,不管是谁发现我读音有问题,纠正一个得一个冰淇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能做到在正常聊天的时候基本不犯错,但是情绪一激动,语速一上来就嘴比脑子快了。一直到现在,辅导闺女功课,拼音部分我老公从来不让我插手,因为他是我大学同学,清楚的知道我的那段黑历史,不想让我毁了下一代。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我妈妈身上。通过我得经历大家应该能猜到,我妈说话也是有一样的问题。我怀孕的时候她来天津伺候我,第一次早晨出去买早点,我妈觉得一套煎饼果子太大了,就想单独买油条,在老家我们管果子叫“大果子”。我妈到了早点铺,跟人家说:来shi(四)根大果子!老板没听懂……我妈以为是忙没听见,边指着油条边大声说:给我来shi(四)根大果子!老板这回看懂了,十根?大客户啊,赶紧说稍等稍等,这就炸。等了好半天,老板拿着一大兜子油条,递给我妈,说:十根,一共15块钱。我妈说我要shi(四)根,不是shi(十)根!老板说:这就是十根啊!我妈一看懵了,边用手比划边说:shi(四)根不是shi(十)根!老板看了半天才明白,是要四根,满脸不高兴的满不情愿拿出去六根。我妈气得够呛,回来跟我们念叨,给我和婆婆笑的不行不行的了。从那以后我妈再也没买过四根果子,不是买三根就是五根。

到现在我妈还说是天津人听不懂普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东北人   哈尔滨   黑龙江   辽宁   口音   果子   方言   战役   普通话   自信   说话   老板   语言   地方   标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