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60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为什么?有哪些讲究?

在农村有的家庭为60岁父母举办“寿宴”,也叫过60岁大寿。

现在农村举办的各种宴席名堂很多,有结婚宴,生儿育女宴,有升学宴,有乔迁宴,有升迁宴,有60岁寿宴,有66岁寿宴,有70岁寿宴,有80岁寿宴,有的实在没有名堂,他家盖个仓房也要通知亲朋好友,举办宴席让大家前来随礼,表示祝贺。

实际上,不管在农村,结婚,生孩子举办宴席无可厚非,老人去世前去帮忙更是人之常情,这也是自古留下的风俗习惯。

但是近几年来,随礼的份子钱越来多,起出各种名堂,而且随礼的金额越来越大,有很多人为了随礼伤透了脑筋,己形成了一种陋习,必须加以改之。

在农村,有的地方举办六十岁寿宴,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大多数是举办六十六岁寿宴和八十岁寿宴。

举办六十岁寿宴的家庭,可能是他们家以前办的事情比较少,随的份子较多,借此机会收一把礼金,这个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他们的子女在乡,在村上当一些角色,有一些权势,借此机会收一些礼金。

但有的家庭子女不给老人过六十岁和六十六岁寿宴,因为听说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在阴曹地府,阎王爷掌握生死簿子,谁家放鞭炮,举办六十岁,和六十六岁的寿宴,阎王爷就派黑白无常两个小鬼前去捉人。为什么老人过六十六时,还要在前房盖上扔两片肉呢?就是要给小鬼吃的。

我认为,不管是老人过六十岁或者六十六岁大寿也好,一定要从简,家庭子女,兄弟姐妹,弄上一两桌,表示表示心意就算了,不能大抄大办,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没有什么好处。




“60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这句俗语是因人因地而言,办与不办寿宴实则也没有什么特别说道。

古时候人寿命普遍偏低,七都说人活十古来稀。六十岁己到了花甲之年,按每十二年为一轮,六十岁为轮回整数关口,下一轮既七十二岁,到了阎王爷不请自己去的年龄。

民间传说人从出生到十六岁,还是神,十七岁以后才能成为人,可以任意过生日,没有什么忌讳。六十岁是甲子轮回年又意味着从新开始了。

所以给老人六十岁生日都选择五十九岁过,以祈祷老人永葆年青。

过寿与过生日还是有区别的。人们常说一寿顶十年,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办六十岁寿宴了。

现在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的寿命也在显箸延长。六十岁正好是人生迈入老年门槛的头一年,也是人生值得纪念的日子,阖家庆祝一下老人生日,也是人之常情未偿不可。但是尽量不要大操大办,不要惊动左邻右舍为好,若惊酲了阎王爷岂不反为不美?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我家老邻居明年过60大寿,按照我们这的风俗习惯,是逢9过大寿,60的大寿提前一年过。本来老俩口不想过,可儿女想给过呀!毕竟这些年都随出了不少的礼,自己的孩子还小,家里也没有收礼的理由。正好借着父亲过六十大寿生日,收点礼金。就在饭店安排了十几桌酒席,给各自的亲戚朋友打电话,请大家到时候到酒店来参加生日宴会。到了那天,老爷子穿戴一新,儿子开车来接去酒店,摆上生日蛋糕,老头戴上生日快乐的帽子,儿女跪在地上磕头,孙子孙女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酒店里一片欢声笑语。大家轮流敬酒祝福老人生日快乐,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老头也特别高兴,喝了不少酒。宴席结束,儿女也十分高兴,收了不少的礼金。谁能想到可能是太高了,老头在下楼梯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踩空了,滚下去了,当场就把脖子摔坏了,打了120电话,拉到医院人是抢救过来了,高位截瘫,躺在床上和植物人差不多。刚开始儿女还会回来看一看,时间长了也没人来了,只有老婆在身边照顾着,经常累的直哭,一天到晚的守着一个植物人,哪都去不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终于去世了。儿女哭的死去活来的,到是老太太一滴眼泪都没有,一副解脱了的样子。这次儿女又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把老头送进了火化炉里,请大家在酒店吃了一顿饭,又收了一笔礼金。




“六十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这句话是不是民间俗语,值得商榷。这种习俗只是在一些地方存在,但是,并不是一种普遍的风俗。

我国民间对过逢整十的生日(又称大生日),因地方不同风俗有异,各地过大生日的说法也就不相同;也因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每个人过生日的想法也不一样。

1、民间过大生日或寿辰的风俗

一、二十岁以前的大生日

通常来说,二十岁以前的大生日,民间普遍没有什么禁忌说法,都可以办生日宴,比如,周岁,十岁、二十岁。旧时,只是因为受到家庭经条件的制约,做法有所不同。

经济条件条好的人家,一般都要为孩子办大生日酒,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也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大生日过得好一点。

过去农村家庭孩子比较多,大多有五六个以上,有的地方父母并不是给每个孩子做周岁、十岁、二十岁的大生日,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能够享受过大生日的,有三类孩子,即孩子中的头、尾、独。

,即头胎,就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家里有条件,就要办大生日生。

,即最小的孩子。最小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子,一般要办大生日酒。

,即在兄弟姐妹之中,男孩或者女孩只有一个,俗称孩子中的独子或独女。旧时,这种孩子在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一般要给他们做大生日酒。

至于处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孩子,比如,老二、老三、老四等,一般父母就不会给他们办大生日酒。

他们生日那天,家里能煮几个鸡蛋给他们吃就不错了。最惨的是,有些父母因为家里的孩子多,有的连孩子的生日都忘记了,就不用说给他们做生日了。

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在农村出生的人,对此应该有深刻的印象。

二、三十岁和四十岁的生日

三十岁和四十岁的大生日,民间的各种民俗禁忌说法就比较多了。

比如,有的地方有“男不办三,女不办四”的说法,意思是男子不能办三十岁的大生日酒,女子不能办四十岁的大生日酒。而有的地方则没有这种说法。湖南有些地方,男子三十岁的生日,自己不用操办,而是由妻子娘家及亲戚来做生日。

三、五十岁的生日

五十岁生日,有一些地方,特别是有一些农村地区,开始称寿,名称为艾寿,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寿。其依据来源于《礼记·曲礼上》中的“五十曰艾”,所以称为艾寿。

有的地方则称五十为期寿,即半百。期来源于百岁称期颐,期寿是期颐的一半。

这些地方五十岁后,可以置办寿木,也可以置办寿服。

有一些地方五十岁生日不能称寿,也不能置办寿木和寿服,要到六十岁的时候才能称寿,民间有“五十九岁死,还是短命鬼”的说法。这些地方置办寿木和寿服也要到六十岁以后。

四、七十岁以上的生日

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也有同样的民俗禁忌,有的地方认为不能做寿,有的地方则认为可能做寿。

其中,很多地方对做七十岁的寿宴比较忌讳,尤其是寿星老人比较忌讳。有一些老人,如果儿孙执意要给他们做寿,他们就躲起来,民间称为躲寿。

还有一些老人,七十岁以后,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都拒绝做寿。其说法有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人们认为做寿后,对老人自身不好,会使老人折寿。

正因为如此, 有一些农村有“人老了不要过生日”,或者“不要随便给老人过寿”的说法。

五、不在整岁办生日酒或寿宴的习俗

还有一些地方,不是逢整岁也办生日酒或寿宴的。

有的地方三十六岁生日,要办生日酒,俗称“过坎”或者“过关”。

有的地方五十四岁生日,要办寿宴,称为“六九”,也被称为是一种特殊的岁龄,意思也同样是为了“过坎”或者“过关”。

还有一些地方六十六岁生日,也要办寿宴,民俗说法与上面两种生日的说法类似。民间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的说法。

我国一些地方还有七十七岁称之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之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之为“白寿”的说法,儿女要为老人举办寿宴。

2、“六十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说法的讲究

我国从古代开始,历来有尊老的传统,《礼记·王制第五》: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


这句话中的“杖”是指老年人柱的手杖。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拄着手杖,分别参加家里、乡里、国内、朝廷、天子定期举办的养酒礼或仪式,这也算是我国最早的集体寿宴了。

实际上,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说,老人的年龄越长,所应该受到尊重的范围也就越大。

古代人们平均寿命要短一些。这句话也成为后来人们在五十岁可以称寿,或者六十岁可以寿的依据。也就出现了有的地方五十代称寿,有的地方则六十岁称寿的不同规矩。

也就是过去不同的地方,进入老年的标准有五十岁和六十岁两个不同的标准。五十岁进入老年的标准一般为农村,六十岁进入老年的标准一般为城镇,或者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地区。

现在进入老年的标准统一了,都是六十岁,但五十岁称寿的风俗在一些地方依然沿袭下来。

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的生日宴或寿宴,从魏晋时期开始兴起,到唐宋时期开始普遍流行。

唐宋时期,天子生日被称之为一种节日,即“圣节”。“圣节”皇宫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宴请百官参加宫廷宴会,时间为一到三天。

民间风俗形成,有一种来源就是上行下效,在社会上层流行的做法,往往会影响民间,民间也就纷纷效仿,也就形成了民间风俗。

做生日也好,做寿也罢,古代从上层社会传到民间时,并没有禁忌的说法,只是成为民间一种风俗之后,各种禁忌习俗才逐渐产生,而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旧时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不高,没有钱财来操办。

旧时,做生日或者做寿,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的风俗,让普通百姓在经济上无法承受。

一是不能间断的习俗。有一些地方习俗,老人六十岁做寿之后,以后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每年都要做寿,不能隔断。如果“断”了,对老人不吉利,也说明子女不孝顺。如此,无疑给家庭增加了负担。

二是不能赚只能亏的习俗。有一些地方习俗,不管是做生日酒,还是做寿酒,肯定要收到一些亲戚朋友的礼金和礼品。做生日酒或寿酒的开支一定要比收入大,也就是一定要亏,亏得越多对生日之人就越吉利,而如果赚了被视为不吉利,会折寿。

再说,旧时,祝生日或祝寿的送礼比较重,一人庆生或庆寿,大肆生日宴或者寿宴,对普通百姓来说,不仅自己家里经济负担重,也给亲戚朋友带来经济负担。

旧时,一些有社会地位的人、富裕人家及商贾喜欢办生晶宴或寿宴,而普通百姓则害怕办生日宴或寿宴。于是,为了在六十岁时不寿宴,普通百姓就用各种“借口”来推脱。这些“借口”久而久之地形成了地方禁忌习俗。

我国民间因地方不同,关于“六十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的民俗说法有很多,下面例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禁忌。

一是社会等级的说法。旧时,一此地方认为,六十岁大寿,只有家里在科学考试中,有人取得功名的人家才能摆寿宴,还有的地方说,只有家里出了七品以上官员的人家才能摆寿宴。普通人家举办寿宴,承受不了,会给家里招来灾祸。

这种说法当然是没有依据的,然而,既然是民间的一种“借口”,也就不需要有依据。

二是办寿宴的老人被阎王勾走。有一些地方说,如果老人六十岁办寿宴,老人的灵魂要被阎王勾走。有的说,六十岁办了寿宴的老人会折寿。

很明显,这种用迷信的说法当“借口”,这类“借口”就是利用迷信来吓唬人,使别人更相信不办寿宴的“合理性”,目的就是为了不办寿宴。

三是推迟办寿宴。有一些地方,人到六十岁时才称寿,但六十岁时并不做寿,而是从六十六岁开始才做寿。还有“六十六,要吃女儿一刀肉”的讲究。

现在有一些人也许会说,“六十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是因为民间有六十岁大寿五十九岁做寿。

我国有的地方是有“男做上,女做十”的习俗。男做上,俗称男上六十,女做十,俗称女满六十。很明显这与“六十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不是一回事。




过60岁办酒席,称之为办寿宴,有点过早。花甲之年过个生日,也是人生下半段的一个转折,顶多是过一个生日而已。期盼健健康康的,用寿比南山来祝福。对60岁的人来说,大多不愿意接受。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过60岁都不愿意操办酒席,请亲朋好友。即使以前随礼出份子给别人,现在也不想办酒回收礼金。只是一家子女孩孙在家里烧上一桌菜,或者去饭店订一桌,简单庆祝一下就行。

国庆期间,在南京3处美丽乡村,看到两起温馨画面。一对60岁的两夫妻坐在幽静的河边,摆着小蛋糕,许愿,吹着蜡烛,恩爱祝福,庆祝老伴的生日。一对福建的中老人,老伴9月份过生日,两人开着车子开启华东自驾游。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山清水秀,山峦奇特的大自然环境里,难忘度过自己的生日。

过生日时,边旅游,边庆生,这种新颖的过生日方式。很健康,有序,满足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放飞心情。不给家里人添麻烦,也不给亲朋好友破费。

现在过60岁,如何享受,轻松自如,不累,舒坦,就如何来操办,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寿木   礼金   大寿   俗语   旧时   习俗   风俗   禁忌   儿女   讲究   说法   家里   老人   民间   生日   孩子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