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欠债100万,但是因为犯罪坐牢20年,出来后钱还要还吗?

非常遗憾地告诉你,欠债一百万之后无力偿还,或者尚未还清,却又违法犯罪被判坐牢二十年,人生最大的悲剧中的两项,都被你荣幸等身了。当然,这不值得庆贺,此乃人生最大的悲哀和失败的事项之一。

其次,坐牢不是逃避债务的理由,法律也不会因为你坐牢了,就豁免你的债务。一般而言,欠债未还又需要坐牢很长年限,那么所欠债务一般有两种方式处理:首先是债权人在你坐牢之前,有足够的证据,并且已经向法院起诉并且判决胜诉,要求你还钱。但是你无钱可还,还因为坐牢二十年,那么法院的一些强制措施对欠债人来说意义不大。比如说征信拉黑,上老赖榜。根据现在的法律规定,征信拉黑和上老赖榜,几年时间过去就会被下榜,给这些人机会。当然,这对于债权人而言就不是好消息了,毕竟欠债人只要磨蹭过五年时间,那就等于恢复了自由身,所欠债务更不好要了。

另外,如果债权人拿到法院要求欠债人还钱的裁决文书,虽然一时之间拿不到钱,也不是毫无办法。起码是把债务债权以法律认可和保护的裁决文书的形式确定确认下来了,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欠债人长时间坐牢导致诉讼时效失效。另外,欠债人虽然坐牢了,但是如果拿到法院要求还债的裁决文书,债权人依然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欠债人名下还有财产,那么不会因为人在监狱坐牢而中止或者中断执行,也可以强制执行的。

还有一种情况:债权人开始不知道欠债人坐牢了,等到知道的时候人已经在监狱里,从而担心因为无法联系到欠债人,导致诉讼也难以进行,进而导致诉讼时效过期的不利后果。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法律规定依然可以起诉。具体代理案件的律师可以到监狱会见欠债人。法官也可以提审欠债人。像这种情况下的案件,直接到欠债人服刑的监狱去宣判。而法院裁决还钱的文书一样有效。不过因为情况特殊,暂时中止执行的几率很高。

最极端的情况是债权人、欠债人之间的债务,是高利贷、赌债,或者其他非法债务,双方都不敢不敢闹到法院去起诉,那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债务随着时间的流逝,追回来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毕竟二十年刑期,能熬出来基本也就是个废人了,哪里还有还钱的能力?时间熬死对方也是有可能的。




本人法律小白一个,但就以常识来论,你也肯定得还的。如果你的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有理由相信现在监狱里早已人满为患!其实除非你本体消亡,要不然“债”会一直等你出来。

俗话说“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之事”。然不知何时社会上却刮起了“老赖”之风,让这条人与人之间的信誉信条,出现了危机与坍塌风险;有人以欠债为荣,有人以不还为能,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滚刀肉思维,却也让一部分人没着没落的;伤害了不知多少幸福家庭,坑骗了不知多少无辜亲朋,断绝了不知多少哥们情谊;做了这么多的恶,不知他们的心会不会痛,血会不会冷,也可能他们根本就无“心”,也可能他们已成“冷血”动物,没有了人类情谊,了却了人间情感,只剩一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皮囊!

好在国家及时探析此现象,果断出击,一方面在不断完善律法,以防止某些人钻空子的同时不断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一方面采取如纳入征信、限制高消费、通过影响子女就业等诸多措施及时制止恶行继续,不断扭转乾坤,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正。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堂堂正正的行正道,按照自我能力去支配万物,端正“人之初,性本善”的闯世态度,做任何事都三思而后行、诚信为第一的原则,来共创繁华,共谱人生美好篇章与未来。

和谐社会靠你我大家一起努力创造!




一、犯罪坐牢与欠债没有任何相互抵消的法律及情理依据!犯罪坐牢是因为你违反了刑法,是刑事制裁的范筹。而欠债偿还是民事案件,履行民事义务与承担刑事责任不具有替代的可能。

二、民事权利的保护有时效的概念,如果超过了某种时效而权利人没有主张权利,则失去了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这种情况,需要就你们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就你目前的叙述,不能给你准确的回复。




坐牢是坐牢,欠债是欠债,两者并不冲突,即使坐了牢出来欠得债也是有义务要还的




做20年牢,家里要是没背景。你还能有钱么。岁数大了你还能适应社会吗。欠少能还了。欠的多有能力还么?负责任的说指能挣点还点吧。有多少还多少。但不能不还。这是起码的做人底线。当下白手起家太难了。钱也太能挣。努力加油还吧。不说了我得挣钱还饥荒去了。[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欠债还钱   诉讼时效   债权人   时效   情谊   债务   监狱   文书   案件   法院   担心   情况   时间   法律   人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