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校的临聘教师大家都怎么看?

学校的临聘教师不应该存在。理由有:

教师需要安心

临聘教师正因为“临时”,没有对教学工作作长期的规划,缺乏潜心研究,缺乏真情的投入,有些总想着考公考编,分散精神和时间,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自尊

临聘教师因为不在编,自觉矮人一等,在编教师也不平等待之,心理自卑在所难免。因自信不足,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平等

临聘教师正因为“临”,是编外,不能执行公办在编教师的待遇,收入低,没有加薪晋级的增长机制,而工作负担与在编教师相当,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当然,在编教师中难免出现个别教师产假、病假而导致短期教师缺位,可以设法通过临时调整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绩效和统筹经费中增加相应教师的补助,必要时由教育部门予以调配。这种情况在其他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同样出现,并非教师职业独有。





现在公办学校的教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正式在编的老师,二是教育部门招录的合同制老师,三是学校自行聘用的老师。

第一类就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第二类虽然不在编制内,但待遇仅次于在编老师。一般签订五年合同,合同期内如果考编被录用的话需缴纳一定数量的违约金。第三类老师待遇就与前两者差距很大了。各地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不一样可能有较大差异,不过总体而言收入都偏低。我们这里算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个县级市,一般学校聘用的教师每月工资2000多一点儿。今年有的学校,聘用一年以上的提到了3000元。

现在小学和初中学校自行聘用的老师数量很大,我们这里大约能占到三分之一。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中,语文和英语教师都属于这类老师,上小学的时候也遇到了好几位这样的老师。

对于这种临聘老师可能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工资待遇低,忙于考编,心思不在教学上。怎么说呢?只能说情况各不相同吧。有的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本来业务就不是很熟悉,再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不过也有特例,孩子上六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不论她教的学科还是班级总成绩都很突出,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入她教的班,但这位老师在这所学校工作近十年了还是编外人员。今年初中的这两位老师,一位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位已经干了三年了。我觉得她们二位工作还是挺认真负责的,虽然经验不足,还是蛮有热情蛮有干劲儿的。

虽然《劳动法》规定了单位聘用人员应与正式在编人员同工同酬,但鲜有落到实处的。学校的临聘老师待遇那么低,还要求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他们的待遇,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特别优秀的也完全可以破格录用为在编老师,这才是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和做法。




对现在学校的临聘教师,客观的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视角去看,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临聘教师,对其本人而言,当然是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并且现在工资、报酬还是相当不错的。

每个人都不容易,为了生活,为了生存。这种机会不是任何人都有。有这样的机会,个人还得有能力,能胜任;有机会,没能力,不能胜任,那也白搭。

对学校来说,临聘教师这一角色,是比较特殊的。

过去,学校的教师多大是民办教师,其实也就是临聘教师这种性质。这也是当时公办教师缺,学校多,学生多,实际需要,来解决教师不足问题。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民办教师支撑着国家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今天,在学校,临聘教师这一角色,已经很少了。已经不是学校的主要角色了。当然了,这主要是公办学校。而对私立学校,培训机构而言,相对临聘教师还是相当多的,可以说是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的主要师资力量。同样,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默默奉献。

无论是正式在编教师,还是临聘教师(民办教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做贡献。




对于学校的临聘教师,我是这样想的。

(一)学校临聘的教师待遇低,对于这些教师,大多都是过渡期,先积累工作经验,然后继续努力考试入编。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只是在学校熟练一下教学环境,熟悉一下教育技能,熟悉一下教学程序。

(二)学校临聘的教师,若不准备今后考试入编,不准备长期从事教师职业,那么就不必要去当一名临聘教师,因为待遇低,工作也不稳定,早晚会被淘汰的。

(三)另外,学校临聘教师,这些教师本身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还需要边上岗边培训,这些教师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临聘的,不会长期干,也没有责任心。对学校来说也是负担,还会造成一些家长的不满意,所以麻烦多多,现在公立学校基本上临聘教师较少。

总之,学校临聘教师会造成很多问题。这只是我个人观点。




临时聘任的老师一般都比较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民办教师   教师   学校   编外   教育部门   待遇   熟悉   角色   初中   收入   努力   老师   人员   国家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