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前,为何羸弱的中国军队敢强硬开入俄国境内?

1917年,由于长期的战争,沙俄这个国家的国力几乎消耗殆尽。在这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掌握了俄国的大局,但是这样的举动使英法美等国所不允许的。一战的炮火刚刚停息,各国就组成了同盟干涉俄国。中国北洋政府也乘机派出了陆海军加入干涉军,在失去了60年以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1918年6月,各国军队集结完毕,开始对苏俄的远东地区发起进攻。中国一共派出了3000多人参加这次行动,其中陆军2000多人,由宋焕章统帅。以海容号为主中国舰队在林建的率领下,也开始向海参崴开进。在东线的干涉军总数共有12万人,其中日军出动了7万多人,可见这个国家想干什么。在那一段时间里,西方各国媒体对各国军队做出了评价:日本军队军纪最差,美国军队后勤供应最好,中国军队的军容最整齐。日本军队的军纪差,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的。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后勤供应充足十分正常。中国出动的军队可不一般,它是袁世凯亲自组建的总统模范团,是全国军人的表率。大概类似于今天解放军的三军仪仗队,这样的配置军容不整齐就怪了。

在苏俄建立之初,可以说是遍地狼烟。仅仅在远东地区就有23座城市发动了叛乱,俄国境内的沙皇势力也趁机反攻,苏俄的形势一度岌岌可危。在完全无奈的情况下,托洛茨基建议列宁启用之前的沙俄旧军人参加战斗。列宁同意了这个建议,仅仅是各级军官就有3万多人加入苏俄红军,可见当时的旧军人数量有多少。1918年春天,红军的总兵力只有区区30万人,到了这年年底已经超过了100万,其中超过50万都是之前的旧军人。这些军人能否为红军效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托洛茨基有办法,他将这些人的家属全部集中起来。有了人质,不怕这些人不拼命。

当时红军内部的思想十分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工制度诞生了。各级政治委员开始进入军队,和各级主官平起平坐,他们主要负责军队中思想动态的变化。这一招是苏俄的首创,后来很多苏联的卫星国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俄逐渐稳住了脚跟,并逐步开始反击。截止1920年,西线的干涉军已经退出了俄国国境。东线的军队除了日本以外也选择了撤退,中国军队也在撤退的序列中。不过段祺瑞非常精明,他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派出军队进入海参崴的同时,他收复外蒙的军队也开始了。







这场战争还有中国的身影,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也作为协约国参加了武装干涉苏俄的行动 。北洋军一共派出了3000多人参加这次行动,其中陆军有2000多人,由宋焕章统帅。中国海军也派出了以海容号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在林建的率领下,开进海参崴港。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随后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签订了屈辱不平等的《布列斯特和约》,单方面退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向德国割让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加60亿德国马克的战争赔款。苏俄退出战争以后,德国可以肆无忌惮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西线,直接增加了英法美协约国军队的压力,延迟了战争结束的时间。再加上对首个社会主义政权的恐惧和敌视,所以英法美等协约国对苏俄国单方面退出战争恨之入骨。

于是,英、法、日、美等14个协约国组成联军,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8年3月,英国军队首先入侵苏俄的北部领土。随后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日本军队在海参崴登陆,入侵远东地区,英美军队也相继侵入海参崴。在南俄,协约国在俄国南部从顿河到南高加索一带集结了13万军队,与俄国内部的白匪叛军一起向北推进。

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对苏俄的干涉是为了保护俄罗斯不受德国人的伤害。事实上,这些前盟友是打着正义的幌子在进行掠夺,并计划为未来对俄罗斯北部的殖民化铺平道路。

入侵苏俄北方的外国军队,被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支部队由7000名英军、700名法军,还有数千名意大利军队和塞尔维亚人组成,驻扎在摩尔曼斯克。第二支部队由6000名英军、5000名美军、1500名法军组成,驻扎在阿尔汉格尔斯克。

这些外国侵略军驱散了当地的苏维埃,逮捕或枪毙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建立了伪政权。英国军事法庭判处了4000名布尔什维克被告死刑,在穆迪南岛的几个大型监狱里,超过5万俄罗斯人被关押,有350名囚犯被折磨致死。此外,多国干涉军对苏俄进行了无耻的掠夺,多个地质勘探探险队被派往科尔半岛,殖民者将价值近4000万磅的木材、锰矿石从俄罗斯北方运走。

对苏俄的干涉战争,英美法等国一开始计划的挺大,当时多国干涉军为纪念俄罗斯“解放”,设立了一项“胜利女神”奖章,该奖章在法国颁发,竟然铸造了50万枚,这意味着协约国计划未来有更多的干涉军进驻苏俄。 1919年夏季开始,干涉军决定沿着俄罗斯内陆的河道进军,苏俄随即决定在北德维纳和瓦加河建立舰队。英国和法国军队推进到了申库尔斯克和下托马河河口,并阻止了1918年秋天布尔什维克人突然发动的攻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心思安,厌战情绪高涨,多国联军士兵的士气开始下降。干涉军的战士们不明白他们在俄罗斯做什么,于是开始有叛逃和破坏。到1919年冬天,布尔什维克将干涉军和白匪军的战线击退了数百公里,英国人试图利用芬兰军队在卡累利阿发动进攻,但失败了。为了支持苏俄的斗争,英国国内甚至开始了工人罢工,罢工的口号是“别碰俄罗斯”。 1919年9月,英国远征军团开始匆忙撤离俄罗斯,红军开始反攻。大撤军就像逃离一样,英国人破坏了占领区的军事和民用设施,并且掠走了俄罗斯造船工业的骄傲,五十多艘大型轮船和六艘破冰船。

此后协约国的14国联军再也没有取得战果,英法美等国将经历投放在支持白匪军上面。当时俄国国内的白匪叛军领导人主要是前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和前沙俄陆军步兵中将邓尼金,他们在协约国的帮助下,再次发动叛乱,掀起了大规模内战。

不过此时的苏俄红军战斗力增长很快,白匪军在红军的进攻下相继失败,高尔察克最终被活捉,被枪毙于伊尔库兹克,而邓尼金则通电失败、流亡海外。

正当在苏俄国内形势稳定的时候,俄国人的世仇,被称为“欧洲鞋垫”的波兰跳了出来,波兰军队在协约国的支持下,与苏俄爆发了俄波战争。这场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场争议极大的战争,从爆发到结束,口水不断,争议不断。战争一波三折,波兰首先进攻苏俄,顺利的占领了乌克兰境内,随后苏俄军队又发动反攻,杀入波兰境内,一度差点就要颠覆波兰政权,但最后兵败华沙城下,于是两国议和,各自宣称是胜利者。有人说,波兰曾在这场战争中一眼不眨地屠杀了3万名苏俄红军的俘虏,从而埋下了日后卡廷惨案的伏笔。其实,在1920年苏波战争中,大约有8万人苏俄红军被俘,其中有2万人死在战俘营。而苏俄则俘虏了大约5万波兰军队,他们中间也有2万人死在战俘营。没有证据双方对战俘进行过屠杀,多数死亡是瘟疫疾病和营养不良。

苏波战争结束以后,苏俄已经将大部分干涉军驱逐出国土,白匪叛军也基本肃清,剩下的就只有一个日本军队了。日本是武装干涉苏俄最积极的国家。早在1918年4月,日军就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出兵占领了海参葳。随后日本派出大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占领了苏俄的远东黑人东西伯利亚地区。当时整个干涉军的东部方面军,英军1500人,加拿大5000人,美国则出兵15000人,而日本共出动73000人,占据干涉军的8成之多。

日军迅速控制了苏俄远东的所有港口,以及西伯利亚铁路自赤塔以东的沿线城镇。占据了广阔的土地,势力达到贝加尔湖以西。等苏俄红军在西线取得胜利以后,马上挥师东线,向日本侵略军发起反攻。整个战争中日军战死1.2万人,花费9亿日元军费,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撤出苏俄,什么也没得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陷入内战。我国滞留在俄国境内的100多万侨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四两,无论红毛子还是白毛子,都趁乱洗劫华人的财产,都强行抓华人充当劳工。更为可恶的是以护侨为名义的日本鬼子,也对华人大开杀戒。

北洋政府撤侨的本意是为了顺便援救白俄,以获取白俄支持我方在外蒙的立场。但是白俄的军队白卫军首领谢苗诺夫却没停止屠杀和抢劫华侨。1919年1月1日,他非法掠夺了华商的665万卢布,7月再次洗劫华商1000多万卢布。这让北洋政府认清了白毛子也是强盗,只是颜色不同而已,不再妄想与白毛子合作。

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除了手工艺人,商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他们主要负责挖战壕。在一战时,段祺瑞主导的北洋政府压哨加入了协约国,尽管作为战胜方,但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却在巴黎合会上没有争取到战胜国应有的权益。而这批华工只能通过俄国陆路回国,此时聚集在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凉。

身在动乱灾区的外交官们,积极为撤侨奔走呼号。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第一时间向国内传递了华侨的艰难处境。北洋政府的外交官立即与海军部进行磋商。海军部对于派遣军舰护侨赞成,但是当时处于第一次护法战争,军舰已经南下镇压护法运动,出兵撤侨的诉求被无舰可调的理由拒绝了。

对于北洋政府的婉拒,外交官并没有放弃,继续争取舆论的支持。东北的张作霖和皖系军阀在撤侨问题上达成了罕见的一致,同意出兵撤侨。1918年2月,布尔什维克在海参崴推翻了沙俄政权,但是没能控制住混乱的局势,海参崴更加动荡。一战的协约国日本,美国,英国相继派出了军舰护侨和武力示威。

作为同是战胜国,在有列强率先出头和局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北洋政府终于决定在1918年3月13日,派出4000名陆军搭载海容号军舰,由舰长林建章带领,开赴海参崴撤侨。除此之外,还有一艘名为飞鲸号的国有民用商船,先抵达负责撤侨。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海外撤侨行动,按照国际惯例,撤侨是符合国际法的准则。在武力面前,俄国的边检人员只能放行。再加上俄国当时处于内乱,已经无暇顾及其广袤的远东地区,撤侨并没有遭遇俄国太大的阻力。

阿穆尔华侨总会在发给北洋政府的长电中,列举了出兵的理由,除了保护华侨生命财产安全外,还曾建议北洋政府试图趁乱从俄国手里收回晚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侵占的土地。北洋政府驻海参崴总领事邵恒睿也提出,可以见机行事,提出俄国分割租借之事。如果北洋政府能够以此收复失地,那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幻想。十月革命爆发后,英美日法四个协约国,也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武力干涉。林建章率舰队抵达海参崴后,尽管获得当地华侨的支持,但是列强的干涉军立刻计划围攻海参崴。特别是日本暴跳如雷,当时日本正妄图致力于建立中日共同防卫体系,以便窃取东北特权。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扰乱了日本的计划。林建章不卑不亢,在各列强中周旋。同时他严肃军纪,不许士兵在当地奸淫掳掠,维护当地的治安。到了1920年各协约国陆续完成撤侨行动,林建章避免了生灵涂炭,成功完成了撤侨任务。

(林建章)

海内外华人期盼的收复失地,却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惦记的事,列强也一直惦记着,很难从虎口夺食。落后就要挨打,林建章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能够完成撤侨任务已经算是大功一件。林建章从旧军阀体系出身,并没有同流合污。在日军攻占上海后,身居上海的林建章保持民族的风骨,始终没有充当汉奸走狗。




那算什么,782年前,中国一民族自治区军队就能攻克莫斯科呢!而452年后,区区几百俄毛子流氓在雅克萨就折腾得康熙生生放弃了东西伯利亚。时过境迁、潮起潮落本就是每一个在世界舞台上演出的民族正常发展规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协约国与俄国境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发动干涉战争,与苏俄红军战斗,与此同时战争不免波及到了在俄罗斯境内的华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在俄罗斯的华人向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求救。



当时北洋政府深陷内战,但是接到求救之后还是毅然决定派兵护送华侨,1918年8月22日,北洋政府发布《中国海参崴出兵宣言》,宣称将派兵去平息自俄国内乱发生以来所造成的远东混乱局面。根据协约国的要求,北洋政府军队主要驻守在远东沿海、中东铁路沿线、外蒙古恰克图和库伦等方向。其中,在远东沿海驻兵最多,仅1918年8月至1919年2月就有4000人,步、骑、炮、工、机关枪等兵种齐全,还有军舰1艘。


北洋政府军队与苏俄红军交战数十次,主要战斗有:1918年8月中旬,在库达林进攻苏俄红军,打死红军多名;8月26日,当武装干涉军在海参崴方向实施总攻时,集中于双城子、担任该方向的战备并守护五站至双城子之铁路的部队,与苏俄红军交战;苏俄红军退至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后,骑兵及机关枪队与日军联合前进追击;与占领中东铁路的苏俄红军交战。



在俄罗斯期间,北洋军队不断维护华人权利,护卫华人,赢得一致好评。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苏俄人民经过英勇抗击,至1919年底基本取得了反外国武装干涉的伟大胜利。在远东,苏俄红军于1919年底已接近中俄边境。


1920年4月,北洋政府也决定从西伯利亚撤回军队。北洋政府决定撤兵后又继续观望,直到1920年6月以后才开始部署撤兵的具体事宜。同时趁着俄国内战时期,北洋政府出兵外蒙古地区,一举收复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使得这一块自清末被割裂以来的领土重新回归祖国。



在民国初立,陷入内战之际,北洋政府能够毅然出兵武装护卫侨民真的不亚于当年东汉王朝出兵拯救陷入重围的耿恭一样,可以说是北洋政府少有的亮点。但是当时的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随着苏俄恢复元气,外蒙古得而复失,不久北洋政府也被推翻。




在1918年的时候,当年极其羸弱的北洋政府曾组织了一次武装撤侨,历程相当的艰险,当年俄国确实非常的强大,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但是在1918年10月革命爆发之后,俄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主要对抗沙俄白军,双方打得不可开交,这时候俄国国力变得相当羸弱,在远东的西伯利亚战场,这里的战争十分火热,不过这里居住了上百万的华侨,双方混战中,华侨的生命无处保障。

当时的旅俄华侨我在俄国工作的我国劳工,受到了很多的苦难,俄国内战的各方势力,都对这些华侨烧杀抢夺,而且还让很多的华人去参军,只不过是让他们去当炮灰罢了,当年日本看准了俄国内乱,所以出兵俄国,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出动了军队,不过在这次保护侨民的过程中,日本人只是保护自己的人民,对侨民大开杀戒,而且伙同白匪抢夺了大量的华侨资产。

当时的中华民国正是皖系军阀控制,国内的情况也不乐观,因为国内相当的混乱,各种势力跃跃欲试,发动了很多的战争,而且这时候的护法战争也在进行,国际局势又相当复杂,可以说让北洋政府焦头烂额。

当在俄国的侨民发来求救信号的时候,北洋政府立马行动了起来,当时北洋政府命令外交部和军方磋商武力撤侨的事情,同时也命令各派系的军阀行动起来,当时虽然内战严重,但是国外的华人受到了欺负,各路军阀还是相当团结的,北洋政府派遣的海容号巡洋舰,和一起到达的商船飞鲸号一起到海参崴地区进行撤侨。

因为当时俄国的情况已经很乱,所以必须要派遣陆军进入苏俄进行撤侨,面对实力比自己强大的白俄罗斯和日本军队,北洋政府十分犹豫,后来日美英等国以拯救叛乱的捷克军队为借口,对俄国内战进行干涉,北洋军阀看到了机会,所以派遣了4000军队进入苏俄,这次的撤侨行动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北洋政府主要巧妙的利用了局势,最终把俄国的侨民撤了出来。




当时如果没有列强武装干涉苏维埃,借个胆子也不敢入侵苏联,不信看看后来中东路事件,苏联远东军区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国内最强的东北军,差距就像现在国足和俄罗斯踢比赛。




题主说的这次中国军队强硬开入俄国境内,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的行为,目的是为了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

要说“强硬”,主要是当时的北洋政府有英法的邀请和撑腰,然后又看到了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的混乱,同时又有撤侨和恢复领土的需求,才敢开入俄国境内。

十月革命后,俄国爆发内战,为了遏制俄国革命在欧洲的蔓延,英、法两国决定武力干涉苏俄革命,并邀请中、美、日等加入。与此同时,滞留在俄国远东的华人团体也向北洋政府求援,种种因素叠加,使北洋政府最终决定出兵俄国,武装护侨。



但是,与和英、法、日等国不同的是,中国根本无意对苏联内部事务干涉,对苏俄革命的蔓延也不感兴趣,军队开入俄国境内,仅仅是为了保护当地华侨,同时伸张国威主权。

所以,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北洋政府在1918年4月,派出了“海容”号奔赴海参崴,并在抵达当地后开始撤侨,几天时间内就撤走数千名侨民。

之后,随着协约国武装出兵干涉俄国内战,想收回领土主权的北洋政府也胆子渐大,不甘落人之后,通过外交渠道对外宣称“此次若协商各国公共出兵,我国对于参战应尽之义务,自应一致派遣一二千人,并以保护领馆、侨商”。

虽然日本坚决反对,但8月22日,北洋政府还是正式发表出兵宣言,派出团长宋焕章指挥的4000陆军,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和机关枪部队,分批开进了西伯利亚,确保海参崴到绥芬河的撤侨通道。

在进驻海参崴后,中国军队迅速打通了海参崴到东北的撤侨通道,保证数万名被困华侨顺利回国。



由于在西伯利亚境内,中国军队几乎没有与苏俄红军发生过任何摩擦冲突,所以说“强硬”是在是有些言过其词。尤其是与进驻的7万日军相比,中国军队除了收复国土,保护侨民外,没有任何野心,堪称武装进入他国的“客气”典范。


【姥爷原创内容 以你关注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俄国   布尔什维克   海参崴   沙俄   苏俄   苏维埃   北洋   协约国   远东   侨民   羸弱   俄罗斯   强硬   红军   华侨   中国军队   境内   军队   年前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