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国际大都市,深圳只是国内一线城市,深圳GDP为什么会超过香港?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深圳经过将近40年的发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发展成为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根据GaWC组织的公布的城市划分,香港被定义为世界一线强市,而深圳在世界上仅仅是一个二线城市。但是根据香港和深圳公布的GDP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GDP为23049亿人民币,而深圳GDP为22438亿人民币,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今年深圳GDP超过香港已经毫无悬念。为什么香港作为世界一线城市,它的GDP会被一个世界二线城市超过?

首先并不是城市定位越高它的GDP就会越高。芝加哥、洛杉矶、休斯顿这些城市的GDP都比香港高,但是根据GaWC组织的划分,这些城市的定位都没有香港高。

香港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经济可谓一片繁荣。但是香港和另一个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都有一个严重的弱点,那就是发展空间受限。香港陆地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740多万,2017年香港的人均GDP已经高达4.53万美元,这个人均水平已经超过日本和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香港的经济增速远没有蓬勃发展的深圳快。深圳陆地面积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252万,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



当初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深圳靠近香港的地理优势,为了吸引来自港澳以及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深圳是依托香港才发展起来的,但是也离不开国家对深圳的政策扶持和人民的努力。深圳从1989年GDP首次突破100亿大关,1996年突破1000亿大关,2011年突破1万亿,到了2016年突破2万亿,成为大陆GDP第三城,“深圳速度”令人惊讶!

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因此深圳每年吸引了大批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就连香港的科技创新都不如。而深圳的产业结构对比香港也有优势。香港目前主要依靠金融、航运、贸易和旅游等服务业,而它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了内地,产业空心化。香港的主要行业深圳也发展得不错,并且深圳的制造业比香港好,深圳拥有一大批如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比亚迪、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本土优秀企业。因此深圳GDP超过香港也就自然而然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相信深圳和香港的经济会发展得更好!




好久没回答问题了。

深圳超香港,说实在,没几个香港人在意,就算是专做内地生意的人也没什么特别注意,钱他还在赚,也一样在香港花他赚的钱。

事实上,以美元计算的GDP,不止深圳,新加坡都超香港很多了,但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多少?新加坡元升了有50% 左右,所以,很多新加坡人在香港做生意或是生活,但香港人去新加坡的也少。

认识几个新加坡人,他们也没怎么觉得新加坡超香港,不过,认识的一些深圳人则很看不起香港人了,当然是少数。

香港是一个外向型城市,这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在这个小地方去发展更多的产业,也只可能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其他不适合在香港发展的产业,则到其他国家投资发展,例如深圳,东南亚,欧美等。

按税局的统计,每一年港资在外地的收益等于另一个香港,这和日本很像,而这数据也只是统计了投资收益并回流到香港的资金,还有很多收益没回流。香港是资金出入自由,但也只是限于合法资金,回流香港的资金经银行,首先你要证明这是合法收益,不是洗钱,要不,税局会找你,香港税局还是很勤劳的。

刚说了香港只可能发展优势产业,深圳人经常说大疆是他们的骄傲,也不知道他们骄傲什么,创办人不是深圳人,是在香港读书,无人机是在香港研发,是香港教授帮忙找的投资人,专利也是科大无偿转让,如果当时他是在深大研发,估计也没现在的大疆。

我不知道为什么内地人对香港的要求这么高? 只看到香港没有得,但没看到香港已有的。一个城市有可能第一,二,三产业都发展吗?就算想发展,受制人口土地也发展不起来,虽说香港不缺资金。

有很多深圳人说按现在的发展水平,不用10年,深圳的GDP会是香港的一倍,到时并香港,成立深圳市香港区,希望他们可以看到。





谢邀。

香港的崛起,有多方面原因,但无疑,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年,大陆被西方封锁,香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恰好成为我国对西方贸易的唯一窗口。


随着世界产业转移,先后从欧美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香港背靠中国大陆,面向全球市场,想不崛起都很难。随着大陆走向全面开放,香港在国内对外贸易的重要度大幅下降。


香港的衰落,表面上看因为对大陆重要性下降,实则没有及时利用传统产业向大陆转移机会,适时进行产业的升级,及制造业空心化、研发投入不足,加上折腾不休的各种闹剧,错过好的发展机会。


深圳呢?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的四大特区之一,成立之日起,就带有实验田的目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也决定了深圳敢闯敢拼敢创新的基因,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代表了梦想,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这是深圳崛起的关键。


一边是稳步不前,一边是大步迈进,包容开放,此消彼长,深圳超越是理所当然。




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陆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改革开放,香港起到了桥头堡作用,香港成为了大陆通往世界的纽带。如今改革开放40年了,香港桥头堡的优势已经消失殆尽了,所以走下坡路也是在所难免。

深圳能够奋起追上,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的包容性,可谓兼收并蓄,北上广或多或少都有排外情节,而深圳丝毫看不到排外。反观香港,一向主张多元文化的香港现在居然越来越排外了,特别是针对大陆人。或许是内心的不平衡吧!昔日的的高高在上,变成现在的平起平坐,甚至矮人一截。排外注定着不思进取,吃老本的香港只会被越来越多的大陆城市超越。

谁都知道,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根本,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是奠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新千年以来,大陆涌现了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反观香港,除了贸易金融,就只剩下服务业了,不仅制造业所剩无几,拿的出手的高端制造业根本没有。汪滔在香港已经研发出无人机,但是却跑到深圳来创业,为什么?因为香港不适合高科技公司创业,但是深圳却是初创公司的沃土。

头条上已经报道了很多次了,投资一千多亿的港珠澳大桥却空空如也,根本找不到几张车。港珠澳三地汽车加起来也不及深圳多,怎么可能会有人气?我们花大价钱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为了更好的把香港和澳门纳入祖国的怀抱。祖国母亲爱子情深,就怕香港这个在外漂泊了99年的儿子冷着,冻着。




随着2017年各地的GDP总产值出炉,深圳和香港的GDP对比讨论旷日持久,虽然深圳统计局在官网上公布,按照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的平均汇率1.1552折算,深圳比香港还少611亿元港币。

但是,因为深圳与香港的差距本来就较小,选取的汇率不同,计算的结果差距较大,按照正常的计算方式,也就是截取2017年12月29日的汇率计算(比年平均汇率更合理),深圳2017年的GDP已经超过香港。

2017年香港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6626.37亿港元,按2017年12月29日的港币兑人民币汇率0.8323计算,折合成人民币为22161.1278亿人民币。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的GDP总量为22286亿人民币,显然,深圳的GDP产值比香港的GDP产值高出了120亿元。

首先,深圳之所以超过香港就像为什么重庆的GDP总量能排名第五是一个道理,人口基数和土地资源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土地面积来看,香港都远远低于深圳。

截止2017年底,深圳单常住人口就有1252.83万;土地面积为1996.85平方公里;

而截止到2017年底,香港的总人口741万,其中常住人口为718.26万。土地面积为1104平方公里;

虽然香港2017年的人均GDP高达4.6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但奈何基数太小,总量敌不过深圳很正常。

其次,GDP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7年至2017年,香港的年均GDP增速为2.9%左右,深圳则不同,常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日积月累的复利下,深圳超越香港本就是迟早的事。




首先深圳GDP还没有超香港,去年比香港GDP总量还低611亿,反超之说已经被官方辟谣。

不过深圳超过香港的经济总量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但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深圳人口基数大,截止2107年底,常住人口数量已达1252万,而香港是740万人。

深圳比香港多出一个中山+珠海的人口总和,所以虽然总量几近相当,人均经济数据差距也还是比较明显的。

不过深圳的崛起的的确确是令人眼前一亮,毕竟起点低,经济发展速度全国第一,经济规模直逼北京上海,这已经是非常令人感到骄傲的成绩。

至于香港,其实在国际领域来说发展也一点都不慢,只是香港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已经接近上限,经济扩容自然是要比深圳这种正在蒸蒸日上的城市要慢。就像一个运动员,拿到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之后,再提升自己的难度就越来越大,而后起之秀与自己的世界纪录成绩却在缩小差距,这就是年轻和时间的优势。而对于城市来说,还多了一个容积率优势。

深圳如今位居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点,发展机遇会还再上新台阶的。




笔者一直生活在广州,近20年来,一直看着深圳和香港的城市变化,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深圳的成就,是靠深圳人不断的努力获得,这个2000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在近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了很多伟大的科技创新公司,例如腾讯,华为,大疆等。众志成城,深圳的成就是深圳市民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果。科创产业已经成型,而且不断壮大。

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还是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和700万香港市民的勤奋工作分不开。近20年来,香港唯一可以发展的就是金融业,有大量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到香港上市,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到香港开设分公司。由于面积少,山地多,香港的工业无法发展起来,现在大多数的市民从事金融业和服务业。

此消彼长,再往后看10年后的发展,深圳的高科技科创产业还会诞生很多的独角兽,产业的发展优势越加明显。而香港,唯一可以发展的就是金融业和旅游服务业。

几十年的时间,深圳拼着实干的精神和勤奋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特色,超越了香港。由此推断,10年后,深圳的GDP和人均GDP都会大大超越香港。





深圳有太多的500强企业了。金融帝国平安集团,通信帝国华为中兴,无人机巨头大疆,电池电动车巨头比亚迪,互联网巨头腾讯,生物巨头华大基因,银行巨头招商银行,房地产巨头恒大,万科。最新世界500强深圳本土的企业占了七强。对比香港虽然有九家,但是华润集团算是央企,但只有长江实业算是香港本土的,而且全部是金融地产几乎没有制造业。

所以说深圳的GDP和香港差不多,实在是太谦虚了,深圳的GDP很多被瞒报了。深圳的PCT专利占了中国的一大半。深圳的财政税收是香港的十倍。其中大部分都要上缴到中央。对比香港根本不需要给中央纳税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至于国际地位,这是有一个滞后期的。深圳好比美国,香港好比英国。美国GDP超过英国以后国际地位超过英国还是过了几十年。深圳超过香港也是如此。我是香港居民,在深圳工作非常后悔之前没有在深圳买房,现在也买不起了。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社会的城市也一样。在世界经济的洪流中,不同地区经济会有起伏,地位也会更迭,这是正常的。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以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及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保持着高度繁荣。虽然,曾经是"亚州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近些年来经济出现疲软,增长乏力,但在金融业及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世界经济里,相信具有地缘优势的香港仍会继续繁荣,在国际中保持其应有地位。可能是香港的经济结构中因制造业在大陆改革开放过程中向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大量转移,萎缩严重,上世纪70年代,香港制造业占总产出的比重高达30%,随后一直下降,目前不足2%。没有了制造业,那么就很难培育出当今信息时代里能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由信息技术支撑起的高端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因而信息技术产业及高端制造业俱失。只能靠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拉动经济的发展,而近些年世界经济乏善可陈,不是有中国大陆这个"火车头"拉动,会更糟糕,故而影响到香港的经济。


深圳则不同,一开始是"一张白纸",可以紧跟经济形势灵活进行产业布局。通过承接从香港转移过来的制造业打下基础后,审时度势的进行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在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陆续发展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新兴及未来产业,充分享受到信息社会带来的红利。前沿科技在深圳大有用武之地,深圳成了"中国硅谷",科技的不断创新之下,"深圳制造"也被铸成享誉世界的"深圳创造"。产业布局合理,创新力走在世界前沿的深圳,超越香港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香港在很多方面优势仍在,尤其是金融业及服务业方面,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实施过程中,香港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替代的,相信在今后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香港能充份发挥自身的优势,保持繁荣。




总有些脑子不大清醒的人,提这样的问题。超了吗?超了,终于超了!你看看每天有多少深圳人跑到香港去买日用品?你看看香港人吃的食材对比下深圳的潲水油,天天自己给自己打鸡血不怕脑溢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香港   深圳   城市   排外   新加坡   金融业   大都市   服务业   巨头   制造业   人口   优势   大陆   产业   国内   财经   经济   国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