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每次抱着就不哭并且睡的很香,放下来几分钟就醒了并且哭闹,这是为什么?

婴儿一放下就哭是许多妈妈都非常头疼的事情,小宝宝们固执的非要抱着睡,一放下就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好的对策吗?月嫂育婴师刘美玉帮您找原因。

原因一:没吃饱

新生宝宝嘴巴的吸力比较小,尤其是吃母乳会比较费劲儿,吃着吃着就会睡着,但是这种睡不是真的睡了,而只是吃累了,一旦放下,宝宝就会发现自己还饿,于是哭着表示还要吃,一吃又睡着,这样反复下去,宝宝没吃好也没睡好。所以,吃母乳时宝宝最好是清醒的。


很多新妈妈把吃奶当成哄睡的手段,总是把宝宝“喂睡”,然后抱怨宝宝放下就醒来哭这是肯定。

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瓶,宝宝都会吞下一些气体,在肚子里会非常不舒服,你抱着的时候身体蜷缩着还好,一放下躺平就难受了,肯定要醒的。

原因二:拍嗝

不要偷懒,不要“奶睡”,吃饱了一定要竖起来把嗝拍出来,宝宝才能舒舒服服的踏实睡。要不肚子胀气不舒服也容易哭。

原因三:惊跳

学名叫做“莫罗氏反射”,指的是在“突然的声音”和“感觉到下坠”这两种情况下,婴儿会像受惊了一样,两只手突然抬起,把自己弄醒。

这个反射最晚到四五个月才会消失,很多老人说孩子被吓到了,其实不是,是所有新生儿都会有的神经反射,很正常的。

而这两种引起莫罗反射的因素都是有应对办法的。

1、突然的声音

越安静,细小的声音就会越突兀。而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对付“突然的声音”的办法,不是保持安静,而是保持“嘈杂”,给宝宝放白噪音,音乐等,让环境一直有声音,宝宝就不会因为“突然的声音”被吓到了。

不要担心什么白噪音影响听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听了好几个月了。你可能忘了,妈妈肚子里是很吵的。

2、下坠的感觉

如果你是将宝宝哄睡了,再放下,宝宝多半会因为下坠的感觉惊醒,所以,怎么“放下”还是有些讲究的:

第一注意不要让宝宝的头先着床;第二最好是侧着放下,再躺平;第三大家都懂,放得慢一点。

当然,最好是不要睡着了放下,让宝宝慢慢习惯放在床上哄睡,你就不用发明一千零一种“放下宝宝”的方法了。也不会吓哭了。

原因四:缺乏安全感

什么叫做缺乏安全感,就是对于“突然的改变”不适应,害怕,恐惧。

譬如说,我原来在妈妈肚子里被紧紧束缚着,怎么突然不被束缚了?譬如说,我睡着的时候是被抱着的啊,怎么突然没人抱了?

试问,你睡着的时候在床上,醒了的时候发现在厨房的地板上了,你会不会发飙呢!

所以呢,打包裹是很重要的,已经很多妈妈表示,宝宝不包裹就放下醒,包裹了放在床上一睡两个小时。

如果宝宝十分抗拒打包裹,那可以试试看用个枕头夹着他的身体,或者用小米或者豆子缝个口袋压住胳膊。

所以呢,让宝宝练习在床上躺着是很重要的,哪怕他一时练不会,但是请不要放弃努力,事实证明抱着哄是长久不了的。

还有一个让宝宝保持安全感的好办法,就是培养一个安慰物,这对宝宝以后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也是有大大的好处的。听听小海马或胎教音乐,从小培养宝宝好性格,减少哭闹。

原因五:胀气

胀气的宝宝多半会有种表现,就是“躺平了就难受”,就是喜欢抱着。

胀气宝宝分两种情况,一个是胃里有气,拍嗝可以解决,一种是肠子里有气,这个就有点难办了。

如果你的宝宝一躺平了就哼哼唧唧,满脸通红乱使劲儿,那就是胀气了。

就算是宝宝胀气,我也是建议,能放下就放下,抻来抻去哼哼唧唧没关系,只要不醒就不用理,实在是难受得睡不着了,再抱起来。

胀气是一阵一阵的,这阵拉了粑粑放了屁,把气排出去了,可以舒服一阵,舒服的时候还是尽量别抱着,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哭而总是抱着。

原因六:坏习惯

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于三个月以上的大龄宝宝。

小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缺乏安全感,肚子不舒服,喜欢抱着也算正常。

小宝宝多抱抱可以,但是不能无节制的抱,要慢慢让宝宝适应在床上躺着,坚持下去会有效。



各位宝妈您觉得我分析的对吗?




这是个世界难题,原因可能是:

小月龄宝宝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在宝宝仰卧的时候最明显。突然的刺激(周围温度的改变、床的倾斜角度、离开熟悉的妈妈的拥抱),婴儿会下意识的双臂伸直,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即使在睡觉时,也会有这种反应,然后就把自己弄醒了。

安全感(依恋理论):

宝宝一出生就会在心理上去依赖身边的一个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成人(通常是妈妈),并通过和这个成人的关系,发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动的方式,用来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妈妈能够总是在宝宝身边(available),对宝宝的需求敏感(sensitive),并且经常表示支持(supportive),那么宝宝就会感到自己是被爱和被保护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然后更好的去探索这个世界。

心理学将这样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宝宝叫做安全型依恋。

宝宝会感受到妈妈在抱他的时候,眼神是充满慈爱还是满不在乎,语气是柔和的还是不耐烦的,表情是愉悦的还是烦躁的,乃至妈妈的手劲儿大不大,肌肉是否僵硬。如果突然妈妈把孩子放到床上,哪怕只是为了应付而勉强抱着,宝宝无法感受到爱意,依然会缺乏安全感,越缺乏安全感,越容易哭闹。


所以惊跳严重的宝宝建议裹襁褓,这样能降低刺激的程度,同时需要睡前需要用心安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从抱睡直接过度到仰躺,这样的变化太大。在宝宝有睡意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先坐到床上,慢慢斜躺,而后侧躺,一手环绕宝宝,一手轻轻安抚宝宝,可以哼哼摇篮曲,增加宝宝安全感,等宝宝进入深睡眠,再慢慢放开。




小宝宝特别是初生婴儿,抱着很容易就哄睡,放床上又醒,这是很多新妈妈都遇见过。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小宝宝还是胎宝宝时蜷缩在妈妈肚子里,被羊水紧紧包裹着,怀胎十个月,宝宝听着妈妈的心跳声和血流的声音慢慢长大。等到出生后,适应新环境,宝宝缺乏安全感,会不由自主的想妈妈抱。宝宝哭闹不止时,靠妈妈心脏斜抱会很好的止住宝宝哭闹。因为靠在妈妈怀里听着妈妈的心跳声,宝宝会很安心,也很熟悉妈妈的气息。

那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宝宝这种习惯呢?毕竟宝宝小,经常抱睡对宝宝的骨骼发育不好。

第一,哄睡后,可采取让宝宝侧身睡,用包裹裹上宝宝,增加宝宝的安全感,模拟妈妈子宫的形状--侧身蜷缩,羊水紧紧包围。

第二,环境不要太安静,可以录制一些白噪音放给宝宝听,模拟子官环境。这个可以买个安抚海马试试。

第三,抱着哄睡后,放下时动作轻柔,让宝宝侧身睡,轻拍宝宝后背或屁股,直到宝宝呼吸均匀后离开。呼吸均匀代表宝宝已熟睡。

第四,放几件妈妈的衣服在宝宝周围,让宝宝时刻感受到妈妈的气息。

宝宝良好的作息习惯由大人养成的,坚持宝宝一定能养成比较好的睡眠习惯。




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基本上每一位新手妈妈都遇到过,包括我。为什么宝宝抱着睡很安稳,一放下就醒或者哭闹呢?大致原因归纳为如下3点:

原因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对宝宝的作用,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与宝宝缺钙联系到一起。没错,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对钙的吸收,容易造成儿童佝偻病或软骨病。

实际上宝宝1岁之前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维生素d。因为从母乳当中无法获取到,奶粉当中的含量也非常低,所以新生儿出生数天之后就一定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除了协调钙和磷的关系,促进对钙的吸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宝宝在神经发育过程中提供稳定性。比如说,让宝宝惊跳反射减少,让宝宝睡眠更踏实。

原因2:浅睡眠状态下的误解

低月龄宝宝的睡眠,浅睡和熟睡各占50%左右。每个睡眠周期在浅睡和熟睡之间转换,时间大概50分钟左右。宝宝大脑发育不完善,浅睡时大脑皮层仍然维持在兴奋状态,因此宝宝在浅睡时常表现出:吮吸、吃手指、做鬼脸、难过、委屈、假哭等等的表情。

但是这并不表示宝宝已经惊醒,或者饿了。不是!而是宝宝由浅睡到熟睡的导睡过程。

很多妈妈误解宝宝这种浅睡眠是宝宝还没有睡,就急于抱起来,造成宝宝真的醒来了。但是宝宝又想睡觉,所以妈妈一抱很快就安心地睡着了,并且非常香。常表现出会心的微笑。

所以,宝宝睡眠包括浅睡和熟睡两个状态。浅睡是宝宝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正是在浅睡状态下完成的。因此,当宝宝表现出浅睡特征时,一定不要去抱他。一般经历20分钟之后,就会进入熟睡状态。

原因3:安全感不足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羊水包裹的环境,温暖而安逸。宝宝出生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唯一能依赖的就是妈妈的安全感。妈妈的气味、声音、抚触等等。

所以,如果宝宝易醒实际上是宝宝安全感不够的表现。怎么办呢?妈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母乳喂养;②经常和宝宝说话;③睡前抚触;④陪睡;⑤如果不能陪睡时放一件带有妈妈体味的衣服放在宝宝身边。

宝宝安全感不足时,妈妈尽量迟一点再去上班,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几乎是天性,爸爸很难替代。

原因4:宝宝肠胀气

肠胀气,一般发生在月龄4个月之前的宝宝身上非常普遍。肠胀气的宝宝很难哄睡,即使睡眠状态下经常表现出哼哼唧唧、双手握拳、蹬腿踢腿、脸红足凉、身体扭来扭去、腹部隆起、哭闹不止等症状。

宝宝肠胀气一般与喂养时吸入空气、消化不良和肚脐着凉有关。当妈妈将宝宝抱起来后,原来水平状态的肠胃张变成垂直状态,或者用飞机抱时肠绞痛会得到改善。因此,宝宝一抱起来就舒服了容易入睡,放下后又开始哭了,这都是正常的表现。

宝宝肠胀气,可以通过喂奶后拍嗝、腹部按摩、飞机抱、喂点温开水来缓解症状。

总之:宝宝抱着能睡好,放下就醒就哭闹,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这么做的原因,并釆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不要一味地抱着,否则妈咪整夜整夜地抱着身体也吃不消!




很多新手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发现小婴儿刚出生不久,睡觉都特别不安稳,本来抱着睡得好好的,一放到床上,她就自己扭动几下就醒了,甚至会哭闹起来,原有的睡眠也被打乱了。其实小婴儿在头几个月是变化特别快的,可能所有婴儿的状态也不能这么一概而论,通常来说,婴儿在一个月之内,睡眠还是相对来说安稳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婴儿摄影都是安排在最早期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睡觉起来对外界的干扰和噪音并不是那么的敏感。这么大的婴儿,如果把它放在襁褓里,或者放在婴儿背袋里面,放在身上背着带出去是非常容易的,基本上外界的喧闹也不会让他们容易惊醒。但是从婴儿从三个星期左右开始就变得对外界的噪音特别敏感了。妈妈通常也会发现,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婴儿就不太容易睡整觉了,一般来说小婴儿的睡眠周期是30-45分钟,整个睡眠周期指的是从浅睡眠到深睡眠,再到浅睡眠再醒来的过程,基本上他睡这么长时间总是会自己醒来,如果大人不帮着她接觉,或者继续把他抱起来哄睡的话,那么可能这一觉就到此为止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婴儿三个星期到两个月到三个月,这段时间帮他养成好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具体的做法呢就是这段时间,大人就肯定要辛苦一点,基本上小婴儿睡觉,你不能离开他太远,在旁边要看着,如果他的身体出现晃动,得拿手去按一下,让她产生安全感,然后如果她快要醒来,可以尝试着一边轻轻地拍他的背部,一边嘴里发出嘘嘘的声音,暗示他要继续睡下去,如果他真的完全醒过来了,甚至要把她抱起来,重新开始哄睡的流程。另外幼儿这个阶段由于还是有惊跳反射,也就是说在睡觉的时候会手脚突然晃动,然后经常会把自己晃醒,所以建议在这个阶段的婴儿睡觉都给它穿上特制的睡袋,也就是说需要把手固定在身体两侧。这些特别好用的工具都能够帮助小孩睡觉。另外有了接觉的方法以后,也要持之以恒,因为并不可能今天家长用这些方法,明天小婴儿就会学会自己接着睡觉了。婴儿建立长期的睡眠,也就是一次睡两个小时左右,一是随着他们长大,可能睡觉会越来越安稳,第二是在婴儿比较小月龄的时候要有比较好的睡眠习惯。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

你家宝宝的睡眠习惯不好啊,这种抱睡的习惯,得戒。这种哄睡1小时放下秒醒的“小坏蛋”,还别说,很多家庭都有。


首先,宝宝在娘胎里就习惯了妈妈的心跳和气息,会依赖这种抱着睡的感觉,一旦没有了这种感觉,比如“嗯?这好像不是妈妈的怀抱”,就会因为没安全感而哭闹。

而且,3个月内的宝宝,入睡第一阶段是先进入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这个时间段内把他们放到床上去,放心,基本上会醒来的(脑补妈妈内心: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那3个月后呢?那会睡眠周期逐渐形成并相应延长,这种一放下就哭闹的现象会有所好转,先别高兴得太早,看重点——只是有所好转。


最有效的办法嘛,就是直接把宝宝放在床上入睡,而不是抱着哄睡。等他差不多睡着了,妈妈最好再放一件自己穿过的衣服,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气息。


试试不?




小孩儿抱着不哭,放下来就哭,我们应该最先要考虑的的是婴儿现在是不是有什么不适,帮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让婴儿不在哭闹的结果,而不是只要单纯的让他不哭就好了。这里面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天到晚都要抱,一放床就哭”。如果这个描述不夸张的话,个人认为孩子一定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你把宝宝抱在怀里,他会比较有安全感,从而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是没有解决他真正的问题。

孩子哭闹是他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放下他了,他就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了。

对于有一些孩子可能是温度敏感导致的。 因为抱着哄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的体温,是很温暖的,但床铺却是凉的,孩子骤然从温暖的地方转移到了冰凉的地方,因为不适就大哭了起来。这种状况可能持续时间并不长。。。。

所以爸爸妈妈需要对孩子的哭闹及时做出反应,确定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哭闹的。孩子会通过家长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所以确定孩子哭闹原因之后给出一些反应,比如抚摸孩子、和他说说话什么的,消除让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一些原因,让孩子感受到他的需求第一时间被满足,这样会慢慢增加对爸爸妈妈的信任感。及时反应并不是说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哭闹之后的几秒钟之内马上做出反应,只要是长久稳定、规律的就可以了。




宝宝抱着睡就很香也可以睡很久,但是一放下就醒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想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的,我家宝宝四个月了,曾经也是个睡渣,抱睡,奶睡,都有过,必须要抱着,放下就醒,有的时候半夜抱着抱着我自己就睡着了,搞得我每天都睡不好白天没精神,什么都干不了,当时觉得带孩子简直是太累了,于是我就在想怎么才可以让宝宝自主睡觉,每天养成吃 玩 睡 的过程,终于在我的各种摸索,各种学习,我家宝宝在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自主睡觉,不需要我抱着,到现在可以自己睡整夜觉,自己玩,自己睡了,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各位有同样问题的宝妈们,希望能够帮到你

首先我们先排除孩子放下就醒的原因?

1.是否吃饱

先排除宝宝是否有吃饱,母乳的妈妈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宝宝是不是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你动她也不醒,你以为他睡着了,可是一放下又醒了,你在喂他他还吃,就这样反反复复,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母乳有镇静的成分,加上宝宝在妈妈的怀里有安全感,放松,所以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其实宝宝并没有吃饱,所以才会放下就醒,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吃饱呢?母乳是分前乳和后乳的,前乳颜色清淡,稀薄,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后乳比较白,浓稠,后乳里面的脂肪和乳糖以及其他营养比较高,因为后奶里面脂肪比较高,宝宝吃足了,由于脂肪的饱腹感,宝宝才不会容易饿的太快,所以让宝宝吃够半个小时以上,如果中途睡着,就拽拽小耳朵,弹弹脚心,弄醒接着吃,宝宝只有吃到后奶,才是真的吃饱

2.是否拍隔

当宝宝吃饱后,要记得给宝宝拍隔, 拍隔可以排出胃内多余的空气,这样宝宝才会睡得安稳。

如何拍隔?

将宝宝竖抱起来,拖住颈部,一手拖住宝宝的臀部,观察宝宝的鼻子嘴是否在肩膀上面,如果宝宝的嘴巴和鼻子窝在我们的肩膀里一定要把宝宝往上移,让宝宝的鼻子和嘴出来避免闷到,把口水巾搭在肩上 ,空掌心拍背,由下往上,轻重轻,这样拍宝宝背部,力度适中,听到嗝的一声就可以了

当排除以上的问题,宝宝吃饱了,隔也拍了,也没有不舒服,但还是放下就醒,那就是习惯问题了。

小宝宝在肚子里一直被羊水包围,还不是很适应新的环境 ,会没有安全感,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宝宝很大了还是这样那就是习惯问题,那怎么解决呢?

1.紧贴宝宝轻放

由于之前一直抱着睡,突然你让宝宝自己睡,反差太大宝宝会不习惯所以我们要有个过程,怎么个过程呢?我们在宝宝睡着后,身子贴着宝宝慢慢的给宝宝放下,先放屁股最后放头,全程都要保持你的身子是紧贴着宝宝的,这样宝宝可以感觉到你怀里的温度,并且你贴着宝宝放下,不会让宝宝突然有下坠感,所以这样放宝宝不会容易醒

2.侧身哄睡

当第一个阶段宝宝习惯后,在开始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将宝宝侧身哄睡,我们在哄睡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宝宝吃, 玩,睡,的顺序,这样宝宝才可以睡的久,当宝宝吃完奶,我们先陪宝宝玩,可以跟宝宝聊天,训练抬头,等等,这个时间没有固定的,当宝宝出现打哈气,揉眼睛,说话不理 或者哭闹,等等这些就是宝宝困了的信号,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宝宝侧身抱过来脚围着宝宝侧身哄睡,刚开始宝宝会不习惯,会哭闹,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抱他,而是让宝宝紧贴着自己轻轻拍宝宝,并哼着轻柔的歌曲,拍着拍着宝宝就会从哭闹慢慢的转为小声哼唧,然后就自己睡着了。睡着后不要马上起身,要多拍会,然后拿个薄被折一个圈围着宝宝,让宝宝有一种在羊水里的感觉,这样有安全感,

经过这两个步骤宝宝基本可以不用抱着睡了,其实想让宝宝不抱着睡很简单的,只要你能给宝宝除了抱着以外的安全感,宝宝就不需要抱着睡,一定要养成吃 玩 睡 的习惯,养成习惯,这样大人既可以省心,宝宝也可以睡个好觉,这个我的一个经验分享,各位宝妈们有不懂得地方欢迎随时问我,也可以相互讨论






因为宝宝缺乏安全感啊!刚刚出生的婴儿经历了生产过程的刺激,来到这个无比陌生的世界,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当然非常无所适从啊,所以大人千万不要觉得是宝宝不乖哦,更多的拥抱更多的肌肤接触,不仅会给宝宝安全感,还会让宝宝更加健康,促进宝宝发育哦!


当然啦,每个宝宝的气质类型是不同的,有些宝宝是天使型的,一出生就比较安静,有些宝宝就会更爱哭闹一些,需要大人更多的安抚。在《婴幼儿睡眠圣经》这本书里对宝宝气质有详细的说明,如有兴趣可以去书中查阅。

而总体来说,不管是哪类型的宝宝,在出生初期,爸爸妈妈都要努力让宝宝睡够,提升睡眠质量,睡够了的宝宝,即使是哭闹型的,也会在十二周以后性情平顺下来哦。所以当务之急先让宝宝睡好,而不管是抱着睡还是自己睡都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大人觉得可以接受就行。一般来说,抱着睡的宝宝到了四五个月的时候也能顺利地睡到床上。

睡眠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婴儿期,对于幼儿也同样重要,所以睡眠习惯要早早培养好哦。

最后我想说的是,只要睡好了,作息规律就会收获一个快乐的宝宝。宝妈们加油哦!




您好,我是「京妈说」,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宝宝睡觉总是有各种问题,好像自己家娃都是 “睡渣宝宝” ,比如抱着睡放下醒,再比如睡不踏实,这些情况到底是为什么呢?


宝宝每次抱着就不哭并且睡的很香,放下来几分钟就醒了并且哭闹,这是为什么?

其实,应该大部分新手爸妈都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很苦恼宝宝这种 “抱着睡放下醒” 的睡眠状态,其实宝宝出现这样的情况,和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小宝宝的生理特点决定

小宝宝的睡眠和成人不一样,分为 安静睡眠期和活动睡眠期,并且是两个睡眠期交替出现,一般是 40-60分钟交替一次。

刚刚入睡时,也称为活动睡眠期,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光线、触碰等所干扰,就会睡不踏实、很容易醒来。

当宝宝睡着后过了活动睡眠期,进入安静睡眠期,也就是类似于成人的深睡眠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就不容易受外界干扰了。

所以,每次宝宝抱着睡着会睡得很香,但如果正处于活动睡眠期,而放下宝宝就容易把宝宝弄醒,打扰了宝宝睡觉他自然会哭闹。


2、宝宝依赖妈妈的怀抱

不少家长也发现了,小宝宝对妈妈更依赖,包括睡着后,也会很依赖妈妈的怀抱,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① 习惯了蜷缩着依偎着妈妈的感觉。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长达10个月之久,出生后一段时间,仍然喜欢那种蜷缩的感觉,像是在妈妈子宫内的温暖而舒适,所以睡着后的宝宝也会喜欢被妈妈抱着,喜欢这种感觉 。

② 被妈妈抱着更有安全感 宝宝出生后,对陌生世界往往充满未知的恐惧,会缺乏安全感;但是当妈妈抱着宝宝睡觉时,宝宝能闻着妈妈身上的味道,感受到妈妈的呼吸和心跳,就会有很强的安全感,也就睡得踏实,不容易醒来 。

新生儿宝宝存在惊跳反射 表现为宝宝在睡眠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宝宝很容易从睡眠中惊醒,有时候即使是闭着眼睛,手也会立刻高举过头顶,像被吓着了一样。

当宝宝在妈妈怀里睡觉时,妈妈轻轻抱着宝宝,相当于对宝宝的手脚形成了一定束缚,有助减少这种反射,也就让不会因为惊跳反射而频繁醒来了。

这种反射是正常现象,会随着宝宝长大而消失,所以等宝宝大点了,就会逐渐睡得踏实了。


3、宝宝有胀气或肠绞痛

小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如果喂养不当吸入过量空气,就容易让宝宝出现胀气,甚至出现肠绞痛,主要表现为宝宝腹部膨隆、哭闹不止等 。

如果宝宝存在这种情况,当妈妈抱着时,一来抱着的姿势可能对宝宝肚子形成一定压力有助排气,二来抱着也有助给宝宝肚子温暖,也有助排气缓解不适,让宝宝感觉舒服,所以会睡得踏实些。


想要改掉 “抱睡” ,应该怎么哄宝宝睡觉?

如果给宝宝从开始养成抱着睡得习惯,后面家长会很累,觉得宝宝会很难带,更不利于宝宝养成自主睡眠的习惯,那应该怎样哄宝宝睡觉呢?

① 入睡时机不要等宝宝特别困了才哄睡

如果宝宝出现了揉眼睛、打哈欠、明显困倦、对刺激反应淡漠等情况,就说明宝宝已经困了,这时候家长就不要继续逗宝宝玩了,该安排宝宝睡觉了。

② 睡眠环境:安静舒适

在哄宝宝睡觉前,要先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更利于宝宝快速入睡。

比如晚上睡觉前,要拉上窗帘,同时调节好室内温度(以25度为宜),可以把大灯关了,开台灯或小夜灯,并且尽量保持室内安静,还可以放轻柔的音乐。

③ 睡眠程序:帮宝宝建一个固定的睡眠流程

每天哄宝宝睡觉前,要给宝宝洗澡做抚触、换睡觉衣服,换纸尿裤,然后调整室内灯光,这样就会给宝宝形成一个 “要睡觉了” 的心理暗示,知道妈妈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就意味着宝宝该睡觉了。

④ 正确哄睡:放在小床上让宝宝自己睡

当宝宝犯困时,可以将宝宝放在自己小床上,妈妈轻轻拍宝宝手臂或肩膀,可以同时唱摇篮曲哄睡,也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宝宝睡觉。

⑤ 宝宝哭闹:先哄乖宝宝

  • 如果宝宝出现了哭闹现象,要先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再让宝宝睡觉,妈妈这是可以把宝宝轻轻抱起来,用温柔的声音和宝宝说话,告诉宝宝该睡觉了,或者给宝宝讲故事唱歌等,等宝宝情绪逐渐稳定稳定下来,再让宝宝睡觉。
  • 如果宝宝是抱着睡着了,妈妈不要立即把宝宝放下,而是要观察宝宝是否会出现惊跳反射等小动作,等宝宝睡安稳后,再轻轻将宝宝放下。
  • 放下时,妈妈的身体贴着宝宝,先放臀部后放头部,放下后妈妈仍然要轻轻的拍宝宝,避免宝宝醒来,感觉宝宝睡踏实了,最后轻轻给宝宝盖上被子,防止着凉感冒。

【写在最后】:

关于“抱不抱”这个话题,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家长觉得宝宝哭也不要抱,不能惯坏了;但也有的家长觉得要多抱抱宝宝,会更有安全感。

其实,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就好,比如宝宝哭闹了,就抱起来哄哄,但如果宝宝自己玩的很好,没哭没闹,那就让宝宝自己躺着玩就好了。

哄睡也是一样,不能宝宝一直哭还让宝宝躺着自己睡,也不能每次都非得抱着宝宝睡,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更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到您。


京妈说:医学专业、营养师妈妈,分享实用、接地气的孕产育儿知识,帮助您靠谱孕育,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宝宝   母乳   小宝宝   反射   踏实   安全感   睡眠   婴儿   安静   床上   习惯   声音   原因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