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锡剧王子"周东亮有哪些故事?

周东亮老师,有“锡剧王子”的美誉,锡剧小生中的佼佼者、锡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锡剧团的掌门人、提到锡剧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周东亮”这个名字、有名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名家。

锡韵绕梁,王者荣耀,舞台上下,尽责尽职。

江南锡剧风韵淳朴,趣味也在一出戏、一段曲中流露而出,一个人也在其中尽显魅力。周东亮,无锡江阴人,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他领衔主演的《珍珠塔》、《玉蜻蜓》、《寻儿记》、《风流状元》等剧目极有影响,个人获得了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演员奖等荣誉,是当代锡剧领军人物之一。他当年进入这个锡剧行当的时候他的父亲还不太同意,对对,后来他问他父亲的,自己说你当时为什么不让我去学锡剧,他说我从小就开始学这个锡剧,我知道干演员很辛苦的,我就不让你再吃这个苦了。自己为什么喜欢锡剧,一方面自己小时候四五岁自己父亲就教自己唱锡剧了,然后完了以后自己懂事的时候大概八岁左右,自己就整天看着自己爸爸,演出完了以后有一大群的粉丝不亚于现在的歌星,真的那个时候很疯狂,写信,有送鸡蛋,有送吃的,那时候就给自己的印象、我爸爸整天那么多人拥着他,我要像我爸爸这样多好。84年省戏校老师来招生,自己是瞒着自己爸爸去考试的,自己没让他知道,自己悄悄的去报了名,然后去考了,考完以后也录取了。那个老师也跟自己父亲打招呼,你儿子条件不错、很好。

他的一路还比较顺当,他从小就有一个信念,就是自己要当角儿,所以那时候在戏校,自己也是非常的用功,然后不用老师监督自己,他自己也会去练早功、练晚功,特别是放寒假、暑假,那自己回来以后,自己父亲是每天带着自己在我们江阴的中山公园每天练早功,吊嗓子、练唱,回到家自己父亲还会拉胡琴,他拉自己唱。周东亮他在锡剧界、在戏曲界非常有号召力,他个人觉得这个是来源于什么,这是自己平时演出、做人或者说自己时时刻刻想着我要对得起观众,所以说自己每场演出都非常认真,然后每场演出对自己的准备工作也好、自己很看重每一场的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演出,这对自己非常重要,这就是一个演员成熟,到最后博得观众的喜爱、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沉淀起来的。

他有没有在这个他的事业的过程当中感到特别困难或者特别沮丧的时候,沮丧其实也有,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迷失方向、找不到北,为什么,团里面没事干,那时候的演出很不景气,然后他们年纪轻的工资也少,在团里面又没事干,连龙套也跑不到,又不会手艺活,又不会其他事情、干嘛呢,然后有朋友介绍,说你有好嗓子、唱歌呀,所以那个时候自己还有一个阶段大概唱了三年的歌,到歌舞厅。他就去唱流行歌了,后来逼的没办法、要生活呀,但是三年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历练。这一块对自己现在来说是有提高的,怎么说,自己的唱腔方面、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方面,人与人之间,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个三年当中真的是见了太多,自己现在回过来说,自己觉得我要塑造个角色或者创造了角色,自己一下子脑子里面就有那种模糊的印象在里面,这个人跟自己以前看过那个人这个特征特像,自己就可以把这个无限的放大,这就是对自己现在塑造人物,那时候三年当中是对自己很有帮助,还有就是自己觉得唱歌以后、能把我们原来学戏曲的演员有一种僵化的唱,现在的唱流行歌的也好或者唱其他民歌也好,有一种有感而发的把声音放出来。反倒反补了他后来、反补了他后来的好多不足,自己现在自己就知道,需要情感的地方你应该用什么的声腔来表现,因为有的抒情的地方不用你大的嗓子喊,有的悲切的地方你低沉了也能体现,所以说这个也是为自己现在、正是那三年也提供了好多养分。他倒是在那段比较困难的时间倒是一个积极的态度,其实这个三年当中,他其实一直没有忘掉自己的本行锡剧,自己还是非常的喜欢,打心眼里喜欢,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有一年江苏省戏曲节青年演员大奖赛,自己就报名报了两个,一个《跌雪》、一个是《庵堂认母》,那这两个戏,一下子就让自己脱颖而出。

自己的成名作《珍珠塔》,应该说是自己的处女作、自己的代表作。他的这个《珍珠塔》当年在表演上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放在里面?导演给了自己很多的帮助,但是导演也非常的严格,也给自己设置了好多的难处、让自己去攻关。本身《珍珠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统经典剧,还有一个《珍珠塔》的戏是小生戏,你没有一定的体力、你没有一定的实力你拿不下这个戏,其实自己在表演上面已经做了跟他们的前辈们已经截然不同了,自己特别是在《跌雪》当中呢加入了好多舞蹈的舒展、加了好多技巧,要把你新理解的舞蹈加戏曲的糅合的东西、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唱腔方面他们继承了传统,但是也有创新,故事结构上面他们也继承了传统,但是他们也有了创新,他们以现在人的审美来打造这出《珍珠塔》,所以当时一出来以后,专家们说这是一个《珍珠塔》现象,就是没有一点陈旧感,感觉是个新戏,但是它就是个传统经典戏。经过你这么一改以后,人物的思想也拔上去了、可看性也上去了,也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

其实这个理念从他这个《珍珠塔》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做这个“领头人”,任何的好多经典的戏或者经典的剧目能流传至今,它确实是有一个普世价值的,他们排了他们的看家戏《玉蜻蜓》、《状元打更》、《浪子情缘》,那么一定要用我们现在的艺术手段来充实、来加工、来提练(炼),现代戏从《红色恋人》、《桃花村》,当时最近又排了一个《紫砂梦》,每一个戏都有每一个戏的特点。

其实现在江苏省锡剧团靠口碑已经立起来了,对于江苏其他的一些地方锡剧团他是一个怎么样的看法,这个一花独放不是春啊,他觉得还是我们这个剧种要整体的提高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所以自己在这一方面自己也在努力的在做,比如自己帮助常熟锡剧团,他们新来一个局长也想排一出锡剧,因为再不排的话,连“常熟市锡剧团”这六个字这个牌子都要拿掉了,然后来找自己,自己说没问题。自己说你缺人、我出人;你缺器材、我出器材;缺本子、缺导演,自己说我们全力以赴,我们不要名,自己就帮你打造一出戏出来,就在南京紫金剧院演出,这样一演以后,一下子好名声就出来了,增加了他们的这个知名度,还有他们当时的今年也走了院线、走了保利院线,自己觉得这样就是能把一个我们的一个“东大门”的锡剧能保住了,而且现在也在开始良性的循环在发展,为什么,当时那年又在招生了,我们的溧阳锡剧团也是人才紧缺,或者说这方面、那方面做不到位,然后自己这样自己就跟他们谈,没问题,你成立我们江苏省锡剧团溧阳分团,这样的话,自己说我可以把我的资源、把我们的现有的剧目可以原封不动的、无偿的搬给你,这样的话我们以后还能联合起来,我们的演员跟你们的演员合在一起、抬一抬,相互抬着去演,也是一方面增加你们的知名度,还有一方面就是把这个市场打开,希望大家都好吧,希望大家每个院团,我们的锡剧都好的话,这样的话才能形成一股力量,才能真的是真正的走出去。

现在他女儿是昆曲演员,她现在在上昆(上海昆剧团)已经毕业了。周东亮他当年是父亲挡着他不让他唱锡剧,那现在他女儿唱了昆曲。那时候他女儿大概12岁左右的时候,自己觉得那个时候的戏曲是在逐渐的上来了,自己也看好,自己说不错呀,正好有这么一个契机,说上海戏曲学校在招生,要招昆曲学员,自己想昆曲确实是一个戏曲鼻祖的戏,又在上海,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的话更恰当、更好一点,自己是支持她去的。那一次他女儿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的,要他唱一段,自己就去吧,一去以后不知道就是说是上海有个什么栏目叫《师傅领进门》,让自己去跟她配个节目,当场学一段《游园》,自己就傻掉了,自己说我又不会唱,让自己还扮演一个反串花旦,自己说这个完了,只好硬了头皮把它学了下来,也是算是陪了自己女儿玩一次吧。

那现在跟自己女儿之间,大家沟通起来是聊专业更多,还是生活更多,还是情感更多。聊专业也多,生活当中也跟自己会聊聊,有的时候会跟自己发嗲嘛,女儿虽然当时她二十出头一点,但是还是蛮会发嗲的,有的时候碰到点事情就跟自己来说说。到了团里面,因为她毕业刚毕业进去,有好多事情她不懂嘛,然后自己就开导她。还有他的这个身段一直保持的特别好,唱小生了、你在舞台上面,你真的要给人家方方面面留下个好印象,包括形象、包括声音、包括唱腔,所以有的时候吧,自己看着好东西有的时候只能流口水、不能多吃,会发胖嘛,所以这个好身材也不容易的,要熬的住。

我们遇到的周东亮舞台上尽显风流,舞台下干练踏实,他对锡剧、对自己都有清醒的认识。一个有责任感又具开放度的艺术家会极有人缘,那么天地也就更宽、更大,生命因此也更为动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锡剧   溧阳   江阴   团里   昆曲   江苏省   剧目   唱腔   戏曲   演员   演出   父亲   王子   女儿   传统   老师   故事   周东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