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正如你所说,小孩是白纸一张,爱打人都是受环境影响的。

你能感到头疼,说明你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是不知道怎么改而已。

我猜测了一下形成这个毛病的原因,应该是家人的宠溺占了很大的成分。

比如小时候孩子打爷爷奶奶打家人,家长会感觉很好玩。

小孩形成这个惯性后,习惯性地打人,当然对家人没有那么狠。

发展到幼儿园,有不顺心就打人,而且是习惯性的,这就很为难了。

毕竟改掉一个习惯,需要很努力地去做。

尤其是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意识,这就得全靠家长的监督。

也有可能是受其他孩子影响的,总之现在不是追究怎么形成的原因,而是要解决问题。

我的建议就是强行改正。

这个过程必须要狠,让小孩有敬畏心。

比如看到他打人,在适当的场合,甚至用上暴力的手段,让他害怕。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动手轻拍,第三次可以再严厉一些。

俗语“人前教子”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孩已经有荣辱感,当着别人的面教训,或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还小,不会伤害自尊,这个大可放心。

虽说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们不提倡暴力教育,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在小孩第一次打人的时候,完全不用暴力是可行的。

既然已经形成了打人的习惯,而且很严重,那么非暴力和蔼的教育手段就已经不适用了。




一定是不正常,




(来自网络)正如波士顿精神病学家BesselvanderKolk说,童年时期孩子经常目睹暴力,由于他们经常处于高压状态,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随时反击的行为模式。简言之,孩子经常目睹家庭暴力,他们的孩子也轻易地学会暴力。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当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进行暴力的“现场直播”,对孩子来说会是最高效的“反面亲子教材”,爸爸打妈妈的行为瞬间就被孩子学会,说不定你一转身,他们就场景重现,殴打别的小朋友、他们的小宠物,甚至是玩具。

孩子的行为教育,常常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

讲一个“钉钉子的故事”:

小明脾气很坏、爱打小朋友。这天,小明因与院里的孩子争玩具玩又动手打了邻家的孩子。爸爸把小明叫到跟前,给他一把捶子和一根钉子,并告诉他:你每跟人发一次脾气或者动手打了人,就在这块板上钉上一根钉子。

刚开始,小明难于控制自己的脾气,很快木板上钉满了钉子。爸爸又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不发脾气、也不打人,就可以去拔掉一根钉子。”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小明拔光了。小明高兴地跑去告诉了爸爸。

爸爸带小明来到板子前,对小明说:“儿子,钉子钉进去容易,拔出来却难”,然后,又指着木板上钉子留下的洞,接着说:“这些留在板上的洞永远也抹不平、恢复不成原来的样子,骂人的难听话,打人留下的伤痛,不正像这板上留下的洞”……

爸爸让小明从《钉钉子的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对他人的伤害,会像钉子一样钉在对方的心口上,既便是你的悔过和道歉,那个伤口也会留下伤疤和印迹,始终在那里,难于抹去。

不凡也讲讲这个小故事给你的孩子吧!




孩子的表现是父母的映射!

孩子的所做所为,言行举止,都是从父母那里学的,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不要去苛责孩子,先要找父母的原因,父母教养好了,孩子也不会差!




练武当兵去




耐儿教肓




我的孩子和小孩差不多大,以前也有打人的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我给你分析一下吧,小孩都是很单纯的,一般出现打人状况无非两种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哈),第一个,小孩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心中有委屈,他认为是对方的问题,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解决,所以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打人”。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父母的原因,小孩做错事时是否父母采取“打人”教育或语言(语气)过激情况,这也会潜意识中,小孩认为自己是弱者,那他想要发泄只能寻找比他弱的小孩,最初时可能只会对其他小孩发出愤怒,大声大叫来发泄,若碰到他认为自己可以驾驭的,就会采取打人的方式来寻求快感。教育小孩最好的办法还是引导。他喜欢打人,那你就引导他变成保护弱者




小孩打人一般家长的做法:

1.唠唠叨叨:哎呀,告诉你不要打人了嘛,打人不好,小朋友多疼啊!

2.吼叫训斥:怎么回事?又打人!说了一百遍也不听,不像话!你是个好孩子吗?!怎么能这样?!

3.执行惩罚:罚站,揍一顿,今晚不许看动画片、不许吃零食,等等。

4.以牙还牙:以同样的角度力度打回去,让孩子体验一下有多疼,看他下次还敢不敢这么干。

一番修理操作之后,娃也哭了不少场,你却发现,孩子没有什么变化,依然一言不合就动手,力气好像还更大了。我管也管了,教也教了,怎么依然打人呢?

这不能怪孩子不听话,因为你只告诉他不能打人,却没有教他,再遇到这种事,不打人要怎么解决啊。

小孩子总是容易冲动的,当他情绪非常强烈,发怒的时候,依然会忍不住伸手。这个时候,首先要把他带离现场,给他时间让他慢慢平静下来,然后让他说说为什么会打人,表示理解之后,鼓励他去道歉,即便他拒绝,也要带着他去正式道歉。要让孩子知道,虽然你控制不住情绪是有原因的,但是你需要对自己闹情绪的后果负责。

打人问题本质上是社交问题,简简单单地告诉孩子“打人不对”是不够的,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学会沟通,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打人问题。




我是心理医生小蒋,关注我,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小知识,如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当发现宝宝喜欢打人时,家长不要过分焦急,可以先分析导致宝宝出现喜欢打人的原因。部分宝宝是在模仿大人的动作,例如大人在和宝宝玩耍时喜欢通过拍打宝宝来表达自己的喜欢,这时宝宝也会模仿大人的动作,还有的宝宝是由于家长在管教宝宝时喜欢打宝宝。由于宝宝语言发育不完善,无法用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宝宝就喜欢加上肢体动作。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喜欢打人时,要先冷静分析宝宝打人的原因,再针对性采取措施,具体如下:

1、纠正不良行为:如果是由于模仿大人的动作而打人,家长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尽量不要在和宝宝玩耍时进行打人游戏。在宝宝出现打人动作时,尽量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或游戏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终止打人的动作;

2、动作暗示:可以在宝宝伸手打人时轻轻抓住宝宝的手,然后让宝宝的手轻抚在大人的身体上,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打人并不能够得到大人的认可;

3、说服教育:宝宝逐渐明白事理后,再次出现打人动作时可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帮宝宝分析打人的错误性,这样才能逐渐帮助宝宝改掉打人的坏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打人   人时   孩子   钉子   暴力   大人   小孩   爸爸   家长   父母   习惯   原因   动作   宝宝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