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看我们不一样的青春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却实苦,可煅炼了我们的意志,能够吃苦耐劳,培养了我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有幸生长在毛泽东时代,是我一生的荣幸,人民当家作主,干部群众和谐相处,根除了黄赌毒抢 坑蒙拐骗,青年朝气蓬勃,争做好人好事,无忧无虑的为祖国添砖加瓦,总之是满满的幸福感。




回头看看,在六十年代,我在小学上学,入学后就加入了少先队、共青团,在学校时期提倡的是雷锋精神,培养的是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提倡新风尚,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好人好事拾金不昧风格!在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从小培养大公无私讲贡献!好人好事受表揚,向坏人坏事作斗争!讲风格比贡献!讲政治讲路线,立場坚定爱憎分明,讲公心斗私心,不为名不为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哪时最忘记的是:在学习上“互帮互学,”同班同学开展相互帮助,互相爱护,学习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爱祖国爱人民!哪时的青年有着向上的赶帮超!积极向上精神!

可是看现在的青年都处在幸福花环下!追求的是享受和物质生活,精神上“金钱”致上!从幼儿园起就靠享受到少年、青年都是追着金钱走!靠着父母养“啃老”!没有了追求和人生目标!青年人少了志向!多了些“金钱”享受!表现在青年人不想当工人因为当工人苦哇!不种地怕脏、怕累、怕晒太阳…!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没有精神力量的“目标”!这就是不一样的感觉!不同生活时代!体会不同、青春一样,但不一样的时代!




刚记事的时候有一首歌印象很深:美帝国主义罪恶滔滔,它要在越南把战火烧。风在怒吼海在呼啸,派来多少就消灭多少!等我长到10岁,都在唱一首很流行的歌:一唱《十六条》,《十六条》订得好……1969年,我13岁了,大街小巷都在唱同一首歌: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满怀激情庆“九大”,我们放声来歌唱。




那个年代的我们,充满着稚嫩,天真无暇,纯洁浪漫,无忧无虑,满是爱心。

我们的童年玩的很开心,没有学习的压力,我们听妈妈的话,接受爸爸的严格教诲。我们的少年,是在接受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中茁壮成长,立誓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崇拜英雄,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好人好事。我们每天向着太阳歌唱,幸福的像花儿一样开放。我们的高中时代是在保卫毛主席,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中度过的,一怕苦,二不怕死,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奋斗的地方。成年走向社会后,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天地中,充分展示我们的力量,立志扎根农村,改变山村面貌,建设边疆。

蹉跎岁月,几经风霜,我们带着疲惫的身心,重回原来的起点,而命运就像失去了叫声的野马,在滔滔的奔流中,航向偏离了原点,我们随着大潮,又被大潮抛去,飘啊飘……飘啊飘,飘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要去的什么地方……




几千年留下来单干是落后的生产关系,贫穷与落后是历史遗留,是生产力低下造成的,不是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种生产关系造成的,要区分开来。正是因为这种没有剥削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不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前后单干亩产量不到200斤,靠天收,改开时单干800斤以上,不靠天收),而且保证了公平的社会环境和福利待遇!那时一家人养3、5个孩子是多数,没问题,有书读、看得起病、有房住!同样,那时的吃住、教育医疗水平也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再就是依靠农业给养工业化和战争、国防!短短27年实现工业水平世界第六、国防军事世界第三、科技水平世界第八。现在在养3、5个孩子就是不吃不喝,都难以想象!因为剥削严重!总之,生产力与创造社会财富水平相关,能否提高生产力是检验生产关系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我是1961年进省重点高中二中读高一,1964年考入武汉医学院读大学。在1966年以前我读书是一帆风顺。如无文革的话我们那一届据说是毕业后分配到各大军区医院工作。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改变了我们的一生。但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年青人思想是很单纯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党要我们停课闹革命,我们就停课闹革命。党要我们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我们就写血书,誓死保卫党中央毛主席。总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们那一代青年思想是单纯的,我记得在一次小班批斗会上我因为冬天买了一条3元钱的红围巾还在班会上斗私批修。这就是我们那一代青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生活,思想。



此照片为那个年代标准照:学毛选。




曾经

我们也风华正茂过

我们也青春年少过

虽然我们出生在困难年代

成长在动荡时期

但幸运之神

还是垂青了我们

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

让我们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那时的我们

豪情万丈

胸怀振兴中华的大志

挑灯夜读

教室里

实验室里

读书馆里

留下了我们苦读的身影


毕业工作了

满腔热血使不完的劲

份内份外抢着干

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撇下嗷嗷待哺的孩子

下乡进厂

走村串户

中年的我们

顾不上接送孩子上学

父母生病不能床前尽孝

体会过成功的喜悦

品尝过失败的滋味

实现了自我价值




谢邀邀请。我是一个农村人,根据我们农村的情况说说。现在我们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衣食住行都比六十年代强多了,新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回想六十年代,那时我们正年轻,我正在住宿的学校读初中和高中。想起学校的伙食也不错的。早餐,玉米面的窝窝头和粥。晚餐,玉米面的窝头和小米粥。午餐,就丰富了,一般是馒头和肉片菜汤,时不时的会添加些营养价值极高的小虫子。最好吃的是萝卜馅的包子,一般每星期吃一次。

六十年代,正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农村人生活的也挺困难。稀稀的米饭和玉米粥。吃顿花椒油作卤的面条就是改善生活了。秋季,地里的山药下来了,切片凉干,磨成面,蒸成窝窝头,做饸饹,那是农村农民最好的生活了,也是我最喜欢吃的。因为挣钱少,肉食是很少吃的。家里喂的母鸡,下的鸡蛋都会拿到集市上换钱花。

回想起来,六十年代,虽然苦,但那时天是蓝的,喝的是浅井水,吃的是无污染绿色非转基因的粮食……

以上是我的一些生活片断,请说说你的六十年代的青春生活吧。




同龄人,有同感。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党中央   互帮互学   窝窝头   玉米面   好人好事   生产关系   其乐无穷   生产力   落后   年代   水平   农村   思想   青年   青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