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一定对吗?

这句话不对也对!对也不一定!如果父亲是将军儿子不一定是!可是家庭传统文化近似于!商人的儿子不一定是商人但是商业文化儿子比别人懂一点!




从物理角度说是对的。但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先天和后添所组成,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对,但不是绝对。

儿子传承了父亲的基因,很多方面和父亲大体相似。比如DMA,性格,嗜好,智商,有的甚至连相貌特征都很相象。

当然,父亲和儿子所处时代不同,生长环境也会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人文观念的影响,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青出于蓝胜于蓝,大多数儿子比父亲各方面都会强一些。




感谢邀请!

有其父比有其子,有一定道理,但是不绝对是。

其父与其子从遗传基因,血脉相承来看,脾气,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人的个体是父母双方给的,存在父母双方的基因。其子也许不随其父。

再有,人的生长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后天行为,孩子不是和父亲的生活相类似的环境长大,有时也差之千里,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必”也只是肯定到一部分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一定对吗?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要从遗传、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论述:

第一,从遗传方面分析。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在某种情况下,视乎有一定道理,俗语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毕竟遗传基因占30%左右。

第二,从教育方面分析。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就值得商榷。后天对一个人的成长,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正如雨果所说: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曾经说过: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之大。从这点看这句话就不一定正确了。

第三,从环境方面分析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大。猪孩狼孩的故事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吧;在美国出生长大孩子和在中国出生长大孩子会截然不同;俗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总总环境对人成长多么重要。

终上所述:“有其父必有其子”一定对吗?我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尽然!






不一定对!不能一概论之!就象古代的人,有的父亲是将军与明君,而他们的后裔就比他父亲差强很大的也不少!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不是绝对的,子女是夫妻共同的,不能说只是父亲的,子女随父亲或母亲,不是只能指长相,脾气性格聪明才智都包括在内,子女随父母我觉得占各半吧。。




谢邀!

“有其父必有其子”吗?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一种食物。据《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还,得胡荽”。胡荽也叫芫荽(yán sui),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的“香菜”。

西汉的张骞哪里会想到,他带回来的这种原产于地中海的小菜,竟将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喜欢香菜的人和不喜欢香菜的人!喜欢香菜的人觉得香菜清香又能去除腥膻,是厨房里不可或缺的食材。在日本,喜欢它的人们把它做成了香菜薯片

香菜饼干

还有香菜面包

而不喜欢香菜的人对香菜那是深恶痛绝!他们管香菜叫“魔鬼放的屁”!说香菜是烂泥!还专门组织了反香菜联盟

制作了反香菜体恤

甚至是反香菜纹身

吃到香菜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你可不要以为是他们太矫情,有数据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七分之一的人不喜欢香菜,尤以东亚裔居多,大约每100个东亚人里,就有20个是讨厌香菜的。

这可不单单只是一个饮食习惯问题。美国基因学家研究发现:这些不喜欢香菜的人,都有着一条叫做“OR6A2”的嗅觉基因。正是这条基因,使他们对香菜挥发出的醛类物质味道异常敏感。你闻到的是香菜的清香,而他们闻到的却是一种恶臭!

大家都知道人的身高、相貌、肤色、血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基因的力量远比你想象中要强大,它还会影响你的气味、声音、视力、胖瘦、性格、体质、智力、天赋、寿命、甚至是你对某些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经验和记忆。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在他还没出生前,就可能与你有着一样的脾气,一样的兴趣爱好和一样的天赋异禀了!

由此可见,人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之类的老话,都是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历史上也不乏“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例子:

同是大诗人的“三苏”

同为大书法家的“二王”

岳飞父子

李冰父子

国外有音乐届的大小施特劳斯、同为大文豪的大仲马与小仲马,同为美国总统的乔治布什父子……父亲的强大基因遗传给后代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遗传也不例外。除了必然遗传外,遗传素质还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人可以在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改变,而正是这种改变,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客观环境的影响,后天教育的程度,主观或积极或消极的意识与行动,三者共同作用,在改变遗传素质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物的命运。不然,又何来“寒门出贵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说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年龄还小,尚不能完全分辨是非黑白,且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主观能动性也具有很大的可塑空间,而此时模仿又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好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思维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就起到了主导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书本、老师和学校都替代不了的。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只有家长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品质和人格,培养出一个堂堂正正的、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材!




事物要一分为二,而不是非此及彼。有的,环境及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有人说原生家庭和和自身所处的环境至关重要。有人说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更重要一些。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玫瑰]







此话因重点在家教探讨为主题。古训曰:子不教父过。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大有道理。作为人为父亲,小孩从小跟随大人成长。而父亲的一言一行潜默亍孩子心里。如函养较高的大人,在孩子身边则需时刻作出良好语言行为的规范。让天真而好奇的童年,沉浸在相对的良好环境成长。经长年大人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基本形成心身健康的成长。如对人礼貌,对’小朋友吃玩的东西给小明分享等。总之,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彼有哲理。做父母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大人们辛苦十年教育孩子有出息,等孩儿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刚是成功的家教集中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有其父必有其子   胡荽   东亚   都会   香菜   基因   后天   道理   性格   儿子   父亲   父母   孩子   环境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