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只推送给你想要看的,会让见识范围越来越窄吗?

__无处隐身__

大数据时代,使人无处隐身,只要你上网,通过一段时间,平台就可以分析出你的性格与爱好,喜欢什么,厌恶什么,除了重点新闻外,平台就会经常推送给你喜欢看的,喜欢听的,至于在平台见识广泛与狹窄,完全取决于每一个网民的个性,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精妙之处。

上网,在大数据时代,网民所发的各类文章、小视频、视频内容,终究难逃大数据审核分析的法眼,所以,所有的作品,不要急功好利,切记勿越红线,如越红线,就会受到平台警告、禁言、扣分、封禁,最后落得前功尽弃,一无所有。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头条里面的知识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因为,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只看自己喜欢看的内容,这些现象也是很正常。与个人关联不大或者不感兴趣的头条内容,就很自然的顺手划过,普通人大都是这样的。只是有许多聪明人可以写文章或者剪辑歌曲或影视精彩视频制作发表在微头条上面,只要有相当的人去观赏,就能获取流量,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有许多人没有去尝试或者实践,也许有原因吧。

总之,头条推给送个人喜欢看的内容是合理性的。也不会让人的见识范围越来越窄,只会让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啊!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的。

谢谢被邀回答问题。




推送内容不合口味的就不看,看其他内容,如果都不中看的,那就换成看其他app。




那就是平台的事了,推送什么就看什么,不想看的划过去,想看的就搜索。不会让范围越来越窄。




基于大数据及算法技术的信息智能推送,初衷是优化受众的使用体验、帮助其更快找到所需的信息。弊端就是可能导致“见识范围窄”(我们接触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领域,我们不感兴趣的自己不会去看,APP也不会给你推送,我们会持续活跃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投送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具有高效率、人性化、个性化等特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算法的介入,当前海量信息将很难完成有效的传播。

不过,长期向用户“投喂”同类信息,会导致“信息偏食”,这不仅会让人的认知范围变窄,用户自身也会感到厌烦。

不想大数据总是推送重复内容,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避免关注单一方面的信息,主动回避平台推送的低俗化、单一化、娱乐化内容。

2、保持主动性,少看平台的推荐,多多主动搜索,学会运用工具而不被工具控制。现在的app如此丰富便捷,那我们何不主动利用来提升自己呢?

3、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逐步培养自己判断信息真伪、价值的能力。用包容的心态接纳各种声音,在面对偏激或者极端的行为时,选择退避,并多接触和理解不同的观点。




对啊,这有什么错么?

比如你想了解有关人口数据,就给你推送人口的相关数据;你想了解经济方面相关数拒,就给你推送你所想要知道和了解的数据。因为这一切大数据已经由各地区丶各部门,经很多人努力统计丶分析丶归类整理出来了。

这为你结省了大量时间,不好么?如果你不相信,唯一办法就是亲自去做实际“调查”了。比如,毛主席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两著作,都是作者亲自深入农村,深入工厂丶学校等社会各阶层调查而写出的,你行么?

这些大数据不仅不会影响你见识范围,反而是扩大了你的见识范围,并指导你见识世界,指导你社会实践。这才是现代真正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世界范围的事。了解和掌握了准确的大数据,才能真正“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干里之外”。看看解放战争中的“毛主席”,不就是在“西北坡”的破旧小屋,指挥着全国战场的千军万马而打败座着飞机到处瞎指挥的“蒋介石”的。这就是“大数据”所具有的巨大威力和作用。

而这些大数据,不是谁凭空臆想的,而是汇聚了各地区丶各部门所发生现象丶数据的汇总,是千千万万人实践丶调查丶取证的结果(不排除有一定水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急功好利   见识   时代   数据   各部门   红线   丰富多彩   各地区   主动   兴趣   喜欢   内容   用户   平台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