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的表现一直备受争议,请问男足是怎样选拔球员的?

中国足协也要向国乒学习挑选国家队员,经过严格选拔,竟争上岗,教练组做到大公无私,为国家队挑选最优秀的队员!




这是很专业的问题,作为球迷只能猜猜心思。足球是用脚踢的,比用嘴巴难太多,这种问题还是专业人士回答比较靠谱。中国能上台面的球员就那么多,基本上入选国足是矮子中拔长子。还能如何选?要想提高足球成绩,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忌朝令夕改,始终把青训当头等大事持之以恒,自然而然会水到渠成。




以不再评论足协和国足!!!




中澳比赛还没结束,踢的如此狼狈真出乎我的意料,全场是要战术没战术,要配合没配合,要技术没技术,在场上胡踢,接传球都做不好,这还是国家队吗?太让人失望了,以后不再关心足球,不再关注回答有关足球的问题!




按照正常程序,男足也好,女足也罢,选球员应该是主教练到各个赛区去挑选适合自己打法而且发挥较好的球员,这和每一任教练的标准不一样,但中国足球的黑暗是出了名的,给钱就能进国家队,要么不给钱,教练选的,你上不了场,踢不了比赛,谁敢保证现在的中国足球真的干净吗?




大学生小刘已经实习2个月了,表现一直不错。谁知,这周例会哈气连天,粗心大意居然将销售数据都搞错了,领导很不满,要求给与开除。到底发生了什么?造成精神小伙,突然就萎靡不振,智商不在线了?


后来通过人事部了解,原来小刘在昨天凌晨看了场比赛,气愤的失眠了,会后也很惭愧和自责。是的,那场比赛就是,国足0比1输给日本那场球。在了解事情经过后,领导看在平时表现不错的份儿上,再给了他一次机会。我把消息及时反馈给了小刘,他非常感谢公司。做为20多年的球迷,我和小刘之间的话题,又回到了国足那场球。




虽然整个比赛过程,国足都很努力,但是最终还是输了。其实在比赛之前,我就预料到了输球,结果不出所料,0:1的比分比我预想的还要好。20多年来,主教练换了一拨又一拨,从土帅到洋帅,除了2002年那次,我们依靠实力+运气入围,常态化是成绩很稳定,差强人意。


中国足球弯路,对于我们职场人也非常有启迪作用。

如果把中国足球比作一个职场人,大家毕业时都在同一起点,经过20多年长跑。别人家的同学,早已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任职,职业发展一路扶摇直上。而我们,仅仅是在一个乡镇企业员工,为每天生计工作。最终原因的形成,给职场中的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

1、定位缺失
20多年来,日本队根据自身情况,始终强调传控技术,并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战术体系。而我们国足,一会儿强调南美技术流派,没学多久,又跟着欧洲力量派学习,哪个先进学哪个,并没有根据国人特点,确定一个技战术大方向。结果造成国足一直在摸索前进,没有准确的定位。


这批球员平均年龄在30岁,在90年代初期,社会更多是在做基建,不踢球的孩子,上学读书或者打工,当时正是国家人口红利期。足球人口确实不多,90年至93年每年登记在册当时小球员不过千,而同期日本小球统计数字约10万,选材本身就很有局限。


同理,职场人也应对职业路径确定方向,如果一会做销售,一会又做市场,过两天又做财务,那结果就跟国足同学一样,一直在低层次生存线打转,无法向上发展。


2、放养结局不同


我们看比赛中的日本队出身,均出自足球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球队;而我们只有“全村希望”武磊来自西甲。球员长期在陌生环境,与竞争激烈的对手比赛,会不断刺激球员技能的提升,比赛中日本球员就是如此。而我们国足球员,则是习惯低水平联赛的节奏,对抗中技术水平的合理性,与对手不在一个档次。


曾几何时,我们也走出去,留洋过好几批球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20多岁就被国内球队买回,出口转内销,虽然队员价格翻了几倍,赚到了不少钱,但是失去了提升球技的机会,在最应该涨球的年龄段,选择了回国踢球。


职场也同样,在该奋斗的年龄如果选择了安逸,就失去了职业的历练,技能的打磨,最后往往归于平庸。


3、资本的管控


日本起初也有外来资本的投入,一时引入了好多国际大牌球星,用这些明星球员,带动本土球员发展。同时一部分资金用于青训、及外围周边产品开发,使俱乐部、足协可持续发展。

还记得我曾经特别喜欢的PS《实况足球》系列、《J联盟》系列等游戏,就是周边产业的成功案例。而我们更多是资本的狂欢,房地产大佬携带巨款买入球队,开出与价值不相符的球员薪资等一系列操作,虽提升了表面繁荣度,但并没有培养出像样的人才、青训一塌糊涂,随着大环境的调控,最后落得一地鸡毛,黯然离场。


职场中,选择企业也应注重,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有些短期逐利高薪的企业,最终工作时间都会很短,是不靠谱的企业。





国足作为一个负面教材,给职场中的人士有了三点启示:

1.职业路径选择非常重要

2.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

3.选择长期发展的企业精进


最后希望我们国足,立足于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技战术,在第二阶段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即便这届冲击未果,也要摸清自身发展的定位,毕竟下一波儿足球人口红利会上来,当足球人口基数增长了,希望能有更多好的球员,祝中国足球好运。




政策制度规范,明确!从娃娃抓起落实到实处。

校园足球是根基,普及,落实校园训练,比赛。避免足球运动贵族化。

顶级联赛市场化没错,但一定拟订规范的市场化,公司化制度,培养造血功能。合理的盈利才能激发投资者的热情,避免急功近利,避免金元政策。




很简单,大家都在足球圈里,自然都知道谁是好的,谁是不好的,就和任何一个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谁是班里学习好的,谁是不好的一样。另外就是合作关系怎么样,有的球员不喜欢某个教练,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配合与执行教练员的战术,那教练就会换一个和这个人一样好的,能充分执行教练员战术的球员,全世界都一样




中国男足目前非常令人失望。目前只愿意关心❤️武磊在西班牙人的表现,国足无法寄予厚望。原因有如下几条:

看了东京奥运会女足比赛,你就清楚女足的主教练根本就没有能力带好女足,结果足协根本就毫无办法,不知道这里有什么问题。这么明显的问题,居然没有临阵换帅?没有胆识和魄力的管理层,很难取得突破。

再来看看中超,原本已经有了起色,结果现在出来很多对俱乐部发展不利的管控措施,有能力的外援不来了,即便已经在中国踢球的外援,逐渐萌生去意,中国足球怎么玩?如果让中国人自己玩足球,那么很快就会没落了。原本中国球员水平就有限,不靠外援去带一带,还能提高吗?恐怕很难。自己很少去认真训练。

最后,国家队归化了不少球员,而且能力都挺不错的,归化过来也就是为了冲击这一届卡塔尔世界杯,不知道足协是否有限制归化球员上场的人数,谁有能力谁上呀。结果每场比赛就出那么几个人,为啥不全出场呢?哪怕一次性全部出场现有归化球员,你才能知道场上的表现怎么样?毕竟他们现在已经是中国球员了,你还限制个啥?还有利益输送关系吗?

作为中国球迷,目前已经感到失望,还没到绝望的地步。足协如果不好好搞,很快中国足球要被泰国压着打。[流泪]




选拔足球队员,这个问题问得不够具体,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呢?

国家队选拔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教练组会列出一个国家队候选名单,名单上是值得关注的球员。然后教练组再散开,分别对名单上的对象进行比赛状态、竞技状态的观察。

此外,国家队的整体框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固的,也就是说大概的人员配备是固定的。因为足球人才不可能一瞬间涌现出来,而能达到国家队水平的球员基本上可以长期占据国家队位置,尤其是对中国男足而言,青黄不接。

像张琳芃、颜骏凌、蒿俊闵,只要他们竞技状态保持的不错,国家队就不会少他们的位置,他们的能力高出本土同位置球员至少一个级别。

俱乐部方面的选拔就要更复杂一些,从校园足球到足球学校再到职业梯队,其中是有不少环节的。

本土青训较为出色的是鲁能足校和上海崇明根宝基地,这两家足球基地几乎培养了目前国家队的整个主力框架。像武磊、颜骏凌、张琳芃、王燊超则全都来自根宝基地。

而韦世豪则是鲁能足校出身。

所以也要看出,我们的人才来源方向是很少的。校园足球短时间内几乎不会向顶级联赛输送球员,更不要说国家队。扩大足球人口基数的同时,怎么提升足球人口的质量,依旧是摆在中国足球面前最大的问题。

题主问到选拔,其实中国足球长期以来一直“没得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球员   男足   日本队   中国   日本   外援   俱乐部   足协   中国足球   女足   国家队   战术   队员   人口   足球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