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推的《人世间》,想问一声好人为什么这么苦?

我现身说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知青,插队八年,挨到知青大返城才回来的,是我表现不好吗?不是,是社会的不公,人心的坏。乡下八年也做过几件大事,证明我的能力。

1.1972年8月中旬,乡村中学校长来找我,他校教物理化学的女老师请产假了,找不到老师顶替,区中学领导推荐我。

不负众望,我就接了这副担子。去了后才知道,是教初中毕业班,有40个学生。通过几个月教学,一个班85%的学生考上县一中。

生小孩女教师休假回来了,我又回到生产队务农。

2.1974年8月底,大队书记找到我,他讲:有一个县级工程,是在公社境内,他在公社会议上表态一年完成任务,可两年过去了,只完成了一半。

工程是一个遂洞,全长250多米长,还剩中间的150米最硬的石灰岩了,因排哑炮还炸死一个人,再加上经费不足而停工。

为了图表现,一口就答应了。第二天就上任了。了解情况后,向县工程指挥部汇报,得到大力支持,争取到了工程追加款。

9月初,停工许久的工地又响起炮声。我的新定额标准:遂洞前进一米,报酬为60斤大米。

一个班三人,工作八小时,下班后可领到20斤大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9月初开工,12月下旬遂道就打通了,胜利完成了任务。

3.1974年7月考工农兵大学生,大队不放人。1974年12月中旬考兵,喜报已下到公社,当兵走的是大队书记侄子。

4.大队亏欠我的,也有补偿。1975年10月,推荐我上了县办的《五七大学》,学的专业是《植树造林》。两年后结业,分配在公社林场当技术员。

1978年年底,招工进了一家国企,好日子才开始。1979年3月带薪上电大(首届),三年苦读获大专学历,一个人的命运才真正改变。

我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够努力的,付出了很多,回报很少,靠自己打拼改变命运。

近段,我也在追看《人世间》电视剧,梁晓声写的就是我身边事,演员也演得出彩,看得我热泪盈眶。好人有好报是人们的愿望,现实中回报极少,只有勇有吃亏的才过得下去。




《人世间》最近也看了一点,的确是好人好苦,苦得让我心里不舒服,也有点怀疑好人好报了。

好人苦,因为好人是人,是有信仰坚守的人。好人心里有杆秤,不会为了名利随意倾斜自己的心称。这也是好人苦的根本原因。想想周围的人还有剧里的人,没做人底线,为自己的利益、虚名无所不为,他们暂时会得意。比如玥玥亲爸和那个女作者,从男女关系到后来滞留海外的结局。剧里一定有更多例子,前面没看就不多说了。

老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为好人必须信守自己的信仰,我们选择做好人,是为了心安,为了自己最基本的良心无愧。坚守初心,相信未来可期。报应可以迟到了,但是不会缺席。

最后,做好人还是需要有点锋芒,比如郑娟扇那个说秉昆“蹲监狱”一巴掌,特别痛快,很棒!此时她高光了。

愿世上出现更多有点锋芒的好人,幸福吉祥!




好人性子弱,遇事退让,有理不争,息事宁人,但心里憋屈。好人心里单纯,总是相信他人,容易受到欺骗。好人心善,看不得别人受苦,乐于助人,但好心一般没好报,最后跟着吃挂落。




“好人为什么这么苦”?“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这两句话好似不妥!



很多人在看了《人世间》后都说“很现实”、“很真实”,有的还哭的稀里哗啦的,这说明了什么啊?这只能说明是编剧编的好,演员表演的好!但要说剧中情节到底是不是“真实”,那是另一回事!



因为文学作品是可以加工和夸张的!假如观众把夸张的事情认为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也似乎不很妥吧。



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辉煌之处或者是有比较好的一面(大小不同),当然也有不很好的一面,甚至是黑暗。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或是其他事物时都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而不是全部否定!



比如我们对建国初期的评价就很不客观(我主要是指某些文学作品以及改编的影视剧)!因为那个时代不只有社会“弊端”,更值得我们以及后人正确的认识、总结、欣赏的是那个时代精神!比如那个时期在国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搞出的尖端武器和大量的建设成就,也同样是值得我们去讴歌和颂扬的!文艺作品为什么非让观众去品味痛苦和流泪呢?



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确实比现在要苦,当然主要是生活方面苦,但是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还是乐观向上的,思想是进步的,是有信仰和理想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呢?比如“人造卫星”、长江大桥、红旗渠、“两弹一星”、进联合国、改善中美关系等等,这应该都是真实的吧?



作为一种载体,新闻媒体、文学作品既有鞭挞时弊的责任,同样也需要具有歌颂的功能(当然不是莫须有的去编造);文学作品应该既能让读者、观众“哭”,更应该让他们去笑,让人们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这才是最重要的!

笑比哭好!



《人世间》本人还没看到,这里不做评价!


真心希望我们的文学、文艺工作者们紧紧贴近时代脉搏,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讴歌我们的伟大新时代!

谢谢邀请!




记得梁晓声曾就《人世间》里的人物设定,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世间》里没有真正的坏人,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一直干坏事。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坏人有时也会良心发现,好人偶尔也会头脑发热,区别在于,每个人一直坚持和坚守的东西是什么。

当然,我明白你指的好人的概念,是指那些为人善良,辛苦操劳,却依旧活得艰难、憋屈的那些人。比如周秉昆,郑娟,孙赶超,于虹等等。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虽然中华文化在人类的精神传承方面,在教育引导方面,一直倡导每个人要做个好人,但从先天性和人性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一种奢望,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代之而起的是,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辈子的好人难上加难。

有一定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中老年人知道,人这一辈子,从小到大,从学校到职场,从家庭到单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最后的结论多半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不是抱怨,更不是牢骚,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因为你是个好人,你肯定善良隐忍,不跟人斤斤计较,不牢骚满腹,而且特别善解人意,特别能换位思考,所以就会让坏人有机可乘,让坏人为所欲为。

坏人之所以成为坏人,往往是他们活得特别自私,为了一己私利,会不顾道德,无视法律,有悖人伦,更不会在乎别人的评价,挤破脑袋,挖空心思想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的普遍活法是:不要脸,无底线。

而好人是不会让自己堕落的,更从心底里鄙视不顾他人、伤害他人的做法。与人为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是他们对自己最根本的要求,人要脸树要皮是他们一生的遵循。

宁愿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是好人的基本操守和言行规范。因为此,注定好人的日子不好过。

回到《人世间》,针对每个具体的好人来说道说道。

秉昆虽说成绩不好,但他善良,懂事,孝顺,特别能吃苦。出息的哥哥姐姐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去了,照顾父母和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秉昆身上。

按理说,他老小,完全可以倚小卖小,躺在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大树下,不思进取,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可他没有,他从工人做起,接着干销售,承包书店、饭店,最后成为出版社的处长。不靠天不靠地,一路靠自己的打拼让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但因买房时签合同的大意,好不容易花大价钱买的大房子被迫还了回去,一家人又回到了光子片的老旧屋。

因为周蓉被派出所扣押,母亲李素华急火攻心,突发脑梗,一度成了植物人,接着父母突然双双离世,楠楠助人为乐,意外离世,又因过失致骆士宾死亡,被判9年牢狱之灾。

生活的所有灾难,仿佛都向他奔涌而来。好在他坚韧,耐挫,抗击打,他对楠楠说的那句“苦吗,嚼嚼咽了”,成了他鲜亮的人生底色,也给了我们看剧人面对痛苦挫折的正确认知和巨大力量。

再说郑娟。从小孤儿,被养母捡拾。长大后,因为年轻漂亮,被可恶的骆士宾qj,未婚先孕。遭遇儿子早逝,丈夫入狱。短短几十年,特别悲惨。

但她又是特别幸福的。丈夫秉昆非常爱她,公公婆婆从起初的不接纳到后来的特别喜欢信任,大儿子周楠特别懂事出息,本科清华,随后去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小儿子周聪也考上了名校山东大学。

她一直的善良和付出,也让她收获了别人没有的幸福和快乐。

孙赶超和于虹也是,虽然日子穷苦,但彼此不吵不闹,跟别人不争不抢,儿子孙胜体贴孝顺,懂事明理,成了哈工大的娇子。

尽管赶超为了让儿子安心上大学,选择了宁愿省钱不看病,卧轨自sha的举动,让人心疼不已,我想这也是编剧想要的现实感和震撼效果吧。

说到底,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的。

好人的好处在于,心底永远阳光明媚,即使有难也不会阴云密布;心底无私天地宽。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这人生的三个境界,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和最好诠释。

人生过到最后会发现,名和利都是虚妄,重要的人品过关,才能好人一生平安。这个平安,不是没有困难痛苦,没有挫折困顿,而是心里一直安心,不闹心。








做好人难,还是做坏人难?答案是:做好人难。做好人有底线,做坏人无底线。还有,做清官难,还是做贪官难?答案是:做清官难。做清官为大众,有底线。做贪官为自己,无底线。既然做好人难,就得吃很多苦。好人缺钱得不怕吃苦努力去挣,坏人缺钱就不则手段地去弄。比如,好人周秉昆借钱都要很难地选择到底跟谁去借好。能不难吗?能不苦吗?但是,再难再苦也要做个好人,不做坏人。




“好人苦,好人难,好人想好,都很难”。“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是老古话,“人善招人欺,马善招人骑。”好心人做事讲良心,不想耍心眼,不想让别人吃亏,宁愿自己吃苦点,吃点亏点,想想现在这个利己主义思想泛滥的年代,好心人就没有立足地方,有人说,好人有好报,这是长子宽矮子心的,聪明人哄傻子的,你若信以为真,那你才是个真正的二佰五[笑哭][笑哭]




正是因为好人难做,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才会如此崇尚做好人好事,因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是美好生活,也只有好人多了,美好社会才会实现。




的确看了大半《人世间》,看看周志刚夫妇周楠周秉昆赶超等人的遭遇,让人徒生两个感慨!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人世间   好人   清官   文学作品   底线   大队   坏人   公社   央视   善良   评价   真实   人生   社会   时代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