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能扛子弹吗?为什么电影里小兵张嘎屁股中弹却没什么事?

嘎子的屁股能扛子弹吗?能!这事儿还真不一定是胡诌。

有些人看都不看,就拿些机枪啊步枪的往上凑。子弹的杀伤力与枪械类型有很大的关系,枪与枪之间的威力差异非常大。

实际上,射中嘎子的手枪威力很弱。

我们调出嘎子河堤上追捕伪军这一段可以看到,伪军拿的是一把外形很特别的小手枪。

换个场景再仔细看看,这是把枪牌撸子,即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勃朗宁1900。武器大师授权FN生产的一种最早期的自动手枪。

当年这种枪在中国不算少见,除了原厂销进来的10万把以外,还有各地仿造的产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货,不然也不会有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的排名段子了。

枪牌撸子大小合适,工艺精致,适合居家把玩和旅行防身。而且后坐力小可控性高,适合连续放枪,比小左轮可舒坦多了。

有的人一听“勃朗宁”马上就会想到柯尔特1911或者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些都是勃朗宁的经典,大粒出奇迹的那种。

但射中嘎子屁股的FN 1900其实没那么大威力,它是个打7.65x17mmSR弹种的早期手枪。这个7.65mm弹更常见的说法是.32ACP弹。

与同系著名的11.43mm的.45ACP比起来,.32ACP嘅威力系个弟中弟,弱爆了。

.32ACP研制自19世纪末的1897年,属于勃朗宁狠憋自动手枪科技树时一同捣鼓出来的东西,所以并未寻求过高的性能,反而比较讲求均衡。

说白了,四平八稳,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比如1918年8月30日的列宁遇刺事件,一个乌克兰女人芬妮·叶菲莫夫娜·卡普兰趁着列宁演讲结束离场时的混乱,掏出把FN 1900,在列宁身边怼着他就是4枪,有两发打中了列宁。(这不比嘎子近?)

一发子弹从列宁的脖子穿了进去,另一发则钻进他肩膀和手臂的交接部,伟大的革命导师当场扑街。

但在送医过程中,列宁很快就恢复了,他甚至走下了担架,自己爬上了医院的3楼。

乌里扬诺夫同志还会对着旁边的护士开玩笑:“我的手臂像是被咬了一口……”

除了流了些血以外,那颗弱爆了的.32ACP在列宁的脖子里几乎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当时的医生最担心的是如何避开脖子上密集的神经和血管将其取出来。

所以,这颗子弹就留在列宁脖子里了,直到1922年4月22日才通过手术取出,1924年1月列宁去世。(子弹长期压迫造成了列宁出现各种并发症)

所以,也就不奇怪为啥朝鲜义士安重根1909年刺杀伊藤博文时,要用刀子将子弹改成达姆弹了(实际上今天许多.32ACP都做成了空尖弹)。

安重根在1909年10月26日,带着一支FN 1900混入日本人的队伍,然后伺机对着伊藤博文连开3枪,击中老伊藤的肺部、左腰、腹部。

伊藤博文在9点30分中弹,于10点抢救无效死亡,主要的原因是大出血,达姆弹造成了相当稀碎的内脏破裂,以当时的手术条件根本无法抢救。

呃……死的时候,老伊藤还有力气骂了声“八嘎”。

总的来说呢,.32ACP的威力并不大,它只是为了适合早期自动手枪而设计的低动能子弹。在美国的一些枪店里老板也会告诉你,如果不选9×19mm帕拉贝伦的话,那么.380ACP(9×17mm)是最低要求了,.32ACP和22 LR纯粹是玩具,黑蜀黍拿胸肌都能夹住,你还停不住人。


下面是4种.32ACP弹的情况(希特勒自杀用的就是这种弹):

子弹重量/类型/速度/能量

60格令(4克)JHP 1050ft/s(320米/秒)147ft·lbf(199焦耳)

65格令(4克)JHP 925ft/s(282米/秒)123ft·lbf(167焦耳)

71格令(5克)FMJ 1017ft/s(310米/秒)163ft·lbf(221焦耳)

73格令(5克)FMJ 1043ft/s(318米/秒)177ft·lbf(240焦耳)

这个性能与日本王八盒子的差不多,王八盒子的南部陆式8x22mm弹也有315m/s,但大粒出奇迹,性能比.32ACP强不少,具体性能如下:

102格令(7克) FMJ 1,030 ft/s ( 315米/秒 ) 242 ft·lbf (328焦耳)


下面是4种.45ACP弹的情况(汤姆逊冲锋枪用的也是这种弹):

子弹重量/类型/速度/能量

185格令(12克)Bonded Defense 1225ft/s(373米/秒)616ft·lbf(835焦耳)

185格令(12克)Speer Gold Dot JHP 1050ft/s(320米/秒)453ft·lbf(614焦耳)

230格令(15克)Federal Hydra-Shok 900ft/s(270米/秒)414ft·lbf(561焦耳)

230格令(15克)US Army Ball FMJ 830ft/s(250米/秒)352ft·lbf(477焦耳)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32ACP是多么孱弱的一款子弹,堪称世界版小砸炮,连被称为“婴儿枪”的南部手枪都不如,无怪乎这种东西连枪店老板都不推荐。

这也就更不难理解,为何伪军一枪打中嘎子的屁股,嘎子却没啥大事了。

际上,嘎子也不是啥事儿都没有,他只是因为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中肾上腺素高度分泌,以至于一时之间忽略了疼痛。

在战场上这种事比比皆是,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助于人们激发潜能,紧张的情绪会让人忘却痛苦。

我有个长辈当年广西剿匪,被土匪一枪打中天灵盖,步枪弹把顶骨挖出了一道槽。当时他只觉得头上一热,没有其它任何感觉,依旧拼命冲锋。

打完了才发现,连帽子带后背都染得暗红发粘,血壳子结得发硬。回去的路上,开始疼痛难忍,还撑着走了几十里山路,回去顶不住了又吐又晕,养了好几周才慢慢好转。

还有个早年认识的小姐姐,在武汉亚贸天桥被人抢包,她财迷心窍死抓着那人不放,对方转身就是一刀。她啥感觉没有,还以为那人用拳头打她,爬起来继续追,下桥时才发现肚子上有个刀,当即痛晕,幸好桥下就是陆军总医院。

小兵张嘎的中枪情景,某种程度上差不多也能这样解释,这确实是战场上经常发生的情况。

再加上那颗子弹的威力实在不大,从河堤下往河堤上射击的话,命中的角度也不理想,很可能只是从屁股肉旁穿了过去,打了个浅层伤。或者就像列宁那样,被打得弹头镶进了肉里,却不致命。

虽然黑白老电影我们看不清,但隐约还是能看到,嘎子的屁股蛋尖子有个中枪的痕迹,显然是侧面咬肉,并不致命。

毕竟人类臀部可是拥有相当厚实的脂肪和肌肉群,只要不伤到骨头,比伊藤博文那样被达姆弹打中肚子可强多了。

所以,游击队员们看到嘎子中枪并检查情况后,并没有露出很紧张的情况,反倒告诉嘎子:“没伤到骨头,不要紧,让卫生员送你去荷花涧修养,几天就好了……几天就好了……几天……就好了……”

幸亏是把枪牌撸子,如果是个7.63mm的盒子炮,或者马牌撸子、王八盒子手枪,那嘎子的屁股可就真的要开花了。

或许,这也能反映出早年电影人的认真精神,他们知道这种中枪的情节不好对付,所以没让嘎子挨三八大盖,也没让伪军拿盒子炮或王八盒子,专门选了把威力最弱的枪牌撸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萨沙都忍不住笑了。

负责任的说,屁股不能防弹。

1934年8月28日,中央军周浑元出动了一个师的部队向赣江以东老营盘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作为江西军区总指挥兼西方军总指挥陈毅。带着警卫员一起来到前线视察红三军团第6师的阵地。

当时一线部队顶不住中央军的进攻,正准备转移。陈毅只能指挥部队转移,期间中央军开始追击,情况非常危险。

在转移过程中,突然不知道哪里飞来一串机枪子弹,击中了陈毅的臀部。他中弹以后,立即摔倒在地,发现股上、大腿上黏糊糊一片,鲜血不断地往外涌,整条右腿都没知觉了。警卫员急忙找来一副担架,将他送到后方医院。


医院诊断一发子弹从臀部射入,击中了陈毅右胯骨,导致粉碎性骨折。更要命的是,子弹射击的距离较远,并没有传出来,而是卡在骨头上。

这种枪伤搞不好就会造成终生残疾,没有准确的对伤势进行评估,医生是不敢随便开刀手术的。

评估就需要拍摄X光片子,而当时医院已经准备长征,机器和发电机全部已经大包。

周恩来探病以后发现这件事,命令立即拆箱为陈毅拍片子手术。

稍后医院为陈毅做了手术,取出一颗子弹。

不过,这次手术并不彻底,虽然医生尽量保住了右腿,陈毅没有因此残疾,但还有一些很小的碎骨没有能够取出来。

当时红军的医疗水平很有限,医生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这样一直拖到1935年红军长征后,陈毅的枪伤伤口仍然不断化脓,始终无法愈合。


当时国军四面搜索陈毅的游击队,抓住肯定死路一条。

陈毅一瘸一拐的爬山躲避,屁股上伤口还不断化脓溃烂,苦不堪言。

最终有一天,陈毅认为这样下去不但自己随时有生命危险,还连累了警卫员。

在他的命令下,警卫员将他用麻绳捆起来,随后用全力的对伤口挤脓液。

警卫员回忆:陈毅全身就像触电一样颤斗,后来大汗淋漓,脸色蜡黄。

就这样挤出了大量脓液,还调出来一二块很小的碎骨头。

事后谈不上给伤口消炎,只是用水洗一下,涂上了一些万金油。

从此以后,陈毅的伤势竟然逐步减轻,最终彻底恢复了。

但是,如果陈毅不是高级军官,动了如此大的手术,肯定是残疾了。

而小兵张嘎中的这一枪,当然只是擦伤。

大家注意,小兵张嘎在河堤上面跑,伪军军官在河堤下面跑,两人几乎是平行的。

伪军军官打了几枪,其中一枪击中了张嘎的屁股。


显然,这发子弹是从侧面擦伤了张嘎臀部的肌肉,不然张嘎早就倒下不能动弹了。

只是肌肉受伤,养一段时间就好了,没生命危险。

《阿甘正传》中,阿甘也是屁股被子弹擦伤。

但是,屁股中弹还是有危险的。除了陈毅这种打碎骨头可能导致瘫痪,如果从后面射入臀部,子弹很有可能射穿肠道,足以让人送命。

另外还有股动脉存在的,如果子弹恰好打断股动脉,你也直接挂了。




如果仔细看过《小兵张嘎》电影的观众就应该知道,嘎子是在追伪军官时,被伪军官回头打了一枪,当时嘎子摔了一跤,站起来又追,伪军官再开枪时,枪里没子弹了,只好再跑,被嘎子一直追到河里,用老钟叔给他做的木头手枪俘虏了伪军官。

伪军官在前边跑,嘎子在后面追,伪军官回头开枪,如果伪军官击中嘎子的正面,子弹应该从大腿上打进去,穿透大腿打到了屁股,这样重的伤,嘎子也不可能再继续追伪军官了,但嘎子只是摔了一跤,立刻爬起来继续追击,而且嘎子也没有觉察到自己负伤,那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嘎子扭着屁股跑动着追,而伪军官那一枪射出的子弹,从嘎子屁股上擦过,把嘎子的屁股给割开一道口子,由于没伤筋动骨,所以嘎子也没觉得自己被打伤,还在继续追击。




笔者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曾经疑惑过这个问题。因为第一次看《小兵张嘎》,那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而那个时候正是港台枪战片盛行的时代,对比枪战片里枪枪见血、开枪杀人犹如砍瓜切菜。但到了这部电影中,嘎子挨了一枪居然啥事没有,至少从当时的认知来说,实在是感觉太夸张。

当然啦!那个时候笔者还在上小学,所以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专业,直到长大之后再重新观看这个情节,这一切疑问就可以理解了。

或者更简单的说,当游击大队长第一个发现嘎子受伤的时候,他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没伤到骨头,我送你到荷花淀,没事!养几天就好。”

也就是说,击中张嘎子的那颗子弹根本就没有射入到他的身体,子弹只是擦着皮肉而过,由于创口不大,以至于嘎子长时间没有察觉,直到大队长拍了一下他的屁股,这一掌才震开了他的伤口。

我们回忆一下这场战斗的整个情节:

伏击战斗发生之后,埋伏的游击队从两个方向对日伪军车队展开了袭击,突如其来的攻击之下,日军和伪军一片混乱。随后面对游击队的冲锋,日伪军更是直接溃散,一部分人与游击队展开了白刃战,另一部分人则各自寻找出路逃跑,其中就包括这个伪军军官。

附带说些题外话,这场戏中扮演这个伪军军官的演员其实只是个龙套,别说是台词,甚至连正面拍摄和近距离的镜头都少的可怜,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镜头,也照样能展现出了这个演员的演技。看看这个镜头之下的他,身陷重围且突围无望时的表情,如今的小鲜肉们做得出来吗?

随后,他被嘎子发现之后,嘎子跃出阵地对他展开了追击,镜头给出了一个两人所在位置的特写:伪军军官在前,嘎子则在他上方的斜下方位置。

理论上来说,从伪军军官所在的位置开枪,子弹怎么打也打不到嘎子屁股正中心的位置。

随后,双方展开了一番追击战,追击过程中伪军军官曾经朝嘎子开了一枪,枪响的同时,嘎子也曾经“哎哟”一声,然后短暂的跪倒在地上,但很快又爬了起来继续追击。从这个细节来看,嘎子似乎被某一个物体触碰到,进而失去平衡一度跪在地上。

由于伪军军官的手枪只剩这一发子弹,而战后嘎子的屁股又呈现了中枪的状态,那就非常显然,触碰到嘎子的那个物体就是一发飞来的子弹。

但也正如前面所说,以伪军军官所站的位置,除非他拿的是黑猫警长所使用的、子弹可以拐弯的手枪。否则以他的角度,他的子弹无论如何也打不到嘎子的屁股上。因为嘎子在他的视线里,也只有左侧屁股的外侧、也就是左胯部能暴露在他手枪的射击范围之下。

这也就是说,嘎子是屁股的外侧中弹,子弹擦着皮肉而飞了出去,进而没有命中骨头。也许是这一枪撕开的创口并不大,加上嘎子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抓俘虏的方向上,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受伤。值到事后有人拍他的伤口,他才感受到了疼痛。

也千万别以为这是神剧段落,在真实的战场上,这样的故事其实比比皆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刺耳的枪炮声刺激着战士们的神经,热血上涌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会让参战人员的神经处于麻木的状态。

例如,笔者的老家辽宁有一位叫赵珍兴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第四次战役的时候他跟随战友向美军的阵地发起冲锋。冲锋过程中,对方的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小腿,他竟然浑然不觉反而继续向前跑。直到过了好一会,剧烈的运动不断拉大弹洞撕开的创口,导致他的小腿完全失去支撑力,他才突然瘫倒在地,并且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小腿居然早就中枪了。




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人体组织结构是扛不住的金属子弹高速冲击的,这是常识。小兵张嘎中的枪伤在屁股上,如果是汉阳造或者三八大盖直接打中的话,弹头在身体组织翻滚形成的腔隙会很大,臀部肌群及血管神经损伤不受伤害的可能性极小,这种伤害在现实生活中致残率极高,甚至危急生命。但从电影中嘎子活蹦乱跳的样子看,应该没有受到较大伤害。这是为什么呢?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1.战场流弹擦伤2.土枪铁砂崩溅所致3.主角光环加持4.编剧导演为了政治目的,而作的艺术夸张,5.编审者缺乏军事基本常识。对于后三种情况,讨论的意义不大,因为它是那个时代国产战争片的通病:为了政治的目的,无限的进行英雄主义拔高,并不着意表现真实的战争残酷,把一场涉及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刻画成了少儿能理解的“过家家”,反智主义的嫌疑很大,但能教育国民,鼓舞士气,电影拍摄的政治目的是容易达到的。因其涉及过往文化体制的问题,作为电影学术研究还是有意义的,但不宜广泛深入的讨论。而头两种情况,可能最符合现实的场景。从嘎子在战斗打响后勇猛向前冲的表现看,嘎子被身后自己人流弹误伤的可能性最高,且擦伤的可能性极大,或者是被土枪命中(其初速低,伤害小),造成屁股后创面并不深在,实质损伤较小,因此后期恢复的较快才显得相对合理。这为观众创造了可谈赏的话题,表现出了一种隐性的世俗化的幽默,也有利于主人公性格的表现与拓展,使电影更具喜剧色彩。现实中的人中了枪,伤残不可避免,但嘎子依旧能活蹦乱跳,这就是电影的力量,电影是能创造所有奇迹的艺术!




能,只要你枪威力够拉跨,一枪四眼都行。

中国64式手枪,众所周知的小砸炮,威力不堪入目。2007年某日,一个罪犯正被警察追击。在罪犯翻越一堵墙时,一个民警为了防止罪犯逃跑而果断开枪,把他干了下来。现场检查时,发现罪犯只在屁股上有大片血迹,送医后才知道是子弹穿透其两瓣屁股后射出,也就是有四个枪眼。

(示意图)

而那名警察拿的,就是64式手枪。

根据测算,杀伤人类需要80J的枪口动能,马匹需要180J,所以64式的枪口动能只有220J,属于够用水平,但是由于其子弹停止作用弱,实际表现不甚理想,上面展示的案例只是个案。




打中嘎子的枪是勃朗宁,又叫小砸炮。我们国家64式手枪就是仿制的它。64式号称最善良的枪,曾经闹出了一个小笑话。民警朝水牛射击,把7发子弹都用完了,却还不能把水牛打死,甚至可以说是“毫发无伤”,水牛猛地站起来,向民警发出攻击,使得民警不得不慌忙逃窜,躲避攻击。这也显示出64式手枪的射程不够远,攻击力不够强。

如果说是水牛皮太糙,肉太厚,骨头太硬,才让水牛中了七枪还能生龙活虎,那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足以证明64式手枪的“善良”了。

在2009年,一个歹徒劫持了人质,还吸毒,意志不清,像疯子似的,那时的特警射击了十二枪才把歹徒击毙。而当时那两位特警使用的,就是64式手枪。如果是“强悍”的手枪,或许一枪两枪,就能将人击毙。但就是64式手枪温和的特性,才让其中了12枪才完全倒下。


还是2009年,一公安局缉拿毒贩,毒贩在劫难逃,竟劫持了一辆大巴车,大巴车上,共有二十八个人。警方为了给狙击手和其他人员争取时间,与毒贩谈判了半个多小时,却不幸被毒贩发现了公安的部署,毒贩立刻中断谈判,想直接开着大巴车逃跑。狙击手和公安人员立即与毒贩展开战斗,以防毒贩逃跑。


当时毒贩已经被狙击手打中一枪了,但还是利用大巴车的挡风玻璃躲避抓捕。在打斗中,公安人员不小心击中了一名人质,但是也让毒贩中了四枪。但是中了四枪的毒贩竟然没有倒下,还趁着公安人员抢救人质,开车逃跑了。直到最后,毒贩失血过多昏迷,才让警方抓住。


有人认为这个毒贩连中数枪还能逃跑,是因为公安人员枪法不好,其实并不是公安人员枪法不好,而是因为公安人员使用的64式手枪杀伤力小,不足以让毒贩失去行动能力。


而那位被误伤的人质,虽然被打中了头部,但是因为64式手枪威力小,子弹还没有穿过头骨,所以他得以存活下来,也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也可以说,是善良的“小砸炮”,给人质留了一线生机。




手枪子杀伤力较小,也可能是擦破了皮,不严重。如果是正中屁股,估计就追不动敌人了。




因为不是正面击中臀部,是侧面穿过臀部。没有伤到骨头




电视剧中,身体的任何地方中弹都没有事,导演不要他死,他就不会死,导演要他亡,他怎么也救不活!比阎王爷还要灵、还要有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小兵   子弹   勃朗宁   屁股   警卫员   伪军   公安人员   毒贩   河堤   什么事   威力   列宁   手枪   臀部   军官   骨头   社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