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村父母从孩子出生就教普通话,却对别人说方言,你怎么看?

没有语境说不好普通话,父母也要学普通通话,才符合国家的文化方针,才有利孩子成长![玫瑰][玫瑰][祈祷]




方言根深蒂固,标准普通话讲好很难,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呀。




普通方言都重要

普通全国行得通

方言就知哪里生

不用通名和报姓




放心吧,方言失传不了,生长的大环境影响着,怎么可能失传?父母不对孩子说方言,未必亲戚邻居也不说方言,孩子学语言的能力本身就强,上学后怎么可能学不会?不用操心,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非在异地生活才会有这种可能。反倒是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说普通话是个很好的习惯,起码孩子学字和拼音会很快,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学习,关键是父母的普通话说的标准与否到是多提高提高才是!




感觉这个只是习惯问题,在别人听不懂方言的时候,大家还是会说普通话的,方便交流。




大家都知道,学好普通话,将来才能找到工作;学好英语,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没必要




从小到大我父母也没刻意教我普通话,上学的时候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我普通话和方言都会说,我们这边很多年轻人都这样。在老家打招呼或交流都用方言,因为在村里大家都会说方言,都能听懂方言,你还说普通话,人家会觉得你太能装了!我刚毕业回来的时候,单位有个组长在北京待了几年,回来还说着一口不伦不类的普通话还拽文,说普通话不像普通话,说方言不算方言,别人听着理解都费劲,人家都说他装。我回家跟我爸聊天说起来,我爸说我们村里有个人也是在外面待了几年,回村的时候用普通话跟他爹拽文,问他爹那田里绿油油的是什么,他爹拿扫帚疙瘩在后面追着他打了半个村子,出去几年装模作样的连麦子都不认识了[捂脸][捂脸]




方言来自生长环境,孩子自然会说方言。




农村父母们都有两种身份与角度:

1,他们个人的地方性身份属性,即农村父母是隶属于哪个省、市的区域,他们就使用哪个省、市的家乡方言。一般来说,同一个省的各下级县市的老百姓都说差不多的方言,并会直接承认自己的家乡话为第一类生命语言。

方言是农村父母在狭窄的家乡使用的一种生活语言,它让农村父母拥有自身真实的祖辈血脉关系,与亲切的家乡传统文化情感。

2,他们个人的国家共通身份属性。即中国所有的农村父母都是国家公民,他们都属于同一种语言、文化与风俗共同体的成员,所以,他们有着彼此认同的沟通方式——普通话。普通话是农村父母在社会活动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俗语言,令农村父母直接作为一个国家的百姓,来参予到语言、思想类的活动领域中来。

由于农村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方言环境,直接拥有了祖辈关系的传统语言,所以,农村父母就不再教育他们去讲方言,而仅仅教育他们去说国家推行的普遍话,以从小培养起孩子们的国家意识与共同文化观念。至于他们自己,因为一般都在家乡工作和生活,所以,他们与家乡人见面都直接讲方言,这样更符合他们彼此的地方传统身份,也更能让彼此体验到家乡人的亲切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方言   普通话   通名   父母   农村   家乡人   祖辈   村里   中国   家乡   身份   语言   孩子   环境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