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我被降薪几千了,怎么办?大家所处的行业如何?

本人从事汽车行业,对于汽车行业的下滑,我觉得要有几个基本的认识

1.汽车行业的下滑是全方位的,不只是中国汽车行业,全球都疲软了;不只是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咨询公司,设计公司,销售公司都会死一大批。

2.导致汽车业下滑如此严重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绝不是仅凭国家出台个优惠政策就能改变颓势的。国际经济形式不好,都在打贸易战,搞贸易保护主义,;国内经济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国人的消费能力早已被房地产消耗殆尽;中国人都爱面子,但凡手中有钱,就会去买车,现在不买了,说明兜里确实没钱了。日系车一枝独秀,说明质量、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前些年国产车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好像谁都能造车,但是真正有技术的凤毛麟角,所谓的逆向开发其实就是抄袭。

3.汽车行业的下滑将是长期的过程,很难说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最难的时候,要做好过冬三五年的准备。未来几年,会有一大批车企熬不过这个冬天,熬过去的才是真正有实力的。

4.危跟机永远是并存的,一旦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上(氢能暂时不作指望,别人领先太多年)有所突破,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BMS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在加上无人驾驶跟车联网技术突然,相信冬天过后,春天终会来临。




近两年,或许未来还有一两年汽车行业都不会有大的反弹。特别现在受各种因素导致作为大宗商品之一的汽车行业显现出走下坡路。所以很多汽车企业失去了以往的繁荣。

为了自保,活下去。各大汽车企业通过多种手段降成本。其中最快最有成效的就是降薪裁员。这个时期有多长?我预估到了2020年下半年才会有好转。所以,第一条路,被降薪的职员工人在现有的薪资水平下还能坚持的建议和所在公司继续艰苦奋斗。

第二条路,如果已经影响到了家庭生活的,或者厌倦现在的岗位且看不到希望的还是趁早离开吧。当然现在整体市场经济动力弱,大环境不理想。除了现在还有那么一两个行业还能增长,基本都有点难。所以同行业跳槽就别考虑了,现在汽车企业哪一家都一样。

跨行业跳的那要看你有没有其他技能了。毕竟隔行如隔山,况且从你被降薪几千块来说可以猜到你应该是具有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了。35岁以上除非特别突出否则跳槽很难,更何况还要跨行业。

第三条路,创业。但是创业更加的艰辛且投入也不少,当然你有很好的项目另说。

第四条路,利用空闲时间做点副业弥补降薪的损失,既不会有大变动也还能维持下去。前提是你能做。

最后,其实很多人都不好过。特别是汽车行业,但各行业都是相连的,会逐步影响到各行各业。唯独勤奋才能不会饿死,祝你好运,祝所有人好运。




我也是汽车行业,月薪只有几千,没有降。




正常现象·行业转型阶段出现降薪是必然的

汽车行业近两年的热门话题有很多,但对于从业者而言讨论最多的也许就是“降薪”;从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物流运输到一线生产,再到终端的销售与服务部门,降薪似乎都是常态。究其原因有疫情的冲击,也有汽车电动化升级对部分厂商和供应商的冲击所致,产能能开满的厂商就算很好了;那么汽车行业何时才能回暖,降薪还会持续或加大程度吗?

预计短期内不会回暖,即便产能利用率提升,但降薪甚至裁员都还会持续,这是技术转型阶段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曾经的汽车市场的支撑几乎全数都是燃油车制造厂商,而近两年却出现了很多热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未来有一定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这与看不见的“石油之战”和“节能减碳”都有深远的关系,所以燃油车阵营的从业者都要为未来进行规划。从整车厂到配套供应商再到销售服务与维修都需要精简,产能的缩减会同步缩减员工数量,传统供应商也要面对相同的问题;近几年有不少车企都已经开始大量裁员,知名供应商诸如博世或麦格纳也出现过大量裁员。

而裁员的方式大多通过降薪来操作,能否坚持下去就只有自己分析收支比例和未来前景了。


电动汽车的制造虽然同样需要完善且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但是高度的自动化生产对于人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不过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对后市场和维修市场的影响,电动汽车没有什么保养项目,故障率也非常低,重点在于核心零部件或总成出现问题也往往是“只换不修”。所以电动汽车的普及让很多传统汽车耗件的经销商或门店受到了冲击,汽修厂的保有量也势必要缩减很多;同时汽车的“新四化”是从电动化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原车的智能配置与配套配置的标准都在逐步提升,后市场曾经热销的汽配件的产销量也要面临缩水。

多走走汽配市场吧,连续观察几年总能发现变化;现在的汽配行业多少有些夕阳产业的感觉,汽配市场未来应当会综合汽车服务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高端化。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汽车销售人员的未来前景,产销分离预计会是未来模式;现阶段的传统4S模式经营成本很高,投资回报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4个“S”销售企业的四个部门,其中除了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以外,销售和售后(本质为维修厂)的经营成本都很高。所以在汽销行业才会有那么多的“潜规则”,其实这也是4S生存之艰的体现;未来可能会采用销售单独分支,剩下的三个部分与第三方知名维修服务企业合作的模式,汽车销售可采用“汽车超市”的模式,对于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薪酬也会很高,但却不需要多少员工了;而且虚拟销售员工必然会快速普及,在元宇宙等概念大热的阶段中,这种低成本的销售方式会很受欢迎。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精简”,这是无奈的现实;所以作为行业从业者的我们要做好面对转型的准备,用知识来为自己打好基础,或者提前规划转型到其他领域。只不过有些从业时间太久的人已经很难转行了,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强学习,尤其是汽修人员,要从“电工证”开始做好转型修电车的准备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我们破壁公司开始裁员了,大众供应商




有人说,汽车寒冬已经开始来临。但实际情况是这个冬天有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在2015年左右如此火爆的汽车市场(火爆到风口浪尖猪都会起飞的状态)会突然变得一蹶不振呢,个人猜想有以下原因。

①消费结构变化:15年年末是房地产迅速抬头的一个年头,高额房价瞬间掏空了好多刚需群体的腰包。以郑州为例,短短的半年时间,房价均价从7千上涨至1.3万,很多在高点买房的人哪还有闲钱去购车。

②购置税优惠政策终止:购置税减半可以为消费者节约不小的一笔费用,随着这项优惠的结束,有没有新的优惠政策推出,消费者积极性会受到一定打击。

③限购限号范围扩展:更多的城市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为了环保指标加入到限购限号大家庭,随着车辆的增加,停车位等配套不够完善,出现大批买车去没地方停车的现象。购车后乱停车导致的交警贴条罚款更是打击消费者周边朋友亲戚购车积极性。

④车辆逐渐饱和:以前农村买个车都会组队参观,倍有面子。现在连农村这个巨大的市场都快饱和了,年轻人结婚买车成了标配,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新车置换成成本高,二手车保值率越来越低,置换群体也处在观望状态。

以上原因导致这两年整体汽车行业颓势显现,每个主机厂销量都在下跌,一些不知名的三流车企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这就导致了许多销量暴跌的车企,尤其是私企,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裁员降薪减福利。

有些人庆幸没有被变相裁掉,但是却躲不掉行业颓势带来的负面效应:降薪。一般人事降薪有几种方法:

①降低住房公积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市最低标准执行;

②降低绩效奖,直至消失,温水煮青蛙;

③取消各项节日福利,补贴福利;

④调整工资结构,把基本工资调整为市最低标准,其他为岗位工资,计件工资等。

等上述一系列人事措施落实到位后,发现到手工资少了几千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原先销量很好的一些车企,落差更为突出。

目前,汽车行业整体工资确实有所下滑,尤其是一些落后的企业。但是整体来讲,汽车行业仍然是个技术水平和薪酬待遇较高的行业。汽车行业的寒冬也不会一直持续,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基础工业和高技术工业的扶持,以及后续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相信汽车行业终会度过难关,蓬勃向上!

如果你很在意降薪,同行业跳槽去了别的企业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有其他计划那就换行业吧。如果能够忍受降薪,企业又没有其他的问题,那还是等待,蛰伏吧。

毕竟,现在干啥都不容易!





看来是高管啊 一降就几千; 汽车零部件行业要看公司实力 其实也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 优胜劣汰很正常 平时多积累不断学习充电 裁员也会远离你




目前汽车行业到了最近几年,甚至最近二十年最危急的时刻,这是不争的事实,挣钱的时候,大家盆满钵满,不挣钱的时候,公司开源节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被减薪是企业准备过冬的正常行为。如果你还想在汽车行业发展,不管你跳槽到哪家企业,目前的形势也不可能给你更高的工资。如果你原意跳槽到其它行业,因为工作经验的缺乏,估计也不可能给你更高的工资。所以你的应对之策不是很清楚吗?

如果工资降的离谱,那说明公司是想以此为方式来逼人离职,你要看看合同中有没有工资的具体约定,有约定的话,可以看公司有没有违反约定,没有约定的话,目前的法规还无法约束公司行为,干脆跳槽其它公司得了,收入会降低一些,但是不会这么郁闷。




我们公司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前三的,外企,坐标中部省会城市,今年整体效益下降,已经开始裁员,裁员名额都定下来了,而且开始每月底放假。如果没有政策刺激车市,估计下半年会更恐怖,明年。。。还有明年吗都难说。




同为汽车行业,不过我们是研究机构不生产车,我来说说我对汽车业未来的看法。

1.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

其实在2015年汽车消费行业已出现了颓势,那是汽车销售量同比放缓的一年,为了稳定经济,当年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刺激已经放缓汽车的市场。这就如同有一只无形的手,把一位精疲力尽正在休息的人重新拎回跑道,告诉他必须继续跑下去。于是“汽车行业”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在这种增长下真正的问题被掩盖了,汽车业出现了“虚假繁荣”,车企开始大量招人盲目扩张,为今天的行业不景气埋下伏笔。大量的扩张在好的时候自然是能赚钱的,但在行业不好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是雪上加霜。

2.未来汽车行业的局势与变革

汽车业其实经济的晴雨表。汽车首先是大宗商品,但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它可以反应市场的真正形式:人们手里有钱时汽车销售量高,没钱时无论怎么降价汽车销量都是下滑。所以这轮汽车销量下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下滑导致的降薪裁员实际上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牌和清理。

本来汽车业下滑是正常的,但可以看到最近不少企业出现的是暴跌甚至是腰斩(长安全系列),这是多种问题叠加的结果。包括房价高企导致的居民负债率攀升到极限,贸易战对出口经济的影响,极端天气、疫情和虫害对农业的影响,再加上资金进入炒作水果和农副产品,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汽车业在短期内不能复苏。

所以现在汽车发展需要做的就是保存实力加大研发力度。很多人觉得国6标准、新能源都是坑钱的玩意,可是实际上确实如果出现国7.8.9标准,新能源车(混动、纯电、氢能)技术成熟开始普及以后,带来的优势绝对明显。就像华为一样,如果我们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华为就不是华为,而是oppo或者魅族一类的厂家。

更多汽车咨询,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深蓝月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汽车行业   华为   行业   颓势   新能源   汽配   汽车业   工资   员工   供应商   未来   财经   汽车   市场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