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像摄影中,相机有哪些重要的拍摄功能设置?

人像摄影可谓摄影题材中的核心类别,也是小k非常喜爱拍摄的一类题材。人像摄影又细分不同类别,但一些主要拍摄参数的设置基本是通用的。谈一谈个人在人像摄影参数设置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仅供朋友们参考:

、对焦模式和对焦点

1、对焦点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人像特写选择人物眼睛作为对焦点;全身人像选择人物面部作为对焦点:

2、对焦模式的选择:

(1)静态人像:单点单次对焦

按照对焦点选择原则,对眼睛或面部对焦即可:

(2)动态人像:3D追踪/自动区域AF

目前型号较新的机器都在AF模式中植入了脸部识别算法(小..k)。在AF追踪模式下,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对焦点,会优先追踪人物脸部(原..创),并锁定对应对焦点。相机档次越高,识别率和对焦成功率越高(摄-影),这是小k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

以小k熟悉的尼康为例,在拍摄动态人像(如高速奔跑的孩子)时,我会选择AFA+3D追踪、或者自动区域AF。前者特别适用于从静止状态忽然变为运动状态的人物主体,在人物静止时,先对脸部对焦;人物运动后,相机会自动变换对焦点,追踪人物脸部,保持脸部对焦清晰;如果再配合高速连拍,抓拍成功率很高:

如果选择自动区域AF,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脸部优先),自由度会小一些,比较适用于不间断运动人物的抓拍:

二、测光模式和测光区域

1、广景/远景拍摄:矩阵测光/评价测光

对于人物面积占比较小的广景/远景拍摄,使用矩阵测光即可:

2、近景/人像特写:中央重点测光(特殊情况下使用点测光)

对于近景或人像特写,通常对人物面部重点测光:

如果主体光线和环境光线差别很大(小-k),可以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面部测光(原.创),确保面部曝光适当,如舞台人像(摄..影):

三、曝光参数:光圈、快门、ISO

1、光圈:最大光圈收一至二档

通常镜头最大光圈都不是最佳画质光圈,收一至二档,既可以保证较好的虚化效果,又可以获得不错的锐度: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适马S35,最大光圈1.4下锐度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前提是不跑焦):

2、快门:静态拍摄不低于1/60秒;动态拍摄不低于1/200秒

特别是对于夜景人像等暗光拍摄,要特别注意快门速度不低于1/60秒:

3、ISO:主要用于维持快门安全,越低越好

高ISO会对画质产生影响,在具备脚架或器材具备防抖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不使用高ISO来维持安全快门:

四、闪灯设置

对于人像摄影,闪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最常见的就是逆光人像和夜景人像:

在人像题材闪灯设置上,要注意控制闪灯的功率和光线硬度,避免人物脸部出现阴影、或者因强度过高出现过曝。

五、白平衡

一般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即可。但如果色温比较极端,还是建议选择对应的场景白平衡。比如白炽灯光线下,小k接触的一些相机自动白平衡模式表现还是不够精准,人物有轻微偏色现象: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欢迎评论交流,大家互相学习。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关于人像摄影中通过拍摄功能的设定来提升照片质量这个问题,其实它们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不过在现代相机的功能中确实有一些针对人像拍摄所开发的一些便捷和有针对的设定。但个人认为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还是熟能生巧和大胆创新。

我们来看看单反相机有哪些关于人像摄影的一些功能设定。

1、部分入门级单反相机在拍摄快捷模式中会有人像模式,人像模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自动选择大光圈下的虚化背影效果,更好的的突出人像。另一种特征就是利用提升曝光量和色调来突出人物皮肤的白皙粉嫩的色调来突出人物的健康和活力。

2、人像拍摄时经常需要横竖幅画面的转换,在相机的拍摄人像摄影会经常使用竖拍,可以通过开启相机中“自动旋转图像”功能,将拍摄的竖画幅照片旋转为竖直方向显示便于查看。

3、设定优化校准功能参数以便于拍摄出柔和的人像 。在拍摄前可根据场景的不同对对比度、饱和度、亮度等进行优化校准功能调整。当优化校准设定为人像模式,可以更好还原人像的肌肤和质感。

4、人像摄影中的对焦点设定非常重要。首先选择单次自动对焦更有利于精确合焦。对焦点选择手动,特别是竖幅拍摄时选择最接近于眼睛的对焦点。有的相机会有人脸对焦锁定等功能,但对于精确对焦还是建议使用自动对焦启动AF-ON或自动曝光锁按钮来进行自动对焦,将更加有利于集中对焦。

5、通过设定实时显示拍摄加手动对焦的精密合焦,在人像摄影获取更加精细的准确对焦。

了解以上算是针对人像的基本设置,更多还是摄影师充分了解相机特性,把握拍摄人物的特征,抓取最优美的瞬间才能更好的体现人像摄影的魅力。


关注 头条每图 更多摄影问答分享




人像摄影,需要从光线、曝光、对焦、肤色、景深控制等主要方面考虑,具体分析如下:

①拍摄模式

以光圈优先Av模式为主,速度优先Tv模式为辅。Av控制虚化范围,Tv用于拍摄运动人像。

②测光模式

以评价测光为主,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为辅。顺光、侧光使用评价测光,逆光使用区域测光。

③曝光控制&曝光补偿

采用自动曝光,补偿可稍加曝光,保证人物肤色的亮度。

④对焦模式

使用单次对焦,对人物进行更准确稳定的对焦。

⑤对焦点选择

使用单点对焦,对焦点最好在人物眼睛或头部。

⑥光圈值范围

f/2.8~f/16,大光圈有利于虚化背景,中小光圈主要用于影棚拍摄。

⑦快门速度范围

1/100s~1/400s,中等速度保证拍摄稳定性,运动人像可使用1/1000s。

⑧感光度范围

ISO100~ISO400,较低的感光度可以使画面几乎没有噪点,保证人物皮肤细腻质感。

⑨白平衡设定

自动,还原自然真实色彩。

⑩镜头焦距选择

70-200mm、50-80mm,长焦距镜头抓拍人物,标准变焦镜头拍模特。

摄影附件

闪光灯、反光板,用于人像补光,通过顺光、侧光或逆光的效果,拍摄出具有不同光影效果的人像作品,扩展拍摄题材。


点击关注摄影匠洪辰,get更多摄影技术,拍摄好照片!




在人像摄影中,相机有哪些重要的拍摄功能设置?

拍人像的好坏,有人的因素,有环境的因素,再有就是相机设置的因素,那么相机里有怎样的设置可以提高拍人像的成功率呢?

(一)测光设置的使用

①在拍人像的时候一般人都喜欢用点测光,觉得只有点测才是最准确的,其实不然,点测的反应面小,当遇到阴阳脸的时候,就真的拍出阴阳脸了,虽然测光准确,但是所表现的不尽人意,这时候不妨试试评价测光(佳能相机),评价测光的测光面积要比点测大一点,可以中和部分阴影,使得人脸不至于太明暗分明。

②在拍人像的时候,都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拍摄不同的姿势,此时环境的光线是不变的,如果测光被锁定就可以方便后面的拍摄,一般的是按住曝光锁然后拍摄多张,方法随好,但比较繁琐,如果将曝光锁(*),改变为永久锁定是最好不过的,就是按一下曝光锁(可以松开手指),相机会永久锁定曝光量,不会因为移动相机而改变曝光值,方法是在相机设置里将曝光锁“*”更改为“*H”,H是永久的意思。

(二)使用AV模式注意事项

拍人像好看的是小清新甜甜脸,一般要求曝光量欠一点,但是AV模式自动调整曝光量为“0”,也许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要在拍摄前,将曝光补偿加一档,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表现我们的拍摄意图,当然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下。

(三)有关清晰度的设置

①拍人像也需要清晰度,但不是说要锐度,适当降低一点锐度更能表现人物的柔美,在相机设置里找到“人像风格”(佳能相机),将锐度值减一档,将饱和度加一档。

②拍人像需要大光圈,但是也分什么情况,不一定非要大光圈,比如在长焦段拍人像的时候,如果光圈太大,有效的清晰范围就太小了,一般在F/4-F/5.6即可。

拍人像的设置有许多,也许有一些我也不知道,希望朋友们一起探讨,挖掘更多的好方法。




人像摄影,首先镜头的选择是关键,本人建议50MM 1.4光圈的定焦,这颗镜头拍人像非常棒,第二是光圈的控制,拍人像,除非你拍脸上的局部,嘴唇或眼睛等,背景可以重度虚化。要是拍半身,全身,就一定要精确控制光圈,拍半身像,背景要让它看到明显的颜色过度,拍全身,光圈还要再小一点,要朦朦胧胧可以看到大概的背景物件或风景,这是我自己对人像摄影的看法,谢谢!




答案:相机功能的设置主要是拍照的风格设置;

通常需要注意的设置有几点:

1、照片风格模式设置

以佳能为例,相机有标准模式、人像模式、风光模式、中性等,所以在拍人像的时候尽量选择人像模式风格,当然如果人像需要做商业后期修图,那么选择标准或中性也不错的选择,后期空间大!

2、照片风格内详细设置

进入详细设置有锐度、反差、饱和度和色调,这些设置好了前期出片更好!拍的人像如果是高调人像,可以把饱和度设低,如果喜欢青橙色可以色调偏移一下!

3、就是白平衡、快门、光圈三大要素就不用讲了!

4、如果再加一条就是可以设置一下高光和阴影的补充了!

希望能帮到你!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我针对佳能拍人像用的一些 镜头测试了一下,可以看一下!




我感觉头条的邀请讨论都是放在凌晨,近期的邀答基本都是在凌晨收到。趁睡意没起试着来参与讨论。

前面几贴回答的摄友,都是摄影圈中相识的朋友,提出问题的老师也是圈中好友,他们的回答都比较全面,我再继续回答不外乎还是赘叙巳经谈过的问题,毕竟各相机参数、拨杆、拨轮、光圈、对焦方式、白平衡等设置方式基本“雷同”,只是界面按钮、拨轮、摇杆的设计位置设计有区别。


各品牌的相机型号、按钮、菜单栏的查询都是操作习惯,有些摄友吐槽索尼相机的菜单功能操作非常“讨厌”,我认为界面的简繁使用是习惯问题,多熟悉多操作也不是好大个问题。索尼相机的菜单功能设计是不是“反人类”?这个问题不好去作评论,建议还是网搜索尼(中国)看看官方的解释。

人像摄影相机有哪些重要功能?

可以这样说;相机中任何一个功能都重要,使用中也离不开这些功能,比如连拍功能对拍运动题材,如野生动物、鸟类、体育赛事等等少了这个功能,使用中就会有显“捉襟见肘”。当然相机这东西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品质,比如佳能EOS 200D入门级相机中的五连拍功能,其速度如痴呆儿一般反应之慢,使用中会失去拍图机会和操作乐趣,反观索尼A1或尼康Z 9,的连拍次数和拍摄速度,哒哒哒哒的声音就一字爽二字劲暴。所以相机中的每一个功能都重要,就看你操作时需不需要去使用。

从相机控件上来看“人像摄影相机功能”

我们以索尼A9/ A9 II相机为例:

驱动模式转盘:可实施单拍/高速、低速连拍/自拍定时/

对焦模式转盘AF-S(单次自动对焦)/ A F-C(连续自动对焦)/ D MF(直接手动对焦)/ MF(手动对焦)模式转盘提供智能自动/P(程序自动)/ A(光圈优先)/ S(快门优先)/ M(手动曝光)/ 调出1/2/3/(拍摄设置)/ 视频S&Q(慢动作和快动作)

菜单按钮(MENU)执行相机设置/网络/播放/设置/我的菜单。AF-ON按钮(不必通过半按快门按钮进行对焦)多功能选择器(摇杆)可便捷的操作上下左右移动对焦区域。

实时眼部对焦功能设置 人/ 动物通过AF-ON 按钮,在所选的对焦区域内激活眼部自动对焦功能,这些功能对人像摄影都是不可缺少的利器。(更多拍人像的功能如相位检测,五轴防抖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认为:人像拍摄中相机的每一个功能键都不能缺少,而且每一个按键设置都重要!讲了这么多其实相机说明书中都有明细的说明,感觉阅读繁琐可以选看说明书中快速指南,快餐式的解决设置疑惑。人像摄影除了相机功能外,别忽视了与相机匹配的镜头功能(一体机除外)。高分辨率与柔美焦外的镜头,也是相机使用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像摄影除了相机的功能之外,镜头的品质和相机品质的匹配,必然会带来成片的惊喜,如何设置相机拍人像重要功能?回到摄影基础知识点,不会操作先使用自动操作模式,掌握操作技能后亦可选择手动档(M)拍摄,相机中一切功能都重要余下就看自己的拍摄主张和成片效果的构思。




因相机品牌不同,设置也有不同。我是索尼用户,就说说索尼微单拍人像时我的设置。

1、索尼微单基本上都有人脸自动识别和眼部自动对焦功能。这就为人像拍摄提供了便利。首先把菜单中的“笑脸/人脸识别”设成“人脸识别”。在拍摄时,把对焦区域设成“广域”,当相机检测到人脸后,人像头部出现方框,半按快门变绿后再按下快门。眼部对焦:在相机上可设一按钮为“眼控AF”,也可以在有按钮的镜头上,把相机菜单中的“对焦保持按钮”设成“眼控AF”。当对焦模式处在“AF-S”或“AF-A”上时,按下“眼控AF”键后,眼部小方框一闪而过;当对焦模式处在“AF-C”时,按下“眼控AF”键后,眼部小方框会一直保持着。索尼早期型号微单有“美肤效果”功能,只有当人脸上自动出现对焦框后,才会有美肤效果。

2、拍摄人像时,把“创意风格”设在“肖像”上。白平衡根据人像肤色现场设置。“黄”了可把白平衡中的色温调低些;“青”了调高些。在复杂光线场景中,也可以现场使用自定义白平衡方法设置白平衡:拿一张白纸或索尼镜头后盖遮挡人脸,用相机白平衡菜单中选中“▲●▲SET”栏,按后拔轮拍一下白纸或镜头后盖,再按一下后拔轮就会保存和使用当前色温了。索尼全幅相机和A6300以后的相机都能保存三个自定义色温。

3、拍摄模式,我建议用A档(光圈优先)并把ISO设成“ISO AUTO”(自动ISO)。此时,索尼相机很智能,不管你用什么焦段的镜头,半幅机的快门速度不会小于1/60秒,随着镜头伸出快门速度会增加到镜头焦段的倒数。全幅机不会小1/30秒或镜头焦段的倒数,用长焦镜头时也会随镜头焦段的变化而改变快门速度。当你举起相机时,相机的曝光指针已归零,如果要改变曝光量只能通过“曝光补偿”拔盘增加或减小曝光补偿量。这样做有利于抓拍。拍人像时,曝光量稍微过一点,皮肤显白皙。

发几张索尼微单拍的人像照片:














把光打好!一切交给灵感。




成为相机的奴隶,摄影者其实就是按钮工具。成为相机的主宰,摄影者有了自己的灵魂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佳能   相机   索尼   光圈   快门   眼部   脸部   人像   白平衡   按钮   镜头   模式   人物   功能   焦点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