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回家照办丧事,留坟头,这合适吗?

题主你好,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回家照办丧事,留坟头,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不合适的,这是乡村风俗习惯而已,很正常。只是这丧怎么发,坟头怎么留,由于各地风俗不一,会有所不同,但终究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让逝去的老人入土为安,了确儿女们一片心愿。




生老病死是人类自然法则,入土为安是人类之自然归宿。新中国成立之前,富人家发丧和穷人家发丧,那是完全不样的,富人可以用棺材,可以用好木料做上好的棺材,可以提前给自己做好,人死了,可以花大钱风风光光的把老人入土,堆一个大大的坟头,还立碑刻字,留作纪念。而穷人,即买不起棺材,又做又起棺材,只能用旧席子或破布毡子,裹起来挖坑埋了,留个小坟头。这就是所为的土葬,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后六七十年代,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禁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活动,留大坟头。



七十年代初,国家为了保护耕地和环境,开始推行火化,这是个很好的举措。其实,人死了,啥也不知道了,动用那么多木材,制作棺材,花大钱出殡,真的没那必要。人死灯灭,一把火烧了,即不传播病毒,又不传染细菌,留一点骨灰,堆一个小小的坟头作为亲人们的念想,这就是即简单又节俭的葬礼形试了。



不过,现在的殡葬习俗,全国各地还不是那么统一,有的地方仍然没有实行火化,还在使用大型的木质棺材下葬老人,并且用时好多天,动静非常大,花费昂贵,实乃是不应该的事,有的地方流传出了死不起人,发不起丧的现象。有些地方攀比现象较为严重,不是厚养薄葬,而是薄养厚葬,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实在是有背于人文道德。还有些人,借老人去逝,大肆收授礼金,占用耕地,大修墓穴,这都是不符合耕地保护的。



见于以上情况,迫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殡葬改革和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引导老百姓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静土。




这个可以聊聊;我村里就有人家去世的人,死了以后先火化了,回家照样办丧事,留坟头。

在这个丧事以前,村里老了人都是放几天了,期间请村里人来主家家里帮忙过事,主家请了乐队和唱戏的来凑热闹,也请人看地了再找几个人给主家盖房子(也就是打墓地),选好一个日子,当天吹吹打打的把去世的人抬去墓地安葬好。

村里这家去世的人是吃公粮的(在某单位上班)。年龄还不算大,大概没到退休时间吧,出事当天还在自家地里旋地了。平常见到他的人,都说人家上班的看着比同龄人年轻些。听说是他本人头天晚上喝酒喝多了还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了一场惨忍的事故发生。

听村里人说看到出事的那人,很可怕了;满身的血腥味,旋地的机器的利刃深深的扎到那人的大腿里,当时身边也没人,硬生生的流血给疼死了。

出事后的一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人敲大大铁门的声音给吵醒了,打开门一看,是村里一个妇女,她说话声音沙哑,起初我还因为是她说她家婆婆不在了呢,后来她说着说着哭了起来,才知道她老公出事去世了。

因为这人还年青着,毕竟上面还有老妈在,村里人全都赶去给主家帮忙了,心情都很沉重。下葬头天才听说这个去世人,他单位要求家属同意火化,听说如果火化了其家属会得到一些金钱上的补偿,这个在村里还是第一次看到。

过事前两天还和平常老人一样,请村里人来家里帮忙,下葬那天早上,很早的就有火化常场的人开车来接去世人去指定地点去火化。事情里还是照样待客吃饭,完事就等人火化完后再回村,再装入主家买好的棺材里,再由主家请的乐队吹打着送到墓地安葬了。

火化这事情在农村还是极少数的,火化的对象通常是吃公粮的人,上班的人,单位才要让其家属把人给火化了,家属也得了一些抚慰金。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多人都看不惯,尤其是一部分老年人,他们习惯了人死了要入土为安的。

不过现在社会有政策制度的,在单位上班的人都要去火化的。本身农村的村里人也还是和以前一样习俗,人死后要入土为安。




农村有农村百年传下来的风俗,就风俗来说没有合适与否

就上一代老人来说,基本上没有能接受火化的,心理这道坎不好迈。

我们80后,至少我对百年后的想法是:好好活,死后无所谓。什么都不知道了,能做主的话,捐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坟头   丧事   农村   公粮   入土为安   棺材   耕地   墓地   村里   风俗   家属   合适   老人   现象   单位   地方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