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不配穿3000元一双的球鞋吗?

答:贫困生当然不配穿3000元一双的球鞋了!如果是亲朋好友给买的,或者是好心人捐助的可以随便穿!贫困生只家里一贫如洗吃饭都费劲,没有钱供孩子读书,都穷掉底了!这样的家庭国家给予相应照顾,减免各相学业费用,一个穷的书的念不起的贫困生!穿3000一双的球鞋可能吗?真要是有穿的,说明这是一个假贫困生!有关系办的贫困生!贫困生永远不配穿3000一对的球鞋!一百二百的还可以!回答完毕。




不论是学生,还是生活中的人,能穿一双三千多的鞋子,可以说,生活中并不贫困,一般的鞋有几十元的,也有几百元的,你想一下,三千多元能买多少双。我想贫困生,学校申请补助,穿三千多的鞋子,被人举报而取消补助是正常的,那些不贫困,而又没有申请补助的,穿的鞋不一定有三千多呢?实际上,就像现在的社会人,你能穿得起三千多的一双鞋子,你说穷,别人伩吗?




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要么是用心不良,要么就是真的蠢。

莫说贫困生,就算是地主家的孩子,有几个能土豪到穿3000元一双的鞋子的?没有百万以上收入的家庭,绝对都是不敢这么花钱的。

现在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三四千块钱而已。这一双鞋子,就是一个月的工资。

做为贫困生,如果能穿的起3000元一双的鞋子。要么就是他家庭不贫困,要么就是乱花钱。

不管哪一种情况,这个学生,都不配再得到学校的贫困补助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班里有个贫困生,就是因为买了一件奢侈品,而被取消补助资格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的政策还是很不错的。每个专业有5个贫困生补助名额,每个季度学校打3000元在一卡通里。

这个一卡通,是我们学校发的校园卡,可以往里面充钱,在校园里任何地方都可以消费。

因为名额比较少,申请的人比较多。有的是分到了一个名额,大部分人都只能羡慕一下。

由于这个一卡通消费的时候不需要输密码,有个专业里的同学干了一件什么事情?

他先是积攒了半年的余额,大概有2000块钱的样子。然后等第三个季度的3000打进去,把这5000的余额,在学校超市的一个水果店里,一次性全部都刷了出去。

刷了5000,然后水果店老板给了他4000块钱现金,相当于打八折出售。

然后这货,拿着这4000块钱,去买了一台笔记本。然后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兴奋过度,居然在班里面的得瑟。

这一下子就炸了锅,贫困生都能买得起电脑了!

然后很多人就不满,把这件事情捅到了教务处。

然后教务处的老师们,也很震惊啊!居然还有这种神操作!

最后的结果就是,取消这个贫困生在校的所有补助资格。然后,直接退了水果店老板的协议合同。

这个同学,家里是真的贫困,但是没办法,谁求情也不行。

而且从此以后,学校还出台了政策,以后学生在校消费,一次性达到200元,一天达到500元的,都必须要写书面报告。

现在大学生一个月的开销

我读书的时候,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在1000元左右。即使到现在,普通学生,一个月1500也足够。女生可能会稍微多一点,一个月2000也足够。

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大学食堂里的饭菜,那真的是物美价廉。早饭两三块钱,就能解决。午饭5五块钱,就可以买到三菜一汤。

稍微好一点的学校,食堂都是亏本运营,全靠国家政府的补助。

可以这么说,花在吃饭上的钱,那一个月根本就用不了多少。一个月五六百块钱,足够了。

更多的部分,是花在了别的生活开销上。聚会吃饭,买一些喜欢的物件,或者是玩游戏买装备等。

像我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和同学出去发传单。一天100块钱,两天就能赚一个星期的生活费。

寒暑假的时候,也是出去兼职工作,一年的学费也全靠打工赚钱。

然后专业也有补助,不过不多,一个月300块钱。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心怀感恩。

说实话,要是让我穿3000一双的鞋子,那真的是刷新脑海里的概念,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居心不良

这么简单的是非观,我想但凡是个明理的人,都知道对错。

像我工作很多年了,虽然月薪过万,但是鞋子从来没超过300一双的。

不是买不起,真的是不舍得买。

一个贫困生,居然穿3000一双的鞋子。要是我是学院主任,也绝对会追究他的责任的。




这可不是配不配的问题,是该学生的品质问题。

首先,什么是贫困人员?贫困人员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经济收入偏低,而必需的开支偏大,导致基本生活受到较大或严重影响的人。一名大三学生,自己还在读书,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却能花三千块钱买一双球鞋。你知道三千是什么概念吗?是一个有着十五年教龄的农村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一双球鞋就能花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这样的消费水平,你认为算是贫困吗?

其次,贫困补助是从哪里来的?贫困补助是财政划拨的扶贫款,是国家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用来扶持贫困地区重点产业,使贫困地区的人民及早脱贫;是用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维持生计的资金。扶贫款应该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要知道还有很多人由于疾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原因陷于贫困的境地,无法摆脱。扶贫款真正用在贫困人口身上,真正用在扶贫产业的开发上,才能彰显它的意义和价值。

再有,一个有着较高消费水平的非贫困人员却申请并领取贫困补助,这属于什么性质呢?这属于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如果数额巨大,是构成违法犯罪的。骗取扶贫款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是很不人道的,这样的人,人品很值得怀疑。扶贫款都敢伸手,这样的人,将来以后什么事不敢做。

作为一名大学生,骗取国家的扶贫资金,也是属于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校方不但要取消其贫困生补助,并要求退还以前领取的补助,还可能会对这名学生进行处理。




我还真不怕被说歧视贫困生,对,就是不配!拿着国家补助的资金,去满足永远填不平的攀比心、享受欲,于心何忍?既然拿了钱不知道用在哪里才是合适的,那就不必拿了,不如让有限的资金,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别说是贫困生了,就是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孩子也不会买这么贵的鞋子吧。3千一双鞋子,不能算奢侈,起码算高消费了。如果真的是贫困生,3千可以是他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了。如果不是真的贫困,那有什么资格领这个钱?贫困生助学金是为了真正需要的孩子还完成学业的,不是为了帮助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来满足自己私欲的。




你要问配不配,我也不怕你们喷我,就是不配,别瞎带节奏好不,首先你要明白他是个贫困生,什么是贫困生?家庭收入低,交不起学杂费,生活费的贫困家庭学生,一个连生活费都负担不起的,花三千块买一双鞋,这不是刚需,这是虚荣心作祟,这三千块干啥不行我就问你,这个或许只是他父母一个月的工资,也可能一个月都赚不到,他有钱没想着父母,只想着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别人举报他,他就是活该,他就该受着,既然有钱买昂贵的鞋子,那他就有本事自己赚生活费,不要靠学校,这个世界上比他情况好的人一大堆,但是别人都舍不得这个钱,他拿贫困救济金去买,他就是不配!!!!




质疑,能穿起三千元一双鞋的学生,还是贫困生吗?现实社会,穿上一千元钱鞋的人,估计家月收入最少得两万元以上。你花这三千元是你父母给的?那证明你不够贫困生,学校取消贫困生补助是正确的!

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父母肯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千辛万苦,干最累最苦的活挣钱供你念书,国家也拿出钱资助你,你不好好学习,报答社会,将来挣钱养活父母,却把心思用到吃喝穿戴上了,扪心自问,你对得起谁??

一个三观不正的人,把心思不用在刻苦读书上,能会有什么大出息?…





真的贫困的话,只会想3000块能买好多东西,几个月的生活费。就算有工作的,穿3000一双鞋的人也是少数吧。能买3000一双的鞋,即使是自己存的钱,也说明他收入可以,就把助学金给更需要的人吧




贫困生当然配穿3000元一双的球鞋,但这做法不可取。

为了穿这双3000元的球鞋,贫困生不知饿过多少次肚子,在外兼职打工受过多少罪,看过老板的多少次白眼,他做这一切,只为拥有一双3000元的鞋子,这不代表他不贫困。

他的目的是想证明给同学看,他也可以穿昂贵的球鞋,可以凭自己的本事买得起贵的物品。

只不过他的证明让他付出了辛苦的代价,而他的同学是不劳而获,消费父母提供的金钱用来买奢侈品,不用付出任何劳动。

从这点看,我倒欣赏这个贫困生对自己狠的精神。

只需被加以正确引导,将来,这个贫困生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忍饥挨饿省下3000元,用来买球鞋,真的是不可取。

若是用寒暑假打工挣到的3000元,也不建议用来买那么贵的球鞋,可以稍微改善一下穿着,太没有必要与其它同学攀比这个。

家庭环境不同,要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消费。上学期间,不能太在意物质,要注重内心修养。

[胡瓜][胡瓜][胡瓜][胡瓜][胡瓜][胡瓜][胡瓜]

学校贫困生的确认,是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才能定下来,他是贫困生应该是无疑的。

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攀比心态严重存在。

因家庭背景不同,带来生活品味的差异,讲吃讲穿现象很严重。

导致了一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吃穿用度比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要上档次。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庭条件差的同学面前,会有很强的优越感。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言语之间可能会不注意,伤害到其它同学(家庭条件差的学生)。

同学的言语也许刺激了该贫困生,他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想用一个价位远超其他同学的物品,来修复他受伤的心灵,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买回在同学面前丢失的自尊,实际这是不可取的。

这种做法的结果,除了他拥有一双价格昂贵的鞋子外,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也让同学们更会从心里看低他。

一双昂贵的鞋子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挽不回自尊,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在校期间,不要理会其它,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让自己足够优秀,优秀的光辉可以遮掩其它一切的不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球鞋   贫困生   胡瓜   块钱   生活费   鞋子   贫困   工资   父母   条件   同学   家庭   学校   社会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