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得中耳炎怎么办?

谢谢邀请!

孩子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对很多病毒没有免疫力,当天气变化及受凉,很容易感冒,感冒时,很容易引起邻近器官炎症,中耳炎就是感冒最常见并发症,在临床工作,发现小孩有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以后只要感冒,很容易再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感冒,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这和小儿的中耳部解剖、生理密切相关。儿童期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鼻咽部的开口就几乎与鼻底相平。

当小孩感冒时,鼻咽部炎症很容易通过宽平咽鼓管,逆行感染,引起中耳炎症;儿童腺样体本身就大,鼻腔炎症,刺激引起腺样体炎性反应,腺样体增大,腺样体堵塞咽鼓管口,引起中耳引流及通风不畅,引起中耳炎症;还有很多小孩由于擤鼻涕方法不准确,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鼻腔炎性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怎么办?当感冒时,建议积极治疗鼻腔炎症,也就是治疗感冒,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疾病向中耳发展。鼻腔炎症控制住,肿大腺样体自然缩小,也可以避免堵塞鼻窦口。孩子擤鼻涕时,注意不要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最好教会孩子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




这种情况通常感冒是诱因,宝宝在出现感冒症状的同时伴随耳痛,主要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的可能。



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毒可诱发鼻腔急性炎症导致鼻腔充血,鼻塞一般在症状发生时最为严重,随后再逐渐好转;鼻涕刚开始一般为大量清水鼻涕,到脓涕,再清涕的过程,流涕症状逐渐消失,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已在逐渐恢复;在出现感染的最开始可出现咳嗽,在其他症状消失之后,咳嗽可能还会持续1-2周,但咳嗽的频率会逐渐减少到改善。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听力下降,有的孩子伴随耳痛,耳内有异响,耳闷胀感等,在查体时可见鼓膜充血膨隆,鼓室内可见积液。通常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时,可能导致急性咽鼓管功能障碍以及咽鼓管黏膜肿胀。正常情况下中耳腔可以分泌液体,然后这些液体通过咽鼓管从鼻咽部排出。但当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或者鼻炎发作期时咽鼓管开放就不顺畅了,中耳腔积液就无法顺利引流,这时其中定植的细菌就可诱发急性感染。在儿童中,除了咽鼓管功能障碍外,病毒感染也可以削弱黏膜的防御能力导致细菌定植,其次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细菌可通过吸入,反流,或者吹入进入中耳导致进一步感染。



是否需要干预治疗,具体的面诊查体以及结合相关检查,孩子的症状表现等由医生来判断。一般对于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随着感冒的痊愈,中耳腔积液排出后,听力可基本恢复正常。但临床上仍然有30%-40%的孩子会反复发作。但如果是继发了急性中耳炎,出现感染中毒表现,比如精神差,嗜睡,乏力等,耳痛持续>48小时,体温≥39℃,有耳道流脓时,需要立即应用抗生素治疗,使用疗程一般为5-7日。




为什么孩子感冒容易发生中耳炎

1、有一定年龄特点,一般在一岁左右好发。

2、这个年龄段还不能表达感冒后发生中耳炎症状,往往表现哭吵,抓耳朵表现。症状不典型容易忽视。

3、儿科医生只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很少关注中耳炎疾病,所以也容易漏诊。

4、也有一定遗传因素,父母小时候可能也容易发生感冒后并发中耳炎。

5、具有一定季节性,秋冬季比较多见,也是感冒高发季节。

6、没有规范治疗导致感染灶反反复复。

7、儿童的咽鼓管位置水平位,容易咽部炎症影响到耳朵。

怎么办

1、提高认识,有感冒时要警惕中耳炎,所以除了看儿科医生,也要看一下耳鼻喉科医生。

2、可以选择抗生素,足疗程,足剂量治疗,没有青霉素过敏病史,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严重的需要静脉给药,可以选用头孢曲松针等。

3、局部滴耳朵药物治疗。

4、减少感冒发烧,回避二手烟环境。

5、回避辛辣刺激过敏食物。

6、锻炼身体,秋冬季最好佩戴口罩,注意保暖。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中耳炎是中耳内部组织发生的炎症总称,一般在患者感冒时极易引起反复发作。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可通过咽鼓管蔓延到耳部,引起中耳炎,甚至可能导致耳鸣甚至是耳聋。

首先患者需要先进行检查诊断,查清病情的程度。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服用药物针对的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耳滴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耳浴。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入院进行观察治疗,甚至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对病患处进行根治。




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得中耳炎是许多父母最为头痛的问题,到底怎么办才能尽量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下面耳鼻喉郑立岗医生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急性中耳炎是孩子阶段的常见病,一般是感冒或者鼻炎、鼻窦炎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就是要尽量的避免感冒、如果孩子有鼻炎或者鼻窦炎都需要及时地治疗好或者控制住,这样才能极大的避免复发。有的孩子由于有腺样体肥大,这也是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的一种情况,如果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中耳炎复发发作,那就需要做手术切除腺样体了。当然,不严重的腺样体肥大也是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的。

下面再来详细谈谈怎样预防感冒导致的中耳炎。

第一,预防感冒。对于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得中耳炎,我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感冒,因为这个中耳炎的病因是十分清楚的,就是感冒导致的,没有感冒,就无法得中耳炎。

第二,万一感冒了,及时的治疗感冒。其实感冒导致的中耳炎,一般不是一感冒就有中耳炎的。一般需要时间,所以感冒的初期是没有中耳炎的,如果我们在感冒的初期及时治疗好或者控制了感冒,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中耳炎。

第三,以上两点都做好了,但是仍然反复中耳炎,需检查免疫功能。如果每年的中耳炎的次数大于6次,这时候您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查查免疫功能了,有的反复多次中耳炎的患儿,可能有免疫缺陷的问题。

以上就是耳鼻喉郑立岗医生关于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得中耳炎该怎么办的一些建议,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和耳鼻喉郑立岗医生进一步交流。




人体的咽鼓管是和鼻咽部相通的,感冒后鼻塞,鼻涕等鼻腔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容易诱发中耳炎。多用生理海盐水喷雾喷鼻腔,把鼻腔分泌物排出来就好了!




急性中耳炎指的是病毒或(和)细菌引起的中耳腔粘膜感染,常呈自限性。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结构的原因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而且比较难分辨出是由于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

在人体鼻咽部和中耳之间有一个通道,称为咽鼓管,儿童体内的这根“咽耳管”较成人软,短而且水平。

由于结构的存在,当某些感染或其他因素爆发后,这个管子容易水肿、充血堵塞,阻碍中耳的通气,使得耳朵出现闷胀感,中耳部有积液。

同时细菌或者病毒延这根管子侵入,大量繁殖,脓性分泌物增多,耳痛明显,听力下降,易哭闹,易烦躁,全身发热症状明显。


正是因为儿童结构的特点,发生中耳炎的概率比成人高。


因此对于婴儿我们建议全母乳喂养,尽量减少平卧喂奶的时间。如果乳汁速度过快,稍控制乳汁低速。


急性中耳炎痊愈后还会有影响吗?儿童中耳炎该怎样预防?


  • 建议18月龄以内的宝宝尽量少用安慰奶嘴,这可将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降低30%;

  • 幼儿保持手部卫生,加强体育锻炼;

  • 按时接种疫苗;

  •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 洗鼻涕时注意正确方式;

  • 如使用抗生素治疗时,禁止选择耳毒性强的氨基糖苷类药物。


尽管急性中耳炎有可能会造成听力下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但是儿童及时规范化治疗,一般都可以痊愈,听力恢复到正常,不会对以后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





感谢审稿专家:安徽省儿童医院 罗志红

以上由 安徽省儿童医院 陈冠儒 提供答案!




家长经常会问: 感冒也会引起中耳炎吗?怎么知道孩子是患上中耳炎?有哪些早期症状?怎样预防和治疗?

在孩子感冒后,也许让家长印象深刻的就是:突然有一天孩子莫名其妙地大哭、揪耳朵、小手拍自己的脑袋。

敏感的家长会想到:宝宝是不是得了中耳炎?赶紧的去耳鼻喉科看医生去,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发现鼓膜充血红肿,医生说: 来得还算及时,否则,出现化脓,很有可能影响听力。

感冒是如何引起中耳炎的?


一般人的耳鼻喉均有许多通道,比如咽鼓管、耳咽管和鼻泪管等,对于孩子来说,在6岁之前咽鼓管发育并不成熟,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即耳咽管又短且宽,而且呈水平位置;因此,一旦感冒后,从鼻咽部分泌的微生物(病毒或细菌)会通过宽、短、平直的耳咽管,流入到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这就是儿童鼻咽和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那么孩子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型中耳炎。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治疗原则是什么?


了解了小儿中耳炎的发病诱因,不难理解为什么感冒的孩子往往会引起中耳炎,或者说小儿急性中耳炎是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的一种并发症。

主要症状有:突然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对于婴幼儿来说,往往说不清的情况下,就是突然情绪急躁、哭闹发脾气、揪耳朵、拍头或摇头。

那么有经验的家长会马上去医院,医生检查耳朵就会发现鼓膜是明显充血、局部红肿、甚至出现渗出及分泌物。

小儿急性中耳炎发病临床上分为充血期(耳痛)、渗出期(耳闷)、化脓期(听力下降)和恢复期这4期。

如果我们在早期的充血期没有发现和及时治疗,很快就会进展至渗出期,那么孩子会有耳闷和听力下降的感觉,如果再没有及时处理,就可能出现中耳流脓,继之鼓膜穿孔,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其实,小儿急性中耳炎重在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处理,一般治疗及时,预后都是不错的。

及在急性充血期我们采取标本兼治的原则,即鼻咽和中耳炎同时治疗,一般耳鼻喉医生会给出建议或医嘱:耳道内滴药+鼻喷剂喷鼻同时抗炎治疗。

其次,如果孩子耳痛还可以适当应用布洛芬来“解热止痛”对症用药。

什么是分泌型中耳炎?主要症状?治疗原则是什么?


所谓分泌型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在鼻部管腔堵塞,使耳部分泌的液体不能排出,耳道内形成负压,影响声音传导,听力下降。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的耳-鼻-口腔是相通的,在得了感冒及鼻炎后,鼻腔堵塞,中耳腔腺体分泌的液体(咽鼓管➠鼻腔➠体外)将不能排出。

此时,耳部的气压也不平衡,造成负压,就会使中耳黏膜积液增加,从而影响声音的正常传导,听力下降,这就是分泌型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而分泌型中耳炎其原理是因为传导功能所致听力下降,因此不会直接导致失聪(听不到)。

因此,在原发病(鼻窦炎、感冒)治好的同时,听力自然就会恢复。一般不超过3个月,反之,需进一步在耳科检查治疗。

分泌型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促进耳部积液的排出,也就是医生会正确引流中耳腔的积液至鼻腔,一旦积液排出顺畅了,听力自然就恢复了。

如何预防小儿中耳炎发生呢?


1、孩子感冒或鼻炎时,主要观察宝宝的一些表现,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家长尽快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屎,尤其用坚硬的工具,这样对孩子的损害非常大如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

所谓耳屎(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具有保护鼓膜和耳道不受伤。

因此,家长不要以为耳屎堵住耳朵影响听力,或引起感染。耳耵聍通过经常咀嚼、吞咽自然脱落。

孩子耳道小,可能会聚集比较多耵聍,这时候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来处理。毕竟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啊。

3、如果耳朵进水,不可以擅自用棉签清理,否则会将耳道的分泌物推进内耳;正确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耳道进水以后,用一小团松软棉球,堵在外耳道口,过几分钟可见棉球上有水吸出。

4、尽量不给孩子受“二手烟”危害,俗话说“烟民耳”,是因为烟雾刺激孩子鼻腔,从而使耳部分泌液聚积,引起听力下降。

其实,儿童中耳炎也是耳常见病,因为在儿童感冒、鼻炎就很多。只要我们发现孩子突然哭闹、揪耳朵,可能是耳痛,家长要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当然,大部分孩子通过正确的处理是可以治愈的。家长不必紧张。




孩子感冒容易得中耳炎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方面,儿童鼻腔狭窄,感冒、打鼾、张口呼吸后易发生鼻阻塞,甚至呼吸暂停、缺氧,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心肺功能。另一方面,儿童处于发育阶段,是连接外界的唯一天然管道。中耳咽鼓管短、直、平。大体上,在咽鼓管和鼻子之间的交界处有腺样体。感冒后腺样体发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易影响咽鼓管,从而引发中耳炎。

儿童感冒引起中耳炎后怎么办呢?首先需及时服用抗生素抑制感染,防止炎症持续发展。另外可经鼻腔滴注药物以治疗并疏通咽鼓管,使中耳腔内的积液经咽鼓管及时排泄并减少中耳压力,促使炎症恢复。如鼻腔及咽喉处的黏膜充血水肿较为严重,则也可选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及布地奈德等雾化吸入等缓解充血水肿。如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孩子的抵抗力相对来说是非常差的,受到外界细菌感染之后,或者病毒感染之后,就会导致出现淋巴发炎,有很多的患者导致出现急性的中耳炎。

感冒时,咽鼓管就可能发生堵塞,而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喉后部的管道,会让液体和细菌滞留在中耳部位,而这正是急性中耳炎发生的最好环境。小孩子的咽鼓管比较短、窄,而且位置相对水平,液体不容易流出去,中耳里特别容易有液体堆积,引起细菌滋生,所以很容易导致中耳炎。

儿童感冒后引起了中耳炎需要用药物治疗,中耳炎大多数是因为鼻腔鼻咽部炎症引起的,所以用药的时候一般不是滴耳朵里,而是滴鼻子。如果耳朵里面疼痛比较明显的话,可以用一些镇痛的消炎药滴到耳朵里,一般治疗10天就能好。

治疗期间还要做好护理工作,洗澡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的耳朵进水,也不要去清理孩子耳朵里面的污垢,如果污垢比较多就要到医院叫医生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中耳炎   鼻咽   鼓膜   孩子   耳部   上呼吸道   中耳   鼻腔   分泌物   炎症   细菌   听力   症状   耳朵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