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

河南驻马店,一女子和公婆住在一起,这天,儿媳妇回家的时候,打开门,却看到了“辣眼睛”的一幕。

只见婆婆正倚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公公头枕在婆婆腿上,睡眼迷离,婆婆的手搭在公公肩膀上,画面十分安静祥和。二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没有察觉到儿媳妇已经开门进来了。

这时候,儿媳妇突然叫了声:“妈!”公公闻声,一骨碌从婆婆腿上爬了起来,跳出一米远,强作镇定,然后害羞的捂住了脸。

看到这一幕,儿媳妇也是忍俊不禁,公婆感情好,趁儿女不在家,过一下二人世界,这也是正常的事情,然而突然被儿媳妇撞到,却还是有点尴尬。

现在很多老人会帮子女带娃,为了方便,三代人就住在一起,然而确实会存在诸多不便。

为什么不建议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

我个人是不建议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有三:

第一,生活习惯不同,会产生很多矛盾,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婆媳矛盾,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其实不光是婆媳,就是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存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特别是有了小孩以后,年轻夫妻和老一辈在养育习惯、教育方式上会有分歧,这也导致家中经常鸡飞狗跳,本来和谐的一家人,变得有了隔阂。

第二,没有个人隐私,想做点亲密的事情会觉得不方便。不光是子女需要私人的空间,老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老夫老妻有时候也需要甜蜜一下,过一下二人世界。

如果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那么夫妻之间想亲热一下,做一些亲密的举动,就会有所顾忌,一旦被不小心撞到,双方都会特别尴尬。

第三,经济方面的问题。都说亲兄弟,明算账,父母和子女同住,必然会在家庭开销方面存在一些争执。

如果是一个三口之家,妻子管钱,这样一般不会有什么矛盾,但是如果公婆加入,一家中就有了两个女主人,家庭开销谁来出,是老人补贴子女,还是子女补贴老人呢?这就容易产生争执,因为财务问题纠缠不清。

写在最后: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是“亲密有间”,不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亦是如此,再亲密也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聪明的父母知道及时放手,退出子女的生活,成熟的子女懂得轻重,以夫妻关系为首,亲子关系为次。儿女成家以后,就应该独立生活,用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生活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有关人际关系时总结出来的一个词叫:远亲。也就是诠释了距离产生美的感觉,距离越远,往来不方便,见面的机会相对少,作为父母与儿女之间就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两代人所经历的时代不同,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方法并不相同。父母这一代人,到了老年,眼花耳聋,各种人体器官处于逐老化阶段,接收外部信息的能力减弱。再加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方法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说憋在心里难受,说了又怕Te们不高兴,久而久之,影响双方的感情。

老年人的生活与年轻人的生活所养成的习惯不同,并且互为矛盾。人到老年,已经养成的生活规律就是早睡早起。而年轻人的精力充沛,多数人喜欢熬夜,早晨不到手机唤醒是不会起床的。同在一起生活,少不了互为影响,就这点事,发生矛盾也是经常性的。

年轻人能挣会花,父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两代人的消费观念不同,很容易产生矛盾。父母的经历孩子们不理解,而孩子们生的是时候,是地方,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好时光。对于父母亲省吃俭用所养成的节约习惯不屑一顾。

年轻人多数没有经历过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的尴尬场面。尤其是人们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困难时期,缺吃少穿是什么滋味?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未雨绸缪,得过且过的短视行为,作为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如此等等两代人之间的鸿沟,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方法、生活的种种不和谐,直接导致两代人不能长久在一起生活。尤其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更不能和Te们住在一起,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Te们结婚成家,还是分开住要比住在一起好得多。

本博生活的小区,原来就是企业的生活区,上班同在一个单位,下班回到生活区,不少人都是儿女亲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孩子们呕气,伤害的不仅仅是小夫妻二人。

所以说,针对命题“建议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还是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儿女产生矛盾,父母还有从中斡旋的余地。如果任何一方的老人跟儿女住在一起,跳进黄河也说不清。

老少两代人,尽管是打断胳膊连着筋,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由于一块生活久了,少不了牙与舌头碰撞的时候,能分开居住还是尽量不在一块为好。(原创于:2021/08/12)




谢谢题主的提问。我用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建议很好,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很难实施。

人老了,老两口都能自理的情况下,这个建议还可以。老人自己在一个独处的空间了,吃喝拉撒睡,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我的父母自己在一个院子里生活了30多年,逢年过节,儿女们都会到老人面前聚聚,吃顿饭,出嫁的女儿有时也住个三天两晌的。老人要吃有吃,要要花有花,老人过的舒心,儿女也过的安稳。三年前,85岁的老爸,突发心梗走了。儿子们就把老娘接过来一起住。一年过去,老妈就开始觉得事事不如意,孙辈们早不起,晚不睡看不惯,孙辈们花钱的大手大脚更是看不公,儿媳做的饭不和口味等等矛盾点就出现了。闹得儿子在中间左平右抹,儿媳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出来,老人不爱听,惹得老人大发雷霆。和老人说话声音小了,老人听不见说儿女不搭理她,说话声大了,老人又说儿女们噻哒她。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琐碎小事,只因几十年两代人过惯了自己的生活,住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矛盾点,谁也改变不了谁的脾气秉性。

何况,老人就是小孩子。也许由几块糖果就能和孙辈争起来。如此的生活,不知道为什么就会风起云涌。即使是这样,农村的生活现状谁也改变不了,老人老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的方式。只有儿女们去适应老人,让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事事顺着老人。这样还过的安稳一些!




道理很简单老人和子女,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都不一样,加上他们和子女住一起,有很多地方看不惯爱唠叨,很容易发生婆媳矛盾。



这是老人不要和子女住一起的,最根本原因所在,最佳和子女居住地,离开得近一点有利于照顾。



不住在一起互相都有空间,各自都方便自由,老人管好自己就好,儿女经常去看看关心老人,这样做对老人儿女都有利,是大好事一桩。





有句话“儿大避母,女大避父”,我婆婆在我们家很随意,随意到大晚上只穿个内裤走来走去,大白天裸着上半身在阳台找衣服,反正我是很尴尬,我和我老公晚上只敢待在卧室,客厅都不想去。给她买的内衣和居家服,内衣从来不穿,直接套居家服,出门我都不想和她走一起,大夏天衣服单薄好尴尬的。抠脚抠鼻屎更别提了。




我有一位朋友,本来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庭,然而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母亲接过来与他一起住了一段时间,小夫妻十一年的感情,就这样断掉了。而这位朋友呢?至今还是单身,身边跟着一个六岁的儿子

朋友辍学较早,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

据朋友说,他和自己的妻子在初中相遇,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人坠入了爱河,从此成绩一落千丈,连高中都没有考上。

中考失利的他,就外出务工了,而他的对象也与他相差无几,在高二的时候,放弃了学业,也进城务工了,就这样两人再一次相遇。

其实在这两年里,两人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不过他认为不应该耽误女孩的学习,所以就逐渐减少了联系的次数。

谁知道女孩也很倔强,果断放弃了学业,和他一起外出务工了,而且还在同一个地方。那一年他才17岁,就这样两人的关系确定了下来的。

两人一起工作,也一起租了一个小屋,就像一对候鸟一样,每年只有过年回家,其他的时候,都是在工作地的小屋里度过。

三年后,两人修成正果,在年底选了一个好日子,举办了婚礼,正式成为夫妻。五年的感情也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其实这也是父母的原因,两人吃住一起,在外地没有人说什么,然而家乡的人就开始嚼舌根了,没办法,父母只好同意两人的关系。

结婚后日子和和美美,夫妻俩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就没有着急要孩子,趁着年轻,多赚一些钱,不过一次意外,妻子怀上了。

有了孩子之后,妻子很辛苦,不仅需要工作,还需要照顾孩子,所以他就把母亲接过来帮忙

他的妻子也算是一个女强人吧!怀孕八个月的时候才办理了休假,然后一心在家里养胎,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妻子行动不便,于是朋友就把自己的母亲接来与他们一起住,这也是希望母亲能够在家里照顾妻子。

就这样,婆媳之间终于有了一个长时间的接触,然而这却引发了后来的婆媳大战,也导致了夫妻俩的决裂。

事情是这样的,当他的母亲来到家里之后,年龄的代沟,让婆媳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口角之争。

他的母亲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经常会把一些剩菜剩饭放进冰箱里,然后在下一顿饭的时候,热一下接着吃。而媳妇呢?从来不吃剩饭,就算是剩了很多,她也会毫不犹豫的扔掉。

当时也正值夏日,媳妇经常会开着空调休息,然而每次都会在半夜里热醒,因为婆婆会在半夜里把空调关掉,就是为了能够节省一些电费。

当孩子生下来之后,家里的衣食全部由母亲承担了,然而母亲的一些做法更让他的妻子无法接受。

比如:一块尿布反复洗,然后重复利用,而妻子认为这样是不干净的,所以就买了尿不湿,也因此与婆婆经常争吵。

妻子用榨汁机榨了一些蔬菜汁让孩子喝,不过孩子不愿意喝,就开始哭,婆婆就说他妻子欺负孩子,就这样又吵了一架。

……

婆媳之间的矛盾逐步恶化,最终导致小俩口夫妻关系的结束

随着小矛盾的逐渐增多,婆媳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就这样过了三年,孩子要上幼儿园,妻子认为孩子需要在城里上学,一个月几千块。妻子认为:就算是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农村

而婆婆认为幼儿园就是陪孩子玩呢!不需要非在城里,在乡下同样可以,还可以节省很多钱。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妻子实在是无法接受了,就与婆婆大吵了一架,然后离家出走了,后来由于朋友听信了他母亲的话,就与妻子离.婚了。

离了之后,他就后悔了,于是抛下孩子就去找妻子,中间就这样折腾了两年,妻子一开始的时候,还会回来看望一下孩子,然而,当孩子不再叫“妈妈”的时候,她死心了。

从那开始,她就与他断了联系。孩子为何不叫她妈妈呢?因为孩子太小,在自己的奶奶照顾下,与妈妈之间的感情生疏了。

从他俩相识,到不再联系,中间已经过去了11年,一对恩爱的夫妻被自己的母亲给拆散了。

这是他母亲的错吗?不是!勤俭节约是好事,然而母亲的一些习惯却是让妻子无法接受。当日常矛盾在日积月累之后,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结果令人惋惜,妻子离他而去,孩子目前已经六岁了,在自己的家乡上了小学这也与他妻子的初衷不符

为什么建议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

1、老人的一些习惯,子女是无法接受的

老一辈人经历过苦日子,这也让他们养成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然而习惯是好的,不过过度的节约,对子女来说,就无法理解了。

即使双方都很和气,然而习惯的差异,也会造成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经历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扩大,然后就会对子女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2、老人的一些观点也是子女无法接受的

剩饭剩菜留着下顿吃、能省就省、对孩子太溺爱等等,一些子女为了锻炼自己的孩子,就会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比如报一些兴趣班。

然而一些老人就会认为这完全就是乱花钱,浪费了时间,还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老旧的观念,虽然教育出了子女,然而子女认为这些观念已经过时了,需要与时俱进了,这就会与老人产生观念上的不合。

3、老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还会影响子女对正常生活

子女都已经结婚成家,他们会为了增进感情,进行一些互动,这些互动是夫妻间的秘密。

但是,如果老人与他们住在一起了,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如果恰好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双方都会非常尴尬。

结语

并不是说老人就不能与子女住在一起,当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时,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会让老人感觉到非常累,也很不自在,与其时刻受约束,还不如分开住,双方都会感觉很舒服!

如果老人有点行动不便了,不得不与子女住在一起,那么,老人就需要注意一下了,首先要放弃自己的观点,子女说什么就是什么,把你自己当成小孩子就可以了;其次,不要过多的干涉子女的正常生活,要想融入进去,就需要接受子女的生活习惯。




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不利于家庭团结,两代人都会不开心。

我老公的三哥三嫂,曾经为了带孙子,和儿子媳妇住过一段时间,但是不到半年就分开了。

侄儿媳妇从小在城里长大,比较讲究,三哥三嫂又是农村人,生活过得粗糙。这样一来,因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经常发生矛盾。

侄儿媳妇比较挑食,也不爱做家务,生孩子前每天都是侄儿做饭。后来生了宝宝后,她公公婆婆就过去帮她带孩子,可是她吃不惯婆婆做的饭菜,经常在侄儿面前抱怨婆婆做的饭菜太难吃。

侄儿无奈,只好让母亲每天把菜洗干净,切好,等他空了回来烧菜。

最让侄儿媳妇不满的是她公公,他不讲卫生,生活邋遢,侄儿媳妇一直看不惯他,他和小两口一起住,也没有想要改变一下,注意着点。


最让儿媳妇受不了的是,大热天他光着个上身穿着条短裤就不说了,还时常躺在沙发上两腿叉得开开的,弄得儿媳妇沙发都不想坐。

儿媳妇对他板着脸表示不满,他也当做没看见。有一天,儿媳妇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了他两句,他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不文明,还和儿媳妇吵起来,把儿媳妇骂哭了。

后来侄儿两口子决定不让他们带孩子了,把他们送回了乡下老家。

我自己也是和老人一起住,十几年来一直默默忍受着老妈的折磨,敢怒不敢言,请神容易送神难。

我妈强势固执,性格暴躁,我在2007年买了大房子后,就把离异独居后退休的她接来家里一起住。

当时我只想着她一个人住很孤独,退休了会越来越老,为了照顾她方便一点,就接她一起住。

一起住了几个月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和她相处太难了!

我妈的控制欲太强,我一个几十岁的成年人,无论大事小事她都要插手管,我买衣服不论多少钱她都说贵了,我买回花花草草绿植多肉,她总会骂我乱花钱。

而且她固执得要命,任何事都不听我的意见,事事都自己做主,不管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和老公不论说什么,她都要插嘴干涉。无论谁对谁错,她都会一边倒,说我的不对,护着我老公。每次我都感觉,我不是她亲生的,我老公才是。

有人可能会说我妈会做人,认为小两口吵架,作父母的说自己的人不对是美德。

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都是我老公不对我想纠正他,可我妈反倒说我的不是,你说我冤不冤?她这不是瞎掺和吗?

我的家庭,我想要好好经营,她老是不配合老是搞破坏,弄得后来遇到什么事我都懒得说了。

不过这些我都能忍,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她总是不能好好和我说话,很多次吃饭的时候,一言不合就摔筷子,弄得一家人都不愉快。

平时对我不是抬杠就是呵斥,甚至爆粗口辱骂我。只是针对我一个人这样,和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直到现在都这样,让我苦不堪言。

有人建议我把她送回去,或者在外面给她租套房子分开住。我理解他们的好意,但是我太了解了我这个母亲了,如果我那样做了,以她的个性,她肯定会跟我断绝母女关系拒绝我以后的看望。

那样的话,肯定会有长辈和她的老同事们会说我不孝,她如果出点啥事,我就会背一辈子不孝的恶名。

所以,请神容易送神难,我只能无奈的忍受下去了。为了赡养义务,我得照顾到她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综上所述,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很不好,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生活习惯不一样,容易互相影响。

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老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作息时间差异会造成互相影响。

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老人们喜欢早睡早起。晚睡的年轻人熬夜会干扰早睡的老人休息,早起的老人会打扰睡懒觉的年轻人。这样两代人都休息不好。

饮食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口味和喜好也不同,有时难免在吃什么的问题上产生不愉快。

第二.思维和观念不一样,遇事容易意见不合。

两代人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在思维和观念上会有很大不同。

年轻人喜欢时尚,喜欢享受生活,在消费方面喜欢超前消费。

老年人则大多比较节约,也爱唠叨,有时候会看不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就会唠唠叨叨,让年轻人感到很烦。

他们在用水、用电、饮食、用品方面的过度节约,有时候让子女们受不了。

第三.各自性格不一样,难以相处,容易闹矛盾。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像我母亲那么强势的老人,喜欢倚老卖老,觉得自己是父母,是家长,在子女家里也当自己是一家之主,习惯性地事事过问,事事干涉,不懂得尊重子女,任意呵斥辱骂,破坏子女家的和谐和安宁。

第四.彼此的私密空间容易受到打扰,容易发生尴尬场景。

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两代人都是夫妻,夫妻之间难免有时候需要私密空间表达感情,住在一起会非常的不方便。

像我三哥三嫂那种情况,老两口和小两口住在一起,我三哥那种只穿条短裤两腿叉开躺沙发上的样子,在儿媳妇面前是绝对的不雅,在自己家里就无所谓了。

有时小两口想亲密的搂搂抱抱,老人们在家里也感觉不方便。有时候本来以为老人不在家做做亲密的事,没想到老人突然出现搞得非常尴尬。

因此,老人们还是不要和子女住一起好。分开各住各的房子,各过各的生活,互不影响互不打扰,子女有空多回去看望老人是最好的!


总结:为什么建议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因为两代人生活习惯不一样,思维观念不一样,性格脾气不一样,住在一起容易互相干扰,互相影响,容易发生摩擦和矛盾,也没有私密空间,这样两代人都会不开心。

我是@默嫣趣生活,乐于分享生活中的美好、趣事、妙招、美图和感悟,如果您认同我的回答,就请点赞支持一下,并分享给更多朋友哦![来看我][来看我]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观念不同,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

婆婆年轻时,因为小姑子不能生育,要的孩子,不会抚养,一直住在婆婆家,是婆婆帮着带大的。

孩子大了,上学了,婆婆公公老了,睡眠少了,每天四点多就起床,各种响声,咳嗽,叮咣做早餐,小姑子想睡到懒觉不成,嫌吵,就说老人,就生气。

老人吃的也和年轻人不一样,也是爱吃粥,剩饭也舍不得扔。

老公公还爱抽烟,招来各种嫌弃。

后来老房子动迁,小姑子要了一套房子,自己带孩子出去生活了,因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大了,自己闹个静闲自在。

公公婆婆也乐得自由,也没人嫌了,没人约束了,每天和儿女视频,有什么情况也及时知道,去年公公血压高头晕,丈夫回去陪公公打了半个月的点滴,也不迷糊了。

婆婆说偏头疼的厉害,我从《本草钢目》上找的专治偏头疼的药方,吃了十多副中药,头也不疼了,公公没事起早去钓鱼,用电动三轮带着婆婆,天热了就回家了。

晚上,婆婆去大广场跳广场舞,公公等着,一起回家。

老两口想吃啥,自己做点啥,每个人三千多退休金,吃不了,用不尽。

儿女也都时刻关注着,每天视频,老人也不寂寞。

其实,这样挺好,有需要时及时照应,老人也会快乐幸福。














老太爷去县城里享福了,对外说是孩子不忍心自己受苦,一定要把自己接到县城里面去,可过了两周,就被孩子从家里面撵了出来。

甚至儿媳妇还对外直言,如果这个老头现在不走的话,咱们就离婚,马上离婚,这个日子没法过了。

你以为儿媳妇不孝顺还是儿子太懦弱,再或者老太爷教子无方?还都不是,如果你了解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话,估计你也会大拍脑袋,没招啊,这事谁碰上谁倒霉。

老太爷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家孩子总算是拉扯大了,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孩子年轻的时候就没了娘,老太爷是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一年又一年地熬了过来,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每一次交学费的时候老太爷都是最发愁的时候。

小学初中还好一些,高中那可就要了命了,一个月就得花个小1000块钱,等上了大学,那更了不得,光学费每年就是5000,但好在自家儿子争气,总算是考了个一本大学,拿到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老太爷都激动得哭了。

到村子里面四处炫耀,逢人就说:瞧瞧瞧瞧,我家孩子多牛,竟然考上了一本大学,这将来要是大学毕业了,我可不就享福了吗?因为太过激动,中间还说了几句脏口,我就不转述出来了。

儿子也在一旁信誓旦旦的表态,对着自家父亲说:您放心,将来只要我有出息了,不,只要我大学毕业了我就孝敬您,到时候买了房子把您接过来一块住,咱们一块享享福。这更把老太爷高兴得不行,从自己兜里面掏出10块钱买了一小块猪头肉,多少年了,第1次吃肉,就连超市里面的老板也都为老太爷开心,硬是要再送给他一小块。

就这样春去冬来,冬去春来,转眼间孩子大学毕业了,也工作了,虽然工作岗位没有多么辉煌,但总算在自家的小县城里面找到了一份高管工作,一个月的工资8000块钱,这个8000块钱可千万不要小瞧,一般情况下镇子上或者县城里面的工资拿个三五千就算顶死了。

而自家孩子竟然能够拿到8000块钱的工资了,不得了。再后来就是买车买房,房子是老太爷先付的首付,剩下的钱就由孩子去交,每月月供,车子的话也基本是贷款买的,就这样,虽然是穷点,但家伙事都齐活了,再后来就是娶老婆生孩子。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自家儿子也多次邀请老太爷和自己一块去住,但是老太爷说了:不,现在不行,你老婆怀着孕呢,相互之间可能会有一些麻烦,这样等孩子长得大一点了,两三岁了我再去,一来我也能照顾照顾孩子,二来的话也不给你们添麻烦。

以至于村子里面有人打趣问老太爷:你儿子那么孝顺,怎么还不带你去县城里面过好日子?甚至还有一些人说:听说你儿子在大县城里面买房子了,你怎么不去县城里面住呀?

老天爷总是一脸自豪地说:你急啥急?这不还没到年岁呢嘛,我指望着再过一两年再去,孩子刚生下来,你说我一个老头在那多不方便啊,这样先让姑娘她妈在那边先照顾着姑娘,等一两岁之后孩子能跑能跳了我再去照顾,反正我这边闲着也是闲着,给孩子照顾照顾,再发光发热吧。

就这样,眨眼之间,到了孩子过三周岁的时候了,我们那边有一个风俗是孩子三岁的时候会在老家过一次生日,而在这一次生日上,孩子又对自己老爹发出了邀请,你看我的儿子都会跑会跳了,你老也就别在这个破屋子里面呆着了,这样,跟我去县城里面住吧。

老太爷听了之后乐呵呵地点点头,好、好,我这就去,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老天爷也是万分激动,走之前喝了很多的酒,到了儿子家里面都不省人事了,据说吐了一地又一地。

儿媳妇在旁边,虽然说是直皱眉,但是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再后来儿媳妇发现问题了,老太爷来到这里甭管多热多累都不洗澡,洗澡也是半个月或者小半个月洗一次,儿子有的时候也悄悄地暗示老太爷,您看您都来到咱们这边5天了,该洗个澡了,老太爷听了之后满脸不屑地说:洗啥洗?这个时候洗澡那不是浪费水吗?

再说了,现在又不是夏天是冬天,冬天咱们老人半个月洗一次也行,也不脏也没味道,除此之外,老太爷也不愿意洗脚,脚丫子上面的泥都变得黢黑黢黑的了,他老太爷仍然不以为意,吃完饭之后就双腿盘着坐在沙发上。

有的时候别人还在吃饭呢,老太爷就在旁边抠起脚来了,偶尔动不动就拿起烟杆子抽,老太爷抽的那个烟,可不是简单的烟,像咱们现在抽的那种烟都是买的那种包装好的呀,对不对?

那如果大家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话就明白了,有一种特质的烟杆,老太爷抽的烟杆,比纪晓岚抽的那个烟杆稍微小一点,但也小不到哪去,一抽起来整个屋子里面乌烟瘴气,孩子就在一旁一个劲地咳嗽,两三岁的宝宝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得跑到自己屋里面把门关上,把窗开开,可大冬天的一开窗这给冻的......

此外,老太爷上厕所洗澡的时候永远分不清毛巾,在儿子的要求之下,终于住到第7天的时候,决定洗一下澡,拿着毛巾就擦了擦身子,可是这个毛巾是谁的呀?不用多说了,反正不是儿子的。

一下子捅了个大窟窿,再后来,老太爷没事随地吐痰,一口痰吐在地上拿着自己鞋往上拖一拖就算是吐完了,可是在儿子的地板砖上面再这么一折腾,好家伙,整个地板都变成了那个样子,而且老太爷痰多,抽烟抽出来的坏毛病,隔上三五分钟就得吐一口痰,这家伙整个小家闹得乌烟瘴气。

儿媳妇也在一旁说了,如果你的父亲再不走的话,我就要回娘家了,而且我回娘家之后我也不回来了,什么时候你的父亲走了我再回来,不是说咱不孝顺,只不过这种孝顺实在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也明白你的难处,但是我也有难处,你看看这个日子还能不能过了?

能过你就说一声,不能过的话也就这样了,没劲,真的是没劲。

你要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老太爷的儿子在过年的时候回老家,我们一块吃饭喝酒,其中一个人就逗他说:唉你家老爷子才搬到家里面去,这呆了没几天的功夫,怎么又给赶回来了,你这个小子不孝顺.

这一句话就有如同捅了个大窟窿,再加上我这个兄弟刚喝完酒,稀里糊涂地就把这些糟烂破事都给说了出来,说出来之后我们大眼瞅小眼,这怎么说呢,还是开头那句话,没招,真的没招,谁碰上谁倒霉。

不是说老太爷不行,也不是说儿媳妇不行,就这么个家庭,怎么说呢......他们完全融合不到一块去,生拉硬扯,只会闹个两败俱伤。

为什么建议老人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

就目前来看,现在的风气早就变化了,如果大家往前推个10年20年,比如我的表舅今年40来岁了,他那个年代里面就是和老人在一块生活的,而且人老人之后和自己的大儿子是不分家的。

老人的这份基业就直接给大儿子,自古至今不能说都是如此的,但大体是这种模型。老人和自家孩子在一起生活其乐融融,但是伴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往大城市走再或者就是楼房盖的铺天盖地的时候,就会发现之前的那一种模式似乎行不通了。

在楼房里面有楼房的一套生存规则,而在之前的老房子里面又有老房子的一套生活规则,这两套生活规则是完全不搭边的。

但如果只是如此简单那反而容易了,只需要克服两条规则就可以,但事实上远没有这样简单。

第1点,老人落伍了。

现在的发展速度有多快?你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吃饭的,吃的是什么饭,再想想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是怎么吃饭的,吃的又是什么饭?发现没有,单是吃饭这一项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那就更不用说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甚至和别人沟通,与别人交谈等等等等。

我们能够考虑到的一切的一切,他究竟有了怎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很容易接受,而老年人却很难接受。

第2点,消费理念不同。

我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往家里面买好多好吃的给我的父母吃,以我个人为例,可我的母亲总是告诉我:有钱你别乱花,有钱存着,存上个几十年,那不就有很多的钱了吗?可是在我的理念角度出发,有钱就花呗,我只需要预留出一部分应对突发事情的钱就可以了,剩下的钱如果你不用来享受,那这个钱的意义是什么?

看到没有,我和我的母亲之间的年龄差也就是20来岁,就已经有了这么大的代沟,那如果我和我家的老人代沟差了40到50岁,中间的代沟有多大可想而知。而这一部分代沟带来的消费理念的偏差,更容易引发家庭矛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第3点,思想和个人卫生方面的偏差。

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刚才讲的那一个大的例子就是讲了卫生方面的偏差,那思想方面的偏差你可以理解,毕竟每一个人的年代不同,每一个人的岁数不同,面对一些事情上的看法不同,年龄差小一些的,或许还没有代沟,或许还能够相互融合,但年龄要差大一些的,稍微大那么一点点可能就出问题了,而且这个问题短期之内你还真不好解决。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老人老了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不和子女住在一起更自由,但是绝对不是说子女不孝顺父母了,子女有权把父母撇得远远的了,这绝对不行。

一旦当老人无法自理生活了,或者老人太过孤独了,或者因为其他情况,老人愿意和自己在一起生活,那么子女就要克服千难万险,也要照顾好老人,因为没有老人,哪有你们这些新人呢?




老人要不要与子女住在一起,老人说了不算。其道理非常简单,人生的过程:生长壮老死,可见老与死比邻。

在生长壮老死过程中,运势由旺渐衰,生是长生,希望无限,倍受呵护;长是成长,沐浴冠带,生机盎然;壮是临官帝旺,如日中天;老是渐衰死是绝尘。老了还想说了算,垂死挣扎,秋后的蚂蚱。

刚刚退休,身体尚好,本要追求第二春。有人狂言只为自已活,有人为道德所绑架,含怡弄孙。做为社会人,你会支持哪一个。此时尚有选择,可不爱子女者,会爱生活吗?生活本就不是一厢情愿。

此时尚可选择,彼时半失能,需要子女的爱和照顾。完全是子女的事,完全交与子女选择,能住在一起是福分,不住在一起又奈何!

种种不住在一起的建议,都对又只是理想。两代人的代沟,免费又是投资的保姆,几人愿意又不能不愿意,人生总是无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子女   老太爷   老人   都会   侄儿   儿媳妇   公公   婆婆   矛盾   妻子   儿子   年轻人   父母   母亲   建议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